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治疗门脉高压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湖南省溆浦智德医院收治的39例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首次施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有效止血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6例(15.4%)。术后14天肝功能(Alt、Ast、TBIL、TP、TBA)、血常规(RBC、HB、WBC、PLT)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门静脉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效果理想,肝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行断流联合脾腔分流术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腹水短期增多2例。随访期间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2例(6.88%),肝性脑病1例(3.44%),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3.44%)。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再出血率低,近远期治疗效果满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较佳术式。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在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18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痊愈17例,死亡1例,治愈率达94%。结论:该术式对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有确切的疗效,且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适应证范围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潘仁红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91-292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近期死亡率为6.3%,近期止血率为100%,随访患者中肝功能改善率89.4%,再出血率为15.6%。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8例临床体会李章红,董大磻,王小农(附属医院普外科赣州341000)关键词脾切除术;高血压.门脉/外科手术;食管静脉曲张/外科手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门脉高压症断流术的一种术式,我们自1985~1993年对48例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门脉高压症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止血率为95.7%.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为5.2%,急诊手术死亡率为11.8%,择期手术死亡率为1.9%,预防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0%.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Sugiura术,中心性脾肾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78例,其中15例行急诊手术,择期手术死亡4例(5.1%),急诊手术死亡3例(20%),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改良sugiura术29例,死亡2例(6%),死亡原因是吻合口瘘,肝功能衰竭。7例行中心性脾肾分流联合断流术,疗效满意。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的sugiura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确切,但不能达到充分治疗目的。中心性脾肾分流联合断流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二者缺点,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例,施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3年,再出血率为7.9%(3/39).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熟练掌握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门脉高压大出血患者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死亡1例,21例病愈出院。平均随访3年,无一例肝性脑病。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止血可靠,是急诊治疗胃底静脉大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小弯浆膜化治疗门脉高压症。结果:3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术中(择期手术27例、急诊手术10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1~5年,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基层医院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操作简单、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51例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基础上,经腹以管状吻合器离断吻合食管下段而切断肌层及黏膜层血管(即联合断流术),预防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分析联合断流术围手术期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营养支持、术后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等。结果:痊愈出院50例,病死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水23例,发热9例。随访7年,无再次出血。结论:联合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永军 《中外医疗》2010,29(10):90-91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2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手术后达到即刻止血。术后切口裂开4例,大出血并发休克1例,1例并发轻度肝性脑病,急诊手术死亡1例。随访1~5年,再出血8例,其余患者肝功能改善。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止血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肝功能有明显改善,再出血机率低,死亡率低,可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症术后再出血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吻合器组(A组,n=45)与传统开腹手术(B组,n=35),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统计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②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结论: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配合吻合器应用,微创,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再出血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分流断流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庆祥 《吉林医学》2006,27(5):488-489
目的:分析分流术、断流术的利与弊,探讨分流断流联合术式优势互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至2005年4例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进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结果:4例门静脉压术后较术前平均降低0.89kPa,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恢复正常,腹水消失,无肝性脑病和再出血发生,均康复出院。随访期间无再出血、肝性脑病、腹水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开展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二者优势互补,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收集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吻合器组(观察组,n=45)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n=35),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②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配合吻合器应用,微创,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再出血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及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病因:慢性胰腺炎17例,胰腺肿瘤4例.21例患者经胃镜、B超、CT等检查得到了准确及时的诊断.行手术治疗15例,单纯脾切除6例,其中脾切除加断流术8例,脾切除加胰体尾切除1例.余者行脾动脉栓塞2例,单纯内镜血管结扎2例.结论 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认识并采用合理的诊断方法;对本病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分析12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住院患者,其中64例行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手术组),58例行双介入栓塞术(介入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12月与治疗前血细胞及肝功能变化;两种治疗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随访观察1年期间患者死亡率与再出血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得以改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介入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手术组;术后随访观察1年期间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介入组再出血率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远期疗效优于双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的适应证、最佳时间及进行手术的最有效方式。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择期手术46例,急诊手术14例,行联合断流术9例,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0例,行断流术加分流术40例,同时行脾切除术40例。1例行肝癌手术切除的同时,施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死亡2例。结论: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食管下端横断吻合术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总结7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加食管下端横断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1例在手助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30min,平均术中出血78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70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2.7天,术后不需镇痛,早期可下床活动.有1例术后发生脾窝积液和左侧胸腔积液,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无大出血、无胰漏.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加食管下端横断吻合术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腹腔镜使镜下操作视野清晰并放大,一些操作相对开腹手术更为简单和安全省时,但强调应由腹腔镜技术娴熟和有经验的医师完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疗效。方法断流术治疗EVB 56例,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并随访0.5-5年,了解远期疗效及预后。结果56例患者近期治愈52例,治愈率92.86%,近期死亡4例(7.14%)。52例患者随访最短半年,最长5年。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消失者37例(71%)、好转12例(23%),再出血3例(6%)。结论断流术治疗EVB即时止血率高,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有一定的远期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