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女子以肝为先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以肝为先天”,前人早有论述 ,文献也多有记载 ,从历代医家留下的大量医案、临床经验可以看出 ,女子的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生理特点与肝密切相关 ,而临床治疗女子疾病也多从治肝着手 ,说明肝在女子生理、病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女子以肝为先天”的理论依据从历代文献资料记载及临床经验 ,结合笔者的实践体会 ,“女子以肝为先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 .1 从肝的经络循行立论 肝经起于大趾丛毛际 ,循阴股 ,入阴毛中 ,绕阴器 ,抵少腹上行 ,散布胁肋 ,乳头为其所辖。肝经功能正常 ,则妇女月经按期来潮 ,产后乳…  相似文献   

2.
名医余瀛鳌432例调肝法医案辨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基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挖掘名医余瀛鳌调肝法的辨治规律.方法 以余老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医案为数据源,筛选调肝法为主要治法的相关医案,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1.5)",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余老调肝法的核心药物组合,用药模式,应用病证及合并治法.结果 通过分析432份门诊病案后认为,余老常运用调肝法治疗月经不调、肝癖、胁痛等;辨证多为肝郁气滞、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肝肾亏虚;治疗时常合并通络法、育阴法等治法;核心药物配伍为柴胡-香附.结论 运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可发掘余老调肝法的临床诊疗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赛  张国霞 《河南中医》2014,(7):1217-1218
“肝体阴而用阳”出自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体阴”与“用阳”概括了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动、主升以及肝位于膈下,属阴脏,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等生理特点,“体阴”与“用阳”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文献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理论内涵进行探析,提出肝“左”与肺“右”中蕴含“左尊右卑”“以肝为贵”的价值观,肝肺气机左升右降的功能观与左右上下相对的方位观。肝“生”与肺“藏”实则蕴含肝主生血,因生而行藏;肺主藏气,因藏而盈虚;肝木达则魄从魂升,肺金坚则魂从魄降思想。同时结合在诊断、治疗以及阐释药物功效、指导组方遣药等方面的应用加以阐释,同时附医案一则以为例证。  相似文献   

5.
论女子以肝为先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增 《中医杂志》1995,36(2):73-75
女子以肝为先天,言治妇女病应重在治肝,以有别于男子。1 问题的由来“女子以肝为先天”一语首见于清末名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为其学生秦天一在叶氏治月经病医案的结语中所提出。  相似文献   

6.
泄肝和胃法在叶案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胃关系至为密切,肝胃不和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叶天士治疗肝胃不和时习用的一个方法是“泄肝和胃”法。现就《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未刻本叶氏医案》有关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为清朝著名医家,其学术精髓主要集中在《临证指南医案》.笔者以“胃脘痛”为例,分析叶天士运用仲景学说的思路. 1 承泻心法,扬通胃法 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肝犯胃》中有一则医案:“陈(氏)宿病冲气胃痛,今饱食动怒痛发,呕吐,是肝木侵犯胃土,浊气上踞,胀痛不休,逆乱不已.变为先寒后热,烦躁,面赤,汗泄,此为厥象.厥阴肝脏之现症,显然在目.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肝病三说浅析宋含平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519000)主题词肝/中医病机肝/历史中医师叶天士清叶天士在肝病方面的“肝为刚脏”、“阳化内风”、“女子以肝为先天”等论点,对后世影响很大。但这些论点、学说散见于叶氏医案之中,言辞简略,没有相应的解释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整理挖掘依托古今医案云平台(V2.3. 5)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组方治疗及中药复方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检索到的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效医案,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中药频次、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多尺度的backbone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22个医案,涉及中药249味。频次前5的中药为土茯苓、黄柏、薏苡仁、粉萆薢、苍术。药性以温、平、寒居多,药味以甘、苦为首,归经以肝、脾、胃为主。得到9个核心药对,聚类分析2个组合,核心处方为苍术、黄柏、土茯苓、粉萆薢、薏苡仁、威灵仙、甘草、忍冬藤、泽泻、牛膝。结论:现代中医药认为湿、热、痰、瘀、虚是引起痛风的主要病因,治疗该病多从肝、胃、脾三脏出发,以甘、苦、辛味药物为主,注重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等药物的应用,体现了“清热祛湿治标”“化瘀通络活血止痛”“益肾固其本”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陈传  顾培华 《河南中医》2003,23(4):19-20
清末名医费伯雄 (184 0 - 1919)擅治杂病 ,尤善用调肝和营法以治诸病。秦伯未先生云 :“《医醇剩义》里有不少肝病处方 ,配伍严密 ,值得探讨。”[1 ] 《医醇剩义》中 ,费氏创制多首脍炙人口的治肝良方 ,如“调营敛肝汤”、“抑木和中汤”等 ,为后世所纳用。《孟河费氏医案》载费伯雄 10 3例临诊案例中 ,仅明确述及肝木者即见 5 0例 ,占 4 8.5 % ,其治肝法运用广泛 ,遍及全书内外妇儿各科病证 2 0门。笔者谨据《医醇剩义》[2 ] 及《孟河费氏医案》[3] 两书所载费氏亲拟或自制治肝方及其医案 ,对费氏治肝法的特点及其用药规律探析如次。1 肝…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将肝病证治分为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肝寒肝虚证治4个方面,总结出著名的“治肝三十法”,认为肝病可侵犯全身上下,治肝可以调理五脏病,善于从肝论治疾病。从王氏2则医案分析其治病辨证思路,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理论应用于目病”“五轮辨证,目之特色”“抓主症,目赤、脉弦辨从肝肺”。叶天士目病治疗特色以“重视王道、疗目病以扶正祛邪”“目病多郁火,火郁当发之”“三因制宜,治疗目病个性化”为主。本文从辨证方法和治疗特色方面初步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中叶天士治疗目病的思想,以期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解专科固有思维,探眼体辨治之旨。同时为眼底病现代科技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的未来辨治方向提供初步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3.
胃病从肝论治 ,历代医家多有论述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案共计 4 9案 ,其中有 1 6案是从肝论治或肝胃同治的病例。叶天士说 :“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转变之所” ,“肝脏厥气乘胃入膈” ,“厥阴顺乘阳明 ,胃土久伤 ,肝木愈横” ,“厥阴之气上干 ,阳明之气失降”。现代医家刘渡舟也指出 :“肝胃之气 ,本又相通” ,一脏不和 ,则两脏皆病 ,说明肝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病理联系。现代医家黄一峰治疗胃脘痛 ,以通调气机为纲 ,他认为胃气失于通降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气滞又可以导致食积、痰湿、郁火、瘀血、伤阴等病理变化 ,使之久痛难愈。而…  相似文献   

