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罕见异常插入点的关节镜、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于6 500余例膝关节镜手术中发现7例半月板撕裂患者的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与前十字韧带之间有罕见的异常插入(前内板股韧带),男4例、女3例;年龄(37.85±7.70)岁(范围27~50岁)。疾病诊断为内侧半...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前十字韧带切断对内侧半月板后角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确定前十字韧带损伤与内侧半月板后角的生物力学量化关系。方法对10具尸体膝关节标本应用生物力学加载装置进行测试,实验分前十字韧带完整组和前十字韧带切断组。对膝关节同时加载134N前向载荷与200N轴向载荷,膝关节屈曲30°、60°、90°时,通过压力感受器测定内侧半月板后角所承受的压力载荷。结果前十字韧带完整组内侧半月板后角所承受的应力分别为:屈膝30°时(22.8±11.5)N,屈膝60°时(27.1±16.3)N,屈膝90°时(26.7±14.5)N;前十字韧带切断组分别为:屈膝30°时(87.3±43.9)N,屈膝60°时(77.7±43.3)N,屈膝90°时(66.2±40.1)N,应力值较前十字韧带完整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十字韧带切断组与完整组内侧半月板后角所受应力的比值分别为:屈膝30°时5.7±5.4,屈膝60°时3.5±3.1,屈膝90°时2.6±1.3。表明ACL切断后,内侧半月板后角所受应力数值平均增加了160% ̄470%。结论前十字韧带对内侧半月板后角所受应力具有显著影响,前十字韧带缺损后内侧半月板后角承受过度负荷,处于损伤的高危状态。对前十字韧带损伤后的内侧半月板后角继发损伤必须准确诊断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1 研究背景 1.1半月板的解剖与功能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软骨盘,位于胫骨平台与股骨髁之间,内侧为C型,外侧为近似O型.均分为前角、后角和体部.前后角借助"止点"结构固定于胫骨平台,内侧半月板前角止于胫骨髁间前斜坡处,后角止于内侧髁间棘后侧、后交叉韧带止点之前;外侧半月板前角止于外侧髁间棘前部,部分纤维与前交叉韧带相延续,后角止于外侧髁间棘后缘.  相似文献   

4.
赵章伟  周凯  李琪  蔡春元 《中国骨伤》2020,33(3):234-237
目的:测量国人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前后根部附着区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修复半月板根部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30个国人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其中男16例,女14例;死亡年龄35~68(55.6±7.8)岁。对半月板根部附着区结构进行解剖,测量内外侧半月板根部附着区中心点与胫骨内外侧髁间棘、后交叉韧带前缘、内侧胫骨平台软骨后方外侧缘及外侧胫骨平台软骨后方内侧缘等标志点的位置关系和各个附着区的面积。结果:内侧半月板后根部附着区:中心点位于胫骨内侧髁间棘后方(11.73±3.10) mm、外侧(2.77±0.86) mm,后交叉韧带前缘前(2.76±0.76) mm,内侧平台软骨外侧缘外(3.92±0.22) mm,附着区面积(31.29±5.18) mm~2。内侧半月板前根部附着区:中心点位于胫骨内侧髁间棘前方(25.40±5.27) mm、外侧(3.01±0.86) mm,附着区面积(46.18±11.60) mm~2。外侧半月板后根部附着区:中心点位于胫骨外侧髁间棘后方(4.51±1.35)mm、内侧(1.85±0.34) mm,后交叉韧带前缘前(6.91±1.11) mm,外侧平台软骨内侧缘内(3.16±0.96) mm,附着区面积(44.10±6.23) mm~2。外侧半月板前根部附着区:中心点位于胫骨外侧髁间棘前方(12.97±2.92) mm、外侧(1.31±0.22) mm,附着区面积(60.84±14.98) mm~2。结论 :该试验定量描述内外侧半月板前后根部附着区的面积以及其中心点与相应标志点的位置关系,为临床修复半月板根部损伤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外伤引起的膝关节三联症,是指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损伤及十字韧带断裂三联损伤。临床上以前十字韧带损伤为主的三联症占多数,而后十字韧带损伤则较少。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半月板损伤又称O’Donoghue三联损伤。膝关节三联症临床报告甚少。我们于1979至1987年收治5例6膝。其中左膝3例,右膝1例,双膝1例。男1例,女4例。年龄19~47岁.手术治疗4膝,其它2膝当时全身情况太差而用长腿石膏固定。治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至1988年我院收洽陈旧性膝交叉韧带断裂13例,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1岁.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内侧付韧带损伤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及内侧付韧带损伤6例:合并内侧付韧带损伤及股骨髁部骨折3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及胫骨平台骨折1例.手术方法先作膑骨内侧缘探查切口,半月板损伤严重可一并切除.再沿半腱肌走行方向作第二个切口,切口下端止于胫骨结节内侧,游离出半腱肌远端肌腱15cm左右,将膝关节是屈曲位,尽量使关节腔间隙变大,于股骨内髁外上方斜向内下钻孔,将半腱肌游离端由孔内穿出;再从胫骨髁间棘韧带附着处斜向胫骨平台外下钻孔,将半腱肌远端.  相似文献   

