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6岁,因发现肝部肿物1年,伴右季肋部胀痛7天,于2001年6月6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查体时发现肝部一肿物,当时无季肋部不适,无发热及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后确诊为"肝癌".在上海某医院行手术治疗,数月后,肝部再次发现肿物,在北京某医院行"微波治疗",一周后出现右季肋部胀痛,考虑为"微波治疗"的后续反应及病情发展所致,为缓解症状而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Hg,神清,查体合作,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软,肝区扣击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岁。患儿生后5个月无意中发现右上腹肿物,似鹅卵大小,无痛。此后肿物逐年增大,约至超儿头大小,无痛,无黄疸,无发热,伴尿频,无尿急、尿痛,每日排绿色稀便多次,无呕吐。腹部膨隆,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可触及1巨大肿物,自右季肋部至盆腔。触诊弹性感,无触痛,不活动,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约4cm,无触痛。 肝功化验无明显改变,黄疸指数9u。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3岁。右腰及右季肋部疼痛半月余。半月前劳累后感右腰部及右季肋部疼痛伴发烧,烧退后右腰及季肋部仍感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重,故来我院门诊做 B 型超声检查,诊断为肝囊肿收住院治疗。既往史:健康。个人史:出生于哈尔滨市,未到过牧区。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1岁,骑摩托车摔伤左侧季肋部致腰痛,血尿半小时入院。查体:T36.0℃,P126次/min,R28次/min,BP70/50mmHg,心肺正常,贫血貌,神志淡漠,腹部膨隆,全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左季肋部左腰部擦伤,左腰部饱满,压痛,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尿管引出鲜红色血性尿液600ml。  相似文献   

5.
我院1967年~1981年收治33例外伤性肝破裂,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13~54岁。受伤原因:车祸4例,坠跌5例,撞击17例,挤压7例。暴力作用部位:右季肋部29例,上腹部3例,左季肋部1例。手术方式:按不同创伤类型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进行四种手术:(1)单纯缝合16例;(2)缺血肝组织摘除加填塞缝合止血12例;(3)肝桥折断2例;(4)肝总动脉结扎2例,肝固有动脉结扎1例。其中放置腹腔引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32岁,1998年8月6日10:00以“孕3产1孕40周,横位,分娩先兆”入院。入院后未做阴道检查,于当日12时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部宫产术。术中以骶右前位助娩一发育正常的女婴,体重4000克。术后五天腹部切口Ⅱ期愈合全愈出院,恶露持续10余天干净。8月25日患者发现外阴有一肿物,9月5日以外阴肿物收入院。妇检:左侧大阴唇有一鸡卵大肿物,皮肤颜色正常,触诊  相似文献   

7.
胆囊切除后,常有上腹部或右季肋部隐痛,可伴有纳差和恶心、腹胀,常被认为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但我科于1993年开始对因胆囊切除后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等症状的病人进行胃镜检查,检出了较多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女性,2月,因出生后右季肋部巨大肿块随呼吸上下移动就诊。患儿足月顺产,生后即发现右季肋部隆起,渐增大,且随呼吸上下移动,患儿饮食等正常,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右肝巨大血管瘤”,并建议手术。父母非近亲结婚,毋孕期无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可、无紫绀、无三凹征、右季肋部见10×10cm隆起,随呼吸上下移动约5cm,触肿块质软、表面光滑,边界不清,自肿块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9岁。孕2产2。主因发现下腹肿物伴尿频、尿急2个月,加重7天,尿量减少继之尿闭,于1994年8月10日入院。基层医院行导尿后肿物仍存,尿急缓解,后又复发。5天前在省级医院B超示:(1)双肾囊性占位;(2)盆腹腔巨大多房占位。查体:BP26.5/16/kPa,突眼,甲状腺Ⅲ度肿大,腹部膨隆,如孕足月大小,质软、囊性变,不活动,边界不清,移动性浊音(—),叩实,肠鸣音正常。妇查:外阴经产型,阴道后壁膨出,囊性感。宫颈暴露不出(前为耻骨联合,后为肿物,将阴道上端压扁,子宫上移于耻骨联合之上),子宫前位,偏左,稍大于正常,质硬,表面不平,不活动,无压痛。右上可及32cm×28cm囊性肿物,充满盆腹腔,囊实相间,不活动,无压痛。初诊:(1)右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2)甲状腺囊肿;(3)多囊肾;(4)高血压。经术前准备6天,在连硬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见:双肾囊性变(左肾9.9cm×4.5cm,右肾11.2cm×5.1cm)。子宫如孕40天大小,左角有3cm×3cm×2cm浆膜下肌瘤,右侧阔韧带内上达季肋部,下达盆底部33cm×28cm×25cm囊实相间肿物,双卵巢正常。故行肿瘤+子宫切除术。肿物在阔韧带前后叶中完整剥出,无蒂,大体标本观察:肿瘤32cm×28cm×25cm大小,囊实相间,实处质硬,囊液为桔红色,虽多房。病理报告:阔韧带平滑肌瘤囊变出血。术后17天拆线,伤口甲期  相似文献   

