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白塞病中医证型和处方用药,探讨白塞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的证型、用药进行整理,总结各证型、药物的类别及其出现频次、频率。结果共纳入58篇文献,涉及证型20个,其中常见证型为湿热蕴毒、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壅盛,占总频次的55.4%。证候要素中湿热占总频次的41.3%,阴虚占18.1%,阳虚占12.9%;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占总频次的94.4%。共计用药197味,可合并为19大类,其中清热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占50.6%。方剂共计66首,其中成方31首,自拟方35首,使用较多的成方是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结论白塞病中医证型分布和用药特点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方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已发表的中医诊治糖屎病的文献整理,总结目前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收集1979-01—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文献,统计证型、方剂和出现的频度,总结糖尿病中医证候特点,对方药按其功能进一步归类统计分析,找出糖尿病中医治疗选方用药规律。结果:糖屎病证型65个,气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脾气虚型及气虚型为常见证型,占55.82%;证候病位主要在肾、脾、肝、肺、胃,虚证病机占71.02%。共得方剂223首,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祛涅剂、和解剂、治燥剂、祛痰剂共占94.52%。用药436味,按功能归为46类,进一步合并为23大类,补虚、清热和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次占62.78%,补虚药为第1位,主要是补气和补阴药。清热药次之。补气药黄蓖使用频次位于所有用药之首。结论:中医诊治糖尿病证型特点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糖尿病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应从多方面对糖尿病进行辨证,尤其应注意肾脾病机和虚性病机;对糖尿病治疗在运用补益、清热药的同时,也要重视活血化瘀方药的选用。  相似文献   

3.
近30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79年1月-2010年10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大肠癌文献,通过频次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大肠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大肠癌证型7个,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常见证型,占63.03%。大肠癌成方96首,补益剂、理血剂、泻下剂占70.83%。大肠癌用药共184味,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17大类。补虚、清热、利水渗湿类药和活血祛瘀药使用频次占67.10%;结论:中医诊治大肠癌证型和方药规律的分析结果可为目前大肠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索分析中医临床文献,找出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79-2017年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涉及干燥综合征的证型和证素规范化整理后,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5篇文献。相关证型56个,证素55个。按频次高低,干燥综合征相关证型分布规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燥证、脾胃阴虚证、血瘀证、肺肾阴虚证、燥邪犯肺证、阴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肺胃阴虚证、脾胃气虚证、肺阴虚证、血虚生燥证、风热犯肺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胃阴虚证、阳气虚证、阴虚热毒证等56个;相关证素分布规律依次为:阴虚、瘀血、肾阴虚、气虚、肝阴虚、内热、内燥、津液亏虚、胃阴虚、肺阴虚、脾气虚、湿热、血虚、脾阴虚、肝郁气滞、痰浊、阳虚、燥邪犯肺等55个。结论:干燥综合征主要以阴虚为关键病因,在此基础上兼见瘀血、气虚、内热、痰浊等病理因素或致病因素,因而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司富国  陈瑞  司季青  司富春 《河南中医》2016,(11):2032-2035
目的:对1979年1月—2016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肥胖文献,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总结肥胖的中医证型和方药组成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出肥胖的中医证型、主要症状,分析证候要素和脏腑病位,得出相关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组成规律。结果:录入文献200篇,统计分析得肥胖证型24个,痰湿内盛、痰瘀互结、脾虚湿盛、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为常见证型,共占68.01%。证候要素分实性(湿阻、痰盛、血瘀、气滞、热盛、肝郁、食积)及虚性(气虚、阴虚、阳虚)。频次较高的57个症状聚类得5大类证型:脾虚湿盛型,湿热蕴结、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胃热偏盛型,肝肾阴虚型,痰热内结、肝火上炎型。得方剂479首,其中成方214首,以补益剂、和解剂、祛湿剂、祛痰剂为主,自拟方所占比重较大,共265首,以化痰祛湿,补气健脾为主。涉及中药259味,按功能分为19大类,其中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较多,占70.82%,药物归经主要为脾、肝、胃、肺、肾、心;对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6个聚类方,分别适合阳虚水泛、湿热蕴结型肥胖,气滞血瘀型肥胖,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型肥胖,痰湿内盛、食滞痰瘀型肥胖,痰瘀互结型肥胖,脾虚型肥胖。