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以消脂颗粒及二陈汤和桃红四物汤为组方的中药制剂与血脂康胶囊治疗HAART致血脂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80例HAART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在治疗后第12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Tch,LDL的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TG的变化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Tch,LDL下降优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HDL的升高值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HDL的升高优于对照组.结论:血脂康胶囊和以消脂颗粒及二陈汤和桃红为组方的中药配方颗粒制剂可以作为防治我国HAART致血脂异常患者的主要中药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疗效。方法120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予血脂康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TC、TG、LDL-C、HDL-C及安全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血脂康胶囊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认为血脂康胶囊适合中国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脂颗粒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试验方法,将34例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脾虚痰阻型高脂血症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2例),分别给予消脂颗粒(治疗组)和血脂康(对照组),ig,疗程1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消脂颗粒组可以降低脾虚痰阻型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P<0.05,P<0.01)与对照组作用相似.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治疗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消脂颗粒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脾虚痰阻型高脂血症,其降脂作用强度与血脂康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对成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减)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2例成人原发性甲减血脂异常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18例。2组均予常规优甲乐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0.6 g口服,每日2次,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及血脂等指标。结果2组甲状腺功能的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对甲减血脂异常患者有良好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察降脂灵颗粒治疗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后血脂异常的脾肾两虚兼痰瘀结滞证HIV / AIDS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HAART后血脂异常的HIV/AI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中药组予HAART加降脂灵颗粒,对照组予HAART加非诺贝特胶囊。在基线、治疗12、24周、停药12、24周时比较两组血脂[包括 TC、TG、HDL-C、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肝、肾功能[包括ALT、AST、eGFR]、CD4+T和CD8+T淋巴细胞数及HIV-1-RNA水平。结果?两组最终纳入病例共48例,中药组25例,对照组23例。与本组基线比较,两组治疗12周时TG下降,且对照组较中药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24周时,中药组HDL-C较基线升高(P<0.05)。中药组各时间点IMT较基线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各时间点eGFR明显高于本组基线及对照组(P<0.01)。结论?降脂灵颗粒可降低经HAART后HIV / AIDS患者TG、IMT并升高HDL-C,且提高eGFR。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消浊颗粒治疗痰湿质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痰湿质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予健脾消浊颗粒治疗,对照组42例予阿卡波糖片治疗。2组均治疗1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BMI、FPG、TC、TG、LDL-C均降低(P0.05),HDL-C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BMI、FPG、TC、TG、LDL-C、HDL-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消浊颗粒治疗痰湿质代谢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血糖。  相似文献   

7.
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11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珂  丁邦晗 《中医杂志》2007,48(11):992-993
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对痰瘀辨证中不同证候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对11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经血脂检测诊断为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痰瘀辨证,其中血瘀证30例,痰浊证23例,痰瘀证26例,非痰非瘀证37例。在规范使用冠心病治疗用药的基础上,每次给予血脂康胶囊0.6g,每日2次,连续治疗24周。结果不同证候的患者经血脂康胶囊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升高(P<0.05);痰浊证组降低TG疗效优于非痰非瘀证组(P<0.01),痰瘀证组升高HDL-C疗效优于非痰非瘀组(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血脂异常不同证候患者均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其降低痰浊证组TG的疗效和升高痰瘀证组HDL-C的疗效要优于非痰非瘀证。  相似文献   

8.
