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国泰 《四川医学》2008,29(7):914-91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3例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46例肝硬化,71例病毒性肝炎和60例健康对照者,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和CEA.结果 原发性肝癌AFP极度增高,达(3542.3±5647.4)μg/L.肝硬化组AFP中度增高,为(115.3±218.4)μg/L,病毒性肝炎组争转移性肝癌组AFP均轻度增高,分别为(36.4±52.6)μg/L和(26.9±79.4)μg/L;肝病患者以AFP>400μg/L作为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3.49%,特异性达99.32%.CEA以转移性肝癌组最高,为(75.6±162.1)μg/L,明显比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健康对照组高(F=10.97,P<0.01).结论 联合检测AFP和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lyl-proplyl isomerase 1,pin1)在正常、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pin1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组织芯片上同时检测10例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40例肝硬化、19例肝细胞性肝癌及34例正常肝组织中pin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in1在不同肝脏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pin1在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10)、82.5%(33/40)、100%(19/19)、55.8%(19/34),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同时肝癌中pin1的表达强度也明显高于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P<0.001),而在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pin1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pin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pin1参与了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到肝细胞性肝癌的疾病进展过程,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FDP在肝脏疾病中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DP)的测定结果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和80例临床已确诊为肝脏疾病病人的血浆FDP,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6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1例;肝硬化33例;肝癌20例.结果:发现各型肝炎其阳性率分别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7.7%;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27.3%;肝硬化87.9%;肝癌45.0%.结论:各型肝病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现象,是构成出血倾向的综合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肝癌的高发地区,而且各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肝癌合并肝性脑病的病例不断增多.为增强肝炎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患者中因各种肝脏疾病引起的肝性脑病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是常见多发病,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为肝癌)。我们对1964~1980年16年间住院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147例和肝癌54例进行了资料分析,结合文献探讨肝炎与肝硬化、肝癌之间的关系如下。201例的病史分析肝硬化147例中,有明确肝炎病史者59例(占40.1%),其中患慢性肝炎5年以上者42例,最长1例21年。有饮酒嗜好和其他病  相似文献   

6.
杨明 《重庆医学》2006,35(20):1877-1879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肝癌早期诊断的相关因子。方法对300例年龄在18~40岁的青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进行病史调查、辅助检查和相对危险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的男女之比3.76:1,肝癌和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肝硬化的分别为72%、63%。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78和2.27。肝癌患者AFP阳性率为68.36%,〉400ng/ml者占44.89%。HBV感染标记随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呈递减关系。结论男性青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人群;肝炎的病程与反复发作及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家族肝癌及其他肿瘤史在青年肝癌的发生中相对危险度较高,AFP阳性对早期诊断肝癌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病因和发病机制] 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病因是各型的肝硬化(以病毒性肝炎 导致的肝硬化最多见)及改善门脉高压的门体分流手术后.其 次是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病的急性或暴发 性肝功能衰竭阶段.较少见的病因是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 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  相似文献   

8.
早在四十年代,就有不少病理学家曾注意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通常发生于坏死性肝硬化后的肝脏,认为肝硬化和肝癌均为病毒性肝炎的最终结果.限于当时条件,未能得到进一步佐证.1963年发现奥抗和嗣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研究.Sherlock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与胆汁性肝硬化之间的血脂、载脂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1例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血浆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IG)、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CHOL、TRIG和APOB.明显升高,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却反有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的HDL、APOA1都有轻度下降,两者的下降幅度相差不明显;所有病人TBIL均明显升高,以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尤为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两肝硬化组病人的PTA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以肝炎后肝硬化组尤甚,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肝炎后肝硬化与胆汁性肝硬化血脂、载脂蛋白的变化有一定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劳动力的常见病。慢性肝病中大多数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病人血清中常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元(下称HBsAg)。HBsAg长期持续,可能由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个别病人可能演变为原发性肝癌。一般急性与迁延型病毒性肝炎较易治疗。迄今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和HBsAg长期携带者尚无满意的疗法。慢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数人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宿主  相似文献   

1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遍及全世界的一种传染病,它是各型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丁型病毒性肝炎)中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一利,据估计,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以下简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在二亿人以上,而我国则超过一亿人,现症病人也不少,其中多数是慢性病人,少数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所以它不仅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因此,加强时本病的防治研究,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当前一项重大的何务。  相似文献   

12.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早知病毒性肝炎可能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肝硬化又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由此推知病毒肝炎可能与原发性肝癌有着间接的关系。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糖代谢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慢性重症肝炎 (7例 )、急性肝炎 (19例 )、慢性肝炎 (2 7例 )、肝炎后肝硬化 (6例 )病人的糖耐量。结果 :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存在糖代谢障碍 ,其临床表现类型多样化 ,与正常组对照比较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糖耐量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由于肝细胞功能受损 ,导致糖代谢障碍 ,加强对此类病人糖代谢的监测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脏疾病患者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肝脏疾病对凝血机制和纤溶活化功能的影响 ,分析其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 ,我们分别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 (PL T)、D-二聚体 (DD)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病毒性肝炎 ,参照 1995年我国制定的分型标准 [1 ]。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均经查体 ,各项生化检验 ,B超或CT证实。病毒性肝炎组 33例 (男 2 0例 ,女 13例 ) ,年龄 17岁~ 5 5岁 ,平均 36岁。肝硬化组 4 0例 (男 31例 ,女 9例 )年龄32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36例正常人和51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泌乳素进行了测定。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病人泌乳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个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泌乳素的测定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泌乳素与肝脏疾病的病期、严重程度以及蜘蛛痣、肝掌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泌乳素升高并不是导致男性肝硬化患者女性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781例肝硬化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因的特点。方法对781例肝硬化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613例(78.49%),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31例(3.97%),81例(10.37%)同时存在HBV和HCV因素。主要HBV标志组合形式为HBsAg、抗-HBc、抗-HBe(36.31%)及HBsAg、抗-HBc、HBeAg(33.43%)。本组病人中132例(16.90%)合并肝癌,其中125例(94.70%)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郑晓瑛 《中外医疗》2008,27(32):140-140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及其在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30例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14例肝癌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TM水平,并与1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代偿、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浆TM水平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急性重症肝炎组明显高于急性甲型肝炎组,肝硬化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肝癌病人术前血浆TM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TM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可作为某些肝脏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肝癌)高发的江苏省启东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也广。曾对637 393人进行过肝功能普查,异常率为2.49%,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达0.62%。最近,我们对启东县1017例急性肝炎病人进行了血清检测,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启东县各区、乡卫生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时间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脂和胆碱酯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健康体检者各30例患者进行血脂(TG,CHOL、HDL、LDL、LP(a)和胆碱酯酶(CHE)水平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TG、CHOL、HDL、LDL、LP(a)、CHE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并随着肝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 血脂和CHE水平可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对临床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肝病患者五项检查以提高肝硬化、肝癌和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对肝癌组、肝硬化组和急慢性肝炎组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放免法检测,所获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三组五项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对急慢性肝病患者定期进行AKP、AFP、GGT、ALT、AST等项检查相当必要,将有利于对肝硬化、肝癌、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