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丽芬 《广西医学》2001,23(6):1532-1533
新生儿破伤风现仍是对新生儿威胁较大的疾病 ,至 90年代 ,国内外报告病死率 6 0 % 〔1、2〕。大多数在痉挛期死亡 ,主要是频繁抽搐导致窒息及衰竭致死。我院 1995~ 2 0 0 0年收治重型新生儿破伤风5 6例 ,诊断标准根据新生儿破伤风防治方案〔3〕。治愈率 91 1% ,病死率 8 9%。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全部病例来自农村 ,4 8例 (85 7% )为旧法接生 ,7例 (12 5 % )为农村卫生员接生 ,1例 (1 8% )在医院接生。临床表现均有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及全身肌肉强直痉挛伴发绀。住院期间发热 4 9例(87% ) ,其中 2 4例 39℃以上 ,体温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 ,通过 2 1例患者心理状态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心理状态的表现及对策 ,并与未开展心理护理的病例进行合并症、平均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的比较 ,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 32 .5 d,死亡 4例(19.0 5 % )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 39.8d,死亡 6例 (2 8.5 7% )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有所减少和下降 ,说明心理护理对提高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建南 《广西医学》2001,23(3):675-676
窒息和呼吸衰竭占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原因的60 %以上(1) ,积极防治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的关键。 1 998~ 2 0 0 0年我院对重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在其它治疗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及时行气管插管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新生儿破伤风 2 2例均按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的分型标准(2 ) 进行诊断 ,其中男婴 1 5例 ,女婴 7例 ,足月儿 2 1例 ,早产儿 1例。生后 4~ 7天发病 1 6例 ,8~ 1 2天发病 6例。全部病例均为旧法接生 ,有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频繁严重的痉挛等临床表现。合并喉痉…  相似文献   

4.
田辉  杜跃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7):173-174
目的 探讨降低破伤风并发症及其病死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997~2006年间集中收治的85例破伤风病人的护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人的抽搐程度、呼吸状况并发症的情况,将病人分为轻、中、重三型,在常规疗法护理的基础上,对25例重型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结果 85例病人中痊愈82例,死亡3例,病死率3.53%.结论 在破伤风护理过程中,尊医嘱联合交替使用镇静剂,有效控制痉挛;对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注意肺内感染及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23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斯楠  杨媛媛 《医学文选》2003,22(6):970-971
新生儿破伤风是新生儿在出生时由于不注意无菌操作 ,脐带处理不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不及时抢救 ,护理不当 ,其死亡率较高。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1~ 2 0 0 2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 2 3例。其中男 2 0例 ,女 3例。患儿均来自农村 ,全部旧法接生 ,发病年龄 5~ 1 2 d,其中 5~ 7d发病 1 7例 ,治愈 1 2例 ,未愈自动出院 2例 ,死亡 3例 ;8~ 1 2 d发病 6例 ,全部治愈。1 .2 临床表现 主要为拒乳、哭闹 ,随之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四肢抽搐或强直性痉挛 ,喉肌和呼吸痉挛可引起窒息、青紫。全部病例均有脐…  相似文献   

6.
陈伟贤 《华夏医学》2003,16(3):411-411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本病往往有不洁分娩史 ,破伤风杆菌经脐部侵入并在该处孳生繁殖 ,产生嗜神经外毒素 ,常在 7d左右发病。临床以刺激性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牙关紧闭为特征 ,故有“七日风”、“脐带风”之称 ,病死率较高 ,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 ,可降低其病死率。本病多发生在边远山区、农村。1 临床资料1999~ 2 0 0 2年 6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5 0例 ,其中女 10例 ,男 4 0例 ,治愈 15例 ,死亡 10例 ,其他好转出院。2 临床观察各种原因均可刺激患儿引起抽搐 ,要严密观察患儿抽搐的持续…  相似文献   

