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血栓栓塞是二尖瓣狭窄(MS)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然而血栓栓塞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检测MS病人止血系统的多项指标,旨在证实MS血栓前状态(PTS)的存在并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通过测定12例MS患者的反映内皮损伤(VMF)、血小板激活(GMP-140)、凝血酶产生(FPA)和纤溶状态(D-D)等生化标志物的血浆水平;结果:VWF、FPA和D-D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4.75%±25.78%、(10.05±5.44)mg/L、(0.46±0.15)g/L,P<0.01~0.05);结论:MS病人在止血系统的多个环节发生异常,存在PTS;合并房颤的MS病人止血系统异常尤为显著;PTS与左心房内径或二尖瓣口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腰椎手术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的患者105例.其中术中未用氨甲环酸(TXA)止血,术后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抗凝者35例,作为A组;术中应用TXA止血,术后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止血功能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59例尿毒症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的水平,并比较各指标在尿毒症组与正常组(n=51)间的差异; 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血浆vWF、Hcy、TpP、FPA、TAT、D-D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尿毒症患者止血调节指标中,Hcy、vWF、FPA、Tp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论尿毒症患者止血功能变化以凝血亢进为主, Hcy、FPA和TpP能为临床提供较好的止血功能调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中血栓与止血各指标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检测4例肝移植患者 PT、APTT、TT、Fbg、FⅧ:C、FⅨ:C、D-dimer、PLG及AT~[1]的改变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除FⅧ:C测定外,术前异常的各指标手术后均有明显改变(0.01相似文献   

5.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血栓前状态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血栓栓塞发病机制之一-血栓前状态(PTS)。方法:通过检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病人止血系统的多项指标,反映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凝血酶产生和纤溶状态等生化标志物的血浆水平,证实PTS的存在并探讨其在血栓栓塞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发色底物显色法、ELISA法等检测 16例健康人 (对照组 )、5 3例高血压病 1、2、3级患者血浆中的分子标志物———血栓烷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PGF1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Ⅰ - 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 2级高血压组及 3级高血压组病人 ,血浆TXB2 、t-PA含量、PAⅠ- 1含量及活性、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t -PA活性、6 -K -PGF1α…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重要脏器血栓栓塞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以及降低该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内容:本项目采用40余种先进的血栓与止血的检测指标,对10种1332例重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1019例正常对照)进行了全面、系统和动态的检测,并对检测项目进行了优化组合用于血栓病的诊断;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对血栓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对重要脏器和其他血栓病进行优化组合的检测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建立血栓前状态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8.
周芳燕 《重庆医学》2013,(29):3562-3564
血栓栓塞症包括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有效的抗栓治疗是防治血栓栓塞症致残、致死的重要手段。抗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严重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综合评估血栓与出血风险,制定抗栓治疗个体化方案,对血栓栓塞症的防治至关重要。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许多学者总结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模型(RAM)和出血的临床预测规则(CPR)来权衡血栓形成风险和出血风险。与临床危险因素相比,血栓与止血相  相似文献   

9.
血栓通在玻璃体积血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庆君 《广东医学》2005,26(4):555-556
目的 研究血栓通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将6 0例玻璃体积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及血栓通治疗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促进吸收药,血栓通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外,加血栓通针剂及血栓通胶囊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血栓通治疗组的视力改善程度、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血栓通在玻璃体积血治疗中,有止血、促进吸收作用,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0.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测的进展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人和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用于血栓病和出血病的实验诊断项目日新月异,从筛选试验、确诊试验到分子生物学的基因检测、突变基因和异常蛋白的功能研究等,更加简便、特异、系统和全面.  相似文献   

