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首次胸部CT随访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A组45例,为普通型患者,出院后10~33(17.22±4.32) d首次复查胸部CT;B组23例,为重型患者,出院后16~34(18.87±6.86) d首次复查胸部CT。比较两组患者肺内残留病变分布、CT征象变化和双肺半定量视觉评分。结果两组肺内病变均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条索影次之。A组未见肺内明显病灶患者比例高于B组(35.56%vs.4.35%)(P<0.01),而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患者比例低于B组(44.44%vs.82.61%)(P<0.01)。A组患者左肺、右肺评分以及双肺总评分均低于B组(P<0.01)。结论COVID-19患者出院后肺内病灶吸收快;部分普通型患者肺内病灶完全吸收,仅少数患者遗留纤维性病灶。重型患者CT上残留的主要病变为磨玻璃密度影和条索影,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早期CT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温州地区26例COVID-19患者发病1~3 d内胸部CT影像表现。结果 COVID-19患者早期胸部CT影像表现为单发或双肺多发类圆形、斑片状、大片状较均匀磨玻璃密度影。其变化多于两肺下叶胸膜下区,可伴有血管增粗,在病灶内穿行,也可呈多发磨玻璃影伴实变影、小叶内间隔增厚,伴"铺路石征"和"空气支气管征"等,少数可见类胸腔积液样肺实变影。结论 COVID-19患者早期胸部CT图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扫描有助于COVID-19患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胸部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的胸部CT表现随着中毒时间的增加而发生不同的影像学改变,早期(〈7 d)主要表现为双肺纹理明显增粗增多,双肺胸膜下区分布为主的多发楔形实变影及磨玻璃密度增高影;中期(7~14 d)以双肺内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改变为主,同时伴肺纤维化、肺实变、双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晚期(〉14 d)高分辨率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HRCT)影像表现主要为双肺胸膜下区的间质纤维化。另外,患者吸收中毒剂量少时胸部损害程度相对较轻,剂量多时胸部损害的程度相对严重。结论百草枯中毒时胸部CT有特定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HRCT对肺损伤的早期轻微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CT图像的变化对病情进展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和疑似排除病例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的差异,探讨HRCT在COVID-19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OVID-19确诊病例(COVID-19组,23例)和疑似排除病例(非COVID-19组,31例)的首次胸部HRCT特征,比较两组首次胸部HRCT特征的差异.结果 与非COVID-19组比较,COVID-19组病灶位于双肺者的比例高(82.6% vs.51.6%) (P<0.05),均显示磨玻璃影(100% vs.71.0%)(P<0.01),显示网格征者居多(91.3% vs.38.7%) (P<0.01),有支气管通气征的比例高(95.7% vs.61.3%)(P<0.01),但未见树芽征或腺泡结节(0 vs.35.5%)(P<0.01).结论 COVID-19早期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多半位于双侧肺,病灶构成以磨玻璃影为主,网格征和支气管通气征较为常见,但无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树芽征或腺泡结节.精准识别首次胸部HRCT特征对COVID-19疑似病例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人的早期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识别该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 2020年 1—2月 4例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 COVID-19病人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4例病例中 2例男性, 2例女性,年龄范围为 26~64岁,中位数为 30岁。潜伏期在 1~6 d,均为输入性病例。 4例均有发热、咳嗽, 1例有头痛, 1例有全身酸痛、乏力, 3例脉搏增高, 3例血压增高。血常规中, 1例白细胞计数降低, 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 1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3例 C反应蛋白( CRP)、超敏 CRP升高, 1例降钙素原升高; 3例白球比例降低。 2例胸部 CT为两肺多发片状磨玻璃样影,分布在肺外周及胸膜下, 2例为单肺、单发扇形磨玻璃样影, 1例伴有片状实变影。结论早期 COVID-19病人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外周血常规可正常或轻度异常,超敏 CRP和 CRP可见升高,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单肺、双肺多发或单发肺部磨玻璃影,部分伴有实变。  相似文献   

6.
