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状病毒是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婴幼儿接种疫苗可望控制控制轮状病毒胃肠炎,并降低其病死率。在人轮状病毒核酸11个基因片段中,保留编码VP7的第9片段,其余10个片段由动物轮状病毒基因替代重排后,复制出新型重组病毒株,制成单价或四价重组恒河猴-人轮状病毒疫苗(RRV-S1RRV-TV),现场实验显示具有较强保护力,并显著降低嗣后轮状病毒胃肠炎,为现阶段最有希望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疫苗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小儿生感染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婴幼儿接种疫苗可望控制控制轮关病毒胃肠炎,并降低其病死率。在人轮状病毒核酸11个基因片段中,保留编码VP7的第9片段,其余10个片段由动物轮状病毒基因替代重排后,复制出新型重组病毒株,制成单价或四价重组恒河猴-人轮状病毒疫苗(RRV-SPRRV-TV),现场实验显示具有较强保护力,并显著降低嗣后状病毒胃肠炎,为现阶段最有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已有突破性进展。四价恒河猴-人类重配轮状病毒疫苗(RRV-TV)提供了与人类轮状病毒相对应的四种共同的血清型,可以预防48%-68%的任何轮状病毒腹泻,并可防61%-100%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发达国家中,这种疫苗已经被有效地应用于减少腹泻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病死率非常高,因此使用RRV-TV的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是引起全世界儿童严重脱水腹泻并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作者对减毒轮状病毒89-12疫苗(以下简称89-12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效果进行了评估。 方法这项预期性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于1997年8月~1998年6月在美国四个中心215例健康婴儿中进行。首剂给10~16周婴儿服2ml抗酸剂后即口服1.0ml 89-12疫苗(含1×105PFU)或安慰剂,间隔6~10周后给予第二剂疫苗。每剂用后7天由婴儿父母每天记录体温、腹泻、呕吐、大便的次数和性状。监测婴儿有无烦躁或严重副作用。第二剂接种后2…  相似文献   

5.
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特点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张春芳  金玉  张又  钱渊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7):409-412,I002
目的 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三种方法对2000年1-2月、10-12月,2001年1-3月在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收集的11 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并用核酸杂交方法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分型。结果 三种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61%(ELISA)、58%(PAGE)、58.8%(RT-PCR),轮状病毒核酸的电泳型有长、短两种类别,以长型为主(81.8%),偶有长、短型混合感染。流行的G型主要为G3(61%)、其次为G2(25.4%)、G1(13.6%),未见G4型,8例未能分型。P型主要为P1A(77.4%),其次为P1B(22.6%),无P2型。结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在兰州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世界各国报道的情况相仿,但2000年1-2月、10-12月,2001年3月期间,其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G3型。本次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初步揭示了兰州地区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为轮状病毒疫苗在该地区的应用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曾有人提议或正在发展几种疫苗,以预防人类轮状病毒性腹泻,但仅RIT株在儿童中达到了试验领域的阶段。RIT4237株来源于牛,生长至高滴度并能在细胞基质中繁殖以产生人体疫苗。在成人和儿童的初步试验表明,疫苗能刺激同种抗体反应而无任何副作用,本文对年龄6~12个月的331例婴儿,接受口服两剂RIT4237活减毒疫苗或安慰剂,间隔1月。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观察疫苗的效率。结果:在9月~11月非轮状病毒流行期口服疫苗,研究组在接种完成之后收集血清标本之前,仅3例发生了轮状病毒腹泻。其余328例婴儿,168例接受疫苗,160例接受安慰剂。婴儿对疫苗耐受良好,在接种后初10日内未见发生腹泻。5%的婴儿在接种当日及次日有烦燥不安,但疫苗组与安慰剂组无差别,许多婴儿接种时有轻度鼻炎,随访期两组鼻涕均增多,两组均有少数中耳炎病例。接种后69例发生了急性腹泻或其它急性胃肠道疾病。45例需要治疗,39例(56.5%)大便中培养出轮状病毒,其中31例发生临床显著的腹泻,占需治疗者  相似文献   

