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非药物治疗可进一步改善病人的预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及心脏机械辅助装置等慢性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发展迅速,基因、干细胞移植及植物神经干预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不断在探索中前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运用药物和植入式心脏电器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同时,心脏远程监测已经成为其治疗的一个新方向。研究证明心脏远程监测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同时又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现主要介绍心脏远程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和实用技术以及其在普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植入心脏电器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在心脏泵血、充盈能力的下降的同时,往往伴有心肌重构。在过去的2个世纪,随着药物治疗的不断发展,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改善,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和器械的不断发展,各种经导管心脏结构性治疗的方法不断涌现,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本文针对上述经导管结构性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发病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目前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的发生及心脏再同步治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并没有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症状,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后仍有30%的患者处于无应答状态。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出现许多新的器械治疗方式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新的曙光,如多位点起搏等心脏再同步治疗新技术、心肌收缩调节器、左室辅助装置和神经调节治疗等。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越来越多临床研究的进展,可以使更多心力衰竭患者从器械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5.
正心力衰竭是各种慢性结构性或非结构性心脏病发展到后期的共同表现。美国现有620万例心力衰竭患者群体,并且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发病率持续增加[1]。针对这些患者的不良预后,已经有许多控制心力衰竭进展和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治疗方法。近几年,在指南的规范药物治疗下开始出现一些辅助器械治疗(例如心脏再同步疗法、植入式监测器、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脏移植等[2]。尽管如此,还需要进一步研发新的心力衰竭器械,以解决目前仍然较高的患者死亡率(高危亚组每年20%~25%)和大量的心力衰竭住院率(美国每年100万人次)[1]。心房分流术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对于许多患者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疾患。近半个世纪以来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经规范的药物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仍十分严峻,而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的心脏再同步化、左心室辅助装置、基因治疗等非药物治疗策略已逐渐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就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非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即使优化药物治疗也难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器械。本文将对CCM概念、作用机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以及优势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老年慢性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FREF)即原称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通过有效的循证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器械治疗如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及自动节律心脏除颤器置入(ICD),预后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即原称舒张性心衰,目前缺乏循证医学有效药物治疗的证据,尚没有一种药物被证明能改善HFPEF的预后。急性心衰近几十年来的治疗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现在仍然沿用"扩血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介入治疗领域近来涌现出多种新型介入手段,分别作用于心力衰竭的各个病理途径。目前已经开展了大量与之相关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已经证明了多种介入器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改善,但较少有证据证明心力衰竭介入器械在住院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改善。现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领域介入器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辅助心脏自身收缩能力的设备、减少心脏做功负荷的器械和间接调节心脏的装置。  相似文献   

10.
<正>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领域里重要的器械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合并心脏电-机械失同步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已被国内外指南列为适应证患者的器械治疗推荐~([1-4])。由于CRT价格昂贵,多数患者因迫于经济压力被迫放弃该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多数CRT适应证患者为窦性心律,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正常,远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可能性小。一些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并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根据患者预后是否并发心脏事件,将其分为事件组(n=45)和非事件组(n=81)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相关指标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并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并发心脏事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LVEF以及NYHA分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04,0.013,0.021)。结论BNP、LVEF以及NYHA分级是心力衰竭预后并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上的难题.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器械治疗,尤其是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以其卓越的疗效已成为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拮抗交感和神经内分泌的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药物、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室辅助装置以及心脏移植等明显改善了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预后. 其中,药物仍是大多数慢性心衰患者的最重要治疗手段,除...  相似文献   

14.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 ,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具有较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左心室扩大 ,心功能减退 ,心输量减少造成。相当一部分患者往往合并房室传导或心室内传导延迟 ,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目前的主要治疗以药物为主 ,包括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增加心脏收缩力。虽然应用药物可缓解症状 ,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 ,即便应用最佳的药物治疗 ,仍不能改变心功能衰竭进行性加重及改善预后。近几年来 ,国际上进行了一系列双…  相似文献   

15.
从中外指南比较的角度,介绍中国新指南的基本特点和内容要点。包括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预后的药物及可能有害的药物。醛固酮拮抗剂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用扩大至NYHAⅡ级患者。对于心衰的定义、阶段划分、药物应用的时机和适应证,以及心力衰竭一些新诊治手段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综述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进展。心力衰竭病人较多,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最后共同归路,尽管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心力衰竭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很高。器械治疗是心力衰竭尤其是严重心力衰竭病人的重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器械治疗的不断进展使更多心力衰竭病人受益,主要包括心脏除颤器械、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压力激活治疗、传导系统起搏。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即使采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部分病例与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有关。心脏再同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以进行性心脏功能下降及心腔扩大为特征,其致病机制涉及众多细胞信号通路。虽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预后明显改善,但心力衰竭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部分心力衰竭患者表现为心脏收缩不同步心力衰竭(DHF),而收缩不同步可显著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及病死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一种极有希望的DHF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促进急慢性心脏同步收缩,逆转心室重构,明显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但30%患者对CRT无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和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全世界估计2 600万人口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尽管目前药物和器械设备治疗已有很大进展,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仍未见降低。同时慢性心力衰竭的高住院率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无线肺动脉压力监测系统是用于通过血流动力学远程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设备,美国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无线肺动脉压力监测系统应用于心力衰竭管理有其独特优势,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现就无线肺动脉压力监测系统新技术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很高,虽然心衰患者的管理取得了进展,但他们的预后仍然很差。本文综述了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药物治疗策略、药物种类、联合治疗和新型药物的研究。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最新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