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42例,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观察NIHSS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注意中药使用过程中的护理观察指导,并提高专科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各地应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各科有瘀血表现的病证相当广泛,取得了一定效果。实践证明,活血化瘀确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治疗法则和治疗方法。当前,应用活血化瘀治法有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种是临证处方,动笔就来,似乎活血化瘀可以“通治百病”;另一种是一听就摇头,怕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病。其实,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来认识活血化瘀治法,就会一分为二,应用得当,而不至陷于盲目性或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常见的、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大多数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有效地早期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一直是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中,对促进血肿吸收、恢复脑组织生理功能等方面凸显优势.该文论述了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确立了活血化瘀法在脑出血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姚益峰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73-1074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高血压引起的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又称脑溢血,具有急性期死亡率高、恢复期致残率高的特点。近年来,作者运用活血化瘀中药并结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在缓解病情、血肿吸收、神经功能康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景风霞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1):1872-1874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害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出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发病后一天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辨证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中医活血化瘀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86%,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3.81%高,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脑出血患者采取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方药防治心血管病与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毅  王士美 《临床荟萃》1995,10(11):518-520
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探索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规律,给现代治疗心血管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以推动整个心血管病防治的发展。尤其近年来,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血栓塞性疾病取得可喜的进展,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抗血液凝固,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降血脂,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防治血栓形成,控制形成血栓的发展及溶解已形成的血栓。这对于临床防治心血管及其它栓塞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94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输注,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NIHSS评分(10.91±2.89)分低于对照组的(15.34±2.53)分,中医证候积分(3.04±1.38)分低于对照组的(8.77±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临床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出血早期活血化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非典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对症处理、防治脑水肿及并发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并每日静脉滴注血塞通500mg。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头部CT检测血肿体积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经过2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体积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典型脑出血早期适当活血化瘀治疗安全、有效,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2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念认为脑出血急性期应严禁使用活血化瘀法,因为它有引起再出血之嫌.但是近年来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不仅在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而且临床也显示了良好的疗效.笔者1999年5月-2009年2月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法,佐以祛懈散寒,用自拟方药治疗痹证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研究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治疗中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预后情况。入选患者均接受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分析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组间的预后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在其临床治疗中应用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10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50例,均和西医综合治疗(吸氧、排痰、抗感染、未及电解质平衡等)和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30mg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口服。2组疗程均为10-14日。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脑出血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50例,均用西医综合治疗(吸氧、排痰、抗感染、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和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30mg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口服(或鼻饲)。2组疗程均为10~14日。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0%,84.0%),P均<0.05。治疗组脑出血血肿的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缓解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中西医结合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2组基础疗法相同,治疗组早期加口服或鼻饲活血化瘀中药。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疗效。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疗效观察毕云刘兰芬作者单位:650011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毕云);650223昆明云南电子计算中心医务室(刘兰芬)毕云女37岁副主任医师近期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病残率。为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43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能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应用疏血通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嘉锋  郭峰  杨华  赤保民 《临床荟萃》2006,21(23):1736-1737
临床对脑出血的内科治疗主要为脱水降颅压、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及防治各种并发症。近年来,活血化瘀药物对脑出血的治疗作用亦为人们所重视,但对其应用时机尚有不同意见。我们观察了早期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方药互融教学法在方药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的371名本科生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方药互融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方药学的考试成绩和及格情况。[结果]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方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方药互融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决定拟于2001年11月17~19日在 广西北海市召开“全国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研究新进展学术会议”。 1 征文内容:①活血化瘀方药临床及基础研究;②疑难 病血瘀证的治疗及研究;③血瘀证及活血化瘀实验及开发研究。 2 征文要求:①来稿全文限制在4 000字以内,稿件请 用A4纸打印,并附1 000字以内的摘要1份,以便编印论文集。②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3 截止日期:2001年8月31日。 4 征稿送寄地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心肾科 贾海 忠、杜金行。邮政编码:100029。联系电话:01064221122转2425、242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2001年2月9日  相似文献   

20.
应加强脑血管疾病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3,他引:37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本病的发病率将日渐攀升。其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及病死率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活血化瘀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需要我们继续努力。1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多系恼怒太过、酗酒饱食、劳倦等、使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气血并逆,挟痰挟火,蒙蔽清窍,流窜经络所致。自80年代以来,国内提出运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距今已有近20余年的历史。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