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4):681-681
近年来高血压病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我科1997年门诊不完全统计,高血压病患者1 126例,其中54例在我科就诊前曾误诊为其它病,误诊率达4.7%,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4.
5.
6.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其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及体液潴留造成的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亦称为心功能不全。随着人口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人群不断增多,心衰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及早诊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在基层医院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分析误诊原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38例儿童抽动障碍误诊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选取的时间段内,抽动障碍误诊率为48.1%,误诊的病种多样,以多动症、局部炎性疾病为主。误诊的原因主要与医师的认识不足、疾病表现的不确定性、患儿一定的抑制力、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有关。结论:由于多种原因,儿童抽动障碍容易发生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医师全面掌握其临床特点,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高血压病防治工作,在辖区10个地段抽样普查,检出高血压病300例。采取家庭病床网点进行综合防治。二年防治结果表明坚持服药治疗者,Ⅰ期140例,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Ⅱ期40例血压维持在≤21.3kPa(160mmHg)/≤12.0kPa(90~100mmHg)范围;Ⅲ期10例维持在≥22.0kPa(170mmHg)/≥13.3kpa(95~100mmHg);Ⅲ期病人中5例并发脑血管意外,2例抢救无效死亡。初步讨论了防治高血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及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法,保护靶器官免受损害和填重选用药物,避免副作用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是重度高血压病,往往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极容易被误诊。我院1997年以来共有重度高血压病误诊21例,现将误诊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牛军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1):16-17
目的探讨肾结核误诊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误诊为膀胱炎15例、泌尿系肿瘤7例、泌尿系结石5例、肾积水5例、输尿管梗阻2例、肾周脓肿2例、附睾结核2例。结论提高泌尿系结核的认识、系统查体及检查,减少肾结核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5~74岁的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27.0%,服药率仅为28.2%,控制率为8.1%。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可有效地防止严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高血压病的长期降压治疗绝大多数在社区门诊,为达到管理高血压患者,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我们对南通市三个社区门诊高血压病2000年1月-2006年1月社区门诊治疗高血压病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易误诊。现对曾收治的38例不典型肺结核的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减少今后误诊。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8例不典型肺结核均为1995~2004年收治的患,男24例,女14例;年龄18~80岁,平均55岁。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门诊拟诊为“偏头痛”的病例118例,其中17例经临床随访确诊为高血压病(Ⅰ期)而非偏头痛。现将误诊病例的TCD检测结果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疾病组共17例,男7例,女10例。临床症状均表现有搏动性头痛伴头昏,发作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社区慢性阑尾炎患者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社区慢性阑尾炎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明确诊断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用抗生素治疗,均1周内拆线痊愈出院,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2例行常规切除术患者自诉右下腹偶有隐痛不适,其余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慢性阑尾炎病情变化较多,病程长,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3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发生误诊,现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8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社区干预,通过门诊预约、定期电话或家庭随访或到社区中心听取健康教育讲座,提醒和监督患者遵从医嘱,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1年后两组进行防治效果对比。结果血压控制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体育锻炼、低盐饮食、戒烟戒酒)较合理。结论社区干预可以显著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加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理解,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讨社区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性,研究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4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46例高血压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后的治疗率、控制率均明显提高.结论 高血压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治疗率和控制率,同时也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了危险因素.说明社区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高血压病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误区,提高对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水平,增强居民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更好地控制高血压病,减少其并发症。方法:对社康中心临床确诊的1 085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的发病与年龄、高盐饮食、肥胖、家族史等密切相关,且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结论:要预防脑中风,必须对中风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进行科学的干预,科学干预要求管理的阵地往前移,进行合理的社区管理,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的管理,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可行模式,是一个有效促进社区慢病管理工作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