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措施和麻醉方式。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8例的急救处理、麻醉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麻醉诱导平稳,术终苏醒迅速,效果满意,手术期间无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及时有效的急救,早期处理,是救治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152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4mg/(kg·h)麻醉,研究组患者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颅脑损伤的患者明显增加,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手术治疗是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麻醉管理也是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关键步骤,现就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36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临床特点、麻醉处理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 同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程度、脑室出血、脑水肿、颅底骨折、呋塞米应用及血管扩张药应用情况者的低钠血症发生率, 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研究因素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低钠血症的关系.结果 11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38例伤后发生低钠血症, 发生率为33.04%, 不同性别及血管扩张药应用情况者的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不同年龄、颅脑损伤程度、脑室出血、脑水肿、颅底骨折及呋塞米应用情况者的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显示, 年龄、颅脑损伤程度、脑室出血、脑水肿、颅底骨折及呋塞米应用均是此类患者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 且年龄、颅脑损伤程度、脑室出血、脑水肿、颅底骨折及呋塞米应用均是其危险因素, 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单纯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瞳孔变化、环池形态和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等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单纯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是15.4%(32/208),而入院时诊断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为35例(占16.9%)。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瞳孔散大和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单纯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常见的合并症,可显著增加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刘光钊 《大家健康》2017,(12):84-85
目的:对急性颅脑损伤在临床处理中实行麻醉处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该院62例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对其进行临床麻醉处理,分析处理后其临床效果.结果:麻醉后,治疗期间无死亡患者,术后则由于合并症或者伤势过重而出现6例死亡,死亡率为9.67%,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的患者2例,同时并发肺部感染的有4例,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势较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在临床治疗中给予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抢救效果显著,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显著降低手术的风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疗法应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5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微创治疗,观察患者血肿清除和身体恢复情况.结果 43例患者在3 d~5 d内血肿引流干净,平均时间(4.3±0.7)d,有7例患者存在血肿少量残留;出院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均为良,GOS分级均达到Ⅴ级,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微创疗法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对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协同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协同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协同护理组患者的家务活动、家庭关系、心理状态、户外及休闲活动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不仅可以提高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围麻醉起对呼吸、循环的支持,给予降低颅内压治疗并发症及麻醉处理.结果 全组低氧血症患者18例休克得到纠正,颅内高压得到改善,围麻醉期死亡2例.结论 快速通畅呼吸道,积极扩容抗休克,合理脱水降颅压,及时处理合并症,应用护脑短效麻醉药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和麻醉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常需手术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开颅手术对麻醉处理有特殊要求.有学者认为,此类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应为:麻醉诱导迅速、对心血管功能抑制较轻和无明显的气管插管反应.我院收治3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麻醉方案,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镇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MMSE、Fugl-Meyer评分均较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影响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罗永温 《吉林医学》2011,(18):3742-3743
目的:探讨临床麻醉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对其临床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因合并伤严重或病情过重出现死亡8例,病死率为13.3%,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并发肺部感染5例,其余44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全面的诊断和评估,使颅内高压得到积极的控制,迅速做好充发的术前准备,加强麻醉管理,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麻醉风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湿肺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湿肺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损伤后,多于24 h内出现创伤性湿肺,全部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1例,重残、植物生存5例,恢复良好8例.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的病死率相当高,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急诊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麻醉处理措施和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交通事故导致64例急性颅脑损伤手术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麻醉平稳,麻醉效果均满意,诱导过程平稳,术毕能迅速恢复苏醒状态.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因颅脑损伤过重或者合并有其他部位严重损伤,出现死亡5例(占7.81%);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占4.69%),并发肺部感染4例(占6.25%);其余患者轻残疾10例(占15.63%);重残3例(占4.69%);植物人2例(占3.13%);其余37例(占80.43%)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前必须做全面的诊断和评估,积极控制颅内高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严格麻醉管理,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平稳,维持颅内压稳定避免加重病情.使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颅脑外科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俞宁 《广西医学》2009,31(5):656-657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肢体按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颅脑外伤的160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给予肢体按摩,对照组仅给予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8个疗程后进行Brunnstrom分级和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8个疗程后,治疗组的Brunnstrom分级和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肢体按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苏高盛 《华夏医学》2007,20(1):62-6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和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围麻醉期对其呼吸、循环的支持,给予降颅压和治疗并发症以及麻醉处理。结果:全组低氧血症患者11例休克得到纠正,颅内高压得到改善,围麻醉期死亡1例。结论:快速通畅呼吸道,积极扩容抗休克,合理脱水降脑压,及时处理合并症,应用护脑短效麻醉药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和麻醉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孙洪祥 《河北医学》2012,18(10):1456-1458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主要精神心理方面的并发症.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9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出现精神心理并发生症的患者,通过对9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总结,对精神心理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抑郁症障碍56例,占总病例数的57.14%;焦虑障碍31例,占总病例数的55.36%;躁狂症11例,占11.22%.经治疗,本组98例患者痊愈78例,占总病例数79.59%.结论: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出现精神心理并发症最常见的为抑郁症,其次是焦虑障碍和躁狂症.治疗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药物和非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与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急性颅脑外伤行开颅手术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和静吸复合麻醉。结果:本组患者麻醉期效果平稳,未出现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均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经过后期持续治疗后,有2例患者由于严重脑组织损伤和严重复合伤而死亡,其余均好转后出院。结论:术前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与治疗,是挽救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大脑浅静脉损伤机制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对预后的影响及对创伤性大脑浅静脉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660例,其中36例合并有术中证实的大脑浅静脉损伤.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伴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36例中合并颅骨骨折24例,36例均合并有急性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脑梗死.伤后6个月,36例患者中10例预后较佳,26例预后不佳.结论 颅骨骨折直接损伤是导致大脑浅静脉损伤的主要原因,大脑浅静脉损伤是导致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合并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颅腩损伤患者预后差,死残率高.术中注意保护受损大脑浅静脉和给予受损静脉周围充分减压,以及术后防止受伤静脉栓塞和血管痉挛是提高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外伤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半小时内完成64排CT检查,并针对病情给予相应临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64排CT检查后明确诊断,配合相应的临床干预,出院时按格拉斯哥分级标准(GCS)评定预后,治愈86例,中残1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 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特殊部位颅骨骨折、脑组织损伤及CT图像计分等方面应用,明显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率,有效指导了临床后续治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