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香港特别行政区青少年现时违禁药物使用的趋势和模式,并检验3项近期的越轨行为理论,包括自我控制理论、社会资本概念与风险社会理论,来比较自我控制与社会结构因素对青少年药物滥用普遍化的影响力。资料和方法:分析香港禁毒处的药物滥用数据,以及对一项于2002年-2004年向香港边缘青少年及中学生进行的药物滥用调查作出分析。结果:本文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香港青少年药物使用的普遍程度急速上升,药物使用在青少年当中多属消遣性质,通常在包括的士高、狂野派对及卡拉唱歌酒廊等娱乐场所进行,“摇头丸”及“K仔”是最常服用的派对药物。此外,研究结果支持低自我控制力及缺乏社会资本是青少年滥药(滥用药物)的成因,但风险社会心态对青少年药物使用的行为却没有显著的预测能力。结论:研究结果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理论及药物滥用干预策略有重要的提示。  相似文献   

2.
防治药物依赖服务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预防工作方面预防药物滥用处运用不同预防方法 ,循序渐进地向学校、家长及社区推广预防药物滥用的意识和教育。自1991年向学校负责人及老师推广预防药物滥用教育 ,至今已有70 %的中学参与了多项预防计划 ,共有千名老师接受过有关讲座 ,其中近百名老师完成了深入的培训课程。近年学校响应日见积极 ,愈来愈重视及支持预防教育 ;从1995年起预防计划能直接面向中学生 ,迄今已有过万名学生参加了预防药物滥用的讲座及活动。预防教育主要对象是青少年。为了进一步防止青少年滥用药物 ,于1995年在北区开设了一间青年社区中心,设有…  相似文献   

3.
漆建军  江莹 《安徽医药》2019,23(9):1904-1908
目的 了解武汉市药物滥用人群的具体情况与相关行为特征,掌握药物滥用动态,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预防与控制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流行病学的原理和调查方法,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2015—2017年收集到的16 506例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滥用人群以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中高年龄层滥用药物人数有一定幅度增加;(2)主要滥用物质为新型合成毒品麻谷丸,传统毒品海洛因次之,近3年麻谷丸滥用发生情况有一定程度下降,而海洛因滥用发生情况有一定程度上升;(3)主要来源于同伴,以烫吸为主,主要滥用原因为追求欣快、刺激,多选择隐私性较强场所;(4)2015—2017年初次滥用年龄主要集中21~30岁之间,35岁以下青少年占比分别为84.02%、84.99%、81.25%,滥用药物年限在5年以上、脱/戒毒次数在2~5次之间者居多。结论 武汉市药物滥用人群呈缓慢增长,初次滥用药物人群以青少年为主,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发生情况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建议采取切实有效传播方式进行药物滥用宣传与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机制,有效遏制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4.
前言香港的药物滥用问题已变得愈来愈复杂,在过去十数年间,青少年及女性滥用药物人数急剧上升;精神药物被滥用的情况日趋严重,都引起社会大众极大的关注。回望过去,展望将来,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香港与内地的关系更形密切,加上世界滥用药物大趋势的影响,为现有的防治服务发展带来不少新的挑战与启示,尤其是在制订长远目标,跨边界合作,加强预防教育工作,发掘多元化治疗与多元化经费模式方面,更值得我们一一细想。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大事回顾香港的药物滥用防治服务始于五十年代末期,当时的问题焦点都集中于海洛因及鸦片类毒品,一切禁毒、缉…  相似文献   

5.
防治药物依赖厅是社会工作局辖下的一个厅级部门 ,主要负责策划及执行预防药物依赖之教育及宣传活动 ,以及戒毒治疗和康复之工作 ;向社会大众提供禁毒信息和咨询服务 ,协调及促进其它公共或私人实体推行防治药物滥用工作。搜集和分析药物依赖领域内之重要数据及资料 ,提供制定及改善反吸毒措施建议 ,研究及发展防治药物依赖相关策略 ,并参与地区及国际性的合作。为履行有关职责 ,防治药物依赖厅设有预防药物滥用处及戒毒康复处两个附属工作单位。预防药物滥用处主要负责执行向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预防滥用药物的教育活动 :提供有关预防讲座、…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中尽早进行药物滥用预防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儿童中尽早进行药物滥用预防教育张继兰,郑继旺近年来,药物滥用已遍及各国,其中首先受害的是青少年群体。有关专家著文指出,少年与儿童起始滥用毒品的年龄更为提前,并且往往一开始就滥用作用强的毒品和采用危险的滥用方式[1]。很多国家都有关于青少年药物滥用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568例药物滥用者流行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待业闲散人员、个体经营者、初中以下文化群体是滥用药物的高危人群。