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积分光密度与细胞核形态定量参数的联合应用是ICM诊断癌细胞的新动向,国外已推出针对这种应用的细胞自动图像分析仪,而国内这种应用还未见报道。作者通过基于积分光密度原理的DNA含量测量和细胞图像形态分析探讨结肠癌病理诊断中细胞核形态参数与DNA倍体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选用32例原发结肠癌以及4 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的活检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后分别作HE染色和AzureA液染色。测定采用美国CAS2 0 0型细胞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分析指标分别为DNA直方图和其类型、大于5倍体细胞百分比和细胞核面积等。通过方差分…  相似文献   

2.
利用图象分析技术测定了80例4种类型肺癌细胞核DNA 含量和形态参数(核面积、核体积和核周长),并分别与支气管粘膜迈性炎症和正常小淋巴细胞核DNA 含量和形态参数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肺癌组与非肿瘤组之间DNA 含量和形态参数有明显差异.同样4种肺癌之间亦有一定的差异性,肺癌细胞核DNA 含量与核面积、核体积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细胞DNA含量与形态学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photometry,MSP)对88例大肠癌和腺瘤以及83例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研究,所获数据与临床病理指标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作比较.结果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DNA含量均为二倍体,DNA指数(DI)为1.00±0.10,MSP直方图为I型.大肠腺瘤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0.01),而与正常结肠粘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细胞核面积与大肠癌组无显著差异(P>0.05).83例大肠癌细胞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8.68%,DI>1.10或<0.90,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细胞核面积显著相关(r=0.71,P<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异倍体检出率上升,二者呈正相关.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二倍体癌DNA合成期分数(SPF)介于正常结肠粘膜和异倍体癌之间.异倍体癌病人的术前CEA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癌(P<0.05).FCM的DI值与MSP的模态均值(MV)有很好的相关性(r=0.73,P<0.01),异倍体癌符合率达95%,然而二倍体癌符合率仅50%.结论DNA含量的检测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倍体分析与CEA在评估大肠癌预后是一致的;FCM与MSP的联合应用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非典型结节与甲状腺癌细胞核直径、面积及 DNA 含量检测,发现核直径与面积的(?)和 S 为甲状腺癌组>非典型结节组>对照组(P<0.01);随着细胞增生异型程度的加重,核直径、面积及离散程度随之增加、DNA 含量也显著增加,显示Ⅲ级 DNA 含量细胞出现频率越高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发现各组细胞核不同 DNA 含量的核直径、面积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生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朱人敏  顾福康 《上海医学》1989,12(11):650-654
本文利用犬胃癌模型,采用Leitz MPV Ⅱ型显微分光光度计,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动态地测定细胞核面积和核DNA含量。结果表明,随犬胃粘膜由正常向癌前、肠型癌发展,核DNA含量呈递增性增加(P<0.01),而弥散型癌细胞DNA含量无明显增加。在肠型癌,DNA倍体类型表现为二倍体逐渐减少,多倍体不断增多,而弥散型癌则表现二倍体型。从中度异型增生到高分化腺癌,细胞核面积逐渐增大,癌细胞核面积与核D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提示测定细胞核DNA含量和核面积,可作为诊断肠型胃癌一种新的定量指标,但不适用于弥散型胃癌。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交互式图象分析系统测定了46例颌骨骨肉瘤的细胞核形态和DNA含量,并对测定参数进行了多元判别分析,以探讨其对颌骨骨肉瘤组织学类型和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对组织类型鉴别能力较大的参数依次细胞核最大径标准差和DNA含量平均值等;判断正确率为71.74%;对组织学分级判别作用较大的参数依次为细胞核最小径标准差和细胞核最大径平均值等,判断正确率为89.31。本实验结果可为临床病理诊断骨肉瘤组织类型和分级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41例刮宫葡萄胎、35例首次刮宫的侵袭性葡萄胎和42例切除子宫的侵袭性葡萄胎进行了细胞核形态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3组葡萄胎细胞滋养细胞核的平均面积、平均周长、平均比表面及平均面积等效直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01);合体滋养细胞核各项形态学参数差异不明显。判别分析:首次刮宫葡萄胎组织良恶性诊断的符合率为84.5%。提示葡萄胎细胞滋养细胞核的形态学参数可作为区别葡萄胎良恶性的指标。与图像分析及传统病理组织分级方法比较表明,手工测试与图象分析同样可信,比传统病理组织分级方法更具有客观性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32例大肠活检粘膜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11例大肠腺癌细胞核DNA含量高于正常肠粘膜上皮细胞核DNA含量;18例大肠息肉细胞核DNA含量介于正常肠粘膜和大胸腺癌之间(P<0.01)。检测细胞核DNA含量,可用于判定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并可作为判定早期大肠癌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与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方法应用图像细胞仪检测21例正常肠黏膜及32例 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结果大肠癌组DI、PI、S%、>5C%及非整倍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大 肠癌DNA直方图呈Ⅲ、Ⅳ型分布,正常肠黏膜呈Ⅰ型分布。结论细胞核DNA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灶大 小、病灶部位及预后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器检测细胞核DNA含量是大肠癌诊断 及预后的一种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photometry,MSP)对88例大肠癌和腺瘤以及83例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研究,所获数据与临床病理指标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作比较.