顾金凤  刘斌  宁克佳  苏大建  刘军 《安徽医药》2020,24(9):1744-174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 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2月就诊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113例经 CDC实验室核酸确诊的 COVID-19 CT检查的病变表现形式、分布特点及病变程度。结果 COVID-19病人的 CT检查最主要影像表现:早期两肺外周带( 92.9%)多发磨玻璃样影(占 84.9%),其内血管增粗(占 79.6%);进展期,短期内病灶范围增大,密度增高,部分出现实变(占 84.4%)内见充气支气管征;重症期病变短期内进展迅速,病灶弥漫,部分呈“白肺”表现;吸收期,实变密度减低,病变范围缩小,部分可,见纤维索条(占 86.7%)。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表现具有特异性,不同时期的 CT表现,结合病人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征象和病原学检查能够更为精准地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与非COVID-19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3月确诊的57例患者的胸部CT影像.记录并分析每位患者胸部CT图像中受累肺叶数量,病灶分布情况(胸膜下、中央区、胸膜下与中央区并存),病灶类型(纯磨玻璃结节、伴铺路石征磨玻璃结节、...  相似文献   

8.
王祥发  史恒峰  宋芹霞 《安徽医药》2021,25(6):1158-116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及其转归规律,提高对新冠肺炎的影像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25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80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临床和胸部HRCT资料.结果 80例新冠肺炎病人男性较多(60%),症状以咳嗽、发热和乏力为主.包括轻型7例,普通型72例,危重症型1例.7例轻型和2例普通型病人胸部CT显示阴性,71例新冠肺炎的入院胸部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仅累及单侧13例(18.3%),双肺58例(81.7%),其中双肺下叶受累为主28例(48%);肺野中外带近胸膜下分布为主33例(46%),合并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分布38例(54%).斑片及结节状为主52例(73%),部分融合成大片状14例(20%),网格索条状5例(7%).密度为纯磨玻璃影(pGGO)或混合性磨玻璃影(mGGO)34例(47.8%),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并存24例(33.8%),索条影4例(5.6%),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及索条影混合9例(12.7%).6例见铺路石征(8.5%).支气管气像64例(90%);胸膜增厚8例(11.2%);反晕征3例(4.2%);支扩6例(8.5%);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胸腔及心包积液均未见.治愈出院病人中,54例基本吸收,16例仍残留较明显纤维索条.结论 新冠肺炎早期HRCT表现为多发、胸膜下为主、斑片/结节状、pGGO或mGGO、伴/不伴间质性改变,进展期表现为中央实变或纤维化增多及磨玻璃影减少,转归期大部分完全吸收、部分残留少量纤维灶.  相似文献   

9.
百草枯中毒胸部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探讨百草枯中毒致胸部损害的CT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0例口服百草枯中毒致胸部损害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早期(3 d内)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磨玻璃样改变、胸膜下线和心脏增大;早中期(4~7 d)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肺间质纤维化、胸膜下线、胸腔积液和心脏增大;中期(8~14 d)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磨玻璃样改变、肺间质纤维化、胸膜下线、胸膜增厚、心脏增大;中后期(15~28 d)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肺间质纤维化、胸膜下线、胸膜增厚;后期(>28 d)则以肺间质纤维化、胸膜下线多见.结论:百草枯中毒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其影像学变化对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俞龙  彭伟  王赛斌  徐晓  朱丹  范昊哲 《江苏医药》2020,46(8):811-8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影像学变化及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与影像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普通型13例,重型4例,危重型1例。采用常规技术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和血气分析,行胸部CT检测。分析COVID-19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评分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VID-19患者影像学主要为两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和实变影,沿支气管血管和胸膜下分布,进展期肺部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阴影、实变和结节等多种情况。18例患者影像学评分为3(1.75,7.25)分,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77,P<0.05),与乳酸脱氢酶、D-D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73、0.654和0.758,P<0.05)。结论血乳酸脱氢酶、D-D、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改变可作为评估COVID-19患者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3月15日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135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COVID-19患者的人口学、 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征。根据病情分为轻症(轻型+普通型)组(n=74)和重症(重型+危重型) 组(n=61),比较2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指标改变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35例COVID-19患者中合并 基础疾病70例(51.9%),重症组合并心律失常者较多,发热、乏力、胸闷、厌食的发生率较高(P<0.05)。