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歧三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贤干 《海峡药学》2009,21(1):109-111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浆内毒素和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制剂2周后,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菌落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酵母样真菌菌落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时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血浆中ALT和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血浆中ALT和AST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可迅速纠正肝硬化患者存在的肠道菌群失调,并继而降低其血浆内毒素水平和改善肝功能,对肝硬化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血清内毒素水平,并分析其与Child- pugh分级关系。方法:对33例肝硬化病人(其中Child- Pugh分级B级2 0例、C级13例)和16例健康者采用改良鲎实验法测外周血内毒素。结果:肝硬化病人的血浆内毒素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0 1) ,并且肝功能Child- Pugh C级组患者明显高于B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 <0 .0 5 )。结论:肝硬化病人存在内毒素血症,并与肝功能分级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许建慧  邹大进 《药品评价》2013,(21):15-17,21
肠道菌群可能在肥胖及其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现就其关系作用作一综述.以期能为解释肥胖病因和治疗肥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氯(NO)是一种内源性血管舒张剂、炎症介质、血小扳聚集抵制因子和神经递质,它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中起了重要作用。NO产生受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内毒素通过诱导肝细胞释放NO。本实验采用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药物丽珠肠乐口服,结果表明:服用丽珠肠乐一个疗程后,血浆NO水平显著下降(P<0.01),白蛋白合成增多,门脉压力下降,肝功能显著改善,有利于腹水消退,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糖尿病均有密切关联,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存在异常.肠道菌群的调整与重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对于肠道菌群-肝脏代谢网络的研究日渐加深,多种益生菌疗法为肝硬化合并代谢紊乱提供了新的干预手段.本文对肝硬化、糖尿病与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酵母样真菌)、血浆内毒素及降钙素原(PCT)、二胺氧化酶(DAO)等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菌落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及PCT、DAO等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可促进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恢复,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及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硬化及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治疗.方法 计数每克粪便湿重中的3种厌氧菌和2种兼性厌氧菌及一种酵母样真菌的数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5),肠杆菌及肠球菌等需氧菌明显增多(P<0.01).菌群的失调程度随Child-Pugh分级的严重程度而加重.急慢性腹...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三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以及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肝硬化失代偿期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肝、营养支持、利尿和对症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变化,并对治疗前后各组血浆内毒素、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实验前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肝功能(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患者的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及酵母样真菌的菌落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肝功能AIJ和AST有所降低但不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毒素、肝功能(ALT、AS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可以促进肝硬化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其肝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是肝组织慢性损伤的病理学结局,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由于肝硬化使肝门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异常增多导致的以门静脉压力增高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内毒素对肝功能恶化及一系列并发症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特异性的抗内毒素治疗还停留在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0.
沈洁  李文婷 《药品评价》2013,(21):26-30
胰岛素抵抗不仅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英  王惠吉  吕治  文艳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347-1349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三联活菌和二联活菌前后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7种进行培养和计数.5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三联活菌及二联活菌治疗,疗程14 d.另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及T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正常组和肝硬化组的菌落数分别为(10.04±0.78)lg CFU·g-1和(9.48±1.13)lg CFU·g-1(P<0.05).治疗后,三联活菌组双歧杆菌由(9.46±1.09)lg CFU·g-1增至(10.30±1.11)lg CFU·g-1;二联活菌组由(9.81±0.62)lg CFU·g-1增至(10.44±1.08)lg CFU·g-1,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二联活菌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数由(0.33±0.05)增至(0.36±0.06)(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二联活菌制剂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饮食、遗传及免疫等多种因素关系密切。目前,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开始聚焦肠道菌群在CRC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CRC患者肠道菌群构成、肠道菌群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等作一综述,重点分析CRC患者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为CRC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山柰苷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人肠内细菌对中药罗汉果中山柰苷的生物转化。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与山柰苷共温孵培养的方法,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应用谱学技术确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人肠内细菌转化山柰苷产生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阿福豆苷)、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山柰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结论山柰苷可被人肠内细菌进行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14.
