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5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输注,1次/d,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腹壁注射,1次/12 h。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输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0%与87.5%,P<0.05)。心电图变化情况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与62.5%,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丹红注射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用低分子肝素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以下简称联用治疗组)各32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7天后联用低分子肝素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在缓解症状、心电图改变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30 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或ARB、调脂、阿司匹林等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5.0%及73.3%,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6.7%及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2.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常规用药,治疗组13例,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 丹红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疗效显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孟侠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51-25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输注,1次/d,连用14 d;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7 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67.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及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改善、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1.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2.6%,心绞痛持续时间为(5.2±0.3)min,发作频率为(4.1±0.6)次/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126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64例),2组根据病情均先用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或钙拮抗剂、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0.4ml腹部皮下注射,1d2次,连用7d;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3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静息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9%和77%,对照组分别为75%和53%,2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UAP疗效确切,而且没有明显增加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两周后两组进行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血脂,对比观察;治疗组进行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5%,心电图改善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75%和72.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显著(P〈0.01),对照组血脂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出凝血指标都延长,但无临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贾洪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3):271-272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79例UA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藻酸双酯钠注射液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为10天。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的次数、心电图ST段变化,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P〈0.05),但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心绞痛的发病次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小板、PT、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藻酸双酯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92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6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12h1次,共10d,观察心绞痛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段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WHO对UAP的诊断标准,将135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组)和常规疗效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低分子肝素钙,疗程7-10天。观察两组UAP的总有效率、出血副作用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治疗UAP总有效率分别为97.05%、74.62%(P<0.01)。观察12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AMI,对照组4例发生AMI。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结论在常规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β-受体阻滞剂或鲺拮抗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d,共2周,低分子肝素钠2500U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及血黏度、心电图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绞痛发作次数、血黏度及心电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5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镇痛剂使用次数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UA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8例 ,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 AXa IU,皮下注射 ,1次 /1 2 h,1 0 d为 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 ,用药前后测定凝血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结果 :治疗后显效 35例 ,占 6 0 .3% ,有效1 8例 ,占 31 .0 % ,总有效率达 91 .4 % ;各型治疗后心电图 ST段均显著改善 ,ST段总均数由治疗前 (0 .1 1 0± 0 .0 6 1 )mm降为治疗后 (0 .0 75± 0 .0 4 1 ) mm,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较治疗前延长 (P<0 .0 5 ) ,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而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9.
杨春泽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6(2):167-16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一般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为5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部皮下注射12h1次,对照组48例给予硝酸甘油10mg+10%GS48ml iv pump(3ml/h起始)每目1次,疗程7天。结果 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分子肝索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庭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组28例,观察组28例。常规组给予标准抗心绞痛治疗:体息、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倍他乐克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3周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常规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