结果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DNA含量均为二倍体,DNA指数(DI)为1.00±0.10,MSP直方图为I型.大肠腺瘤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0.01),而与正常结肠粘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细胞核面积与大肠癌组无显著差异(P>0.05).83例大肠癌细胞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8.68%,DI>1.10或<0.90,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细胞核面积显著相关(r=0.71,P<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异倍体检出率上升,二者呈正相关.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二倍体癌DNA合成期分数(SPF)介于正常结肠粘膜和异倍体癌之间.异倍体癌病人的术前CEA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癌(P<0.05).FCM的DI值与MSP的模态均值(MV)有很好的相关性(r=0.73,P<0.01),异倍体癌符合率达95%,然而二倍体癌符合率仅50%.结论DNA含量的检测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倍体分析与CEA在评估大肠癌预后是一致的;FCM与MSP的联合应用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显微分光光度计镜扫描法定量检测了61例正常结肠,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大肠腺癌细胞核的 DNA 含量、核面积和平均吸收密度。结果表明: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核的DNA 含量接近大肠癌,三组核面积之间差异显著(P<0.01),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大肠癌的非整倍体检出率高且相近,极大部分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已具有癌细胞的特征。研究发现:重度不典型增生实际上已处在癌的始发阶段,从而对大肠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显微分光光度计(Leize MPVⅢ)镜扫描法测定分析了121例正常结肠、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隙癌细胞核DNA含量、核面积和平均吸收密度,结果表明,DNA含量和核面积呈递增性增加,绒毛状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较接近(P>0.05),大肠癌的DNA含量与核面积呈正相关(r=0.957,P<0.01),与平均吸收密度无相关性(r=0.059,P=0.6)。非整倍体随管状绒毛状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性息肉及大肠腺癌而不断增加。在腺瘤性息肉中,又随腺瘤的逐渐增大而非整倍体不断增加,提示非整倍体的出现与腺瘤性息肉的组织类型和大小有关。提出测定细胞DNA含量、DNA非整倍体对监测大肠癌前病变,更早期地检出大肠癌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中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E-cadher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均<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粘膜(P均<0.01),且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结论β-catenin异位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旁移行粘膜的病理研究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光镜、电镜,粘液组化、免疫组化及核DNA定量技术,对205例大肠癌及其癌旁TM、不典型增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癌旁TM的分布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4种肿瘤相关抗原,在正常大肠粘膜全部呈阴性表达,而在癌旁TM,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核DNA定量研究显示,由正常大肠粘膜、癌旁TM、不典型增生至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癌,其核DNA均值呈递增现象。结果提示,癌旁TM核DNA的异常可能是病理改变的基础,其病理性质是介于正常大肠粘膜与不典型增生之间,并对癌旁TM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检测 19例胃癌细胞 (GCC)、癌旁异型增生细胞 (GDC)、正常胃粘膜细胞 (N GC)和 15例肝细胞癌细胞(H CC)、癌旁异型增生肝细胞 (L DC)、正常肝细胞 (N H C)的核形态参数及 DN A含量。结果显示 ,7种细胞核形态计量参数在各组之间 ,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且回代正确率分别高达 91.2 3和 88.89。同时 ,DN A含量平均值在各组之间的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N GC和 N H C组常有位于二倍体的单峰型 ;GCC和 H CC组的倍体分布分散 ,呈多峰型 ;GDC和 L DC组的倍体分布介于 N GC、N H C和 GCC、H CC之间。提示细胞核的形态参数及 DN A含量倍体分析是鉴别癌细胞、异型增生细胞和正常细胞的一个很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200例大肠癌旁“移行粘膜”进行了粘液组化HID/AB及PAT/KOH/PAS检测,单克隆抗体MC3和CEA免疫组化标记,凝集素PNA、UEA-1及DBA受体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果与10例正常直肠粘膜、130例癌组织、155例各型腺瘤型息肉及3-5个月胎儿大肠粘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大肠粘膜从良性到恶性的各阶段粘液组化及免疫组化的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癌旁“移行粘膜”也存在类似癌及胎儿大肠的不成熟性病理变化,异常范围88.0%的病例在2-3cm以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39例手术切除的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人体肺癌标本癌细胞核的DNA含量进行了测量。其中高、中、低分化的鳞癌分别为3、6和5例;高、中、低分化的腺癌分别为3、5和5例;未分化癌大细胞型和小细胞型各为3例和6例。结果发现各类型肺癌的DNA含量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各DNA含量直方图的峰值部位及分布范围亦不同。从而提示了根据DNA含量的不同,可能有助于肺癌组织学类型及其分化程度的判别:而DNA含量直方图对肺癌类型的判别亦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30例胃粘膜活检印片细胞经Feulgen染色后,采用Opton-UMSP-30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的结果。按DNA指数及含量分布直方图分析,28例胃癌中呈非整倍体型直方图者20例(71%),且在高或中分化腺癌中占多数(13/14、92.8%);而4例粘液细胞癌均属二倍体型。胃良性病变2例也为二倍体型。胃粘膜活检印片的制备较简便。用MSP测定其细胞DNA含量可作为诊断胃癌和癌前病变的一项有用的辅助指标,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倾向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