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应用带铰链外固定架在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10/2004-06华西医院骨科收治肘部高能量创伤、同时接受内、外固定的患者7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男43例,女35例,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13例,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21例,Monteggia’s骨折26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9例,尺骨冠突骨折5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4例;合并环状韧带损伤17例,尺侧副韧带损伤25例,桡侧副韧带损伤8例;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骨折61例。分为外固定架组35例,石膏、支具组43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外固定架组患者术后3d开始在外固定架保护下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石膏、支具组术后4~6周拆除石膏、支具后开始活动。随访时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采用Gassebaum分级指标评价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肘关节无症状,伸肘15°,屈肘130°;良:肘关节有主观不适症状,伸肘30°,屈肘120°;可:肘关节有轻微不适症状,伸肘40°,屈肘90°~120°;差:关节功能受限,伸肘40°,屈肘<90°。肘关节活动度=屈曲角度-伸直角度。结果:78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X射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外固定架组无钉道感染和螺钉松动、断裂发生。②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术后3和6个月,外固定架组在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上好于石膏、支具组[(96±18)°比(55±14)°,(105±16)°比(74±21)°,t=10.835~7.386,P<0.05],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8.6%,石膏、支具组为58.1%。结论:①肘部高能量创伤以后,介入功能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越有利于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②应用铰链外固定架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对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恢复比石膏、支具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自制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4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支具进行持续被动屈肘和伸肘的交替运动。对照组石膏固定期间患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患肢非固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估、骨折愈合时间、疗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观察组肘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ROM)平均为(107.76&;#177;16.69)&;#176;,伸ROM为(-17.48&;#177;9.00)&;#176;,对照组肘关节屈曲ROM为(98.09&;#177;8.02)o,伸为(-33.27&;#177;7.79)&;#176;,P<0.01。改良的Cassebaum评分观察组优11例,良8例,可3例;对照组优4例,良9例,可8例。结论利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保护性的早期活动和牵伸对骨折的愈合和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自制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4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支具进行持续被动屈肘和伸肘的交替运动。对照组石膏固定期间患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患肢非固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估、骨折愈合时间、疗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观察组肘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ROM)平均为(107.76±16.69)°,伸ROM为(-17.48±9.00)°,对照组肘关节屈曲ROM为(98.09±8.02)°,伸为(-33.27±7.79)°,P<0.01。改良的Cassebaum评分观察组优11例,良8例,可3例;对照组优4例,良9例,可8例。结论利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保护性的早期活动和牵伸对骨折的愈合和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肘关节僵硬症常见于肘关节脱位或肘部骨折外固定解。除后遗症,本文对24例肘关节僵硬症采用手法按摩及中药熏洗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0~56岁;发病时间1周~8周。本组肘关节僵硬症发生于肘关节脱位后6例,肱骨髁上骨折外固定解除后12例,尺骨鹰咀骨折外固定解除后4例,肱骨内上髁骨折外固定解除后2例。24例中伸肘达到140°屈肘达到90°14例;伸肘达到100°,屈肘达到70°10例,24例中有20例伴有肘关节旋转功能障碍。治疗方法采用(1)推揉:患者取坐…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期治疗中应用改良绞链石膏/支具,观察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1984-01/2005-06收治的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2例。分为实验组42例,采用符合生物固定要求的内固定后,应用外用改良铰链石膏/支具外固定。与传统绞链不同的是,近侧合叶片的联结点不是一个圆孔,而是一个按照膝关节瞬时中心曲线设计的滑道。