14.
浅论肝为女子先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为女子先天”一语出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一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肝为女子先天”的认识。1肝与妇女生理女子在解剖上有胞宫,在经络上有冲任,生理上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均离不开血。月经的主要成份是血,而血与气之间,又存在着“气为血之帅”、...  相似文献   

15.
龙砂医学流派是重要的中医医学流派之一,其因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学术思想而备受关注。本文整理分析了龙砂医学流派著名医家在“遗精”医案中所体现的诊疗特色,其中《沈芊绿医案》《柳选四家医案》《张聿青医案》《朱少鸿医案》四家遗精案中用药特色鲜明,学术观点明确,故详加述之。《沈芊绿医案》治遗精善养阴、清泻、固涩、潜镇多法参合,用药偏于寒凉;《柳选四家医案》则多遵循张仲景之理法,治遗精从补肾阳和补肾阴两方面入手,常用六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随证加减,变化无穷;《张聿青医案》治遗精善从脾胃入手,重在养后天以滋先天,并明确了湿热类遗精的诊断线索为“苔腻、小便不利、脉滑”;《朱少鸿医案》则重肝木,常使用达肝、养肝药点缀参入遗精案中,并重视遗精迁变至动风动血处置。本文总结龙砂名家治疗遗精的整体学术特点有:重视经方使用,善用膏方,继承丹溪相火学说以及注重遗精肾虚夹湿证的诊疗。  相似文献   

16.
“女子以肝为先天”语出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淋带》:“女科病,多倍于男子,而胎产调经为主要。淋滞瘕泄,奇脉空虚,腰背脊膂,牵掣似坠,而热气反升于上。从左而起,女人以肝为先天也。”本文试以时间为轴,探讨“女子以肝为先天”的理论源流,以及这一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 8)分析名老中医处方中含泽泻处方治疗水肿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数据库收集、整理名老中医治疗水肿的处方,筛选出处方中含有泽泻的方剂的病案,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导入系统平台,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名老中医治疗水肿的含泽泻方剂中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用药频次排名靠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白术”“黄芪”,中药归经主要归脾、肺、肾、肝等,涉及的临床症状以浮肿、乏力、纳差、尿少、腹胀等多见,泽泻和茯苓为常见的治疗水肿的药对,主要用于治疗脾肾两虚、水湿内停证。结论:名老中医治疗水肿主要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常使用茯苓、泽泻、黄芪等利水消肿药物,同时辅以健脾、清热、活血之品。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以乳房出现疼痛、肿块为特征,常随月经周期而现轻重变化,属于中医“乳癖”范畴。《马培之医案》:“乳头为肝肾二经之冲。”《外科医案汇编》:“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病在肾。”提示乳腺增生症在发病及病因病理方面均与肝肾关系密切。1 肝与乳房 肝郁与乳腺增生症关系密切,肝之经脉贯膈,布胁助,上注于肺,乳头属肝,乳房为肝经所主。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强调了肝对女性的重要性,对后世治疗女科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肝藏血、主疏泄,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肝与女性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均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肝在女子生理过程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入手,围绕肝藏血和主疏泄等理论,梳理、解释“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在女科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传脾”理论源于《内经》,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医圣张仲景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专门列出了“木乘土”一节;王旭高在论肝时也指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均有“侮脾乘胃”之虞。笔者试从病因、病理、诊断诸方面对“肝传脾”这一理论加以探讨,不当之处,诚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