结论:中医对肥胖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组方用药规律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等与肥胖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这些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肠癌术前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大肠癌术前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大肠癌术前证候以湿热蕴结型最多,其次依次为瘀毒内阻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结论:大肠癌术前主要证候群:湿热蕴结型、瘀毒内阻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以湿热蕴结型、瘀毒内阻型和气血两虚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整理发表的中医诊治甲状腺肿瘤(腺瘤和癌)文献,总结目前中医对甲状腺肿瘤的辨证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从1979-01—2008-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甲状腺肿瘤文献,统计其中医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总结出常见证型和药物;分析证候要素,确定该病证候的主要病势虚实和脏腑病位因素;将方剂和药物按功能、归经归类,比较恶性和良性甲状腺肿瘤治疗用药的异同,总结甲状腺肿瘤中医治疗用药特点和常用治法。结果:共得证型41个,其中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气滞痰结、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和痰气瘀结证最为常见,占53.06%;证候病机以实性为多,占87.77%,主要是气滞、痰浊、血瘀、火热,虚性很少,仅占12.23%,主要是气血阴虚;证候脏腑病位主要在肝、脾。共用方剂200首,成方归为5类,以祛痰剂、理气剂和清热剂为主,自拟方多按清热化痰、滋阴养血、疏肝解郁治法进行组方。共得中药242味,按功能归为20大类,化痰、清热、活血化瘀、补虚和理气类药物最为常用,占81.45%,化痰药为第一位,清热药夏枯草是使用频次位最多的药物;药物主要归肝经、肺经、胃经、脾经、心经、肾经、胆经,占93.73%。结论:甲状腺肿瘤证候以实性多见,要注意对气滞、血瘀、痰浊、火热及气血阴虚病机辨证;化痰、清热、活血化瘀、补虚和理气是其常用治法和方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出现概率在10%以上的中医症状包括阴虚、气虚、阳虚、湿热及血瘀症状;其中气阴两虚证最多(41.4%),脾肾阳虚证最少(8.1%);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肺气虚证患者比例下降,而脾肾阳虚证患者比例上升;兼证中湿热(31.6%)和血瘀(28.9%)最为常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证(P〈0.05);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血压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0.05)。结论 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和用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合格文献63篇、证型26个,常见证型有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肾虚血瘀、肾阴虚、痰湿阻滞、肾虚痰湿共占56.33%。证素有10个,其中虚证占81.88%,主要有阳虚、气虚、阴虚、阴阳两虚和血虚;实证占18.12%,主要有痰湿、痰瘀、气滞、血瘀,其中痰湿占总证候要素的6.97%。用药148味,按功效归为15类,补虚药使用最多占比39.83%,其次是化痰湿药、活血药、理气药,前4类共占比84.19%。结论:本病病机复杂,以肾虚为主,痰湿瘀阻为标,肝病是重要发病环节,故补肾调肝兼祛痰化瘀是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分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41例,采用自拟《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中医证候、舌象等临床资料的调研,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规律。结果本研究收集调查问卷的58个症状条目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916,Bartlett球型检验P0.0001,适于因子分析。应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共提取出13个公因子,筛选出具有意义的症状46项,根据病性、病位证素归纳出基本中医证型分为6类。聚类分析显示证型分布比例为:脾胃气虚证占27.66%(122/441),大肠湿热证占26.30%(116/441),脾肾阳虚证占17.69%(78/441),肝郁脾虚证占15.65%(69/441),阴虚肠燥证占8.39%(37/441),血瘀肠络证占4.31%(19/441)。不同病情分期和临床类型的证型分布比例为:大肠湿热证在活动期占48.00%(108/225),脾胃气虚证在缓解期占41.20%(89/216),大肠湿热证在初发型占53.55%(83/155),脾胃气虚证在慢性复发型占45.11%(60/133),脾肾阳虚证在慢性持续型占40.52%(47/116),其他证型分布相当。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为6类,活动期以大肠湿热证为主,缓解期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初发型以大肠湿热证为主,慢性复发型以脾胃气虚证为主,慢性持续型以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类中心聚类法对154例血栓前状态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传统临床辨证分为12种证型,分别为血瘀证、气虚证、湿浊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湿热(毒)证、气滞证、血虚证、痰热证、寒凝证;其中,血瘀证、气虚证明显多于其他证候,占49.1%,寒凝证最为少见。