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9岁,发现左腹股沟无痛性肿块2个月,不伴发热,腹痛于1998年8月就诊。体检:左腹股沟内侧可触及一直径3cm的肿块,质偏硬,活动尚可,无压痛,周围无红肿,全身其他部位未见肿大淋巴结或包块,胸腹部B超、CT示肝、胆、脾及双肾未见占位病变,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前列腺B超无异常。临床诊断:淋巴瘤?行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术中见肿块直径2.5cm,包膜完整,色略红,小部分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病理检查:灰红色椭圆形肿物一个,大小3.0cm×3.0cm×2.5cm,包膜完整,局部较粗糙,切面灰白…  相似文献   

2.
富于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71岁,右颈部无痛性包块渐增大2年。体检:右颈部触及淋巴结2个,不活动,质地较硬,手术切除送病检。术中肿块质地脆,易碎,送检时淋巴结不完整,呈碎块状。病理检查淋巴结结构已破坏,可见两种细胞:①大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大,染色质粗,靠近核...  相似文献   

3.
4.
Liu DG  Du J  Yu Q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6):377-378
1.病例简介:患者男,65岁。左侧颌下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2004年8月2日入院行肿物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物大小约为3.5cm×2.5cm×2.0cm,灰白色,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活动度较差。患者曾于9年前发现右颌下淋巴结肿大而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免疫母细胞型,高度恶性。在随后半年内应用CHOP方案化疗4疗程,放疗25次(总放射计量5000cGy),肿物消失。3年前右颌下淋巴瘤复发,予以CHOP方案化疗6疗程,肿物消失。1年前右颌下淋巴瘤再次复发,化疗效果不明显。2.病理检查:结节状肿物一个,大小3.5cm×2.5cm×2.0cm,切面灰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1例儿童富于T/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1例,且以噬血细胞综合征表现为首发症状。作者复习了T/HRBCL的诊断、治疗相关文献,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B细胞淋巴瘤(TCRBCL)的诊断。方法:用S-P石蜡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依据形态学诊断的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和背景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4/22例是TCRBCL,3例富于T小淋巴细胞,1例富含组织细胞;瘤细胞3例呈中心母细胞样和免疫母细胞样。1例呈腔隙型细胞样,弥漫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瘤细胞呈CD20(+)、CD15(-)、CD30(-)、CD21(-)、vimentin(-)。背景细胞CD45RO(+)/CD68(+)细胞占绝对优势,为浸润细胞的70%-90%;CD20(+)细胞散在,CD57(+)稀少。16例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瘤细胞为CD15(+)(75%)、CD30(+)(100%)、vimentin( )(19%)、CD21(-)、CD20(-)及CD45(-),背景细胞CD45RO(+)和CD20(+)数量基本相等,CD57(+)较少。1例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瘤细胞呈CD20(+)、CD45(+)、CD30(-)、CD15(-),而背景细胞中CD57(+)较多。结论:石蜡免疫组化在TCRBCL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应用于CHL、NLPHL及TCRBCL间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42岁。右侧睾丸肿大 6个月伴坠胀痛 2个月 ,于 2 0 0 1年 11月 12日入院行睾丸切除术。术前检查 :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未触及 ,X线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无异常 ,右侧睾丸 9 0cm× 5 5cm× 4 5cm大小 ,透光试验 ( - ) ,血象正常。病理检查 :睾丸连同附睾精索 8cm× 5cm× 4cm大小 ,切面睾丸组织被肿瘤组织代替 ,灰白灰红 ,质软细嫩 ,鱼肉状 ,伴点状坏死 ,累及附睾组织。镜下观察 :瘤细胞弥漫分布 ,睾丸结构被破坏 ,累及白膜并浸润至附睾组织内 ,伴多灶性坏死 ,仅见个别萎缩退变的曲细精管。瘤细胞多形性明显 ,大小…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2岁.因左颈部肿块伴低热2个月于2008年5月入院.体检:双侧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CT示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骨髓活检及实验室检查未见特殊.遂行左颈部淋巴结切取活检. 病理检查:淋巴结一枚,大小2.0 cm×1.5 cm×1.5 cm.镜下观察: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方式,由免疫母或浆母样细胞组成,具有圆形淡染的核,显著中位核仁,胞质丰富,嗜双色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及基因克隆性重排技术检测1例罕见的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DLBCL,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淋巴结内增生的淋巴滤泡散在分布,滤泡间区增宽明显伴多形性细胞浸润,包括异型的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小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免疫表型:滤泡间区异型大细胞CD20、PAX5、MUM1一致强阳性表达,CD3、CD5、CD10、BCL-6、CD30和CD15均阴性,背景小淋巴样细胞多为PD-1阳性的T细胞。此外,EBER原位杂交阴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示B细胞单克隆性增生,T细胞受体基因未见单克隆性重排。结论滤泡间DLBCL,特别是伴有PD-1阳性的T细胞背景,其诊断具有挑战性。认识DLBCL这一罕见生长方式很重要,需与包括反应性免疫母细胞增生性疾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滤泡间霍奇金淋巴瘤和其它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等类似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双腋下肿物伴咽痛1年于2015年12月28日就诊。查体:左侧颈后及左侧腋下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直径1~1.5 cm,质韧,活动度可;右侧腋窝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大小2 cm×2 cm,质韧,无粘连,无触痛。余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无咽红。胸、腹部CT诊断:双侧腋窝小至轻度肿大淋巴结,纵隔、腹膜后及双侧腹股沟见数个小淋巴结。PET-CT:前纵隔高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TCRBCL)的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根据WHO淋巴瘤新分类(2001)回顾性研究245例霍奇金淋巴瘤,发现8例TCRBCL;另有5例会诊病例及3例外检诊断病例,共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瘤细胞及背景细胞的免疫表型,所用抗体包括CD20、CD79a、CD3、CD8、CD45RO、CDl0、bcl-6、CD21、CD35、CD57、T细胞限制性细胞内抗原(TIA)-1、CD15、CD30、上皮膜抗原(EM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D68、潜伏膜抗原(LMP)-1;4例行原位杂交检测EBER;4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瘤细胞IgH基因重排。结果 16例TCRBCL,男8例,女8例,男女比为1:1。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40.3岁,中位年龄46.5岁。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及肝脾肿大。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10例,Ⅳ期3例。组织学上见少数非典型性大细胞散在分布于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背景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细胞呈CD20、CD79a、EMA阳性,CD15、CD30阴性;背景小淋巴细胞呈CD3、CD45RO阳性,其中CD8、TIA-1阳性细胞多于CD57阳性细胞;组织细胞呈CD68阳性。CD21、CD35均为阴性反应。所检测的4例均为EBER1/2阴性,4例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均可见单克隆条带。结论 TCRBCL有着独特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诊断应结合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鉴别诊断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8岁.结肠癌术后半年,发现颈部肿块伴呼吸困难2个月,于2007年1月入院.体检:左颈前区肿块直径约4.5 cm,随吞咽上下活动.B超示:甲状腺左叶混合性团块.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0岁.因右侧大阴唇肿块6年余于2008年7月26日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右侧大阴唇膨隆,表面黏膜无溃破,可触及柔软、活动肿块一个,无触痛.临床诊断:右侧大阴唇囊肿.手术完整切除肿块,术后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脏微结节性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及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见病变呈结节状,以大量增生的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其间可见散在分布的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大细胞表达CD20、CD30、EMA。背景细胞中小淋巴细胞表达CD3和CD20,但以CD3为主,组织细胞CD68阳性。免疫球蛋白K链呈阳性重排,LCM进一步研究发现阳性重排主要来自CD20阳性的小B淋巴细胞。结论脾脏微结节性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中的大细胞伴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样分化,与文献报道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  相似文献   

