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凯平 《光明中医》2014,29(12):2490-2492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于东汉时期所作,经过一番重新整理与校正,以《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流传至今.《伤寒论》以论述外感病为主,而《金匮要略》以内伤杂病为主.六经辨证及脏腑辨证都是重要的中医辨证体系,前者针对外感病,而后者针对内伤杂病.本文运用综合、类比与演绎等方法,从病机演变的时间性及其与脏腑间的联系,整理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相关原文,结果发现六经辨证实质上亦以脏腑为基础.而之所以存在两个不同的辨证体系,是由于外感病与内伤杂病在病机上各具有自身主要的传变规律.两个辨证体系的运用,有助于医者在临床上更快地掌握外感病或内伤杂病的发展规律,以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正由于两类疾病在时间上病机发展规律的不同,故两个体系在疾病属性的掌握上各有侧重(或先后),六经辨证首重寒热、表里,而脏腑辨证首重虚实.中医的辨证论治,实际上是辨证求机(病机),审机论治.按本文的结果来看,对于中医不同的辨证体系,可以从疾病的病机及其传变规律为本,透过相关原著(或古籍)原文的整理,以理解各辨证体系形成的原因与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陈晓晖 《河南中医》2019,39(12):1802-1804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的三焦辨证均是外感病辨证施治的基础,虽其角度不同,但均揭示了外感病变化发展的规律,而在这三种辨证体系中,均贯穿着气血理论。《伤寒论》对痞证、结胸证、蓄血证的论述,体现了气血理论在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从痞证到结胸证再到蓄血证,是由病在气到病在气或血,再到病在血的过程。治疗上以调气为先,再气血同治,而调气之法有散邪热、扶正气的作用。病在气当治气,病在血却不可一味治血,必气血同治。临床辨证要将气血与寒热、表里、虚实的辨证结合在一起,辨气血之病位、病性,病理产物以及相互影响关系,辨证精准,用药才可精当。  相似文献   

4.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临证辨治单纯表证和里证,由于病情单一,表证辨其中风伤寒温病,里证辨其虚实寒热,运用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等,相形而论,尚易应对。但病人禀赋阴阳不等,体质强弱不同,感邪轻重不一,每有表里同病、虚实兼夹者,病情相对复杂,施治起来有时难免使人有瞻前顾后,顾此失彼之感。张仲景《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以辨治外感疾病,其中不乏对杂病的辨治,表里同病的治疗亦属不少,示人以规矩准绳,所出诸方,内蕴治病妙法良意,使人临证有所仿效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外感咳嗽一般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以及燥邪咳嗽,治疗以解表散邪、宣肺止咳为法。但有不少患者由于其病理体质因素和久病宿疾的存在,患外感咳嗽后症状表现不典型,常表里同病、虚实夹杂,病情较复杂,病势缠绵,并且难以明确地将其定位于某一脏腑或某几个脏腑,在病机的把握上难度较大。临证以少阳为切入点,运用和解少阳、扶正达邪法治疗此类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通过调理人体表里、内外状态的平衡,常能取得较好疗效。笔者现将运用该法进行辨证治疗之思路分析如下。1病因病机1.1表里同病具有内伤宿疾的患者平素常表现为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7.