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方法:本实验利用盐酸林可霉素制备大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选择补益类中药三补、肉苁蓉、香砂六君子汤、三泻进行肠道菌群调整。结果:发现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其中中药三补疗效最佳,且其对大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明显优于丽珠肠乐阳性对照组。结论: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三补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离体培养人肠道菌群对黄山药总皂苷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离体实验观察人肠道内细菌对黄山药总皂苷的代谢。方法离体培养人肠道内细菌,与黄山药总皂苷厌氧温孵,薄层色谱检测黄山药总皂苷的代谢,采用硅胶柱色谱对黄山药总皂苷肠道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代谢转化产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代谢产物经IR、EI—MS、DEPT和NMR鉴定为,25(R)-螺甾-5-烯-3β,20(S)-二醇,此化合物为新的天然产物。结论体外模拟的人肠道菌群对黄山药总皂苷有代谢作用,其中转化出的新成分是不是起药理活性的真正成分,有待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与传统肠内营养对老年骨折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MNA-SF评分为0~7分的老年骨折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组(试验组,n=28)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等氮等热卡肠内营养配餐,均按照热量105 kJ·kg-1·d-1、蛋白质1.5 g·kg-1·d-1计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生菌粉剂,对照组未给予,其余治疗相同.分别于术前1次、术后第1次和第10天排粪便时,留取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记录患者每日胃肠道不适情况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肠道菌群在不同观察时间点进行比较,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种数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在术前1次和术后第10天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次和第10天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在不同观察时间进行比较,产气荚膜梭菌的菌种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在术前1次和术后第10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比较,术后第10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菌种数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腹胀和便秘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有调整老年骨折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功能的作用,并可减少患者胃肠道不适中腹胀和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螺旋藻胶囊制剂对Ⅱ型糖尿病病人肠内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 7名Ⅱ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含有有益菌活菌的螺旋藻胶囊前后肠内菌群的变化。方法给患者每天服用 3次 ,每次 3粒胶囊 ,并分别于服用前、服用 1周、2周及服用结束后 1周 ,检测患者肠内菌群及腐败物质、pH值及含水率等相关数据。结果表明肠内有益菌显著增加 ,有害菌减少 ,腐败物质明显降低 ,肠内状态趋好。患者粪便的含水率和 pH值都显著提高 ,消除便秘。结论服用螺旋藻胶囊后 ,糖尿病人的肠内细菌群和肠内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党参及茯苓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党参和茯苓(均为补益中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分为7组:空白组、党参与茯苓的低、中、高剂量组,各组的受试药物灌胃浓度分别为人体推荐量的5,10,30倍,空白对照组用无菌水代替受试物。连续给药14天后,取肠道内容物,溶解涂布筛选平板,培养计数。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为检测指标,观察给药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的党参能显著提高肠道乳杆菌水平并降低大肠杆菌水平;而高剂量的茯苓能显著提高肠道双歧杆菌的水平。结论党参和茯苓对肠道菌群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冉丽  吴帅  徐嵬  张友波  杨秀伟 《中国药学》2013,22(4):329-333
柚皮苷(1)是酸橙中含量最高的二氢黄酮苷类化合物, 将其与人肠内菌丛共温孵, 从温孵物中通过色谱方法得到原形化合物1和四个转化产物 (2-5), 根据谱学数据确定它们分别为柚皮苷-6"-乙酰物(2)、柚皮素(3)、根皮酸(4)和间苯三酚(5)。在1的糖苷链葡萄糖基6位能够特异性地发生乙酰化作用。1口服难以吸收。本文结果为阐明其生物利用度低提供了实验依据, 推测表现其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其肠内菌生物转化产物3。肠内菌丛所致1的生物转化的继发结果,是它的转化产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发挥生物学作用, 此结果为进一步或再评价其体内过程、作用或毒性及其生物利用度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