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认识国内从阳虚论治失眠研究的概况.方法:检索维普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根据本研究目的,结合研究人员现有的失眠(不寐)相关专业理论基础,编制《从阳虚论治失眠相关文献中医专业特征信息采集表》,采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等方法,系统收集、分析1979-2010年中医期刊文献中从阳虚论治失眠的专业认识,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关从阳虚论治失眠方面的文献单从数量来看,呈总体增长趋势,但是与失眠中医文献总量相比,其文献所占比例甚少;关于从阳虚论治失眠研究的作者所在地几乎遍布全国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其中广东、北京、河北、河南、浙江和山东等地是研究的热点地区;文献类型以理论性文献为主,少数为临床研究文献,且以非随机对照研究为多.结论:国内学者对从阳虚论治失眠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诊断学、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方法极需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和分析中医药期刊文献,了解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中医辨治认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数据库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1991年1月—2021年2月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上有关中医药治疗VM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及内容评析法,分别从中医疾病范畴界定、辨治结果、治则治法、常用方剂等方面对中医药辨治VM的专业认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文献82篇,其中中医药对VM辨治思路以辨病结合辨证(48篇)和辨证思维(10篇)为主,所用治法主要是祛风通络法、化痰熄风法、活血通络法、滋补肝肾法、健脾化痰法和补益气血法等。最常用的方剂类型分别是祛风通络方(32.9%,27/82)、化痰熄风方(28.0%,23/82)、活血通络方(22.0%,18/82)、滋补肝肾方(14.6%,12/82)和燥湿化痰方(8.5%,7/82)等。结论:中医药治疗VM疗效显著并具备一定优势,但其文献数量不足以及诊治思路单一仍是当前短板,展开大样本临床研究、拓展诊治思路、完善VM中医辨治体系是当下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失眠中医药期刊文献的内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黄鹂  杨小波 《新中医》2010,(2):111-113
目的:掌握中医药期刊文献中对顽固性失眠的诊治认识。方法:检索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对中医学辨治顽固性失眠的专业认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系统分析目标文献93篇,多数文献未涉及顽固失眠的界定或描述不规范,对现代医学疾病范畴及诊断不够重视,辨治方式以辨病思维、辨证思维为主,辨病思维以辨病机为主,辨病、辨证结果与一般失眠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医学对顽固性失眠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但顽固性失眠的范畴、内涵、中医学对其认识的独特性尚待突出,中医辨病与辨证的异同、关系等亟需规范。  相似文献   