于江波 《四川中医》2014,(3):170-171
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对血脂四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在基础治疗(饮食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上加用血脂康胶囊进行治疗,共观察8周。对照组(15例)在基础治疗(饮食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上加用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四项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TC、TG、LDL-C均有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对照组:血脂四项无明显变化。结论:血脂康胶囊有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效果,临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服用利培酮引起的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因服用利培酮所致高脂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A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H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可改善因服用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紊乱,有效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新药芪丹调脂胶囊对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安慰剂组.试验组予以芪丹调脂胶囊治疗,对照组予以血脂康胶囊治疗,安慰剂组予以安慰剂模拟胶囊治疗.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TC、TG、LDL-C、HDL-C及其他安全性指标.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显著好转(P<0.05),中医症候评分显著好转(P<0.05).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芪丹调脂胶囊对中医证候改善明显,并能有效降低 TC、TG、LDL - C及升高 HDL - 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脂清胶囊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脂清胶囊对高脂血症家兔斑块形成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阳性对照组(血脂康组)及3个剂量的脂清胶囊组。在实验开始和给药2周后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给药4周后测肝脏脂质含量、血清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和内皮素1(ET-1)。第6周末处死动物,行主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脂清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清TC及LDL-C以及肝脏中TC的升高有明显对抗作用,同时还能显著地抑制其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另外还能使其血清NO显著升高,TXB2和ET-1显著降低。结论脂清胶囊具有明显的抗脂代谢紊乱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现洲  徐业  黄文  梁迪赛 《中医药研究》2011,(10):1165-1166
目的评价藏药溶脂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50例受试者每次服用溶脂胶囊4粒(每粒0.41 g),每日2次,连续服用12周后,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及藏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脂改善总有效率为92%;藏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达94%。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和不良反应,对肝功能、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溶脂胶囊治疗血脂异常是安全有效的,作为调脂药物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苦豆子方剂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高脂血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苦豆子方剂;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并进行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6.7%,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率75.0%,总有效率90.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浆TC,TG,LDL(P<0.01),升高HDL(P<0.01)。结论苦豆子方剂可明显改善血脂紊乱患者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血脂康胶囊模拟剂,2粒/次,2次/d。治疗组45例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d。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观测血脂水平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药前2周、用药后当日、4周后及疗程结束后各检测1次。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2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脂水平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治疗血脂异常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软脉降脂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血脂异常患者 ,随机分为软脉降脂胶囊组 (简称A组 )、洛伐他汀对照组 (简称B组 )、血脂康对照组 (简称C组 )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A组TC、TG及LDL C HDL C比值明显降低 ,总有效率 91.7% ,与B、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其中降TC疗效A组弱于B组 ,但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降TG疗效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优于C组。且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面改善 ,显效率为 95 .83% ,明显优于B、C组(P <0 .0 5 )。结论 软脉降脂胶囊有可靠的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探讨visfatin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血脂康对其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检测血脂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84d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visfatin等指标的改变,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visfatin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对照组(P〈0.05),但三组间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4d后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C和visfati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HDL-C也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visfatin可作为检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②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血脂康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降低visfatin作用,血脂康可能通过减低visfatin水平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发展和脂质沉积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5只AS模型兔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对照组,检测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HDL-C/LDL-C,测定斑块内脂质沉积面积。结果用药后兔血清ox-LDL、LDL- C、TC和TG的浓度较用药前显著降低,而HDL-C/LDL-C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镜下观察到中药组和西药组脂质沉积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祛瘀消斑胶囊能改善血脂异常,减少斑块脂质沉积,有良好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降糖消脂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CD)的足细胞裂隙隔膜相关蛋白基因NPHS1、NPHS2多态性及其与激素敏感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联。方法 共收集MCD病例94例,其中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8例(SSNS组),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6例(SRNS组)。分别从上述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得基因组DNA进行序列分析测定,分析候选基因NPHS1、NPHS2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联。结果 (1)NPHS1-3(G349A)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改变,NPHS2-5(G686A、C695T)位点未发现基因多态性改变;(2)SRNS组NPHS1-3(G349A)基因型AA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SSNS组(P<0.05);(3)SSNS组气阳虚证比例多于SRNS组,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比例低于SRN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NS组风湿证比例明显高于SRNS组,而血瘀证比例明显低于SRNS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基因型GG、AA、GA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HS1纯合突变AA和等位基因A与MCD的SRNS有关联;风湿证患者偏于对激素敏感,血瘀证患者偏于对激素不敏感;未发现NPHS1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