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孙世竹  孙伟 《北京中医药》2005,24(6):346-348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病机特点在于虚、湿(热)、瘀.其发病是在肾元亏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遭受外邪或内伤等因素,致气血失和、脏腑机能失调,而产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迁延,则形成本虚标实、肾虚湿瘀之证,若湿邪久恋不去酿生湿浊、浊毒等病理产物,则进入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阶段.  相似文献   

2.
阮诗玮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因病机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为寒热交错,虚实夹杂。正虚多以脾肾两脏气阴亏虚为主,邪实为湿浊、湿热、瘀毒内留,虚实并存,互为因果。该病多由各种肾病日久发展而来,在慢性肾病初期,诸病邪扰乱脾肾肝机能,脾不摄精,肾不藏精,肝不藏血,出现蛋白尿、血尿,日久正气耗损。脾胃升清降浊功能障碍,肾虚开阖气化失常,功能减弱,代谢产物蓄积,形成恶性循环,久病入络,痰瘀交阻,形成了本病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疾病(CKD)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两虚是发病之本,而邪实方面的湿、浊、瘀是关键的病理产物,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且贯穿疾病的始终。文章从慢性肾脏疾病湿瘀的形成机制、主要临床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理论探讨。认为湿瘀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临床上应注重对湿瘀的防治。利湿化浊、活血化瘀法应该贯穿慢性肾脏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因虚而始,从虚到损、因损及劳、由劳转衰,虚贯穿始终,是始动因素。气、血、阴、阳之虚皆可致瘀,瘀贯穿始终,是进展基础。"瘀"也是水湿、痰浊、溺毒等病理产物的源头。瘀血、痰浊、水湿、溺毒共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肾之体用俱病,导致病情进展。而糖尿病肾病分期则反映了由轻到重、由浅入深的慢性演变过程,虚愈甚,瘀愈重,虚瘀互结,病情迁延渐重。治疗上以补虚祛瘀为原则,结合具体分型、分期有机选择。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的外因是外邪的侵袭,包括风、寒、湿、热毒等,内因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受损,水谷精微运化失常,酿湿生浊,湿浊内蕴,化瘀生热,湿热浊瘀滞留于内,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受损,外邪更易乘虚而入,虚则愈虚,实则更实,循环往复,逐渐导致脏腑衰败、瘀浊内胜而进入临床尿毒症期。湿热、血瘀是慢性肾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是慢性肾炎病理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二者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促进疾病的进展,同时二者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胶结。少阳枢机不利是慢性肾脏病发展的关键环节,风邪外侵内扰是慢性肾脏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介绍杨洪涛教授治疗小儿蛋白尿的经验。杨教授提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外邪、湿、浊、瘀、毒。小儿脾肾亏虚是蛋白尿发病的病因,肺虚易感是本病复发的关键,脾虚致精微物质吸收分布失常,肾病迁延日久则易致肾虚,故本病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水、湿、热、瘀等兼证为标。治疗上遵循健脾补肾之原则,同时应注意固护肺卫之气。  相似文献   