4.
刘添文  李倩  杨小波 《新中医》2016,48(2):222-22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诊疗模式及辨治思路,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为关键词并限定:2005-2014,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选取中医药治疗IBS的临床研究类文献。结果:共获取110篇目标文献,涉及腹泻型IBS(D-IBS)者79篇,便秘型IBS(C-IBS)者14篇,未分亚型者17篇。目前对IBS的诊治有辨病治疗和病证结合治疗两种模式。D-IBS及未分亚型者辨病论治以肝郁脾虚为病机者居多,病证结合论治以肝郁脾虚证多见,治疗上均主要以痛泻要方为基础方加减。C-IBS病机、证型、方药各异。结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D-IBS。基于本研究,建议治疗上对D-IBS采用辨病治疗模式,以痛泻要方或其加减方制成中成药运用于一般临床情况,以便中为西用;对少数其他证型及特殊情况则采用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以提高诊疗效率;研究设计上,针对无论何种辨治均会出现有效及无效个体的问题,建议开展全要素嵌入式随机对照试验,优化适应症,以提高研究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有关于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丰富,阅读文献发现目前关于中医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主要是从某个方剂或中成药、从不同证型、从中医外治法共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暂无从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进行系统评价的文献报道,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进行荟萃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11篇,共涉及患者820例。对数据分别采用临床总体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进行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9篇文献在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总体有效率方面[RR=1.16,95%CI(1.08,1.24),P <0.000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篇文献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MD=-4.91,95%CI(-6.62,-3.56),P <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篇文献在降低匹兹堡睡眠指...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阳虚体质越来越常见,对阳虚失眠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方法也有了新进展,临床疗效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运用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的文献层出不穷,通过分析目前关于失眠的流行病学研究,从病因病机方面归纳古今医家对阳虚失眠理论的认识和发展,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运用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的参考文献31篇,从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治疗、中药联合中医外治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总结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索相关文献,分析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研究概况,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时间为2004年1月—2014年12月,检索范围为维普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CNKI),筛选有关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等对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数据采集、管理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单从数量来看,有关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文献呈增长趋势,但与治疗冠心病的中医文献总量相比,其所占比例甚少;从事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研究的作者遍布全国,其中辽宁、河南、福建、湖南、江苏等是研究的热点地区;文献类型以临床研究类文献为主,少数为理论研究文献,实验类文章甚少。结论:国内学者对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仍缺乏深层次机理性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为临床提供强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方剂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从2015-01-01~2019-04-30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将收集的方剂经筛选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对录入系统的治疗偏头痛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98首治疗偏头痛的处方,得到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及潜在核心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新的处方13首,为深度挖掘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外治方药物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TCM),对1979—2016年所报道的寻常型银屑病外治方药文献进行查找,利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方剂和中药的规范,应用SPSS 22.0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369篇,方剂400首,频数3 033次,中药以清热药(36.1%)、杀虫止痒药(10.0%)、活血化瘀药(9.1%)、补虚药(8.2%)、解表药(7.6%)、利水渗湿药(5.0%)为主。43味高频药物出现频数占总比70.3%,可分为5个聚类方,其KMO值为0.612,Bartlett球形度检验P0.05,适于因子分析,得出17个公因子。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从血分辨证论治,中医外治原则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润燥为主,同时配合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相似文献   

10.
铺灸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局部炎性反应,在治疗脊柱病诱发相关症状中具有显著的疗效。笔者通过检索近5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选出脊柱病相关文献共150余篇并进行归纳分析,从铺灸治疗脊柱病的优势病种、作用机制、操作及灸后护理等角度加以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并开拓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从痰论治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的名方及医案部分中的全部古籍数据,收集整理治疗失眠症痰证的方药信息.对常用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组方规律.基于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提取主方.结果 在91首方剂中,共统计出133味中药,频次≥13的药物有20味,其中半夏频次...  相似文献   

12.
探析运用少阴病思路辨治肾病综合征的规律。运用回阳救逆法治疗阴阳亡失的危象,以四逆类方主之;温阳除湿法治疗阴盛阳虚兼水气证,以真武类方主之;滋阴清火法主要用于治疗少阴热化证,方选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猪肤汤、苦酒汤等。  相似文献   

13.
孙建芝教授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学术思想、辨证经验、治疗法则、组方用药4方面对孙建芝教授诊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论述。孙教授认为该病的病理基础是阳虚、气虚,遵循“虚者补之”、“寒者热之”、“劳者温之”的原则,提出了“温阳益气法”的总治则;并在临床上将该病分为心阳气虚型、心脾阳虚型、心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4.
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4月杨志敏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的40例失眠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并评价治疗前后睡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情绪障碍(焦虑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改善情况。结果:40例失眠患者中除失眠主症外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兼症依次是神疲乏力、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烦躁不安、紧张焦虑、心悸心慌、口干喜温饮、头晕、大便溏、夜尿多、腰膝酸痛;舌脉象依次是舌淡、舌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苔润、脉沉、脉细、脉弱。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及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疗效确切,具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畜鱼置介本为鱼类养殖之法,喻嘉言运用取象比类思维以之指导真阳上脱证的治疗。该法提示,在治疗阴虚导致的真阳上脱证时,用药当滋阴与潜阳兼顾。由于虚风内动证与真阳上脱证病机均与肝肾阴虚相关,故后世温病学派认为畜鱼置介法亦可用于虚风内动证的治疗。通过研究《寓意草》相关病案,旁及其他中医著作,阐述畜鱼置介法的理论基础是调和阴阳,龙骨、牡蛎、鳖甲、龟板为其常用药物,吴鞠通所创复脉类方为其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6.
闫朝勃  赵瑞成 《河南中医》2021,41(4):552-557
赵瑞成教授认为,失眠以五脏不和为本,心神不安为标,倡导从五脏入手治疗失眠。心脾受损所致失眠多以虚证为主,以归脾汤为基础方治疗。从肝论治失眠主要分为4个证型:肝气郁滞证,肝郁化火证,肝血瘀阻证,肝阴亏耗证。肝郁气滞者予柴胡疏肝散;肝郁化火者予四逆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血瘀阻者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肝阴亏耗者可予钩芍通络汤配合酸枣仁汤加减。赵教授从肾阴虚、肾阳虚、心阴虚、心阳虚、心肾阴阳两虚5个方面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肾阴不足者,方选黄连阿胶汤加减;肾阳不足者,方用交泰丸加减;心阴虚者,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心阳不足者,可用桂枝加桂汤;心肾阴阳两虚者,用桂附地黄丸加人参、沉香。若失眠患者肺气虚弱,在基础方中配合补肺汤;肝火扰心患者,在清肝泻火,镇心安神的同时可加用枇杷叶;肺肾阴虚,虚热扰心者,用生脉地黄饮加减。赵教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常以百会、四神聪、安眠穴、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申脉为基础穴组,灵活取舍。  相似文献   