聚集性感染 为主,共26起,涉及74例(54.8%),通过1次核酸检测确诊112例(83.0%)。135例中发病时有症状者126例(93.3%), 核酸转阴平均14(10,20)d;无症状9例(6.7%),其核酸转阴平均7.0(5.5,13.0)d。外周血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下降 40例(29.6%),C反应蛋白升高65例(48.1%)、白细胞介素6升高57例(42.2%),D-二聚体升高62例(45.9%),纤维蛋 白原升高33例(24.4%),乳酸脱氢酶升高36例(26.7%),肌红蛋白升高9例(6.7%)。胸部CT示127例(94.1%)有异常 表现,病变以胸膜下区分布为主122例(96.1%),其中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106例(83.5%),重症组双肺受累、且3 个肺叶以上分布、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更多见(均P<0.05),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吸收,或遗留少许纤维条索。最终好 转出院133例(98.5%),死亡2例(1.5%)。结论 天津地区COVID-19感染以家族聚集性为主,多数合并基础疾病,淋 巴细胞计数降低较为明显,总体预后良好。早期胸部CT检查可以弥补胸部X线检查的局限性,尽早行胸部CT检查 及多次呼吸道标本的核酸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2.
彭明  李玉凯  王岚  肖杰  成忠△ 《天津医药》2020,48(7):599-602
目的 探讨合并冠心病(CHD)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 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愈出院的80例COVID-19患者,其中普通型58例、重型14例、危重型8例。按照是否合并 CHD分为2组:合并CHD组36例,未合并CHD组44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氧饱和度、心率、血 压、住院天数、胸部CT明显好转所需天数、临床分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用药情况等一般资料,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等检查结 果的差异。结果 合并CHD组较未合并CHD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增快,住院天数、胸部CT好转所需天数延 长,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患者所占比例升高(均P<0.05)。合并CHD组较未合并CHD组患者WBC、LYM降低, CRP升高(P<0.05)。合并CHD组患者重型、危重型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合并CHD组,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 COVID-19患者重型、危重型所占比例均高于未服用药物患者(P<0.05)。结论 合并CHD的COVID-19患者病情 更严重。同时,ACEI/ARB类药物的使用有可能加重COVID-19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COVID-19疫情下发热门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流程,为COVID-19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PACS系统,提取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3月9日所有发热门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1066例,以21~30岁居多(31.33%);首发症状排名前...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 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3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基础性疾病、并发症、实 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方法等,并分析与死亡有关的临床特点。结果 73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中发热 常为首发症状,≥60岁者52例(71.2%);有基础疾病者47例(64.4%),糖尿病居首位,其次是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 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死亡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出现54例(74.0%)。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淋巴细胞和动脉 氧分压持续下降,D-二聚体、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等升高,新型冠状病毒对全身多个脏器均有 损害。胸部CT呈多叶、多灶且迅速进展的肺部磨玻璃样改变是死亡患者的主要影像学特点。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 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结论 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特点有其特征性表 现,充分认识其特点,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误吸性肺损伤(AILI)的胸部影像学特征,探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16例AILI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胸部螺旋CT的表现,比较甲基强的松龙干预前后病变的转归。结果在16例AILI患者中,12例接受有创呼吸支持,均有直接的证据提示存在误吸;胸部螺旋CT检查,病变以肺下叶为主,常多肺叶累及;病变形态以混合性病变多见(14例),渗出/实变10例、网格样/蜂窝肺10例、胸腔积液8例、条索样病变5例、毛玻璃样改变3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8例患者,AILI得到明显缓解,与未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提高对AILI的识别,早期应用类固醇干预可改善AIL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眉山市仁寿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14日共8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9~63岁,中位年龄为50岁,3例有武汉地区旅居史及确诊患者接触史,4例为两起家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为 7~20d,中位数14d,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7例(87.5%)、头痛、乏力、腹泻各3例(37.5%),口干、头昏、食欲减退各2例(25%),鼻塞流涕、膝关节疼痛各1例(12.5%),气促1例(12.5%)。