燥与湿亦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燥证与湿证的形成不仅与外感燥湿邪气相关、而且也是对脏腑、津液、精、血生理功能异常而产生的特定的病理状态的概括。燥湿辨证理论是指导其外感病和内伤杂病临床实践的理论根据,而且体现了辨证求因和整体观念的特点。本文拟以燥湿证的辨证要点与燥湿辨证理论的临床意义这两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杂病源流犀烛》系清·沈金鳌所撰。他认为:“人之有病,或感七情,或染六淫,皮毛肌肉,经络脏腑,受其邪即成病,而病即发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之间,故曰杂也。杂者,表里易蒙,寒热易混,虚实易淆,阴阳易蔽,纷形错出,似是实非。欲于易蒙易混易淆易蔽中,确定为勿蒙勿混勿淆勿蔽之症;……”。有必要详究由来,细察变迁,从病辨证,找出确切的施治方法。故将杂病,分别棣属于脏腑、奇经八脉、六淫、内伤,外感,面部和身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付教授辨治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王付教授提出“表里为纲,脏腑为目,病症相参”的辨 治思路,认为外感、内伤皆可导致抽动障碍。外感者,为正气不足、反复外感所致,主要累及肺系;内伤者, 为情志不遂、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责之于心肝,次责脾肾。临证既强调辨证、分型治疗,又重视辨病、辨 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7,14(8):22-22
1、中医将病在皮毛、肌肤、经络的称为表证,一般是指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正邪相争于表的外感病初发阶段。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脉浮、舌苔薄白等。表证一般病位在外,病情轻浅。2、将病在脏腑、血脉、骨髓的称为里证,是指外邪传入气分或阳明经后,伏邪自内而发,以及内伤杂病所表现的证候。里证病位在里,病较深重。6、在确定证之表里时,应当以症状为主,脉仅作为参考,比如《伤寒论》中的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等都是以症状为主来区分的。3、表里辨证是鉴别内伤、外感疾病以及外感病的病变部位与病情发展趋向的一种辨证…  相似文献   

11.
表里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感病辨证中有重要的意义。对表里辨证的临床应用、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予以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推广表里辨证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焦辨证合脏腑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发热患者在三焦分型的基础上按三焦辨证合脏腑辨证而施治.结果除中焦证 (湿热困脾 )外,其余各证类疗效均较满意.结论辨证论治外感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主题是:虚实.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病重在辨虚实阴阳,此仲景不言之义.不是说外感病不辨虚实阴阳,内伤病不辨表里寒热,而是说各有重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雪峰 《光明中医》2009,24(5):847-848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以此立论分别采用脏腑同治和脏病脏治原则组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郁肺证72例,进行组间疗效对照,结果脏腑同治组无论从总有效率还是肺功能改善程度上都明显优于脏病脏治组,提示充分应用肺与大肠表里关系辨证施治在提升临床疗效方面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5.
肺肠相关理论在外感热病病因、发病、辨证、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与意义.通过对文献回顾,试述“肺与大肠相表里”在外感热病学中的应用进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在防治病毒性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优势,中医理论认为病毒性肺炎是因感受温热病邪而发病,与人体正气虚弱相关,病位主要在肺,涉及心、脾、肝等脏腑,虚实夹杂是其病性。临床多见风热犯肺、痰热阻肺证型,运用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中医药主要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病毒复制转导等方面发挥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志花 《四川中医》2008,26(11):40-41
外感发热是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治疗上,运用中医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理论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确立,为温热病的临证施治和温病学系统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9.
机体阴阳水火升降失调是造成寒热错杂证的根本原因,而寒热错杂又是临床诸多复杂疑难病的主要病机,往往难以准确辨证。其中肺胃表里之枢机与机体外感病之发热恶寒关系极为密切,外感病以及伤寒三阳病传变若以此为切入点,可对疾病的病位和病势有更直观和准确的把握,以指导临床灵活辨证用药。对于肺胃表里之发热恶寒的研究,应更多结合《伤寒论》的相关条文以及温病学家的著述,从而更好地理解肺胃同治、卫气并调、解表清热、调节升降等思想对于治疗外感病寒热错杂、外寒内热之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其新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06-1408
针对六经实质和六经辨证地位问题,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思想。结论:六经是表里之部位的假称;六经是阴阳之初中末三个阶段;六经是特定的脏腑证候群;六经辨证来自四大经典之一;六经辨证集理法方药于一身;六经辨证是外感病的诊疗规律;六经辨证能统百病。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八纲是辨证基础,脏腑是辨证核心,其它辨证方法依据外感内伤分类,而六经堪称辨证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