多药滥用情况严重。在禁毒斗争中,严惩贩毒,切断毒源的同时,应加强预防工作,建立并完善戒毒后的康复与回归社会随访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有不少药物滥用习惯的青少年对传统的预防教育漠不关心,刻意忽视滥用药物对身体的影响。香港明爱南区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在2006年推行了一项名为智能实验室计划,目的是提升药物滥用青少年戒药动机。在推行期间,我们发现部份认知行为状况测试能提升青少年对身体状况的了解并更能具体反映药物滥用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些测试操作简单,只要能配合上具体及图像化的测试报告,一方面能提升他们的戒药动机,另一方面又轻巧易用,令工作员能在更短时内推动青少年投入戒药服务。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2005年与2008年药物滥用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通过三年(2005年至2007年)禁毒人民战争陕西省药物滥用流行变化情况,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各类戒毒机构和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治/收戒药物滥用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2008年监测数据与2005年相比,海洛因仍是主要流行滥用毒品,但新发生药物滥用者比例在下降(5年以下、脱/戒毒一次人员由44.4%下降到14.8%)。被调查者滥用药物不仅涉及传统毒品海洛因、鸦片、大麻和新类型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和“麻谷丸”,一些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及处方药物出现滥用。滥用药物非法需求与非法供应等方面主要表现为,初次滥用药物者主要分布在10岁-35岁年龄段,占83.2%-85.0%;滥用药物5年以上人员比例由48.3%增至72.9%;有过2次以上脱/戒毒人员比例由24.9%增至62.8%。静脉注射方式滥用比例已超过烫吸方式,占60.8%。滥用药物平均每日耗费增长2.4倍,滥用药物平均每月耗费3000元以上增长40.8%。获得滥用药物主要渠道由“黑市(93.30/0)”转为“同伴提供(84.60/0)”,发生在“暂住地/宾馆/租住房”和“无固定地点”的滥用药物行为增加10.2%。监测报告药物滥用者中,35岁以上年龄段、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在业人员和已婚人员比例均呈明显增长变化。结论:海洛因滥用流行趋势呈下降变化势态,多药滥用问题趋于严重。禁毒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预防药物滥用宣传教育,同时,需要提高戒毒康复治疗效果,延长操守时间,降低复吸率。此外,注意预防因静脉注射方式增加可能对地区艾滋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传播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568例药物滥用者的流行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568例药物滥用者流行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待业闲散人员、个体经营者、初中以下文化群体是滥用药物的高危人群。多药滥用情况严重。在禁毒斗争中,严惩贩毒,切断毒源的同时,应加强预防工作.建立并完善戒毒后的康复与回归社会随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洁  齐力 《北方药学》2012,9(2):82-82,66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美沙酮社区门诊治疗者基本状况调查及滥用药物行为分析.方法:采用《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09年、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监测到的825例接受治疗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者以男性为主;主要群体为无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要群体.获得滥用药物的途径主要为黑市;78.06%的药物滥用者滥用场所为居家住所;药物滥用者滥用药物原因主要为“追求欣快/刺激”;主要滥用药物方式仍就是“烫吸(踏食)”.结论:针对美沙酮社区门诊接受治疗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在校青少年药物滥用盛行率与危险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我们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 ,台湾地区青少年用药以苯丙胺类占绝大多数 ,而只有少数人吸食强力胶 (挥发性溶剂类 )、大麻、海洛因等。但10多年前的研究指出 ,强力胶为最常滥用的药物。这种药物滥用变化的趋势值得重视。有研究指出 ,在15a以前使用药物者 ,其日后愈易染上吸毒的习惯。故吸烟、饮酒、药物滥用被公卫学者认为是药物成瘾之“三部曲”。在烟酒这两种被认为是吸毒入门药的逐步泛滥下 ,药物滥用的灾难已隐隐欲现。从预防医学3个阶段的预防模式而言 ,药物滥用防治的第一阶段的预防为“增进健康及特殊防护” ,主要在鉴定出哪些生…  相似文献   

13.