17.
探讨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从气血论治失眠症的学术思想。其治疗分新久虚实,选方用药重视调气活血兼顾安神。实证以疏肝理气、宁心安神为基本治则,多以柴胡类方加减;虚证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为基本治则,常以归脾汤、酸枣仁汤为主加减。同时依据病情发展、病机变化,配伍可调节脏腑功能、祛除痰火瘀等病理产物的验药。另外,擅长应用协同增效的药对及效宏力专的安神药。尤其对黄连的应用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失眠从肝论治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涉及肝脏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文献,将纳入的425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与评价。结果:出现频率在3%以上的证型共计7种,分别为肝郁化火、肝郁气滞、肝阳上亢、肝郁血瘀、肝血亏虚、肝肾阴亏、肝郁脾虚。其中以实证为主,并涉及除肝脏外的其他病位有6个。结论:失眠从肝论治具备理论依据及临床实践基础,且也成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证型。在以情志失调为主因所致失眠的患者群中,均可从肝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处方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选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收录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处方,并运用SPSS 26.0和SPSS Modeler14.1软件对纳入的中药处方的组方进行中药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89篇合格的文献,统计中药处方90首,中药共118味。中药使用频数前3位为甘草、半夏、黄芩。中药四气百分比前3名分别为寒、温、平,中药五味排名前3名分别为苦、甘、平,中药归经百分比最高的为肺,其次为脾、胃。聚类树状图可分为3个聚类方,以黄芩、瓜蒌、半夏为基础处方,聚类冰柱图可分为5个有效聚类群,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3条药对及药组。结论中药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多从痰论治,实则以清热化痰、通腑化浊为法;虚则益气化痰,培土生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妇科名著《傅青主女科》77首方剂的用药特色。方法:以文成堂刻本《傅青主女科》77方为数据源,先用Pajek5.07工具进行可视化处理的复杂网络分析,以中药作为结点构建复杂网络图,并将“共同出现”的中药配伍关系连成网络结构,再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后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傅氏用药频次>20的有6味,按照功能主治分为16类,对96味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6个有意义的网络聚类组,如C1健脾益气;C2养阴清热;C3补益肾阳;C4偏清热凉血;C5清热泻火,补益阴津;C6温经补血,理气化瘀。高频中药之间二联121组,三联513组,四联867组,如五联的熟地黄、人参、白术、白芍和当归。结论:傅氏以补气养血、培补正气为主,补虚药以当归为首,常配伍人参,白术次之,重视补气健脾化湿。常用的核心中药有白术、人参、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柴胡、黄芪,核心方剂有异功散、四物汤、清经散、右归丸、完带汤,复杂网络结合关联规则在挖掘核心中药和方剂方面有一定优势,可视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