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醒脑解郁胶囊,对照组口服百忧解,治疗1月后进行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后经HAMD评分,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HAMD评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能有效地恢复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对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安神解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安神解郁汤,治疗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HAMD、NIHSS、TESS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安神解郁汤联合氟西汀不仅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而且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醒脑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对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治疗采用随机双盲法,结果显示醒脑解郁胶囊组和百优解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程度愈显率分别为:76.7%,6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醒脑解郁胶囊组和空白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愈显率分别为:73.33%,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对卒中后抑郁症的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醒脑开窍法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醒脑开窍法针刺结合静脉点滴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AM[))、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记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HAMD量表、ADL评分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疗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法治疗不仅有利于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和观察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林吉  张燕儿  戴方瑜 《新中医》2018,50(6):209-211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2组均予双抗、降脂、控制血压、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再予乌灵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NIHSS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PSD,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解郁方对中风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补肾解郁方治疗,对照组予帕罗西丁治疗,用药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6周分别观察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在3周、6周均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解郁方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
石霞 《新中医》2019,51(3):133-135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疗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00%,对照组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3周,2组HAMD、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实验组各时间点的HAMD、S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电针疗法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安神解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给予醒脑安神解郁针法,西药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4星期末、8星期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改善患者HAMD、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西药组(P0.01),且疗效呈现出时效性的特点。结论醒脑安神解郁针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郁丸联合银杏叶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解郁丸,观察组给予解郁丸+银杏叶胶囊。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MBI)量表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HADM、MMSE、MBI、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期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银杏叶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范文涛  王倩 《河南中医》2013,(12):2086-2088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药加西酞普兰组、单纯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中药加西酞普兰组给予醒脑解郁胶囊和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单纯中药组给予醒脑解郁胶囊口服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氟西汀口服。3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后中药加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与单纯中药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且中药加西酞普兰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给予醒脑安神通络针法,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改善患者HAMD、NIHSS、Barthel指数、TESS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失眠抑郁共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烈  郎小琦  崔太松  刘义 《新中医》2021,53(6):112-115
目的:观察电项针、头针结合按症取穴针刺治疗对失眠抑郁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及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抑郁共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针刺组与药物组各35例。针刺组采用电项针、头针结合按症取穴针刺疗法治疗;药物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及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15)评分。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PSQI评分及PQH-15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PQH-15评分及各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项针、头针结合按症取穴针刺疗法对失眠抑郁共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对伴有的躯体症状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显群  韩祖成  陈钧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61-1064
[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解郁丸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住院的360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及患者是否接受中医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住院基础治疗、康复治疗及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郁丸口服治疗,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1个月、3个月后行NIHSS评分、HAMD评分、SD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均降低;干预1个月后两组组间比较、组内比较NIHSS评分、HAMD评分、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NIHSS、HAMD、SDS评分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帕罗西汀组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帕罗西汀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解郁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的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的中风治疗和心理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口服,进行4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检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分值无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化痰活血解郁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有良好的抗抑郁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疏肝健脾法)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32例。分别予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观察不同方案对PSD近期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四组各有30例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降低(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三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针刺配合中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有效性。方法:以随机对照的原则开展,疗效判定以量表为主,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区分PSD和痴呆,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程度,以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睡眠情况,以改良的Barthel指数(ADL-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HAMD抑郁量表的减分率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针刺改善抑郁症状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效相当,但起效时间早于药物。结论:针刺治疗PSD疗效确切,起效时间早。  相似文献   

18.
调督解郁法针刺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督解郁法针刺联合盐酸舍曲林片与单纯盐酸舍曲林片对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肿瘤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盐酸舍曲林片口服,每次5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督解郁法针刺治疗,穴取中脘、百会、神庭、心俞、肝俞、脾俞、神门、太冲、太溪,治疗20~4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均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治疗2、4、6周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治疗2、4、6周后,两组患者SDS、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IL-4、IL-10、TGF-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血清IL-2、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解郁法针刺联合盐酸舍曲林片可有效缓解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疗效优于单纯盐酸舍曲林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活血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1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观察病例267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同样给予管理血压、控制血糖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134例给予活血解郁汤,对照组133例给予百忧解,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观测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活血解郁汤可明显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总体疗效优于百忧解(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解郁汤治疗PSD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于氏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于氏头针与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寻找治疗中风后抑郁最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中风后抑郁患者60例,入院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于氏头针治疗(治疗组,n=30),另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n=30)。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Barthel指数(简称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计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P<0.05)。抗抑郁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头针能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