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分析了17例冠心病猝死的临床特点,认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是加强冠心病猝死的前瞻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冠心病猝死的发生。其护理措施是: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猝死的前驱症状;2.消除猝死的诱发因素,加强心理护理;3.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掌握抢救技能。  相似文献   

2.
某日,医院的吴大夫上街办事,在马路旁见一老者昏倒在地,当即上前看视。只见老人面色苍白、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不省人事,脉搏摸不出,呼吸消失。吴大夫立即连续拳击老人的左胸三次,脉搏开始出现,随即招来出租车将老人急送附近医院。急诊大夫对接到电话赶来的病人亲属说,老人发生了冠心病室颤导致的心脏功能骤停,亏了吴大夫的三拳,使心脏复跳,为以后急救赢得了时间。这件事说明,急救知识大有用处。据文献报道,猝死约占老年人死亡总数的10%至30%,多数死在家中或送往医院途中。如果有更多的人能掌握一些现场急救知识,将会挽救成千上万的猝死病人的生命。那么,如何抢救急危病人呢?1识别是否需要急救:老年人急死多由冠心病(急性心梗或室颤)引起,死前主要表现是:突然昏倒,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死灰,口唇发青,瞳孔散大,脉搏消失,心音听不到,血压测不出,有的还可发生四肢抽搐,小便失禁,随之呼吸不规则乃至停止。当发现上述情况时,则提示必须急救。2怎样现场急救:(1)心脏叩击:当病人心脏骤停时,要即刻在其心前区(胸部左侧),用中等力量连续快速拳击3至5次。(2)心脏按压:如果拳击无效,要立即将病人移于硬板床上,病人取仰卧位,救人者位于病人一侧,先把一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院外猝死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天气气候关系的详尽分析,以进一步降低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猝死.方法:追踪1999年1月~12月经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急救的839例院外猝死病历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70.44%;猝死高发年龄为60~84岁,占64.88%,并且男性多于女性;院外猝死数在12个月中的高峰期为冬季,在平均一昼夜中的高峰点为早晨7点;总猝死数与相对湿度变化、平均气压呈正相关,与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心血管猝死数除与以上气象要素相关外,还与气压变化、最低温度变化、日照时数变化等呈正相关.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病与平均风速呈负相关.高血压病与平均气压呈正相关.结论:猝死的诱因是多因素的,气象因素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是其中重要的外因之一.猝死病人以老年人为多.当气象条件剧烈变化时,往往是猝死的高发时期,此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严重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向新 《新医学》2000,31(6):368-369
1 引 言严重心律失常是危重急症,处理稍有不当可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心律失常的诊治取得了很大进展[1],本文从急诊的角度谈谈严重心律失常监护与治疗上的一些措施和经验。2 监护措施2.1 心电的监护应选择P波比较清楚的导联作为心电监护导联。因为P波存在与否及其形态、出现规律、与QRS波群的关系等,在分析心律失常时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电监护可达到以下目的:① 动态观察病人的心律变化,为心律失常的及时诊治提供临床资料,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如猝死),可直接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抢救;② 随时掌握与评估抗心律…  相似文献   

5.
猝死指的是一个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大多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1小时以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猝死90%以上为心脏病引起,75%是冠心病所致。猝死的诊断依据为:①意识突然丧失。②心音及大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脉搏突然消失。③呼吸断续或在几次短促痉挛性呼吸后消失或呈呼吸屏息。④瞳孔散大和皮肤粘膜发绀。⑤部分病人发生抽搐(称急性心脑缺氧综合征)。如当时有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猝死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艳 《护理学报》2006,13(4):38-39
对47例中老年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病例提示:(1)老年早期、男性冠心病患者,并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原因所致心室电不稳定者,应视为猝死的高危个体;(2)急性心肌梗死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3)避免诱因是预防发生猝死的关键;(4)应高度重视猝死的先兆症状;(5)应高度警惕老年心脏病患者的猝死,不能认为安静状态和睡眠时间是“安全”时间,不出病房是“安全”地点。值班护士查房和巡视是发现病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m yocardial infarcion),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近年冠心病防治最显著进步在于冠心病院前救护,建立了C CU,开展了血流动力学监护。在A M I早期防治并发症,中期溶栓治疗及冠脉介入治疗,显著降低病死率。1院前急救护理1998年我国17个省市统计学调查结果[1],A M I和心脏病猝死发病率分别为37.22/10万和39.82/10万,其中多数病人猝死的原因,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TOD AY N UR SE可挽回的程度。因A M I50%的病人死于发病后1h内,故应早期就地抢救,无论防治早期并发症或溶栓,均应争分夺秒。护士是院前急救的重要人员之一,必须技术过硬,反应灵敏。因为院前急救护理呼叫紧急,无时间界限,护士必须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接到指令后,迅速携带相应的急救物品,尽快到达现场。在搬运与运输病人过程中应采取安全、轻巧...  相似文献   

