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友病(haemophilia)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呈X性联隐性遗传,可分为血友病A(haemophilia A)和血友病B(haemophilia B),分别由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 factorⅨ,FⅨ)量的缺乏或质的异常而导致。患者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关节、肌肉反复出血,严重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致死。由于目前尚缺乏对此病的根治措施,因此,开展血友病携带者的产前诊断、阻止血友病患儿及血友病携带者的出生是当前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1-2]。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血友病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获得性血友病(acquired hemophilia,AH)指非血友病患者自发地或在不同诱因作用下,产生抗凝血因子活性抗体而引起的一种凝血缺陷性疾病。其发病突然,出血严重,如不及时诊治,常可危及生命。最常见的为凝血因子Ⅷ(FⅧ)抗体,凝血因子Ⅸ(FⅨ)抗体偶见报道。1流行病学AH年发病率为1/1  相似文献   

3.
血友病A和B患者通常依靠凝血因子(F)Ⅷ和FⅨ浓缩进行替代治疗,当循环血液中有抑制物产生时,替代疗法无效,需要利用凝血复合物(APCC)和活化的FⅦ等旁路治疗。这就需要有一个不仅能反映单一凝血因子活性,而且能反映凝血因子间相互作用的检测系统。设计和方法:凝血酶形成检验(TGAs  相似文献   

4.
正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导致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Ⅷ)的表达缺陷或缺乏。HA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10)/10万人,男性的发病率为1︰5000,使用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是经典的阻止和预防出血的治疗手段,极大改善了HA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依据FⅧ活性(factor Ⅷ activity, FⅧ︰C)的高低,将HA分为重型(FⅧ︰C1%)、  相似文献   

5.
<正>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前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1]。血友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很少见,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51岁,主因"黑便3 d"入院。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色稀便,每次100~200 m L,  相似文献   

6.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性联隐性遗传的出血疾病,其临床上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FⅧ)缺陷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FⅨ)缺陷症]2型,分别由FⅧ和FⅨ基因突变所致。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000;所有血友病男性患者中,血友病A占80%~85%,血友病B占15%~20%。而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临床上,血友病以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为特征。该病患者的心身健康终生受到疾病的摧残和折磨,其求学、就业、家庭、婚姻、经济来源和社会活动因病而受到困扰和挫折。血友病患者属社会弱势群体,应受到家庭、社区、学校和单位等全社会的关爱和扶持。作为医护人员,要"尽心、尽力、尽责任"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排忧解难,应熟练掌握血友病的基础知识和规范化诊治手段,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本《共识》包括血友病的规范化诊断、替代治疗、围手术期处理、抑制物的诊治、辅助治疗、预防治疗、康复/物理治疗、护理和教育及凝血因子制品简介等内容。着重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参考国外资料,在诺和诺德血友病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在世界血友病联盟(WFH)的热情指导下,由国内部分血友病专家分工撰写、集体修订和反复定凿,最后达成共识,整理成册,仅供国内同行参考使用。限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不足,文中难免有缺点或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逐渐修改、充实和完善。着重声明,本《共识》不负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获得性凝血缺陷最常见病因之一。SLE患者产生抗凝血因子Ⅷ抗体时APTT明显升高,称为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作为一种磷脂依赖型病理性抗凝物质,也可导致APTT升高;凝血因子FⅧ抑制物和LA甚至并存于同一患者,两者治疗方式有所不同,临床医师难以判定APTT  相似文献   

8.
我国血友病诊治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Ⅶ)或Ⅸ或(FⅨ)基因突变导致人体内凝血因子Ⅷ或Ⅸ水平降底或缺乏,从则导致出血.  相似文献   

9.
血友病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通过基因转导的方法,将正常的凝血因子Ⅷ(FⅧ)或因子Ⅸ(FⅨ)编码基因分别导入血友病A或B患者体内,产生“基因替代”或“基因修复”作用,以纠正血友病基因缺陷.并持久分泌可满足止血需要的人FⅧ(hFⅧ)或人FⅨ(hFⅨ)蛋白,这将为根治血友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和可能性。改造目的基因、选择合适载体、靶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是基因治疗的5个环节.其中前3个环节是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血友病诊治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友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中血友病A为因子Ⅷ缺乏,血友病B为因子Ⅸ缺乏,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在无有效治疗的时期,患者多因出血致残,并在成年以前死亡。血浆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与基因重组产品的问世,使血友病的预后有了根本的改观。随着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1.
<正>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由于体内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与遗传性血友病A不同,AHA患者并无性别方面的差异,而且常常存在以下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1]、妊娠和药物等,但是也有约50%AHA患者缺乏特殊的病因,易造成误诊[2]。AHA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止血治疗是  相似文献   

