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7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 7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病人施行会阴肛门成形术 42例 ,横结肠造瘘术 3 3例 ,直肠瘘管扩张术 3例。二期行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2例 ,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3 0例。结果  1例术后出现肛门失禁 ,2例术后出现肛门严重狭窄 ,3例瘘管复发 ,4例横结肠造瘘术后放弃治疗 ,其余均治愈。结论 先天性肛门闭锁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为 :高中位肛门闭锁一般应在新生儿期行横结肠造瘘术 ,待 6~ 12个月时实施骶会阴或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中位闭锁合并较大的会阴瘘或直肠舟状窝瘘可先作瘘管扩张以利排便 ,6个月后行会阴肛门成形或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低位闭锁可在新生儿期行会阴肛门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伴有泌尿系瘘复合性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7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伴有泌尿系瘘复合性畸形的患儿进行外科治疗.其中11例低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给予会阴肛门成形术;2例中位闭锁合并较大的会阴瘘或直肠舟状窝瘘(女性)行后纵入路肛门成形术(Pena术);4例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予腹-Pena肛门成形术.术后14天开始定期扩肛.结果:17例均得到随访,其中痊愈15例,死亡2例,死亡者均为高位肛门闭锁的早产新生儿.在痊愈的15例中,有10例经会阴部术式和1例尾路术式的低位用锁,患儿排尿排便习惯良好.4例经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的高位闭锁中的2例术后出现轻度的大便失禁或尿失禁.有3例先行乙状结肠造瘘然后二期肛门成形,术后仅1例遗留轻度尿失禁.15例无尿道狭窄、尿道闭锁及神经源性膀胱等并发症.结论:根据肛门闭锁分型及瘘管的位置灵活选择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伴有泌尿系瘘复合性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7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伴有泌尿系瘘复合性畸形的患儿进行外科治疗.其中11例低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给予会阴肛门成形术;2例中位闭锁合并较大的会阴瘘或直肠舟状窝瘘(女性)行后纵入路肛门成形术(Pena术);4例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予腹-Pena肛门成形术.术后14天开始定期扩肛.结果:17例均得到随访,其中痊愈15例,死亡2例,死亡者均为高位肛门闭锁的早产新生儿.在痊愈的15例中,有10例经会阴部术式和1例尾路术式的低位用锁,患儿排尿排便习惯良好.4例经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的高位闭锁中的2例术后出现轻度的大便失禁或尿失禁.有3例先行乙状结肠造瘘然后二期肛门成形,术后仅1例遗留轻度尿失禁.15例无尿道狭窄、尿道闭锁及神经源性膀胱等并发症.结论:根据肛门闭锁分型及瘘管的位置灵活选择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Pena法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9例临床资料.本组有8例先期行乙状结肠造口,3个月后行Penǎ法肛门成形术,再3个月后行乙状结肠造口还纳;1例直肠舟状窝瘘直接行Penǎ法肛门成形术,术后排便不畅得3分,钡灌肠为巨结肠,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Penǎ法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术中暴露好,肛周肌肉复合体辨认容易,修复牢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发生率低,是一种可靠、成熟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洲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围术期护理经验,提高手术配合能力。方法:总结非洲尼日尔共和国马拉迪省中心医院20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新生儿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经过手术室的精心护理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行会阴肛门成形术4例,行横结肠造瘘术解除梗阻16例,其中有5例术后6个月时行后纵入路肛门成形术(Pena术),3个月后再择期闭瘘,术后死亡5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根据新生儿独特的生理特征,加强围术期的各项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良好的术中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对30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营养支持、肛门及造口护理、扩肛.结果 1例放弃治疗,2例结肠造口术患儿1年后行肛门成形术,余27例患儿恢复顺利.结论 完善的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及患儿生活质量优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经前会阴入路保留瘘管组织肛门成形术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患儿的应用体会。方法:10例患儿均采用完整保留瘘管组织的前会阴入路肛门成形术,完整游离瘘口及充分游离直肠,用电刺激仪确认横纹肌复合体机器中心,将游离之直肠通过横纹肌复合体中心,在无张力状态下与肛门陷窝部皮肤吻合。结果:10例患儿术后会阴肛门外观正常,吻合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应用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其排便功能良好。结论:经前会阴入路保留瘘管组织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完整的保留了瘘口远端的内括约肌及齿状线结构,并且在电刺激仪的引导下准确地将游离的直肠通过横纹肌复合体中心,保证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恢复正常的会阴体外观。  相似文献   