8.
电话传送心电监护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占人口死亡原因的首位。 70年代后期开始 ,随着冠心病监护室的建立 ,对住院期间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集中监测护理治疗 ,使冠心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 ,[1]  但如何减少冠心病院外猝死仍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 ,及时地监测出恶性致死性心律失常 ,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护理措施 ,[2 ]  是降低院外猝死率的首要环节 ,而电话传送心电监护 (TTM)系统的临床应用则为院外心电监护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方法。现将监测方法、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自愿接受TT…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护士对急救药品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影响急救药品知识掌握因素,寻找提高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全院97名护龄1年以上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士对药品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现场考试方法)、影响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知识因素、护士对急救药品知识学习时间与方法的需求.[结果]不同护龄、学历、职称的护士对急救药理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96%护士对药品基本作用认识缺乏;44.33%护士对药品禁忌证、适应证认识缺乏;50.52%护士对药品使用护理要点认识缺乏;58.77%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缺乏.[结论]临床护士对急救药品知识的掌握有待于提高.建议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以满足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知识的学习需求,保证急救用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218需空中医疗转运病人的急救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急救护士 ,对即将经空中医疗转运的危重病人 ,应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工作 ,并应了解和掌握空中转运的基本急救技术 ,即 ABCDE(每一步骤英文单词首字母组合 )。A( Airway) :即通畅呼吸道。对需要经空中转运急救的病人 ,必须迅速开通气道 ,做好协助空中医疗救护组进行气管插管的准备。若病人已插入气管导管 ,则需再插入一根鼻胃管 ,目的在于使胃排空 ,以利于改善肺脏的通气功能。B( Breathing) :即人工呼吸。如病人在空运前已采用机械辅助呼吸 ,应通过电话向空中医疗救护组交待呼吸机各项参数及使用情况 ,以便救护组人员在到达前对…  相似文献   

11.
蒋龙元  黄子通  吴海东 《新医学》2000,31(10):624-624,626
1引言 心电监护是指利用心电监测仪器对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长时间和(或)远距离监测,可弥补常规心电图不能长时间或远距离记录心电变化的不足。对冠心病的心电监护主要包括床边心电监护,动态心电监护和电话传输心电监护,上述监测不仅可及时诊断冠心病,还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从而挽救冠心病病人的生命。目前,床边心电监护已作为冠心病监护病房的首选监测项目,而动态心电监测和电话传输心电监测则由院内监护扩展到院前急救和院外监测。2床边心电监护2.1床边心电监护的仪器 主要有床旁监护器、遥测监护仪及中央监护系统三类。床…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5年至1998年参加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患者42例,25~68岁,男30例,女12例,成功22例,占52-38%,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加强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观察生命体征的基本保证,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心室纤颤,尤其发生于前一心搏T波之上的室性早搏,多数有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为先兆,应严密观察心律变化,配合医师早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冠心病患者应重视心肌梗塞先兆,其中1例,男68岁,突然头痛,四肢无力,诊断脑血管病,第2天四肢肌力恢复,常规查心电图V1V2出现异常QS、…  相似文献   