10.
李新梅 《河北医药》2011,33(5):745-745
患者,女,48岁.主因发现腹部肿物4年,经量增多1年,于2007年10月29日住院.患者缘于4年前发现腹部肿物,如儿拳大小,晨起明显,未治疗.近1年肿物较前明显增大伴经量增多,腹部憋胀、尿频、下肢浮肿来院,既往体健,孕2产2,末次分娩23年前,1984年5月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检查:T 36.4℃,P 80次/min,BP 120/7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贫血貌,神清查体合作,心肺无异常,下腹部膨隆,腹软,于腹部可触及一肿物,脐上2指,肝脾触诊不满意,无压痛.  相似文献   

11.
病例 29岁,孕3产1,妊娠8个月从阴道口脱出新生儿头大肿物10小时,于1994年9月21日3时急诊入院。患者1986年足月顺产男婴健在,1990年人工流产1次,无子宫脱垂病史。本次妊娠后经常参加田间劳动。9月20日17时弯腰收割时突然从阴道口脱出鸡蛋大粉红色肿物,当即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全身出冷汗。当地医生上推肿物失败,横形切开肿物出血约1000ml。肿物更加增大,神志模糊,21日3时急诊送入我院。检查:体温37℃,脉  相似文献   

12.
病历摘要严××,住院号23495,22岁,因两下肢浮肿4个月,右季肋部隐痛2个月,于1972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于1971年9月份,发现两下肢浮肿。11月份出现乏力、腹胀,胃纳差,右季肋部隐痛,当时查肝功能正常,总蛋白4.2克,曾疑有“肝炎肝硬化”。1972年1月因肝肿大明显,疑有“肝癌’入院。既往无明显肝炎史,无烟酒嗜好。父母、兄弟健康。入院检查:体温37.8℃,脉搏104次,血压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男性,10岁。因左上腹部忡物半年,左上腹胀满不适入院。查体:发育正常,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拳头大之肿物。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有轻度压痛。肿物可移动,与肝脏有直接关系。肿物下缘有切迹感、囊性感。肝脏、脾脏均未能触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 B超示:左上腹肿物处可见液平段,宽度4cm。提示:腹腔内囊性肿物。血常规及肝功正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8岁,于1974年5月29日以右上腹部肿物待查入院。病史:近10年来常感右上腹部痛,近1月来胆囊区可触到一鸡卵大肿物。查体:体温37.4℃,血压160/100毫米汞柱,发育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软,胆囊区可触到8×4厘米肿物,活动明显,有压痫,中等硬度,肝脾未触及,肠鸣正常。化验:血尿粪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钡灌肠:无阳性所见。排泄性肾盂造影:肾及输尿管显影良好,右肾下垂。治疗经过:入院后拒绝开腹探查于1974年6月8日出院,2个月后,腹部肿物逐渐增大,疼痛加  相似文献   

15.
进行腹部检查时,首先应使患者平卧,头部垫枕,两髋屈曲,使腹肌放松。检查者站于患者之右侧,然后依次进行以下的观察和检查。目前常用的腹壁分区法是九区法,即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划分为上腹部、左右季肋部、脐部、左右腰部、下腹中部、左右下腹部九个区。两条水平线为:连接两侧肋弓下缘的肋弓线和连接两侧髂前上棘的髂棘线,左右两条垂直线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68岁,因右腹部肿物6年,于1999年6月21日入院。患者既往无返酸嗳气呕吐,无腹胀腹痛,无腹泻便秘黑便便血。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腹部可触及一纺缍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质略软,可推动,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腹部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3~5次/分,无气过水声。B超示:右腹囊性肿物。腹部CT示:右腹部  相似文献   

17.
福鼎县元当村仅一千多人口,7年来连续发生肝脓肿37例,其中男31例,女6例;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70岁。临床症状,37例均有畏冷寒战,发热,热型多为弛张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发热多在38.5℃~39.5℃,个别达40.4℃;34例有右季肋部或上腹部疼痛,2例呈全腹疼痛,1例肝区胀闷感,5例有粘液血便。此外尚有咳嗽、咳痰、恶心,呕吐、贫血,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体征:35例有肝肿大,34例上腹部压痛,2例呈全腹压痛,5例有上腹部包  相似文献   

18.
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腹腔妊娠,胎儿发育成熟,在腹内存留21年,并已石化,报导如下: 患者,女,44岁。21年前曾因腹痛晕倒,后腹部有一肿物,日渐增大,有闭经史.有胎动感。10个月后,肿物平脐,质硬,可活动,胎动感消失,误认为腹部肿瘤,存留21年。因居山区,未治疗。近来腹部肿物疼痛加剧来院。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34岁。主因腹部活动性肿物一月余,于1987年3月7日入院。查体:腹中部可触及一约9×7cm大小的肿物,椭圆形,质中等,表面光,活动度大,无压痛。腹腔内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能正常,胸透无异常。临床诊断:肠系膜肿瘤;游走肾。超声显像所见:于右侧腹部探及一约11.1×10.4×4.9cm大小的肿物,包膜光整,内为弱回声,类似脾脏回声。肝、胆、脾及双肾未见异常。超卢显像诊断:腹部实性肿物(肠系膜肿物可能性大);副脾。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3岁,十年前,由于越墙跌伤左上腹部,伴有上腹部隐痛、恶心、症状较轻,未经治疗。半年后发现左中上腹部有一肿物,无不适感。于五个月前肿物明显突出,伴有腹部隐痛和恶心,饭后更加明显,故于1990年6月12日来我院求诊。体检:KT 37℃,p 80次/分,B_p110/60mmHg。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