7.
韦杰  韦静菊 《华夏医学》2001,14(5):644-645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呈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临床表现以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阵发性痉挛为特征 ,可并发肺部感染、窒息甚至死亡。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 ,有效地控制痉挛、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止及抢救窒息是提高老年破伤风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 1985~ 1999年共收治老年破伤风患者 40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6 0~ 82岁 ,平均 6 5岁。全组患者均来自农村 ,有外伤史 ,主要以手和足的割伤、刺…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的新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破伤风护理的新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方法 对26例患儿采用止痉镇静药控制痉挛,早期胃管鼻饲喂养,提供营养支持,脐部彻底清创后暴露,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26例患儿中,1例放弃治疗,4例因呼吸衰竭死亡,21例治愈出院,治愈率80.8%。结论 有效、合理地控制痉挛及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脐部彻底清创后暴露、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等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破伤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7例破伤风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7例患者,男女比为20∶7,平均年龄(47.11±2.34)岁,有明确外伤史者占92.6%.全身性及局限性破伤风占比分别为85.2%及14.8%.主要症状包括牙关紧闭(100%)、吞咽困难(92.6%)、阵发性局部或广泛性肌肉痉挛、抽搐(92.6%)等.机械通气比例为48.1%,其中15.4%行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为74.1%,病死率为33.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blett分级是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中年男性是破伤风发病及死亡的主要人群,对于外伤后出现牙关紧闭、肌肉痉挛、抽搐等表现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该病,Ablett分级可用于预测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 (脐部 )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引起以牙关紧闭及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特异性感染。一旦发病 ,死亡率较高。本病临床特点是病情变化快 ,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 ,对预后都有较大影响 ,因此在抢救治疗过程中 ,配合周密的护理十分重要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0~ 2 0 0 0年共收治 12例破伤风病人 ,其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5 d。成人 4例 ,新生儿 8例。治愈 8例 ,转院 2例 ,自动出院 1例 ,死亡 1例 ,住院时间最长 5 6 d,最短 2 d。2 抢救与护理2 . 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相关护理方法及对策.方法总结了5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控制痉挛的护理、控制感染的护理、营养支持的护理等.结果保持了呼吸道通畅,控制了痉挛的症状,控制了感染的进展.结论严密地进行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成功救治新生儿破伤风,降低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要点及抢救技巧,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45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经验,正确使用安定控制抽搐,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痉挛、重视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窒息时及时采用心肺复苏等.结果:45例患儿中35例治愈,4例死亡,6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呼吸衰竭是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最主要死亡原因,而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则能使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患儿顺利渡过危险期,减少呼吸衰竭诱因,避免出现各种新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生儿破伤风治疗过程中的注意点及相关的护理情况。方法 本文分析了16例新生儿破伤风治疗及相关的护理情况。结果 16例中治愈6例,死亡4例,自动离院6例。窒息抽搐2例,体温不升者3例,均治愈。发热6例,体温在38℃—39℃,1例治愈,3例死亡,2例自动离院。7例体温正常者治愈2例,死亡1例,自动离院4例。结论 新生儿破伤风全面、综合治疗,即护理、喂养、药物联合应用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窒息性抽搐的处理,笔者认为切不可盲目行人工呼吸、人工胸外按压,以免呼吸肌因刺激而持续痉挛,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4.
注射毒品者 (IDUs)感染破伤风已非罕见。此类病人多为免疫受损宿主 ,营养状况差 ,起病急 ,病情重 ,合并症多 ,病死率高。频繁抽搐致喉痉挛窒息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控制痉挛的药物和方法常达不到满意效果。我科自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5月对 12例吸毒致严重破伤风患者采用肌松剂治疗控制痉挛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 16例吸毒致破伤风病人。接受肌松剂治疗 12例 ,其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3~ 4 5岁 ,平均年龄 36 2岁。均有外周或静脉注射海洛因 3月~ 2年病史 ;表…  相似文献   

15.
13年来,我院在治疗护理破伤风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提高护理质量,现将对破伤风的观察护理小结如下。控制痉挛控制痉挛是治疗护理破伤风的中心环节,由于肌肉反复的痉挛可引起窒息,继发肺部感染、脑水肿以至呼吸衰竭。由于痉挛还可引起体力消耗而继发全身衰竭,这是破伤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应尽力减少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16.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紊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1)。因此,治疗破伤风要减少患者死亡率,就必须有效地控制痉挛。近年来,我科采用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索(简称TAT)的治疗方法。治疗中重型破伤风15例,有效地控制了痉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现将治疗和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季秀媛 《华夏医学》2002,15(2):253-254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外科感染 ,临床以牙关紧闭 ,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 ,如治疗或护理不当 ,患者可因痉挛窒息而死亡。我科于 2 0 0 1年 5月收治一例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破伤风患者 ,经精心治疗和护理 ,痊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  相似文献   

18.
高全杰  史忠  郭忠杰  陆海华  李霞 《重庆医学》2007,36(18):1807-1808
目的 探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在重症破伤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39例重症破伤风患者分为两组,T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并鞘内注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TIG组较对照组患者痉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明显减低(P<0.01).结论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免疫时效长,无过敏性,易到达靶细胞中和游离毒素,能有效解除肌肉痉挛和减低破伤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破伤风94例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破伤风具有潜伏期短、病情凶猛、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自 1979~ 1999年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94例 ,占同期破伤风 5 15例的 18.2 5 % ,现将临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94例 ,男性 48例 ,女性 46例 ;年龄9.74± 3.72天 (7~ 2 0天 )。出生后至发病时间 (潜伏期 ) 6 .0 5± 3.75天 (3~ 14天 ) ;发病后至就诊时间 3.0 5± 2 .10天 (1~8天 ) ;发病后至首次抽搐时间 1.81± 0 .75天 (1~ 3天 )。入院时病情分型 :轻型 8例 (8.5 1% ) ,中型 14例 (14.89% ) ,重型 72例 (76 .6 0 % )。并发症 窒息和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56例破伤风患者,加强患者病情监测,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56例患者治愈率94.6%;其中2例患者因窒息而死亡,1例患者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患者平均每天抽搐次数(4.5±0.8)次,平均住院时间(11.8±1.6)d。结论:加强破伤风患者病情观察,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此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