13.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其特点是就诊病人集中、流量大、病种繁多,而门诊聘用护士普遍年资较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临床经验缺乏,往往重视服务态度,淡化急救意识的学习及应急能力的培养,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意识与技能,如遇急症病人处理不及时或分诊不正确,会延误救治时机。1加强急救意识的必要性急救意识是护士对病人所特有的,对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对病人的抢救应分秒必争,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病人的同情心,掌握高水平的技能和迅速应变的能力。就诊病人中,急诊情况一般分为三种:一为急而危,…  相似文献   

14.
猝死院外急救现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猝死指外表健康或病情已稳定的情况下 ,病人发生意料不到的 ,非暴力或中毒所致的突然死亡。猝死可随时随地发生 ,5 0 %以上者发生在院外 ,且多在症状发生后 2h内死亡[1] 。因此 ,重视猝死的院外急救 ,提高院外急救水平 ,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也成为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笔者查阅了 1981~ 2 0 0 0年在我国各种医学刊物上发表的关于猝死院外急救的文章 (共 34篇 ) ,发现仅有 7篇文章有较详细的院外急救记录(包括与急救相关的时间、现场急救措施、复苏有效率等 ) [2~ 7] ,现收集整理如下。一、资料院外急救情况见表 1。二、讨论1.从表中资料…  相似文献   

15.
门诊猝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护士在猝死患者急救与护理中的作用,强化院内门诊猝死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6月发生于我院门诊猝死患者54例,将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21例作为对照组,由急诊科的医生、护士携带抢救药品及器械到现场进行抢救;2005年1月~2009年6月的33例作为观察组,由门诊的医生、护士携带抢救药品及器械到现场进行抢救.结果:观察组抢救猝死患者33例,成功9例,成功率为27.27%,有效11例,有效率为33.33%.对照组抢救猝死患者21例,成功2例,成功率为9.52%,有效5例,有效率为23.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进一步对门诊护士组织培训,熟练掌握抢救技术,提高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我院内科护士对心脏病病人虽做到了每15~30分钟巡视观察1次,但仍有三例冠心病病人发生猝死,现总结回顾护理方面的教训如下。病例简介例1 张某某,男,62岁,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入院前半个月频繁发作心绞痛,每次持续10分钟左右。1986年6月3日从外地乘车前来我院求治,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1983年3月至1991年9月该院老年病房60例心性猝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它提示我们:①急性心肌梗塞是老年心脏病人猝死的最常见原因;②避免诱因是预防发生猝死的关键;③应高度重视猝死的前驱症状;④应高度警惕老年心脏病人的猝死,不能认为安静状态和睡眼是“安全”时间,不出病房是“安全”地点,值班护士查房和巡视是发现病情变化的主要途径,要力争减少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心电监护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电监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通过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各种心律失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尤其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赢得抢救时间。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多种干扰因素导致急诊病人心电监护波形不能真实地反映病人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正确地判断病情。护士是心电监护的直接操作者和观察者,除了要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熟练地操作心电监护仪。如何为监护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测电极位置、合适的振幅,排除人为、仪器等干扰因素,提高心电监护的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掌握心电监护知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组织培训,提高护士的心电监护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296例护士进行心电监护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到过重症监护室上班的护士心电监护提高知识题得分明显高于未到过重症监护室的护士(P<0.01);参加过培训的护士的基础知识、提高知识、总分得分均明显高于未培训的护士(P<0.01);均到过重症监护室及培训的护士提高知识、总分得分明显高于均未到过重症监护室及培训的护士(P<0.01).护士心电监护知识得分与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方面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护士对心电监护知识掌握欠缺.参加培训及实践能提高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应对院内患者猝死时的急救意识和抢救程序的掌握情况。方法:“作为第一目击人,如何应对院内猝死”,随机对全院内科和急诊科护士进行当面或电话提问,对所有回答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90%护士清楚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62%能明确院内心跳骤停应在3min内除颤,其中急诊和心内科组的答对率(87%)明显高于其他科(51%),P〈0.01;急诊和心内科组护士答对电除颤能量、电极部位的比例为80%,其他科护士为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科和急诊科护理人员基本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步骤,但普通内科病房的护士对院内猝死的急救意识和抢救程序的认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