7.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仰卧位.膝前内侧切口,充分显露股四头肌腱、膑韧带和膑内侧支持带,切开关节囊,探查前十字韧带和半月板,取膑韧带内1/3和部份膝内侧支持带,膝上切断,保留下端,形成一长10~12cm、宽1.5~2.0cm膑韧带束条.将碳绳一端固定在膑韧带止点上,用膑韧带筋膜条包绕碳纤维绳,间断缝合,形成一管状束带.自胫骨粗隆向前十字韧带胫骨附着处钻一骨孔,由股骨外髁前十字韧带附着处向外钻一骨隧道,在其出口处的前侧再钻一孔道,以便固定重建的韧带.将膑韧带碳纤维束带自胫骨隧道穿入关节内,经股骨外髁内隧道穿出,膝屈曲5度拉紧束带,固定在股骨外髁上.缝合关节囊,修补、缩紧缝合膝内侧韧带.长腿石膏前后托固定0°位4~6周,早期加强股四头肌锻练.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4岁,因左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2h入院.患者2h前骑自行车时被汽车撞倒,左膝关节下肢着地,关节疼痛,无法站立,拍片后以左膝关节髁间嵴骨折收住院.入院查体:左膝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内侧间隙压痛明显,内外翻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X线检查示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MRI示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见图1a).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 13.7 s,激活部分酶原时间(aptt)29.5 s,凝血酶时间(tt) 18.5 s,抗凝血酶三67.5%.诊断: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月板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及重建术后胫骨前向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排除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和多发韧带损伤病例。所有不稳定半月板撕裂均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根据半月板损伤部位及程度进行分组。采用KT-1000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胫骨前平移量(ATT)。组间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共纳入15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其中半月板正常组61例,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组49例(19例为撕脱<总宽度40%;30例为撕脱≥总宽度40%);外侧半月板撕裂组35例(12例为撕脱<总宽度40%;23例为撕脱≥总宽度40%);内侧半月板前角或体部撕裂组13例(6例为撕脱<总宽度40%;7例为撕脱≥总宽度40%)。术前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总宽度40%患者的胫骨前平移量较半月板正常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1,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各个半月板撕裂组的ATT值与半月板正常患者相比均无差异(P >0.05)。 结论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与前交叉韧带断裂可增加膝关节的不稳定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半月版是膝关节内“C”或“O”形的纤维软骨结构,其前,后角通过赶韧带-骨结构附着于胫骨平台,体部由股骨-半月板韧带(冠状韧带)固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后十字韧带由于解剖的位置关系,损伤后修复困难,我们采用内侧半月板作为材料修复5例,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在25~44岁。由于外伤所致,均伴有内侧副韧带及内侧半月板损伤。 1.2 方法 作膝关节内侧切口,切断内侧半月板前角及边缘,留至半月板后角止点,在内髁窝处钻孔,用直径1.2mm钢丝成“8”字型穿过半月板前角,再通过骨孔固定在内髁的皮肤表面。用半腱肌修补内侧副韧带,石膏托外固定,6周后解除石膏,拔出钢丝。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韧带断裂,误诊或治疗不当造成膝关节不稳、绞锁或疼痛,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近四年我们采用半腱半膜肌止点移位替代断裂韧带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6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1/2年;前十字韧带断裂4例,后十字韧带断裂5例,内侧副韧带断裂6例,其中十字韧带断裂并内侧副韧带断裂及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本组随诊最长的时间4年,最短1年。疗效评价:优:膝关节稳定,无痛,活动范围0~120°以上,抽屉试验为阴性,良:膝关节较稳定,偶尔痛,活动范围0~120°以内,抽屉试验(±),胫骨移位范围小于  相似文献   

