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药灌肠、中药栓剂、针灸治疗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医药外治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外治法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但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治疗和完整的疗效评估方案等.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两方面,对近年来的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临床研究方面,分析了不同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实验研究方面,从免疫调节,基因表达调控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综述,为临床进一步推广中医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主要分为辨证论治、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等。中医药在促进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物排出、子宫内膜修复而止血方面优势确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的研究多为临床疗效观察与经验总结,并没有制定统一的疗效标准及观察的客观指标,基础实验开展不够广泛,缺乏证实中药疗效机理的药效学研究。今后当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使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郁脾虚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病机,同时脾虚、湿热、寒凝、气滞等虚实夹杂证候也是本病的病理特点.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辨证分型论治、基本方加减治疗、经验方治疗、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目前中医药在IBS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诊断疗效标准不统一;(2)辨证分型存在差异性;(3)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4)缺乏科学的临床试验设计及症状疗效判定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今后应从症状、体征入手,建立统一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做到量化,同时简化规范辨证分型;深入开展临床基础研究,采用现代实验手段,阐明IBS常见的肝郁脾虚等证的本质,以开拓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认识、儿科运用中医外治法现状、临床常用干预小儿FD的中医外治法3方面入手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指出中医外治法在小儿FD的治疗方面以其疗效佳、无毒副作用、安全易行、依从性好等特点易被广大家长及儿童所接受。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将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规范化,制定临床评价标准;多方位探讨中医外治法干预FD的机制,加强实验研究,动态观察远期疗效及复发率;根据临床患儿的需求及现有治疗FD的方法途径,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进行一些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及微观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中医外治法对FD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寻找最佳方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潘霞 《西部中医药》2007,20(9):41-42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进展.方法: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脐部给药、针灸、推拿、耳穴贴压、发泡、保留灌肠等方面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总结、阐述.结论: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张勇 《黑龙江中医药》2011,40(4):64-64,F0003
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文献进行总结、概述.从针灸、推拿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的基本动态,并对中医外汁法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疗效做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5,(7):936-93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外治法优势。方法:将众多医家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用中医外治法进行临床观察实验总结,从足浴熏洗疗法、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按摩疗法、艾灸治疗、其他疗法、联合治疗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外治法疗效显著,但较为笼统,个人经验较多,缺乏规范的诊疗准则。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9):1267-1269
目的:探讨火针外治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检索,对火针外治法治疗痤疮有效的方法进行归类总结。结论:火针临床疗效确切,火针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规范和统一火针规格、火针操作标准和治疗标准,有待今后进行多中心和循证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采用辨证论治以及针刺、穴位贴敷、灌肠、足浴等外治法在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临床症状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等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对近3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近况做一综述,认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缺乏统一的诊疗、评价标准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指导下的内治法,以及针刺、穴位帖敷、灌肠等外治法,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临床症状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本文对近五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近况综述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缺乏统一的诊疗、评价标准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徐利 《中医药导报》2005,11(1):69-70
文章对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进展进行了回顾 ,并从治则治法、辨证论治、外治法、针药并用治疗等 4个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好、副作用少 ,较易为患者接受 ,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与特效药物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痛经中医外治法的古代文献挖掘,研究其用药规律。以中华医典所收录中医古籍为主要检索源,结合手工检索,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1)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多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类药物为主,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当归、五灵脂、肉桂、延胡索,各7次;2)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性方面以温热类居多,占总药物频次的56.9%,其使用频次和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寒凉类药物和平性药物;3)药物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味方面,辛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且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苦味和甘味药物;4)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药物在归经方面,较多归属于肝经、脾经、胃经药物。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为:药性方面多用温热类药物,药味方面以辛、苦、甘味应用频次较高,归经方面以归肝、脾、胃经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
李琳  张声生 《四川中医》2013,(1):137-142
通过对近十年肠易激综合征外治法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从肠易激综合征外治法的种类、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机制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就目前运用各种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药外治法治疗肛门直肠疾病的临床经验,展望中药外治法在肛门直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对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综合.结果:发现在肛门直肠疾病的治疗方面,中药外治法有其独特优势.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肛肠疾病,效果满意,副作用小,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458-2461
回顾近十年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从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成药治疗、外治法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目前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医学阐述的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探讨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其作用环节包括降低IgE水平、抑制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活性,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Th促进细胞与Ts抑制细胞比例、减少神经递质释放,从而抑制其神经炎症反应.结论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广阔前景,在改善临床症状、调整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均有优势,结合统一的诊疗标准,深入阐明其治疗机理,筛选出优良且持久的治疗方案,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特别在调节情志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与理法方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在中医治疗痈疽方面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外科正宗》中包含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外治法有针法、灸法、外敷、熨法、吹药等,而常用的外治法是针法和灸法。故主要从陈实功针法治疗痈疽经验方面进行总结,用以指导现代临床的应用,现将陈实功使用针法治疗痈疽过程中常用针具、针刺时机、针刺方法、针刺禁忌等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手部湿疹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现状,从病因、分类和治疗方法3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病因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手部湿疹的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作者对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治疗方法分为西医治疗、中医治疗、联合治疗和其他治疗等。认为外治法是治疗手部湿疹的主要治疗措施。中医的特色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