11.
血栓前状态 (PTS ,prothromboticstate)是指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等所含的相关因子发生变化或血液流变学发生了改变所致的易于形成血栓的一种病理状状。它包括以前称的高凝状态和易栓症 ,血栓前状态并不一定必然会导致血栓形成。大量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存在血栓前状态 ,通过检测PTS分子标志变化就可以预测血栓高危患者。1 PTS常用的分子标志物及意义[1]1 1 表示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主要有凝血酶片段 1+2 (F1+ 2 ) ,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 ,纤维蛋白肽A(FPA)和抗凝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止血功能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59例尿毒症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同型半胱氨酸(Hcy)、P-选择素(P—selectin)、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C(PC)、蛋白S(PS)、D二聚体(D-D)的水平,并比较各指标在尿毒症组与正常组(n=30)间的差异;同时评价尿毒症患者各止血功能指标与血清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患者的血浆vWF、Hcy、TpP、FPA、TAT、PS、D—D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Pselectin和PC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尿毒症组Hcy与GFR(r=-0.369,P=0.04)和Cr(r=0.274,P=0.039)呈显著相关性,尿毒症患者所有检测的止血调节指标中,Hcy、vWF、FPA、Tp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尿毒症患者止血功能变化以凝血亢进为主,其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血小板活化功能受损,Hcy、FPA和TpP能为临床提供较好尿毒症患者的止血功能调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因为抗凝系统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是抗凝血作用,一旦其含量减少或活性减低,都会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而如果其活性增强又会导致出血性疾病.目的 讨论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结论 AT-Ⅲ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由于AT-Ⅲ主要功能是抗凝,所以A T-Ⅲ减低主要表现为血栓前状态(易栓症)或血栓性疾病(多为静脉血栓形成).P C减低为蛋白C缺乏症,患者有血栓形成增加的倾向.血浆P S减低为蛋白s缺乏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和获得性(凝血障碍)原因所引起的血栓病.其临床特点是有或无血栓形成史,有者以静脉血栓为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左房血栓脑梗塞患者人行瓣膜置换术进行临床研究,方法45例左房血栓病人,其中20例有脑梗塞史(脑梗塞组)另外25例无脑梗塞(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术后24h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死亡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2)脑梗塞组二尖瓣口面积,左室射血系数和新鲜血栓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左房内径脑梗塞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1)脑梗塞后病能安全进行瓣  相似文献   

15.
法国STAGO全自动血液凝固仪实验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血栓与止血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于实验指标的不断完善,在临床血栓与止血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的手工操作,自配试剂,因效率低而无法满足临床的要求。半自动乃至全自动血凝仪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其方法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也大大增强。为了解全自动血凝仪的性能特点,保证其正常使用,我们对照NCCLS有关文件(EP7),根据临床的需要,对法国生产的STAGO  相似文献   

16.
小儿血栓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理情况下 ,人体血栓形成与抗血栓形成的机制处于动态平衡。病理情况下 ,动态平衡倾向于血栓形成方面而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对成人血栓病 ,在多方面都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然而在儿童期 ,机体内存在特有的使他们不易受到血栓病侵害的机制。这是由于该年龄段的生理特征所导致的血浆凝血酶原低浓度、凝血酶活性降低、血浆α2 巨球蛋白浓度增高而使凝血酶受显著抑制及其内皮抗栓能力增强等。由于这些生理特征 ,儿童血栓病发病率相对较低。因而对这个年龄段的血栓病在病因及诊治方面都缺乏系统的研究及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基础医学研究的进步,人们对止血与血栓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其检测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血凝分析仪的迅速发展和在血栓与止血检测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以传统的手工方法发展到半自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止血与血栓的检测也因此变得简便、准确、精确。鉴于此本文对血凝仪系统中STAGO全自动血凝仪作简单的技术性评估。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附壁血栓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为提高对左室附壁血栓的认识 ,了解其危险因素 ,现将我院确诊的左室附壁血栓病例做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 2 0 0 1年我院住院的 4 5 3例AMI后左室附壁血栓患者 38例。男 2 0例  相似文献   

19.
李云  李忠涛  夏正武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902-1903
<正>随着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己成为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项目,也是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的重要过筛试验。它不仅对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还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作用。凝血四项指标是一组凝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亚低温治疗后凝血功能的监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目盲选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使用血栓弹力图对两组患者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各项监测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差异,并分析血栓弹力图指标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在组间比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血栓弹力图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进行Persons相关分析,发现血栓弹力图各项指标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 使用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亚低温治疗后凝血功能进行监测,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