15.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患者女 ,4 5岁。上腹胀痛伴发热 ,月经量多 ,鼻衄 3个月于 2 0 0 1年 3月 6日入院。体检 :消瘦 ,贫血貌 ,皮肤散在淤点紫癜 ,颈部、腋下及右滑车上淋巴结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肋下 2cm ,剑下 4cm。脾脏明显肿大 ,Ⅰ线 12cm ,Ⅱ线 14cm ,Ⅲ线 1cm。B超检查 :脾厚 7cm ,实质回声均匀 ,腹腔内未发现淋巴结明显肿大。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4 .1×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5 2 ,淋巴细胞 0 .4 4 ,血红蛋白 74g/L ,血小板 2 4×10 12 /L ,红细胞 2 7× 10 12 /L。临床免疫学检查 :CD385 4 % ,CD4 5 4 .2 % ,CD8正常。球蛋…  相似文献   

16.
脾脏巨大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女 ,37岁。上腹部不适 8个月 ,伴阵发性上腹部隐痛 4个月 ,于 2 0 0 0年 1月入院。疼痛向腰部放射 ,进食后加重。体检 :脾肋下 2cm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正常。患者于 2个月前行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 )。B超示脾实质性占位改变。CT示 (1)脾梗塞 (脾门处肿块压迫血管 ) ,(2 )胰尾占位病变不能排除。全胸片未见异常。术中所见 :脾脏肿大 18.0cm× 17.0cm×11.5cm ,质硬。脾包膜下可见肿块 ,与膈肌无粘连。脾动、静脉增粗 ,胰腺正常。病理检查 :送检脾脏 18.0cm× 17.0cm× 11.5cm ,…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3岁.左上臂内侧、腋下包块2个月余,伴发热50 d于2009年10月7日收入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上臂内侧及腋下包块,于当地医院针吸细胞涂片示"(左侧上臂内侧)大量淋巴细胞,增生活跃;(腋下)大量炎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15 d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不高,衣原体阳性,支原体、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PPD)、痰培养均阴性,抗感染治疗仍间断发热,体温多波动于37.3~39.0℃之间,最高40.0 ℃,且体温升高后明显胸闷、憋气,伴全身酸痛、乏力,无盗汗,血常规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患者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18.
肠病性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临床病史:患者男,61岁。因突发左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以急腹症于2003年5月收入院。体检:全腹肌紧张,左下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考虑为胃肠穿孔。既往患者有长期腹部不适和腹泻史。临床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遂行剖腹探查术,切除病变送检。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0岁。不明原因腹胀2个月余,不易缓解,无明显腹痛,无发热及胸闷。于当地医院行胸腹CT发现左肺下叶感染并左侧胸腔大量积液,纵隔淋巴结稍大,脾大及腹腊后淋巴结广泛肿大,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3岁.因全身多处皮下结节1年、双下肢无力伴腰部及双膝疼痛半年,于2008年5月28日入院.体检:双下肢轻度浮肿,右下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3级,未见病理性神经反射;全身多处皮下结节,固定,大小约1 cm×1 cm,无压痛、皮下无出血及水肿;左颈部皮下触及一个1 cm×1 cm大小的肿物,游离,无压痛.右侧腹股沟触及1.5 cm×1.5 cm大小的淋巴结一枚.血常规正常.B超示脾大、脂肪肝,腹腔未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