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报告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急诊床旁检测心脏疾病患者396例.结果:396例急诊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共检出心血管异常395例,直接明确诊断或提供重要诊断依据394例,误诊1例.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明确诊断,诊断阳性率高,有利临床抢救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急诊床旁检测心脏疾病患者396例。结果:396例急诊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共检出心血管异常395例,直接明确诊断或提供重要诊断依据394例,误诊1例。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明确诊断,诊断阳性率高,有利临床抢救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在腹部创伤快速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8例进行急诊床旁超声快速评估并经手术明确诊断的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腹腔积液全部符合,单个脏器破裂诊断符合率为89.1%,多脏器破裂符合率为61.9%。结论急诊床旁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对快速评估腹部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诊断腹部创伤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林晓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8-10,F00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E)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声像图特征及CDE进行分析。结果 高频超声结合CDE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1%和88.2%。结论 高频超声结合CDE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在不同临床情况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4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病患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临床情况患者应用床旁心脏超声检查法的必要性和对诊治效果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本组200例病患中,重症监护室有78例(39.0%),急诊科有95例(47.5%),其它科室有27例(13.5%)。根据检查结果修正原诊断结果者有143例,与原诊断结果相符者有34例,对诊断无任何帮助者有23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患者施以床旁心脏超声检查时,要充分把握指征,并根据疾病申请检查。如此,方可获得更加准确且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为临床医师诊治患者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杨益春  成爱琴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84-2085
目的探讨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EB—Echo)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行检查的118例患者资料。结果118例EB-Echo检查中发现阳性100例(84.7%),影响了61.0%(72/118)的患者的诊断,干预了30.5%(36/118)的患者的治疗。对10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及时正确诊断、治疗决策及18例胸痛或气急患者协助排除心源性病因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结论EB—Echo检查可为急性心源性病因诊断以及临床干预提供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主动脉窦瘤(ASA)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患者术前术后进行CDE检查。结果CDE对28例主动脉窦瘤破裂(RASA)作出正确诊断,准确率为96.6%;对合并症室缺(VSD)确诊12例,准确率66.7%;CDE估计破口直径与手术所测相近;术后CDE准确检查出1例窦瘤补片开裂,并进行再次手术。结论CDE是RASA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最具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EB-Echo)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0例的急诊患儿,其中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用常规心电图方法检查疾病,100例患儿为实验组采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EB-Echo)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组患儿检查结果的准确情况。结果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EB-Echo)检查对89例急诊患儿做出准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有效排除了11例患儿患有心源性疾病的可能,经过超声仪器的检查,实验组检查准确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查准确率(65.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EB-Echo)检查及时准确判断患儿病情,高效,安全,便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腹部创伤患者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和CT或手术结果对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手术治疗38例,证实其中有28例脏器损伤与床旁B型超声检查结果一致,10例与手术不一致患者存在脏器损伤或部位不同而漏诊,所有患者超声均发现腹腔积血征象;未手术的64例患者中55例与CT诊断一致,9例超声检查仅发现少量腹腔积液,而CT检查发现有脏器挫伤。B超检查临床定位诊断准确率为73.68%(28/38)。结论床旁超声对腹部创伤时脏器有否损伤及内出血可作出初步判断,对脏器损伤的定位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眼外伤诊断中床旁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急诊眼外伤患者123例床旁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3例(197只伤眼)眼外伤均获得满意超声声像图;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眼内异物发病率相对较高;眼外伤超声诊断总符合率达93%。结论床旁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检查快捷方便,应作为眼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心动图在主动脉窦瘤手术前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主动脉窦瘤(ASA)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患者术前术后进行CDE检查。结果 CDE对28例主动脉窦瘤破裂(RASA)作出正确诊断,准确率为96.6%;对合并症室缺(VSD)确诊12例,准确率66.7%;CDE估计破口直径与手术所测相近;术后CDE准确检查出1例窦瘤补片开裂,并进行再次手术。结论 CDE是RASA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具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12.
38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技术操作及其在急诊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通过顺利的床边穿刺置管而补液、监测导管、置入起搏电极等而进行重要的急诊抢救诊疗技术。结果完成38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并成功应用于留置导管补液、监测(CVP)及紧急床边心内膜起搏。结论此方法临床应用比较成熟,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只要操作得当、快捷、安全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1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糖尿病领域指南: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的心血管风险评价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针对如何证明一种新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提出了建议。目前全球正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多个以心血管事件为研究终点的大规模、长期临床研究,我国也将有选择的参与此类研究。此文件旨在阐述并提出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心血管终点事件临床研究的风险控制考虑,为今后开展此类研究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妇产科急诊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102例急诊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宫外孕46例,超声符合率91.3%。流产30例,其中不全流产29例,符合率96.7%。先兆流产7例,及难免流产3例,符合率均100%,卵巢肿瘤扭转16例,符合率81.3%。平均准确率为93.9%。结论超声检查是妇产科急诊的首选检查方法,有很高的准确率。这对及时作出诊断,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治疗过敏性鼻炎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将过敏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回输入患者体内进行脱敏治疗的127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脱敏治疗的127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1%。结论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治疗过敏性鼻炎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毒副作用,安全简便易行,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但患者相对治疗次数的多少影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DR与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2例胸部创伤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DR及CT检查,其中151例(93.2%)经临床对症治疗治愈,11例(6.8%)虽经全力抢救,但终因病情严重,治疗无效而死亡。结论 DR及CT检查是胸部创伤的重要手段,但单纯DR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密切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减少漏误诊。及时有效的CT检查,可为早期胸部创伤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虞晓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14-3215
目的:研究胃炎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免疫印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结果:152例临床各型胃炎患者中,140人14C-呼气试验阳性(92.11%)。14C-呼气试验阳性组Hp分类抗体中CagA、VacA双阳性或单项阳性者127人(90.71%);阳性预测值90.7%,阴性预测值9.3%。结论:14C-呼气试验与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两种方法组合检测,对临床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有简便、敏感、特异、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某院行急诊PCI术的40例STEMI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NT-proBNP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分为甲组(n=30,未出现心血管事件)与乙组(n=10,出现心血管事件),对两组一般资料以及入院时、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NT-proBNP水平、LVEF、LVESVI、LVEDVI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前壁心肌梗死、糖尿病发病率及入院时NT-proBNP水平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甲组NT-proBNP水平、LVESVI均低于乙组,LVEF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DVI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且对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