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启盛教授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心身同调、肝肾同治,尤其在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治疗上独具心得。唐教授治疗焦虑障碍由辨病入手,根据肝郁化火的核心病机,分肝郁化火证、肾虚肝旺证、肝胆湿热证对证治疗。唐教授认为,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所记载"灯笼病"与焦虑障碍的瘀血内阻证临床特征十分符合,临床从疏肝清热、活血化瘀角度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常见证候分布与病机。方法:分析514例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证候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郁热、痰热、瘀热、阴虚为焦虑障碍常见证候,其病位在心,邪扰神明、形神不安是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3.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疾病,抑郁相与躁狂相之间常相互转化。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相和躁狂相分别属于中医"癫证""郁证"与"狂证"的范畴,同时二者在病机上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张锡纯在论述心脑相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癫狂发病及癫与狂转化的痰火病机,认为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是癫狂的始动因素,痰火瘀塞心脑相通之窍路是癫狂的核心病机,痰火的郁积与外散是癫狂转化的关键机转。现尝试从痰火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的动态病机,探讨抑郁相与躁狂相转化的病机演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4.
浅谈脾虚与眩晕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第三人民医院(317400)梁开荣关键词眩晕,病机,脾虚历代医家关于眩晕病有“因风”、“因痰”、“因虚”、“因火”等多种看法。笔者认为:尽管眩晕证有偏风、偏痰、偏虚、偏火之不同表现,但其病机总属脾虚,治疗时也应不离健脾...  相似文献   

5.
陈绍宏教授“中风核心病机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绍宏教授是国内知名中医脑病专家,提出中风应辨病论治,中风有其自身的发病规律,即“核心病机”。中风病的核心病机是:以元气虚为本,痰、瘀、风、火都是继发于元气虚的病理产物,治疗也应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思想,以大补元气为要务,临床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1“病”和“证”、“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火”的不同角度辨析早泄的病因病机和证治。基于早泄的病因病机特点,从“阴火”“君相之火”“五志过极皆可为火”“痰火”四个方面来阐述早泄的发病机理。内伤脾胃,气虚不运,升降不济,阴火内生,精关不固;三焦郁滞,阴火内生;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相二火失和,则致宗筋功能失常,失去正常的启用功能;情志不舒,五志过极化火而精气不固者;肾亏虚火上炎,炼津为痰,扰动精室,精关易开,皆可导致早泄。治疗思路上,升阳散火、引火归元、解郁散火、化痰散火为早泄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证"是病机与证候的统一体--从《伤寒杂病论》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原文的剖析,从证的结构、病机与证候互测、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多病机与证候四个方面讨论了病机与证候的关系,明确了“证”是病机与证候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正>取类比象法是中医学的传统方法,风、寒、暑、湿、燥、火皆是取自然现象比拟人体的病理征象。火热证是人体的常见证候,在"病机十九条"中火、热病机即占9条[1],可见其多。传统中医理论将火热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归纳为郁而化火[2],正邪相争[3],阴阳失衡[4],五志化火[5]等。这些学说对人体火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中风先兆证的症状、病机,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火、痰为本病病机之本,脑络阻滞为病机之标,腹实壅塞为病机重要因素。此证与TIA有相合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临证观察,焦虑病人身心症状与李东垣著作中阴火为病见症具有相似性,阴火产生的病机主要为饮食、劳倦、七情等损伤中焦脾胃,脾胃中土气机枢纽伤损之后,人体气机升降浮沉紊乱,上中下三焦气机进一步郁闭化火。运用《脾胃论》中的名方治疗焦虑障碍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姚增全  果会玲 《河南中医》2009,29(4):343-344
《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发挥《内经》病机学说,弥补了原“病机十九条”过于简略之不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理论,特别是首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关于“相火”的论述,则为后世相火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还总结了温热病的治疗原则,对后世温病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急症从气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高血压急症病因病机与证候的关系,为中医药救治高血压急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肝之疏泄失常,肝不藏血,内生风火热毒,气血逆乱乃高血压急症的主要病机。清除“内毒”,调和气血是救治高血压急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脑中血海"探讨出血中风、缺血中风的病机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缺血中风和出血中风在病机和证候分布上的差异,提出“脑中血海失常”的观点。认为:脑中血海不宁,失于藏守,则为出血中风,其动而太过,则为火;血海不足或不畅,气血缓滞,发为缺血中风,故火象不著。进一步提出“脑中血海”主要受肝之调节,通过“血海”将肝与中风的病机联系具体化,阐明了“肝之疏泄失度、影响脑中血海失常,其太过和不及,导致两类中风的病机差异”这一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双相情感障碍主要与气、痰、火、虚有关,肝气郁结是其始动病机,痰气交阻和痰火交结是其抑郁相和躁狂相转化的关键病机,气阴两虚是其迁延不愈的关键病机。临证将双相情感障碍分为肝气郁结证、痰气交阻证、痰火交结证、气阴两虚证,分别予金玉疏肝散、开郁温胆汤、清心化痰汤、百合生脉饮加减治疗,并善用贯叶金丝桃理气、化痰、清热。重视气、痰、火的同防同治,根据其病机演变和偏盛程度灵活加减药物。  相似文献   

