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诊断的NSIP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检查、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45~4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 d~4个月。发病前有吸烟史1例,慢性胃炎1例,3例均有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2例有吸气相爆裂音,有发热和杵状指各1例。胸部高分辨CT(HRCT)均示有弥漫性斑片状磨玻璃样变,以两下肺及胸膜下为甚。肺功能检查示2例为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1例为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1例。组织类型: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1例低氧血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3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中年以上的患者,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拟诊为间质性肺病变者要及时行支气管镜肺活检,以明确NSIP的病理诊断及组织学类型。确诊NSIP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22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40例肺结节病(Sarc)和9例胶原病性肺炎(IP—CVD)的肺功能变化。IPF、IP—CVD肺功能改变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弥散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Sarc组近半数肺功能正常,其余主要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和弥散性肺功能障碍的程度较IPF和IP—CVD组明显为轻。Sarc三期间肺功能无明显差异。三组肺功能下降最为显著的是DLco,其次是FEV_1,FVC和FRC等,提出这些指标对间质性肺疾病可能有辅助诊断价值,但需结合其它检查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3.
PF-COPD血气与肺功能特点及COPD与PF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8):1258-1259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1997- 0 2~2 0 0 4 - 0 2住院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 18例与COPD并肺间质纤维化(PF- COPD) 2 1例。IPF组:平均年龄5 8岁(4 7~73岁) ,IPF符合1999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制定的IPF诊断标准。PF- COPD组:平均年龄6 4岁(5 0~75岁) ,具有COPD的各项临床特点,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 ,在此标准的基础上出现:1进行性呼吸困难;2肺部可闻及velcro罗音;3肺功能测定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或动态观察,肺功能结果不完全符合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4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康复联合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进行家庭无创通气的COPD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干预组在家庭无创通气的同时给予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家庭无创通气治疗及常规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肺功能、动脉血气、生活质量、6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的肺功能与对照组及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2、PaO2、SaO2、生活质量及6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出院时,且优于对照组同期(均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联合家庭无创通气比单纯应用无创通气更能改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动脉血气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值得在家庭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肺功能的特点。方法:测定20例通过临床影像一病理而最后综合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同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肺总量、残气量、肺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PaO2显著的减少,而FEVI/FVC、呼吸频率和PCO2却增加。结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和肺弥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方法:结合复习文献资料,总结分析11例IPF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IPF患者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杵状指及Velcro罗音为突出表现,高分辨率CT对诊断IPF具有特殊价值,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确诊IPF的主要手段和最好依据,目前治疗IPF的药物仍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结论: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误诊误治率高,尚无特效疗法,抗纤维化药物成为当今研究肺纤维化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正>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的总和,主要病理特征为弥漫性肺泡炎和(或)间质纤维化,也称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ILD的一种,病因不明,以成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多见,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刺激性干咳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类型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不同程度的弥散功能障碍。随着病情持续发展,纤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肺部瘢痕形成,长期预后不良.该病的典型特征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肺功能测试通常显示限制性损伤和一氧化碳扩散能力减弱.影像学检查和活检在临床上有助于诊断.本文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肺纤维化和肺纤维化进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IPF临床资料。急性3例,亚急性2例,慢性7例与8例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IP)为对照对其临床特点。肺活检,肺CT。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测定等综合分析是诊断IPF方法。结论:IPF临床表现,影像学,肺活检均没有明显特异性,而需要综合临床诊断,大部分病人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罗红霉素),富露施等治疗可有望改善预后,有待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SARS患者治愈后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SARS患者临床治愈后肺功能的变化 ,了解SARS患者是否遗留有肺功能的长期损害。方法 :对 82例SARS患者 (实验组 )出院 3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及肺功能检测 ,同时测定 2 8例健康人的肺功能作为对照组 ,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肺功能检测发现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 % )实验组均值为 78.4 %± 17.4 % ,对照组为 93.8%± 13.6 % (P <0 .0 1)。实验组中有 4 6例 (5 6 .1% )存在弥散功能障碍 (DLCO % <80 % ) ,37例 (45 .1% )有小气道功能障碍 ,2 8例 (34.1% )残总比增加 (RV/TLC >35 % ) ,9例 (10 .9% )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按照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最重时胸片的改变 (以肺部斑片状影占据肺叶的范围为标准 ) ,将患者分为轻、中、重 3组 ,病情轻重程度与出院后 3个月肺弥散功能损害呈正相关。重症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组与未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组肺功能损害差异不明显。结论 :SARS患者治愈出院 3个月后 ,部分患者遗留有肺功能损害 ,主要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 ,其次为小气道阻塞和残气增加 ,少数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改变特点,总结该病的诊断思路及方法。结果7例患者中6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1例经外科胸腔镜手术获得病理诊断;临床症状似肺炎,常有咳嗽、发热、胸闷、气喘,但抗感染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体征中常有湿性罗音及爆裂音,无干罗音及哮鸣音;实验室检查均有血沉增快,白细胞可增多或正常,肺功能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无通气功能障碍;影像学改变呈“五多一少”。结论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仅有提示作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疑诊该病,而病理活检能确诊;内科经皮肺活检确诊率高,因而不必强求外科肺活检。  相似文献   

12.