使患者在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铰链石膏/支具配合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内固定。 结果:82例患者平均获2年随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6~8周内愈合者22例(52.4%),9-12周全部愈合。②实验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股骨及胫骨干骨折早期负重后Ender钉尾轻度外移3例,系断端嵌合不佳所致;骨折部半侧愈合不良1例;向外成角10&;#176;1例。无一例发生发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关节僵硬和明显的废用性肌萎缩。③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术后5,6,7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5周:(92.53&;#177;15.34)&;#176;比(80.12&;#177;16.41)&;#176;,6周:(108.48&;#177;16.35)。比(96.26&;#177;18.37)&;#176;,7周:(146.37&;#177;19.28)&;#176;比(135.21&;#177;17.65)&;#176;,t=2.73~3.54,P〈0.01)④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检查骨痂出现率:术后4,5,6周实验组骨痂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52%比0.28%,0.67%比0.40%,0.88%比0.70%,χ^2=4.08~5.86,P〈0.05)。 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内固定后,应用符合膝关节生物力学原理的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外固定,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可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新术式及其全程康复治疗。方法:收集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3例,分行一期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和对侧股薄肌移植手术,以恢复肩外展功能和重建屈肘与伸拇、伸指功能;部分患者二期行同侧股薄肌移植重建患肢屈拇、屈指功能。注意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结果: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8例患者,在术后3-5个月,出现移植肌肉神经再生电位;12月屈肘60&;#176;-90&;#176;、肌力M4,伸拇、伸指肌力M3-M4,3例行肩胛上神经修复者,肩外展30&;#176;-45&;#176;。2例二期手术后六七个月,移植肌肉有随意收缩;12个月屈拇、屈指肌力M3-M4,但手部感觉尚未恢复。结论:早期股薄肌皮瓣移植联合神经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已显示初步的疗效。应注重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加热疗法辅助持续被动运动对肘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用加热疗法来辅助持续被动运动,能促进四肢关节活动度的恢复。目的:加热疗法辅助持续被动运动用于改善单纯上肢或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象:选择2000-10/2002-07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4例。上肢肘关节活动障碍16例,下肢膝关节功能障碍68例,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先预热关节部位,然后进行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对照组42例则采用单纯的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应用关节活动度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改善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肘、膝关节治疗前后活动度的比较和治疗前后肘膝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4例均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组肘、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后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01.40&;#177;25.76)&;#176;,(86.14&;#177;27.66)&;#176;,t=5.25,P&;lt;0.01];治疗后肘、膝关节评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4.32&;#177;16.54),(64.89&;#177;13.76)分,t=4.24,P&;lt;0.01]。结论:采用加热辅助持续被动运动治疗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肘、膝关节功能的作用优于单纯应用持续被动运动。  相似文献   

8.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术后康复训练对重度肩锁关节脱位(PostⅢ-Ⅳ型)和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东莞市中医院骨科2001-01/2004-01治疗因肩锁关节脱位(PostⅢ-Ⅵ型)及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患者35例。肩锁关节脱位20例,其中PostⅢ型11例,PostⅣ型7例,PostⅤ型1例,PostⅥ型1例。锁骨远端骨折15例,均为NeerⅡ型。术后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组24例,未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组11例。训练组术后训练分3个阶段进行。①第1阶段康复(术后2周内):以肩关节被动活动为主,术后1周内除训练时间外均需三角巾悬吊患肢。术后第2天开始肩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包括钟摆练习;肩关节被动前屈上举练习;被动外旋练习;被动外展、内收和内旋练习。术后第2周开始肩关节肌力训练:包括肩关节前屈肌群训练;外展肌群训练;肩关节伸肌群训练;提肩胛骨肌群训练;内收肩胛骨肌群训练;内旋肌群训练;外旋肌群训练。②第2阶段康复(术后3~6周):以肩关节主动活动为主:包括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耐力训练;日常活动训练。