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思维是医学家医学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理论思维的高下对于医学思想、医学理论、医疗实践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丹溪晚出于刘、张、李三家百余年,其学既“取其长而去其短”,有着“集大成”的学术地位,又有较前人更为深刻的理论思维,这是丹溪取得较前人更丰硕的理论成果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就此作一简要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学派特点:阵营、素质、地位——丹溪与河间、易水、学派比较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溪弟子众多,通过师徒授受,学派流传,其学风行全国,历有明一代三百年而不衰。此起其先的河间、易水学派而言,丹溪学派有其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丹溪先期生活在元朝相对太平的年代,从事学术研究和医疗实践,带徒授业,有其必要的安定的环境条件。在其身后不久即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短暂的战乱之后,丹溪学派活动最为活跃的时代正是明朝的鼎盛时期,政治安定,文化发达,工商业兴盛,城镇繁荣,社会分工深化,流动人口增多,知识分子队伍发展和分化,都为医学的发展、繁荣和学派的学术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于丹溪学派的存在发展。这又是刘、张、李诸家所无法企及的。一、天时医学学派存在的天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个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丹溪先期生活在元朝相对太平的年代,从事学术研究和医疗实践,带徒授业,有其必要的安定的环境条件。在其身后不久即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短暂的战乱之后,丹溪学派活动最为活跃的时代正是明朝的鼎盛时期,政治安定,文化发达,工商业兴盛,城镇繁荣,社会分工深化,流动人口增多, 相似文献
5.
理论思维是医学家医学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理论思维的高下对于医学思想。医学理论、医疗实践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丹溪晚出于刘、张、李三家百余年,其学既“取其长而去其短”,有着“集大成”的学术地位,又有较前人更为深刻的理论思维,这是丹溪取得较前人更丰硕的理论成果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就此作一简要的比较研究。1.援儒入医与运气旧说丹溪引用较为成熟的儒理以阐述医学理论,其主要学术观点“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就是在刘、张、李诸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复参以太极之理”,“贯穿销经》之言以寻其指归”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易水学派李东垣与其弟子罗天益(谦甫)在老年泄泻方面有独到经验,反映在东垣《脾胃论》和罗谦甫《卫生宝鉴》的医案中。老年人体质虚弱,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感受外湿外寒而致泄泻,劳役过度、饮食不节的因素也很常见。泄泻的证候表现往往比较严重,病情复杂。易水学派老年泄泻治法有顾护脾胃,重视升阳之法;温补脾胃,兼顾他脏;伴见它病的,须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7.
易水学派长于治疗各种内伤杂病,李东垣与其弟子罗天益(谦甫)在血证论治方面有独到经验,反映在东垣《兰室秘藏》和罗谦甫《卫生宝鉴》的医案中。血证在诸病症中较为难治,临证时颇多禁忌,但应谨察病因,灵活变通,方不为禁忌所束缚。须慎用苦寒,恐伤脾胃,病情复杂者,须综合论治,灵活权变,方不致误。 相似文献
8.
简述易水学派脏腑辨证源流及脾胃论,并探析其在古代儿科疾病及现代临床应用中的发挥。认为易水学派之健脾助运等补土理论在儿科临床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河间学派三大家论治中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政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9):58-60
金元河间学派的三位著名医家刘完素、张子和、朱丹溪论治中风,完素主火、子和主风、丹溪主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风的形成原因和病变机理,使得中风的病机日臻完善,中风的治法渐趋完备,积累了丰富的论治中风的临床经验,对后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易水学派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他们对药性的研究颇有心得.创立了药物归经、升降浮沉等学说.并且在临床用药上有诸多发挥.对我国本草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脏腑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黄帝内经》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易水学派以五脏阴阳辨证观为基础,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以脏腑的寒热虚实论点分析疾病的发生与演变,探讨脏腑的虚实病机,并将药物功效与脏腑辨证结合起来,在遣方制药方面,发明了性味归经及引经报使等药学理论,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13.
丹溪弟子众多,通过师徒授受,学派流传,其学风行全国,历有明一代三百年而不衰。比起其先的河间、易水学派而言,丹溪学派有其显著特点。阵营强大,从数众多丹溪弟子众多,宋谦说,丹溪学成归乡之始,“乡之诸医始大皆大惊.中而笑且排,卒乃大服,相推尊愿为弟子”。吴之器云;“学成而归,每治往往以意为之,巧发奇中,按之书,无有也。请医皆惊,已而讪且排者,卒乃大服,愿为弟子”。戴良亦有类似说法。据考,丹溪入室弟子有姓名可考者即近二十人,再传、三\四传更为众多,笔者考证有姓名者,再传弟子有赵友亨、赵友同、夏建中、李肃… 相似文献
14.
易水学派论治冠心病撷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水学派是金元时期活动于北方的重要学术流派,以重视脾胃元气为基本学派特点,在脏腑辨证、脾胃学说、阴证学说、三焦寒热辨治等方面均有建树。本文介绍了易水学派对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方面独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6.
易水学派以金代张元素为始祖,因张元素家居易水(今河北省易县)故名。易水学派有突出的创新思想特点,其注重致病的内因,创立了脏腑辨证及其遣药制方的体系,强调因病、因时、因境施治,重视扶正祛邪。自金至明清,易水学派师承授意,代有薪传。自张元素后,李杲、王好古、罗天益、赵献可、张介宾等继往开来,其中明代赵献可对易水之学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论易水学派的本草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水学派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他们对药性的研究颇有心得,创立了药物归经、升降浮沉等学说,并且在临床用药上有诸多发挥,对我国本草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易水学派精于脏腑辨证论治,在先后天元气论的认识基础上,重视后天元气之本在治疗咳喘中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脾胃受损是导致肺失宣降的关键病因之一。易水学派将脾胃学说运用于咳喘的临床辨治中,以补脾胃、调气机、培土生金为其治疗咳喘的治疗思路,灵活运用甘温、升浮之药。通过梳理易水学派对咳喘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治咳喘的治则治法经验,分析其代表医案,进一步挖掘易水学派调补脾胃辨治咳喘的学术观点及组方遣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咳喘提供更多思路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