13.
《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2):772-781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B半月板,胫骨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现象及其临床意义(陈坚,劳山,吕厚山,等)(7):426半月板切除对下肢力线的影响(王骏飞,蒋青,陈东阳,等)(8):481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冯华,洪雷,耿向苏,等)(11):651吡嗪酰胺脊柱结核病灶中抗痨药物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前向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年龄45岁以下单侧前十字韧带完全断裂行前十字韧带重建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8例,女12例;年龄14~44岁,中位年龄22岁.随访时间24-37个月,平均27.5个月.依据术前MRI测量的胫骨内侧和外侧平台后倾角分别将患者分为三组:后倾角<3°组,后倾角3°~5°组,后倾角≥5°组.以末次随访时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5 mm为移植物失效,计算失效率,比较三组移植物失效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确定胫骨平台后倾角与KT-1000侧侧差值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逻辑斯蒂回归计算内侧和外侧平台后倾角致移植物失效的阈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术前MRI测量内侧后倾角4.6°±2.8°,外侧后倾角4.2°±3.4°.内、外侧后倾角≥5°组的移植物失效率均高于后倾角<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侧、外侧平台后倾角均与KT-1000侧侧差值呈线性相关(r=0.43,P=0.01;r=0.36,P=0.02).内侧或外侧平台后倾角每增加1°,移植物失效的风险分别增加1.76倍和1.68倍.当内侧平台后倾角>5.6°或外侧平台后倾角>3.8°时,移植物失效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呈正相关.增大的平台后倾角是术后移植物失效的高危因素,内侧和外侧阈值分别为5.6°和3.8°.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髁间棘为前十字韧带附着部 ,其撕脱骨折为前十字韧带损伤的一种类型。是膝关节较严重损伤 ,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我院骨科自 1992年 4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 81例 ,其中手术 47例 ,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3 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3 9例中 ,男 2 1例 ,女 18例 ,年龄 16~ 60岁。左侧 2 2例 ,右侧 17例。运动伤 15例 ,跌伤 14例 ,车祸伤 10例。按照Meyer等分型[1 ] ,Ⅱ型 14例 ,Ⅲ型 16例 ,Ⅳ型 9例。手术前均经X线检查或CT检查确诊。其中 4例合并半月板及内侧侧副韧带损伤 ,手术在伤后 1w内进行。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呈扇形附丽于髁间棘前方内侧沟内,位于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之间.Poncet早在1875年描述了胫骨髁间棘骨折[1].  相似文献   

17.
刘心  张辉  冯华  薛庆云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1):1272-1277
 目的 研究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 Ramp(内侧半月板后角至后内侧关节 囊滑膜移行区域)损伤的发生率,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2年 4月至 2007年 10月, 采用韧带重 建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前十字韧带损伤的患者 868例, 男 609例, 女 259例;年龄 15~55岁, 平均 25.2岁。根据手术记录以及术中关节镜探查, 筛选其中存在内侧半月板后角 Ramp损伤的病例, 计算其发生率。 按照性别、年龄段及受伤至手术时间分组, 分析 Ramp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868例膝关节确诊为前十字韧带损伤并接受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中, 内侧半月板后角 Ramp损伤的患者为 144例, 男 113例, 女 31例;平均年龄 24.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 29.3个月。 Ramp损伤的发生率为 16.59% (144/868), 伤后 6周、3、6、12、24个月 Ramp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12.66%、13.51%、13.17%、14.49%、 15.92%;男性发生率为 18.56%(113/609), 女性为 11.97%(31/259),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下的患者 Ramp损伤发生率为 21.59%(114/528), 30岁以上者为 8.82%(30/340),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结论 内侧半月板后角 Ramp损伤是前十字韧带断裂的常见合并损伤, 其发生率为 16.59%; 伤后 2年内, Ramp损伤的发生率随受伤时间延长明显增加;男性及 30岁以下患者 Ramp损伤发生率明 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内侧半月板突出的病因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并经MRI确认有内侧半月板突出的60例患者为半月板突出组,无突出的60例为对照组.在MRI上测量内侧半月板突出距离、胫股角,分析突出组胫股角与突出距离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膝内翻、内侧半月板及胫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分析内侧半月板突出对半月板损伤、膝内翻对半月板突出的影响.结果 突出组:半月板突出距离平均(8.30±1.79) mm;60例有膝内翻,胫股角平均179.0°±2.2°;内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前角50.0% (30/60),体部93.3% (56/60),后角93.3% (56/60);内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撕裂14例,发生率23.3%(14/60);胫股内侧关节软骨退变发生率:胫骨内侧平台100%(60/60),股骨内髁100%(60/60);胫股角与内侧半月板突出距离呈负相关.对照组:内侧半月板超出胫骨内侧平台边缘的距离平均(0.57±0.80) mm;4例膝内翻;内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前角0,体部16.7%(10/60),后角70.0% (42/60);无内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撕裂;胫股内侧关节软骨退变发生率:胫骨内侧平台26.7%(16/60),股骨内髁30.0% (18/60).半月板突出组与对照组半月板损伤比值比为6.0、膝内翻例数比值比为15.0.半月板突出组内侧半月板各部位及胫股内侧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膝内翻可能是内侧半月板突出的原因之一,内侧半月板突出显著增加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其对膝胫股内侧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0岁,1994年11月10日被钢筋侧向撞倒,右小腿上段外侧着力,伤后双侧膝关节畸形,活动障碍7小时送我院治疗.查体:双侧膝关节明显肿胀,右侧胫骨近端向内移位,左侧胫骨近端向后移位,双侧浮髌试验(+),前、后抽屉试验均(+),麦氏试验(+),右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左小腿及左足感觉迟钝,足背伸无力.X线片示:双侧膝关节脱位.考虑右膝关节内侧脱位合并前、后十字韧带断裂,胫侧副韧带断裂;左侧膝关节后脱位并前、后十字韧带断裂,腓总神  相似文献   

20.
前交叉韧带的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止于胫骨髁间棘上,陈旧性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由于前交叉韧带松弛,导致膝关节前方不稳,会继发出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以及因骨折块与股骨髁间顶部的撞击引起的伸膝功能受限,故仍需尽早手术治疗.自2003年1月~2006年9月,笔者使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