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志活动与精、髓、气血津液的关系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志"是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而有关神志的生理、病理学说则是该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基础,深入阐析了人体神志活动与精、髓、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以此构建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中神志功能的生理、病理学基础;阐明了神志性质及其产生过程、调节过程,并揭示了神志致病的特点及其相关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2.
经络理论是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中关于"神志"生理、病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中医学经络理论,深入阐析了人体神志活动与经络的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揭示了神志功能活动的性质以及相关神志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强调了经络在中医神志病学"脑-脏腑-神志"理论学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灵枢*本神>关于神魂魄意志的定义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论述创立了中医神志学说的理论基础,它不仅使中医在精神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方面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在论治方面有独到的辨证方法和用药规律.在精神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增多的现代竞争社会,有必要重温其内容,挖掘其理论,发展其学说.#  相似文献   

4.
神志病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疾病体系,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其发病率增加,受到关注与重视. 1 神志病"体用学说"理论背景 自<黄帝内经>始,中医学理论体系一直将神明归属于心,日:"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纵观中医神志病的研究现状,其病机多从心论之,亦有从五脏神论之.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医神志病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琼  胡倩 《光明中医》2016,(11):1521-1523
中医古籍对神志病证记载有丰富的理论认识及治疗经验,其中《黄帝内经》基本构建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各种外感病中的神志异常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金匮要略》对数种内伤杂病性质的神志病证列出了证治分析。此外,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情志疗法等多种治疗神志病的有效手段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6.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综合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特点的集中体现,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其中,病因病机在中医内科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滕晶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93-894
失眠症具有心身并病的特点,心理状态的改变才是真正导致其发生和维持的症结所在.“五神”理论是中医认识整体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基础,体现了整体观与形神合一的思想,以五神理论为指导,构建失眠症新的辨证理论体系,将对失眠症的中医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神志病作为新兴的二级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目前神志病范围的界定不清,理论体系不完善,没有找到正确发展道路,卫生体制也制约着学科的发展。但同时中医神志病学又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精神疾病的病因病机不清、药物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也为中医神志病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9.
《灵枢·本神》关于神魂魄意志的定义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论述创立了中医神志学说的理论基础 ,它不仅使中医在精神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方面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而且在论治方面有独到的辨证方法和用药规律。在精神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增多的现代竞争社会 ,有必要重温其内容 ,挖掘其理论 ,发展其学说。1 神魂魄意志参与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灵枢·本神》谓 :“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此段内容为中医神志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  相似文献   

10.
李运伦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84-1485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综合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特点的集中体现,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其中,病因病机在中医内科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中医神志病学学科是与现代精神病学、心理学、心身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相比较而建立起来的,发挥中医药防治优势与特色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双重性质的学科.本文从学科整体建设与发展的高度,系统阐析了学科的理论内涵,全面论述了基于本学科性质与特点的发展框架,阐明了其理论体系、中医诊察技术体系、治疗体系、预防体系及基础教育体系的构建要点,以及学科、专科、重点研究窒、传承工作室、学术团体的“多维度”学术基地体系的构建思路,旨在为中医神志病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庆慧主任中医师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首届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从事医疗、临床研究和文献研究工作三十余年,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内科、妇科、皮肤科疾病,尤其在治疗神志病方面颇具心得。选择庆慧主任中医师采用中医经方治疗神志病验案3则,介绍其治疗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刘派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12):1192-1194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基础结构。五运六气理论认为人体气机变化受自然界气化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运六气关系密切。现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运气学说构建的病因病机理论框架,一是病因归于五运六气,"气动"产生病邪,导致发病;二是病机以"病机十九条"为基础,分析病机应"审察病机,求属气宜";三是五运六气合参构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核心。认为运气病机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掌握运气病机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神志之用,肾志、作强、伎巧和神志活动的关系以及肾对五神脏调控等方面,探讨了肾与神志的关系.认为肾藏精生髓充脑是神志活动产生的基础,肾志是对神志活动的高度概括,作强和伎巧是肾的功能在神志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肾对五神脏的调控是神志正常活动的保障.并以现代研究对此加以佐证,回答了神志活动中主宰精神心理活动的内在因素是什么.从而为中医治疗神志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完善中医神志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综合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特点的集中体现,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在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院开设的医学科目中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笔者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多年,对如何搞好中医内科教学有一些认识,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神志理论是中医用以解释神志活动中的各种病理、生理现象,指导神志病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其中有关于脏腑神志活动关系的内容学说众多,且不同学说之间立论依据不同而理论内涵又有相通之处,是中医神志理论研究的难点与重点.故文章将中医神志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并分别从脏腑主持和(或)调节神志活动与神志活动影响脏腑功能状态两个方面进行详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神志病在当今社会发病率越来越高,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研究中医治疗神志病的理论与方法刻不容缓,这也是发挥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所在.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梳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神志病有关条文,探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结果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丰富的与神志病有关的内容,张仲景从六经及脏腑经络辨证等方...  相似文献   

18.
刘义生老师,江西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年余,有扎实的中西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善治疑难病症。他融中西医学理论,对许多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重新认识,认为对各种疾病都应首先辨病,洞察其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规律,再结合疾病发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任继学先生为我国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育家和中医内科临床学家,先后提出了内科杂病伏邪理论、脑出血从瘀论治、中医象学内涵、真心痛清解化瘀兼调肝肾证治理论、脏器脏真病机说及薄厥、心包络病、肺胀、胆胀等27种常见病证的证治体系的创建;完成了新学科中医急诊学的体系构建和国家中医急症医疗中心等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吴以岭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既往系统构建"络病证治"理论体系,为中医络病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围绕以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为代表的血管病变,系统构建"脉络学说",并以其作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系统理论。以"脉络学说"为切入点,以冠心病心绞痛为代表,提炼关于该病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用药规律等学术观点,以期为临床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