7.
“毒邪”是对机体有危害作用的致病因素的总称。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脾肾虚损,分清泌浊功能减退,湿浊溺毒不得外泄,蓄积体内,湿浊积久,酿为浊毒,久则瘀毒互结,从而形成“虚、湿、瘀、毒”四大病机同时存在,相互交织,又互为因果,共同加速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9.
痛风性肾病属"痹症""历节病"等范畴,与脾肾不足、痰瘀湿浊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是致病之本,痰瘀湿浊是致病之标,当从脾肾论治。健脾则脾之运化升清功能正常,水谷得以化生精液,湿浊之邪难以生成;补肾能使肾藏精、主水、分清泌浊功能正常,精微物质得以保留,湿浊之邪得以排泄;化痰祛湿,泄浊通络,活血化瘀,经脉流畅,则痰瘀湿浊之邪不能滞留为害。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明显加剧,邪气实,以风湿热痹及风寒湿痹为主,方选二陈汤;慢性稳定期正虚邪恋,脾肾虚衰为主,方选温脾汤。临症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病机为本虚标实,核心以脾肾亏虚为本,五脏俱虚,以肾虚为根本,脾虚是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因素,进而水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生成。治病求本,糖尿病肾病——辨病,根本病机为肾虚,治疗要补肾固肾,但不能一味补肾,脾为后天之本,重视从脾论治,气血化生之源旺盛,滋养其余脏腑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糖尿病肾病以虚为本,虚则邪滞生,湿瘀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治疗强调扶正祛邪,以补肾健脾,利水化瘀为大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病理诊断为肾小球硬化症。虚、瘀、湿、浊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基本病机,其中虚是导致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始动因素,瘀是构成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病理基础,而湿、浊是加重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病、极重病,呈进行性进展趋势。该病病因复杂,病机变化多端,给临床辨治带来极大困难。笔者认为脏腑虚衰是该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湿浊瘀阻是该病长期存在的主要病理因素,毒邪久羁是该病进行性恶化的必然条件,从虚、湿、瘀、毒探讨该病的病变机理,能起到执简驭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宋金涛教授运用清热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慢性肾衰竭发病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可产生湿、瘀、浊、毒等病理产物,湿、瘀、浊、毒皆从热化,变生他证。热邪是影响慢性肾衰竭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宋教授在临证中善用清热四法:开宣透热法、泻热排浊法、清热活络法、清热化毒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马进教授认为慢性肾炎乃禀赋不足、饮食起居失调、劳倦过度,损伤正气,多虚实夹杂,病位在肾,涉及脾肺,湿、热、虚、瘀并重,缠绵难愈。水液代谢紊乱,泛滥日久,致湿邪为患;缠绵日久,湿困脾肾,形成恶性循环。水液泛滥凝聚成湿,因湿致瘀;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病情发展的病理因素,贯穿始终,使疾病缠绵难愈。马师强调顾护正气同时,重视湿、瘀,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重要途径。临床马师辨证分型,湿热蕴结-清利湿热,佐以化瘀通络,小半夏汤合四妙丸加泽兰、益母草、白茅根、小蓟、紫苏叶、淡竹叶等;湿瘀阻络-补脾益肾,化湿行瘀,参苓白术散合血府逐瘀汤;湿浊内蕴-化湿泄浊通络,佐以补脾益肾,香砂六君子汤合温脾汤加川芎、丹参等。附湿瘀阻络-腰痛(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两虚,湿热瘀血内阻-虚劳(慢性肾功能衰竭)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15.
张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琪研究员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 ,理论造诣深厚 ,临床经验丰富 ,擅治内科、妇科等疾病 ,笔者有幸从师随诊 ,获益匪浅。现将张琪老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的经验总结如下 :CRF系多种肾脏病之晚期 ,正虚邪实贯穿于CRF的始终 ,正虚主要指脾肾两虚 ,邪实主要与湿毒内蕴 ,血络瘀阻有关。脾虚运化失司 ,水湿内停 ,肾虚气化不利 ,浊不得泄 ,升清降浊之功能紊乱 ,湿浊内蕴 ,日久化为浊毒 ,湿浊毒邪内蕴日久致血络瘀阻为患。其病势缠绵 ,证侯多变 ,难以速愈。因此 ,临床要明辨虚实轻重缓急 ,抓主要矛盾以恰当施治。1 肾功不全代偿期 :临床上…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竭(CRF)是多种肾脏病发展到晚期的一种综合征,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就临床用药心得总结如下。1补肾注意要平补CRF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指脾肾虚损,标实指湿浊、瘀血、热毒。脾肾虚损为本,湿浊、瘀血、热毒为脾肾虚损的病理产物。脾肾虚损贯穿始终,其中  相似文献   

17.
孙伟以肾虚湿瘀立论揭示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孙伟对肾病的认识。认为慢性肾病病机为肾虚湿瘀。肾虚以肾气虚为主,湿即湿热之邪,瘀为瘀血。整个肾病过程均是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18.
陈岱主任中医师认为痛风性肾病以肾虚为本,涉及脾,水湿、痰瘀为标,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肾气亏虚,蒸腾气化无力,日久湿浊弥漫,痰瘀互结,痹阻肾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为诱因.治以补肾利湿、化瘀泄浊,创立"痛肾安"方.临证强调防治痛风性肾病的重要性,未病者应摄身调护、以预防为主,已病者应积极治疗、防微杜渐.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本病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学中"水肿""腰痛""癃闭""关格"范畴,以本虚为主,可兼有湿浊、痰瘀等标实表现,病位主要在脾肾,以脾肾衰败、浊毒阻滞为病机。本病迁延日久不愈,后期常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并发了肾脏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形成多因禀斌不足、五脏柔弱、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所伤、房劳过度、精气俱亏而致阴虚燥热、肾虚水泛。病理性质以消渴日久,以气阴两虚、精气亏耗终致阴阳两虚为本。燥热内生、水湿潴溜、湿浊内蕴、瘀阻肾络、血滞脉内为标,总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肾,在病变过程中又多累及其他脏腑,出现脾虚、肝亢、心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