8.
女婴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会阴瘘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郑斌 《中外医疗》2011,30(2):97-97
目的探讨女婴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会阴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女婴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会阴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患儿均1次手术成功。结论采用瘘管移植术治疗女婴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会阴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1年2月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32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处理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肛门后切术14例,全组患儿肛门外观正常,排便基本正常;会阴肛门成形术13例,10例患儿肛门外观正常,排便基本正常,2例轻度大便失禁,1例经常污裤;结肠造瘘术5例,1例患儿到上级医院行Pena术,肛门外观基本正常,经常污裤,1例仍随诊,3例失访。结论先天性肛门闭锁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以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自1998年采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膀胱瘘3例,直肠尿道瘘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5分钟。术后2~4天内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时间12天。术后无1例瘘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狭窄,11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中位、高位近中位直肠肛管畸形,能够充分显露瘘管和保护肛门外括约肌系统,重建的直肠肛门更接近于生理,大大减少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复发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的价值。方法选取15例诊断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15例研究对象新生儿期均行结肠造瘘,二期均行腹腔镜辅助下肛门成形术,3个月后关闭结肠造瘘口。术后随访12~24个月,采用临床评分标准(6分法)评估肛门排便功能。结果 15例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手术时间60~90 min,出血5~10 ml,术后均获得良好肛门外形,术后均随访12~24个月,经临床评分标准(6分法)评估肛门排便功能,结果为优10例,良5例;术后并发症2例,均为直肠黏膜脱垂。结论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高位肛门闭锁疗效确定的一种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小,对盆底肌肉的损伤小,可获得良好的肛门外形和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1998-2006年采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膀胱瘘3例,直肠尿道瘘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5 min。术后2-4 d内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无1例瘘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狭窄,11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能够充分显露瘘管和保护肛门外括约肌系统,重建的直肠肛门更接近于生理,大大减少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复发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低位肛门直肠畸形修复重建。采用Z成形术修复先天性肛门狭窄9例,保留瘘口瘘道+Z成形术修复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或直肠会阴瘘5例,彻底切除瘘管,分层闭合瘘道,修复瘘口治疗单纯性直肠阴道瘘或直肠会阴瘘2例。均修复成功,随访半年以上均正常。低位肛门直肠畸形修复治疗时间宜早,Z成形术适用于肛门口狭窄和肛门口重建。  相似文献   

14.
郑练  刘国华 《河北医学》2000,6(5):420-422
目的:探讨应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闭锁直肠前庭瘘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我院1994~1999年收治的16例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临床资料。采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瘘16例。结果:本组16例术后获随访2月~5年,按李正评分法,肛门功能临床评分达优13例,良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一期手术获得成功,不损伤有直肠肌,术后排便控制能力优良会阴外观正常,无瘘管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笔者所在科室诊治的1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直肠盲端至肛门皮肤的距离分为高位、中位、低位闭锁三类,其中行肛门成形术治愈12例,行结肠造瘘术解除梗阻出院,Ⅱ期行肛门成形术2例,Ⅱ期行阴道瘘口修补3例.结论 先天性闭肛无瘘者属低位完全性梗阻,死亡率与手术延误成正比,因此必须尽快利用简单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抢救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的治疗、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肛门闭锁患儿手术后随访,有12例在3个月~6个月有正常排便习惯和肛门功能;19例在6个月~12个月有正常排便习惯和肛门功能;1例发生造瘘口皮肤感染,2例术后肛门功能差。结论正确的术后治疗护理是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987年,我院做先天性肛门闭锁经骶会阴肛门形成术31例,现将有完整记录的25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1.5天~3个月17例,4个月~1岁6个月7例,2岁以上1例。有瘘口者多细小,影响排便。病种分布:先天性无肛6例,无肛伴直肠前庭瘘15例,无肛伴直肠尿道瘘2例,无肛伴直肠会阴瘘2例。手术均采用骶会阴入路一次完成瘘管切除及肛门形成术,不先作肠造瘘术。术中损伤直肠6例,阴道2例,尿道1例。术后2小时死亡1例,死因为休克及喉头水肿;第二天死亡1例,死因为新生儿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术后1个月死亡1例,术后仅扩肛一次,以  相似文献   

18.
会阴前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无肛前庭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直肠肛门闭锁是小儿最常见的畸型之一 ,肛门闭锁合并瘘管者约占 75 % ,男性约 70 %合并瘘管 ,女性中有 95 %合并瘘管[1] 。而无肛前庭瘘是最常见的肛门直肠畸形[2 ] 。针对这种畸形以往多采用后切或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 ,因不能保留瘘口及外括约肌的完整性 ,外观及排便功能不甚满意[3] 。我们自 2 0 0 0年~ 2 0 0 3年收治 18例无肛前庭瘘患儿均采用会阴前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 ,Ⅰ期手术获得成功 ,疗效满意 ,现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 3mon~ 4a,平均 5 .6mon ,患儿均有大便排出困难 ,瘘口大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会阴体瘘管切除治疗产伤后复发性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6例产伤后复发性直肠阴道瘘行经会阴体瘘管切除直肠阴道修复术。结果:6例患者均获痊愈,无需结肠造瘘。随访1~11年,无复发。结论:产伤后复发性直肠阴道瘘形式复杂,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加强术后管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例,其中4例合并直肠尿道瘘,2例合并直肠阴道瘘。术中在腹腔镜下游离直肠结肠,结扎离断直肠尿道瘘(阴道瘘)。镜下引导经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穿刺,扩张穿刺通路,将直肠盲端自此拖出与会阴部皮肤缝合。结果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瘘管复发。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4例大便控制满意,每天排便2~3次。1例排稀便时肛门控制不良,大便成形时控制尚可,但仍有污粪。2例肛门狭窄经扩肛后好转,排便满意。结论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便于处理直肠尿道瘘(阴道瘘),可准确辨认并引导直肠经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拖出吻合,显著改善术后肛门排控便功能,疗效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