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德国EMETC-2000S型TCD诊断仪检测了32例椎-基底动脉血性眩晕患者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发现椎-基底缺血性眩晕患者TCD异常率达84.3%,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减慢为主,提示用TCD检测本病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笛 《临床医学》2002,22(9):52-53
中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神经系统查体及CT、MRJ等检查多不能获得满意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直接获得颅内动脉的血流动态信息,对研究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独特的使用价值。我科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随机选择12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和50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用二维TCD进行颅内动脉检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TCD对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检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眩晕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利用德国DWL-L1型TCD超声仪,探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在100例眩晕患者中,TCD检测均以低流速为主,Vp<40cm/s占62%为主要讨论对象。结论TCD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对判断脑缺血程度、确定病变血管及病因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有助于眩晕患者的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应成为眩晕患者首选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TCD诊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阳性组(n=87)与阴性组(n =73).比较两组患者血...  相似文献   

5.
尹杰  李海菲 《大医生》2022,(6):115-117
目的 探析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诊断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 选取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9例疑似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对象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以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TCD检查结果,并依据诊...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TCD、SPECT、BAE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婕  朱文炳  马昱  张宇浩 《中国临床医学》2001,8(3):255-256,25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病人进行TCD、SPECT、BAEP检查,并进行分析这3种检查的准确性和对此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病人中TCD的阳性率为71.1%;SPECT的阳性率为78.8%;BAEP的阳性率为50.8%。结论:SPECT的阳性率在三者中最高,且具有定位的准确性,TCD具有简便、无创伤性但定位较差;BAEP对于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早期诊断以及前庭神经核以后的病变具有相对的准确性。总之在此疾病的诊断中三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超声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8.
联合应用TCD和MRA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瞬目反射(BR)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临床诊断VBI的患者及30例非VBI患者进行BR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BR异常率82.4%,TCD异常率75.0%,x~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非VBI组BR异常率3%, TCD异常率46.7%,x~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 VBI组 BR及TCD皆异常者为 55/68,皆正常者为 10/68,两者占95.6%;非VBI皆异常者为0/30,皆正常者为15/30,两者占50%。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BR及TCD检查结果可提高对VBI的诊断价值,而单独的TCD结查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心先安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2年应用心先安注射液(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5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将2000年以来住院的10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病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①治疗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0~78岁,平均49.1岁,病程1天~10年,平均8个月。其中合并高血压病32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18例,腔隙性脑梗塞8例,脑萎缩7例。②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常表现为眩晕与各种脑干功能障碍,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复杂多样,以眩晕为首发症状时,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CT检查未见异常,经颅多普勒,以下简称TCD,对本病的诊断,近年来渐为临床所重视。本文报告对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我科的90例有明显眩晕症状的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TCD改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经颅多普勒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TCD变化。方法82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天麻素注射液0.2g(昆明制药厂生产),对照组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20ml。疗程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与TCD变化。结果观察组在TCD改变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天麻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TCD可作为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分别采用复方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照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应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59例眩晕的患者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并与纳络酮注射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不但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更适宜于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眩晕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对眩晕患椎-基底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CCD技术对200例眩晕患进行椎-基底动脉检测分析。结果:眩晕患出现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采用TCCD检测眩晕患椎-基底动脉可直观血管走行、管腔内径、血流状态,以它特有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与重心动摇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0年1-9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71例作为实验组;治疗前眩晕急性期Berg平衡量表评分20~40分为实验A组,经神经科常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40分为实验B组.另设同期体检健康人50名为正常对照组.3组进行经颅多普勒与重心动摇检查.结果 实验A组重心动摇类型主要表现为弥散型,其次为中心型;实验B组重心动摇类型主要表现为中心型,其次为弥散型;对照组主要表现为中心型.经治疗后实验A组中有40例患者由弥散型转为中心型,前后型、左右型、多中心型各有1例转为中心型.恢复率为56.3%.结论 经颅多普勒与重心动摇检查两者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综合状况,为客观评价患者的平衡动能,指导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孝儒  张红霞  毛书琴 《临床荟萃》1999,14(19):871-87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眩晕门诊的常见病,其不同于血管部分或全部阻塞,所表现的临床征象常在5分钟内消失,不遗留任何征象,故临床上不易观察到阳性体征,多数患者往往在间歇期就诊,所以较难诊断。现报道BAEP与TCD测定血管内血流变化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临床诊断为VBI患者86例,男50例,女36例,年龄38~69岁,平均53岁;病程3月至9年。VBI诊断依据:①眩晕持续时间仅数分钟,每日发作数次或数日发作1次,眩晕可为旋转性,或表现为平衡失调、不稳感、倾倒感、猝倒、共济失调等;②肢体无力、麻痹、运动欠灵活;③面部和(或)肢体麻木感、感觉缺失或感觉异常;④视力模糊或复视;⑤吞咽困难,构语障碍。具备第①项外,伴有②~⑤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征象,同时经听力学、前庭功能检查,头颅CT扫描,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可诊断为本病。  相似文献   

18.
19.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05年5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6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经SPSS 10.0统计,对比分析纳洛酮治疗效果。结果 收治眩晕患者36例,总有效率纳洛酮组为94.74%,对照组为41.18%,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7.21,P〈0.01)。纳洛酮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纳洛酮可减轻神经细胞内超钙,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及评定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及评定价值,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对照组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51例,采用MT-1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基底动脉、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频谱图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疾病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且搏动指数值增高(P〈0.05)。疾病组经颅多普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