刘春平  顾莹莹 《诊断病理学杂志》2022,(11):1037-1040+1048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61例PLAM进行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影像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4.70±12.37)岁。多以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呼吸困难、反复自发性气胸、咳嗽等入院。影像学为两肺多发圆形薄壁囊状影,12例伴有气胸。肺功能检查多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镜下肺组织内见增生的短梭形平滑肌样或上皮样LAM细胞呈小簇状或结节状分布于囊壁或者围绕血管、淋巴管和细支气管壁上。免疫组化:LAM细胞HMB45、SMA、PR及ER均不同程度地表达。结论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是一种肺部罕见局部破坏的间叶性恶性肿瘤,归属于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家族,好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影像学检查双肺常呈圆形的薄壁囊状影,明确诊断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8例确诊的NSIP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体格检查,并行肺功能、血气分析、肺高分辨率CT(HRCT)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等辅助检查,并随访治疗1年.[结果]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及肺部可闻及帛裂音,肺功能检查多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有轻度低氧血症.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肺部影像显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网格影,少有蜂窝肺、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结论]NSIP临床表现及体征、肺功能检查无特异性,但结合HRCT、BALF检查结果及预后综合分析,在缺乏其他间质性肺炎特点时,临床上可诊断为NSIP,但确诊仍需肺活检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000/2008年间收治的10例IPF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中有4例吸烟,均无家族史。咳嗽10例,咳痰8例,进行性呼吸困难9例,Velcro口罗音10例,柞状指4例。X线表现为网状,毛玻璃样,小结节以及蜂窝状样改变。治疗上以大环内酯类、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为主。结论:IPF病因不清,临床特点: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Veleros啰音,胸片改变进行性加重,肺功能进行下降。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19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诊疗体会,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对19例细胞型和混合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病例从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呼吸系统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爆裂音为主要表现,肺外以体重减轻和乏力为主要表现。胸部高分辨率CT都有毛玻璃影等表现,肺功能检查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不同程度的弥散功能障碍,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获得不同程度好转。结论通过临床症状、HRCT及肺活检,可明确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运用糖皮质激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贤梅  戴令娟  蔡后荣  侯杰 《临床荟萃》2003,18(22):1270-1272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1990~2002年诊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I))合并肺纤维化14例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2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COPD合并肺纤维化及IPF在发病年龄、性剐方面无差别,而前者从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较后者长。COPD合并肺纤维化常在慢性咳嗽基础上出现进展较快的呼吸困难及Velcro啰音,具有两种病变并存的X线及CT表现,常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则有所减轻。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间质纤维化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当二者并存时,各自的特点则不明显,兼有二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肺功能不全是指肺疾病或呼吸系统调节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运动不能满足气体交换,出现动脉血氧减少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本院对78例肺功能不全患者展开围术期护理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老年患者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60~79岁;肺癌49例,食管贲门癌29例,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或血痰、胸痛、胸闷、气短及发热等。本组有吸烟史者63例,最大烟量60支/d,最长吸烟史55年;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者34例;肺结核者8例。术前肺功能检查均为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按肺功能障碍轻、中、重度分类,轻度64例,中度13例,重度1例。术后呼吸系并发症6例,其中呼吸功能不全4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采用喘可治穴位注射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71例,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7例。对照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实验组采用喘可治双侧丰隆、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典型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典型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标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指数、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疗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穴位注射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5例中青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呼吸科、肾内科及ICU近2年来收治的5例60岁以下A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为主;4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白血病;所有患者病初均被误诊,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PaO2)进行性下降,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进行性增大,4例患者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1例结合病史、心脏彩超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确诊,给予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疗有效。结论应重视中青年患者APTE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该病常常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CTPA检查是其确诊手段之一,对疾病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24例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通过对24例确诊为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即临床上出现心跳骤停、严重呼吸困难、晕厥、休克等症状或需收入ICU救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治疗,预防猝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包括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下肢doppler超声检查或核素检查、肺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等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1例患者急诊溶栓,9例(81.8%)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缓解,心率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例死亡。13例患者单纯抗凝治疗,9例(69.2%)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症状均得到改善,4例自动出院,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晚期,3例为终末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结论急性致死性肺栓塞是临床上极为凶险、危及生命的重症,疾病发作快速,表现多样化,早期诊断治疗是预防猝死、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