证候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型,其中阳虚血瘀证占60.4%,痰湿蕴热兼气滞证占20.1%,气阴两虚证占13.0%,寒凝证占6.5%,阳虚血瘀证是血栓前状态的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结论:聚类分析对于中医证候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证候的归纳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辨证治疗用药及科学地评估中医疗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庞庆荣  陈守强 《光明中医》2014,(10):2075-2077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查找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见证型,提取出ACS的证候要素,并制定其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方法检索1998~2013年关于中医治疗ACS的文献,构建数据库,找出ACS的常见证型,提取出证候要素并制定其诊断标准,再运用直接法或合并法,制定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结果 ACS常见证型有16个:痰浊内阻、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热毒痹阻、心气虚弱、心阴亏虚、阳气虚衰、阳气欲脱、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热毒血瘀、热毒痰阻、痰瘀互阻、气虚痰瘀、热毒痰瘀,证候要素有9个: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热毒、气虚、阴虚、阳虚、阳脱,制定了每个证候要素及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结论较传统对ACS的认识新增了热毒1个证候要素,热毒血瘀、热毒痰阻、热毒痰瘀3个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制定肾细胞癌术后患者症状评估量表,采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统计分析145例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利用频数方法观察危险因素在不同证型中的分布特点;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证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虚证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文献对COPD稳定期虚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果:COPD稳定期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等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气虚,主要证候有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等,其治疗多由补肺健脾益肾着手。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证属本虚标实.心气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血瘀水停乃病之标,“虚”“瘀”“水”为其病理关键,治宜标本兼顾.根据虚实主次不同,本病可分为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饮阻肺、阳虚水泛、阳气虚脱等证型.心肺气虚型治宜补益心肺,方用补虚正气粥合山楂粥;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用生脉粥;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方用丹参粥合山楂粥;痰饮阻肺型治宜泻肺化痰,方用葶苈子粥合白术茯苓粥;阳虚水泛型治宜温阳利水,方用参芪附子粥合参桂苈枣汤.在具体病证的药膳调理过程中,务必恪守“辨证施膳”原则,随“机”而变.对于阳气虚脱者,药膳调理无助救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痛风病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关节炎期和间歇期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总结归纳痛风病的病机。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患者、69例痛风急性期患者和72例痛风间歇期患者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归纳各期证素分布情况。结果: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的主要证素为湿热证(36%)、阴虚证(30%)、痰湿证(19%)、气虚证(9%)及阳虚证(6%)。急性关节炎期主要证素为痰湿证(29%)、湿热证(26.1%)、阴虚证(23.2%)、阳虚证(11.6%)、血瘀证(7.2%)及气虚证(2.9%)。间歇期主要证素为阴虚证(36.1%)、湿热证(23.6%)、阳虚证(18.1%)、痰湿证(15.3%)、气虚证(9%)。结论:痛风为虚实夹杂之讧,早期及急性期以痰湿热为主,反复发作,病情迁移,则正虚加重,以阴虚、阳虚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消化性溃疡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证型、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常见的证型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阻胃络、肝胃郁热等,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胃、脾、肝、胃络,常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热、阳虚、血瘀、气虚、阴虚、气郁、湿。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临床分布类型较多,证素辨证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