12.
血友病是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分为A(HA)和B(HB)两型,其发病原因是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F8)或Ⅸ(FⅨ)基因(F9)缺陷导致蛋白的合成缺陷或质的异常,或两者兼有。根据国际血友病联盟(WFH)的统计,男性HA发生率为1/5000,HB约为HA的1/5,且疾病的发生与地域、种族无关[1]。  相似文献   

13.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指非血友病患者自发产生凝血因子Ⅷ抗体而引起的一种凝血缺陷性疾病,其发病突然,出血严重,若不及时诊治可因致命性出血而死亡,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病理妊娠等基础疾病有关,临床上少见.  相似文献   

14.
<正>血友病A是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缺乏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常见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男性患病率为1/5 000,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开展基因诊断、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是降低发病率、阻断基因传递的最有效措施。目前研究发现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是重型血友病A最为集中的一种突变类型,占重型血友  相似文献   

15.
正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是一种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而引起FⅧ含量不足或功能缺乏,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1-2])。重型患者中有30%~40%是由内含子22倒位所致,5%为内含子1倒位所致。因此,对于重型患者首先采取内含子22倒位和内含子1倒位检测来进行直接基因诊断。由于FⅧ基因庞大,对HA进行直接基因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骨血友病性假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参考既往文献报道,对1例罕见颅骨血友病性假性肿瘤病例采取手术治疗,并对既往世界范围内报道的7例病例的病史特点和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围手术期及术中予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改善凝血功能。术中彻底清除陈旧性血肿及受损骨质,颅骨缺损处予钛网修补。组织学检查提示标本为陈旧性血块组织。术后动态复查CT显示受压移位小脑、脑干逐步复位。患者头晕、步态不稳症状消失。既往报道了7例颅骨血友病性假性肿瘤,其中有6例(85.7%)采取了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予凝血因子Ⅷ、冷沉淀和(或)血浆替代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颅骨血友病性假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其手术干预的要点在于围手术期凝血因子的补充、凝血因子水平的监测以及术中清除血肿后残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血友病是因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导致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中80%~85%的患者为凝血因子Ⅷ缺乏导致的血友病A~([1])。严重的血友病与关节自发性出血、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有关~([2]),早期持续性的规范治疗是关键。预防治疗通过长期规律性应用凝血因子,与按需治疗(即发生出血后开始治疗)相比,可以防止或减少关节出血次数,维持正常关节及肌肉功能,延缓关节病变进展,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冷沉淀(cryoprecipitate CP)是将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 pIasma FFP)经1~6℃解冻再经离心移除血浆后余留的不溶的沉淀物。CP主要含有凝血因子(FⅧ)、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IIebrand factor vWF)、纤维结合蛋白(Fn)和凝血因子XⅢ(FXⅢ),广泛应用于治疗血友病、FIB缺乏、补充Fn等和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近年的新概念为“凡是正常凝血过程中血浆凝血因子(Ⅰ Ⅲ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ⅩⅢ)的活力有缺陷的疾病均应包括在内。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例中血友病甲70%~80%,血友病乙10%~15%。血友病甲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有颅内出血。近年来由于补充凝血因子,CT检查确定颅内出血部位及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死亡率已下降,但仍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从1970年至今共收治8例血友病并颅内出血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血友病A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2014-07~2016-04确诊的4例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讨论。结果 4例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4~73岁,男女发病比例1∶3,均未找到明确相关病因,首发症状均为皮肤软组织出血,所有患者均有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抗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下降(0.4%~0.9%),FⅧ抗体检测阳性(10.12~115 BU/ml)。通过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4例患者FⅧ抗体滴度均较前下降,FⅧ水平较前升高。1例患者在治疗间期因脑出血死亡。结论 (1)获得性血友病A发病罕见,多见于老年人。(2)临床表现以自发性出血为主,其中以皮肤黏膜及肌肉软组织出血多见。(3)旁路治疗为止血治疗的一线方案,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环磷酰胺仍是当前清除抗体的核心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