15.
邓伟哲  杨志欣 《中医药学刊》2001,19(5):462-462,511
通过脑梗塞病例的介绍,探讨了《伤寒论》第278条“太阴病阳复欲解之下列”关于“暴烦与下利”的发生先后和“太阴病转愈”是否是“太阴病自愈”的问题,从而提出烦躁与下利的发生先后并不重要,关键是伴有症状决定其转归。同时认为此证病机不是阳郁,而是脾胃阳虚轻证并胃中停有积滞的虚实夹杂之证,从而提出该证不是太阴病的自愈症。  相似文献   

16.
肝郁化火证是中医情志致病理论的重要病机之一,其在临床各科均十分常见,病因多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致郁而化火.肝郁化火证的病机演变比较复杂,可伤阴,还可犯胃、刑金、扰肾、冲心、甚动风夹痰,形成更复杂的病机.肝郁化火证属于里实热证,治疗时除了清肝泻火,还要疏肝解郁.目前,对于肝郁化火证的基础研究,一般认为,肝郁化火时,机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神经-体液代谢失调;交感神经机能偏亢;机体代谢旺盛,能量储备减少.肝郁化火证患者的易感因素可能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色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关系较密切,心理学也证实了TABP之人肝火证的易感性.本文就目前肝郁化火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其相关的现代本质研究进行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结合对“病机十九条”的学习,在中医诊察、议病、辨性、定位、求因、明本六方面辨证内容的基础上,加入鉴别一项,作为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亦即辨证论治中的“理”,并分别进行阐述。同时认为“病机十九条”虽不能包罗万象,但能给临床分析证候和探求病机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学习运用时只有领会其精神实质,触类旁通,才能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对《伤寒论》发黄证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毅刚 《国医论坛》1996,11(2):11-12
《伤寒论》在第236条和第260条分别论述发黄证的主证、病机、方药。“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预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场主之。”“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包,小便不利,腹微病者.茵陈蒿汤主之。”由此可见,发黄证的主证是身黄如橘于色.身无汗,小便不利,渴弓陈浆,腹徽满。病机是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尤在经对发黄证病机的诠释是:“邪太阳明,寒已化热……牌以湿应,与热相合,势必蒸郁为黄矣。”(《伤寒贯珠集》)也就是把阳明病热邪郁滞与太阳牌湿相合作为发黄证的必要条件。“阳…  相似文献   

19.
万圆圆 《江苏中医药》2023,55(10):61-64
小柴胡汤是一张极具代表性的和解方,可调和少阳枢机、调补中焦脾胃,不仅善治发热性疾病,在内外妇儿五官等杂病领域的应用亦十分广泛。把握疾病病机是选方用药的关键,历代医家从“郁”解析小柴胡汤证之病机者颇多,可进一步从“邪郁”“气郁”“火郁”三方面来剖析其病机:“邪郁”指感受外邪、邪郁少阳而言,“往来寒热”是其特殊的发热类型,该症状是判别小柴胡汤证的重要指征之一;“气郁”主要体现在经气郁滞、脾胃失和、三焦气郁导致的诸症;“火郁”即少阳之火郁在表里之间,不能从表发,不能从里泻,又火性炎上,故多表现为头面五官诸症,若火扰心神,则又出现躁烦、惊悸、不寐。如是可以更好地把握小柴胡汤的适应症,更准确便捷地使用小柴胡汤。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病机十九条中的火与热所占比例较大,它在临床实践中有效地指导着诊断与治疗,火与热的发病机理不单纯只有病机中描述的九条症候,它的病因,病机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有严格的界限,所以在临床实践中要从症状,病因等方面进行辩证旆治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