贵州、甘肃两地药物滥用监测站采用统一监测表格“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于1992年下半年分别对当地戒毒所收治的部分药物滥用者调查登记。本文对上报的998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 a以下的无业、工人是主要滥用人群;滥用药物1a以内者占多数;烫吸和烟枪吸食是主要滥用方式;滥用的主要药物是阿片和海洛因,各为56.2%和42.9%;30 a以下滥用者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海洛因和阿片,60 a以上滥用者中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阿片;药物多来自非法渠道“黑市”。两地滥用多种药物现象严重,各为91.4%和97.4%,滥用的非阿片类药物分别是解热止痛片和烟草、酒、镇静催眠药类。多药滥用给治疗、预防和管制都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加强缉毒、杜绝毒源,强制戒毒,开展药物滥用预防的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仍是禁毒、戒毒、铲除药物滥用斗争中三重并举的工作。 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网,采用统一的监测表格和分析标准,可以分析比较各地的药物滥用特征和滥用药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药物滥用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滥用的药物也从传统的阿片、海洛因等发展到各种兴奋剂、催眠镇静药等精神药物.在防治药物滥用的过程中,滥用药物的分析检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检测技术的应用为药物滥用的防治提供了严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贵州、甘肃两地药物滥用监测站采用统一监测表格“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于1992年下半年分别对当地戒毒所收治的部分药物滥用者调查登记。本文对上报的998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a毗下的无业、工人是主要滥用人群;滥用药物1a以内者占多数;烫吸和烟枪吸食是主要滥用方式:滥用的主要药物是阿片和海洛因,各为56.2%和42.9%;30a以下滥用者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海洛因和阿片.60a以上滥用者中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阿片;药物多来自非法渠道“黑市”。两地滥用多种药物现象严重,各为91.4%和97.4%.滥用的非阿片类药物分别是解热止痛片和烟草、酒、镇静催眠药类。多药滥用给治疗、预防和管制都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加强缉毒、杜绝毒源,强制戒毒,开展药物滥用预防的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仍是禁毒、戒毒、铲除药物滥用斗争中三重并举的工作。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网.采用统一的监测表格和分析标准.可以分析比较各地的药物滥用特征和滥用药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梳理阿片类药物全球滥用的监管现状及研究进展,为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改善滥用者治疗提出建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国际麻醉品管制局、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等网站有关文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当前国际阿片类药物滥用情况仍不容乐观,目前以国际麻醉品管制局为首的国际机构从政策立法、区域合作、生产交易、预防治疗四个维度提出有效建议并启动了相关行动,同时研究者也从政策、预测滥用风险、滥用者治疗等不同维度开展了相关研究。结论 目前阿片类药物的监管措施及研究无法满足当下阿片类药物的监管需求,未来仍需从加强药物有效监管、预测药物滥用风险、改善成瘾治疗方案等方面深入研究,进一步改善阿片类药物滥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药物滥用情况及趋势,通过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药物滥用流行现状和水平,为预防药物滥用和科学监管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根据2016年国家发布的《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等渠道进行药物滥用为关键词的文献检索,分析我国药物滥用情况现状及滥用趋势。结果虽然近年传统毒品占比有所降低,但绝对占比依然较高;滥用新型毒品的占比逐年提升。医疗用药品滥用略有抬头趋势,多药合并滥用情况仍然存在。性别比例中男性毒品滥用一直占主导地位,35岁以下低学历青少年是药物滥用高危人群。药物滥用具有明显的地域趋势且滥用场所以非公共场所为主。结论药物滥用现状不容乐观,且有向低龄化发展趋势,提示药物滥用危害的知识普及应得到更大的重视。药物滥用具有地域特点,应因地施策。药物滥用场所大多较为隐蔽,且获取途径多样。应加大检查力度,加强相应法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1382例新发生药物滥用者药物滥用监测数据的回顾性分析,预测药物滥用流行趋势,为预防药物滥用和禁毒工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对比分析法,对安徽省2017—2021年收集的1382例新发生药物滥用者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利用EXCEL和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等功能,对药物滥用者人口学特征和滥用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安徽省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以男性、未婚、无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2)主要滥用物质为冰毒,新型毒品和医疗用药品滥用呈增长趋势;(3)滥用药品多数来源于同伴,便利店/小卖部、医院/个体诊所等来源呈增长趋势;(4)滥用方式以烟枪吸、烫吸为主,香烟吸、溶入饮料等方式呈现增长趋势;(5)滥用原因主要以满足好奇心、家人或同伴影响/教唆及吸毒环境影响为主;(6)滥用场所以暂住地/租住屋、宾馆、居家住所等为主,滥用地点多而杂。结论 近五年来,安徽省新发生药物滥用者趋向低龄化且初次滥用年龄偏低,滥用新型毒品和医疗用药品增加,建议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和特殊药品监管,加大青少年教育力度,有效遏制药物滥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阿片类药物滥用成为美国一个愈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减少药物滥用,美国FDA鼓励药企开发了多种阿片类药物的防滥用制剂.防滥用技术根据机制不同可分为物理屏障、化学屏障、拮抗药、厌恶剂和前药.虽然防滥用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粉碎或提取活性药物成分,但每种机制都分别存在一些局限与不足.本文分别对各类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5年至2008午监测报告药物滥用流行现况和新发生人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为本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05年至2008年本地区戒毒机构收戒药物滥用者进行监测,其中新发生人员作为本项研究调查对象。结果:2005年至2008年监测报告新发生药物滥用者所占比重呈增长变化趋势,2008年与2005年相比增长3.8%。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主要滥用物质从鸦片变为海洛因,2008年海洛因滥用比例为83.1%。新发生人员以男性、35岁以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无业人员居多,四年期间未有明显变化。与药物滥用有关行为方面,“满足好奇”是发生滥用药物主要原因;“同伴提供”是获得滥用药物的主要途径;“居家住所/朋友家”是滥用药物主要场所;烫吸是主要滥用药物方式。结论:海洛因已成为本地区目前主要流行滥用物质,同时存在其他物质(大麻、“K粉”、“麻谷丸”、“摇头水”及吗啡、度冷丁、曲马多、安定、三唑仑等)的滥用情况,且滥用物质的种类逐年增加。男性青壮年、低学历和无业人员是发生药物滥用行为的易感人群,而缺少防范药物滥用的心理素质,易受同伴诱惑或外环境影响,可能是导致发生滥用药物行为的重要原因。滥用药物多采用吸入方式,注射药物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