③第3阶段康复(术后6周以后):增加活动度训练强度,增大肩关节牵拉训练范围:但应避免接触性运动,最佳运动有游泳、打乒乓球等。未训练组根据患者疼痛耐受程度自行锻炼。术后6周及1年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法(内容包括疼痛,日常活动和肩关节活动范围,总分为100分优:90~100分;良:75~89分;中:60~74分;差:〈60分)检测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评分;观察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术后6周康复训练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分别为:前屈86&;#176;,后伸28&;#176;,外展87&;#176;,内收26&;#176;,外旋15&;#176;和内旋45&;#176;;末训练组度分别为:前屈69&;#176;,后伸25&;#176;,外展61&;#176;,内收24&;#176;,外旋14&;#176;和内旋43&;#176;。康复训练组患者前屈和外展活动范围显著大于未训练组(p〈0.05)。术后1年两组间活动范围无差异。②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周康复训练组评分显著高于未训练组(75,61分,P〈0.05)。术后1年康复训练组优18例,良6例;未训练组优6例,良4例,中1例。术后6周,康复训练组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范围较未训练组增强且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未训练组。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训练过程中未见内固定物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现象,两组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有利于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明显地缩短了康复时间,并且不会引起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哑铃操与徒手功能锻炼改善肩周炎症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飞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87-189
目的:观察比较哑铃操锻炼与徒手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症状及功能改善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04-03/05选择太钢集团临汾钢铁公司社区志愿参加调查的肩周炎患者54例,均符合《临床疼痛治疗学》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哑铃操锻炼组(26例)和徒手功能锻炼组(28例),分别进行哑铃操锻炼和传统徒手功能锻炼。哑铃操锻炼每口2-3次,每次5~10min,哑铃重量2-5kg不等,具体动作包括向前屈肘,外展内收,前后摆臂,向上推举,向前伸屈,外展推举,向后伸肩,外展屈肘,前伸屈肘及综合动作;徒手功能锻炼包括前后摆臂,旋转法,正面爬墙法,侧面爬墙法,后抻摸肩及前屈摸肩。均于锻炼3个月后对哑铃操锻炼组和徒手功能锻炼组改善肩周炎症状的治疗效果及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各指标(前屈、后伸、外展)改变幅度进行对比观察,疗效评定标准:优为疼痛消失,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外展〉80&;#176;,前屈上举〉160&;#176;,屈肘内旋达TL9以上);良为活动稍痛,功能绝大部分恢复(外展〉70&;#176;,前屈上举〉140&;#176;,屈肘内旋达TL12以上);可为疼痛及压痛均减轻,荚肯活动范围有改善;差为疼痛及压痛均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无改变。采用关节量角器测量肩关节活动度各指标(前屈、后伸、外展)的改变幅度。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组问号方检验。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纳入肩周炎患者54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哑铃操锻炼和徒手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治疗效果的比较:经3个月锻炼后,哑铃操锻炼组优24例,良2例(显效率86.7%),优秀率达92.3%,徒手功能锻炼组良5例,可16例,差7例(显效率48.6%),良好率1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69,P〈0.05)。平均锻炼次数哑铃操锻炼组少于徒手功能锻炼组[(13.1&;#177;2.1)次,(19.3&;#177;3.2)次,(t=2.805,P〈0.05)]。③哑铃操锻炼组和徒手功能锻炼组肩关节活动度各指标改变幅度的比较:哑铃操锻炼组的改变幅度均显著高于徒手功能锻炼组[(92.46&;#177;17.14)&;#176;,(85.41&;#177;13.34)&;#176;],[(31.42&;#177;15.21)&;#176;,(29.96&;#177;8.63)&;#176;],[(96.63&;#177;29.49)&;#176;,(89.81&;#177;20.53)&;#176;,(P〈0.05)]。结论:哑铃操锻炼对肩周炎症状的治疗效果优于徒手功能锻炼,平均锻炼次数少于徒手功能锻炼;锻炼后两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展3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哑铃操锻炼组患者改变幅度均显著高于徒手功能锻炼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小头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992年8月-2001年10月收治肱骨小头骨折26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AO中空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14例,BIOFIX可吸收螺钉固定12例),术后24-48h即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对所有病例均行X线片及肘关节功能随访,随访6-109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骨愈合时间为6-9周(平均7周);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屈120-150&;#176;,伸0-40&;#176;,前臂旋转功能基本正常,无疼痛及骨片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切开解剖复合、牢固内固定和患肘早期功能活动是肽骨小头骨折功能良好恢复的较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