7.
P2、G4型轮状病毒引起产科新生儿腹泻暴发流行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钱渊  张又  肖玮 《中华儿科杂志》1999,37(5):283-286
目的查明1997年11月在北京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发生的新生儿腹泻暴发流行的病原。方法 对患儿的粪便进行了细菌培养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并进一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标本中检测到的轮状病毒VP7全基因及VP4基因,再用巢式PCR和核酸杂交分别对扩增得到的VP7及VP4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采集到的9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显示完全一致的A组轮状病毒核酸图型,而4例无腹泻症状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及有效控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收集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对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分析轮状病毒腹泻流行及临床特点.结果 共检测标本1176例,其中轮状病毒阳性416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12~24月龄发病率最高,为199例(47.83%).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表现以水性腹泻和发热、呕吐为主,重症轮状病毒腹泻以6~24月龄的婴幼儿多见,占95.6%.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肠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91%(87/416),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并发症(70/87,80.46%).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加强轮状病毒监测和研制有针对性的轮状病毒疫苗,对预防婴幼儿腹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洲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概况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73年Bishop等首次发现轮状病毒(Rotavirus,RV)以来,关于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迄今为止,轮状病毒仍是世界范围内两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疾病的最主要病原,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每年至少有60万病人死于轮状病毒腹泻,通常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病因。疫苗是控制轮状病毒感染的最有效途径,对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各种疫苗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临沂地区240例儿童,青少年EB病毒VCA—IgA和EA—IgA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40例儿童、青少年血清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检测结果。VCA-IgA抗体阳性率为20.8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10;EA-IgA抗体阳性率为0.83%,GMT为2.52。与14例治疗前儿童鼻咽癌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后者VCA-IgA抗体阳性率为82.35%,GMT为8.50;EA-IgA抗体阳性率为70.59%,GMT为6.39只有将VC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95例年龄在2月~4岁的急性腹泻儿进行乙醇乳糖耐量试验(LTTE)和粪便轮状病毒(RV)、致泻性大肠杆菌(DCEC)、空肠弯曲菌、志贺氏菌、白色念珠菌及隐孢子虫检测。结果表明,RV肠炎为乳精吸收不良(LM)和乳糖不耐症(LI)的最常见原因。腹泻停止后第4周LM和LI恢复率为88%。腹泻急性期或恢复期恢复乳糖食品后再现腹泻应考虑去乳糖饮食.  相似文献   

12.
[英]/Manette T…//rch Pediatr Adolesc Med.—1999,153(12)-1279~1282自1991年广泛应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疫苗以来,尚未见发生在婴儿的严重副作用及死亡报道.美国全国疫苗副作用报告系统(VAERS)负责收集来自全国的信息,了解各种疫苗的安全性.该文分析了来自VAERS有关乙肝疫苗接种后的资料,明确新生儿死亡与接种乙型疫苗的关系。对象病人为1991年1月-1998年5月间上报的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新生儿。结果本期间内有1771例上报者,…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在所有急性腹泻的娶幼儿粪便标本中,20%~70%可检出轮状病毒.几乎所有3岁以内的婴儿都发生过轮状病毒感染.全世界范围内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死亡人数每年可达87万[2].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和腹泻病已有充分的认识,但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对以后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对正在进行的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重症腹泻的首要病原,每个5岁以下儿童均会感染,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腹泻的最有效手段.我国轮状病毒腹泻的疾病负担具有发病率低、检出率高、死亡率低但死亡例数高、经济负担沉重的特点.目前我国轮状病毒监测网络对轮状病毒的疾病负担、毒株监测及疫苗的评价效果较好,但对于轮状病毒死亡估计的本土数据利用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RV)我国地方株VP4基因特点,并获得高效表达的VP4。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扩增RVPIA型我国地方株(CR188的完整VP4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1a(+)中:(1)用末端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人(HRV)标准株作比较分析;(2)重组质粒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E.coliBL21(DE3)异丙硫半乳糖甙(IPTG)诱导表达,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是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好发于6~24个月的婴幼儿。其型别复杂,有亚型、血清型和基因型之分。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份轮状病毒流行的型别常发生变化。除了肠道症状外,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外症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了轮状病毒相关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其多变的临床特点以及轮状病毒疫苗在国内外研制和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轮状病毒肠炎在婴儿室一次流行及治疗、控制体会。一、流行病学资料我院婴儿室于1994年4月13日~22日先后发生13例新生儿腹泻,送13份粪便作ELISA法均检获轮状病毒抗原,转入新生儿病区治疗,4月23日至27日仍连续不断出现新生儿腹泻共32例.立即进行检疫,关闭婴儿室。彻底进行消毒隔离。45例腹泻婴儿经市防疫所取粪便标本作聚丙烯酸胶凝胶电泳法(PAGEHRV-RZA)检测轮状病毒阳性者26例占57.8%。二、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流行期间入室婴儿232例发病者45例,发生率19.3%。男25例女ZO例。胎龄均>37周。体重≥2500克44例。…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新生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及继发性乳糖酶缺陷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采用EILASA快速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及醋酸铅法,对38例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51例新生儿腹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38例(74.51%),而在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38例中,大便乳糖阳性37例(97.37%)。结果提示,在秋冬季节,轮状病毒是新生儿腹泻的首位病原,而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绝大多数有继发性乳糖酶缺陷。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在所有急性腹泻的婴幼儿粪便标本中 ,2 0 %~ 70 %可检出轮状病毒。几乎所有 3岁以内的婴儿都发生过轮状病毒感染。全世界范围内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死亡人数每年可达 87万 [2 ] 。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和腹泻病已有充分的认识 ,但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 ,对以后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对正在进行的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科病毒 ,电镜下可见其是由双层外壳包绕着基因…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40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了解2002—2003年肠道门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肠道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大便潜血检查、轮状病毒检测和细菌培养,并对1岁以下的患儿进行喂养情况的调查。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2002年感染率为21.74%,2003年感染率为27.11%,2a总感染率为24.91%,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高,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同时合并条件致病菌生长率为23.88%;1岁以内婴儿腹泻程度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母乳喂养婴儿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的程度相对较轻;轮状病毒腹泻时存在菌群紊乱,应以调节肠道菌群和对症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