2例患者有基础疾病(分别为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实验室检查方面,8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正常,3例淋巴细胞数减少,2例降钙素原轻度升高,所有患者甘油三脂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胸部CT主要以单侧肺及双肺斑片状、磨玻璃影、间质性改变为主,累及双肺6例、累及单侧肺2例,以右肺为主。所有患者均以干扰素-α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抗病毒治疗,5例继发细菌感染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到目前为止,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1例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持续阳性(33d/6次深部痰液呼吸道标本监测)。结论 本地区所有COVID-19患者均为普通型,大多具有明确流行病学史,以输入型为主,胸部影像大多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表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持续阳性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尚需对新冠病毒的致病特点进一步观察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以2020年 1月21日—2月10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21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 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肺部影像学特征。根据年龄分为2组:<45岁组(n=13),≥45岁组(n=8),比较2组上述指标的 差异。结果 21 例 COVID-19 患者中男 14 例,女 7 例;有 7 组家庭聚集性发病(共 19 例)。临床体征:发热 15 例 (71.4%),咳嗽 9 例(42.9%),无任何临床症状 5 例(23.8%)。实验室检查:T 淋巴细胞亚群 CD3+ 计数降低 8 例 (38.1%),CD4+计数降低12例(57.1%),CD8+计数降低6例(28.6%),白细胞计数降低2例(9.5%),中性粒细胞(N)计 数降低2例(9.5%),淋巴细胞(L)计数降低5例(23.8%),C反应蛋白(CPR)升高10例(47.6%)。年龄≥45岁组及<45 岁组患者CD3+计数、CD4+计数、CD8+计数、白细胞计数、N及L计数及其降低比例、CRP水平及CRP升高比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患者中,3例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前首次影像学检查为胸部X线者11 例,胸部CT者10例,其中胸部X线检查假阴性6例(漏诊率54.5%),而胸部CT检查均呈阳性。结论 石家庄地区 COVID-19感染以家族聚集性为主,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较为明显,早期胸部X线检查极易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医院2020年2月18日收治1例发热(入院体温37.5℃)伴咳嗽、肺部CT显示右下肺小片状磨玻璃影的患者,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湖北省内临床诊断病例标准,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收治隔离病房,并予金银花口服液单药治疗。结果1周后患者症状及体征缓解,病毒学指标检测阴性,肺部影像学检查示感染明显吸收。结论金银花口服液能缓解轻型或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且对其肺部影像有明显改善效果。可以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可进行作用机制方面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There are no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MethodsForty-one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COVID-1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rtemisinin-piperaquine (AP) (n = 23) and control (n = 18). The primary outcome were the time taken to reach undetectable level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2 (SARS-CoV-2) and the percentage of participants with undetectable SARS-CoV-2 on days 7, 10, 14, and 28.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ing changes within 10 days, corrected QT interval changes, adverse events, and abnormal laboratory parameters were the secondary outcomes.ResultsThe mean time to reach undetectable viral RNA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was 10.6 ± 1.1 day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8.4–12.8) for the AP group and 19.3 ± 2.1 days (95% CI 15.1–23.5)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rcentages of patients with undetectable viral RNA on days 7, 10, 14, 21, and 28 were 26.1%, 43.5%, 78.3%, 100%, and 100%, respectively, in the AP group and 5.6%, 16.7%, 44.4%, 55.6%, and 72.2%,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T imaging within 10 days post-treatm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P > 0.05). Both groups had mild adverse events.ConclusionsIn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COVID-19, the time to reach undetectable SARS-CoV-2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AP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physicians should consider QT interval changes before using 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