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 2 4 h食管 p H监测和食管测压及奥美拉唑治疗试验在食管原性胸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食管原性胸痛 6 8例行内镜、食管测压、2 4 h食管 p H监测及 7d的奥美拉唑 (2 0 mg,2次 / d)治疗试验 ,治疗后症状评分比治疗前降低超过 75 %者则为治疗试验阳性。结果 :食管原性胸痛 6 8例中 5 5例 (81% )符合胃食管反流病 (GERD) ,胡桃夹食管 2例 ,早期贲门失驰缓症 3例 ,弥漫性食管痉挛 3例 ,无效食管运动 (IEM) 5例。GERD5 2例测压分析 ,35例(6 7% )符合 IEM诊断标准。奥美拉唑治疗试验对诊断 GERD的敏感性为 93% ,特异性为 85 %。结论 :GERD是食管原性胸痛的主要原因。 2 4 h食管 p H监测和食管测压是诊断食管原性胸痛的主要检查手段 ,奥美拉唑治疗试验是临床诊断GERD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食管pH监测在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而内镜检查阴性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无上消化道症状的1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食管24h pH监测检查,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42例内镜阴性者经食管24h pH值监测检出36例(85.71%)符合GERD诊断标准,有反流症状患者酸反流次数、酸长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pH值〈4 总百分比、pH值〈4 立位百分比、pH值〈 4卧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95、6.38、6.12、7.34、7.86、6.06,P均〈0.05)。老年患者24h pH监测GERD栓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X^2=6.36,P〈0.05)。结论食管24h pH值监测是诊断内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Q评分三种方法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因烧心、反酸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门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胃镜组、24 h食管pH值监测组及GERD Q评分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GERD Q问卷评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情况。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组40例患者中病理性反流者19例,生理性反流者5例,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镜组及GERD Q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组与GERD Q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食道pH值监测可以对食管内反流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GERD的临床诊断及不同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1]。 GERD 患者对标准质子泵抑制剂( PPI)方案产生不完全或缺失应答,持续表现严重而频繁的反流症状,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2]。酸反流是 GERD 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食管 pH 监测可提供客观的酸反流证据,是目前诊断 GERD 的金标准。传统导管式 pH 监测需留置鼻导管,患者依从性差。近期我们采用国产食管 pH 胶囊监测系统对1例剑突下及咽部灼热感患者行72 h 食管 pH 监测,确诊 RGERD,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憩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例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食管下段憩室病例资料。结果 2例均为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反复心前区(胸骨后)疼痛、呛咳或慢性刺激性咳嗽、咽喉部哽咽感,于外院误诊为GERD,转我院及火箭军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入院后行24 h食管p H监测示De Meester评分均≤14.72分,纤维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发现食管下段黏膜炎症及充血,距门齿38~40 cm处可见憩室,憩室有短段蒂与食管下段相连,确诊为食管下段憩室,行手术治疗和(或)药物治疗,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结论食管下段憩室与GERD易混淆,鉴别诊断需行胃镜、24 h食管p H监测及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抗反流手术结合憩室切除术可能是食管下段憩室外科干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 (GERD)临床常见 ,对胃镜阴性的 GERD用较新的雷贝拉唑 4周后烧心消失率亦只有 5 9% [1 ] ,因此临床上易否定本病 ,本研究调查 GERD的误诊原因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1- 0 8~ 2 0 0 3- 0 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以烧心、胸痛就诊 ,或伴有反酸、反胃拟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进一步选择胃镜、2 4 h食管 p H检测或食管动力检测。 GERD确诊标准 :食管有充血、糜烂者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2 4 h p H检测如 p H<4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4 %或 De Meester Score>14 .72 ;食管动力检测下食管括约肌 L ES<10 mm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2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GERD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治疗1个月,降压治疗不变,治疗前后同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24 h食管p H联合阻抗监测,观察病理性酸反流、高血压发作情况和二者的相关性,血压的变化,以及抗酸治疗的降压效果。结果在监测过程中,病理性酸反流312次,血压升高453次,病理性酸反流在夜间更常见(t=-2.888,P=0.009),而高血压发作次数在日间与夜间无明显差异(t=0.990,P=0.333)。病理性酸反流发作与高血压发作有相关性(r=0.242,P=0.015)。抗酸治疗后胃食管反流参数和血压参数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抗酸治疗的降压总有效率为54.5%。结论部分原发性高血压病与GERD密切相关,通过有效的诊断及积极的治疗,能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及减少相关性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2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表现与食管酸反流程度、食管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GERD患者经胃镜或24 h食管pH监测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与食管炎症和反流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反流性食管炎(R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酸反流严重程度上及食管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食管酸反流程度、食管炎症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赵莉  刘新光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0):951-95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与食管腺癌等疾病的发生相关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酸等症状,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食管等合并症。GERD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除可具有食管本身损伤及食管症状外,还可引起呼吸道、咽喉、耳鼻及口腔等食管以外的组织器官损伤和症状。由于胃、十二指肠反流而产生的胃肠道以外的相应症状,称之谓GERD食管外表现。有研究…表明,在6215例GERD患者中,具有食管外表现者占32.8%,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占具有食管外表现的GERD患者的34.9%,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患者占30.5%。患者的性别、年龄、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GERD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吸烟等因素,均与食管外表现的发生有关。GERD伴有食管外表现的患者,可以具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也可以没有反流症状,因而给诊断增加了难度。而且,即使24h食管内pH监测结果阳性,亦很难确定食管外表现与GERD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24 h食管pH值监测,了解胃食管返流的次数、程度、时间、返流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抗反流手术前、后评价.并对31例拟诊为GERD患者24 h食管pH值监测过程的进行护理.结果整个pH监测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熟练的操作技术,电极的定位,完整的监测日记,在食管pH监测中尤为重要.结论监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诊断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胃内镜联合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 H(MⅡ-p H)监测在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胃肠功能室进行胃镜、24 h MⅡ-p H监测的2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总结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4 h MⅡ-p H临床表现,统计胃镜、24 h MⅡ-p H诊断RE阳性率。结果 24 h MⅡ-p H诊断RE阳性率高于胃镜、24 h p H-De M,胃镜+24 h MⅡ-p H诊断RE阳性率高于单纯胃镜、24 h p H-De M、24 h MⅡ-p H检查(P0.05)。观察组立位和卧位总反流、酸反流、弱酸反流及液体反流、混合反流、气体反流中位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反流时间5min次数、最长反流次数、总p H、立位p H、卧位p H、De M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联合24 h MⅡ-p H监测可弥补常规胃镜诊断的不足,可明确RE患者食管反流特点及反流理化性质,对RE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凌慧芬  朱秀琴 《现代护理》2005,11(2):152-153
目的研究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24h食管pH值监测,了解胃食管返流的次数、程度、时间、返流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抗反流手术前、后评价。并对31例拟诊为GERD患者24h食管pH值监测过程的进行护理。结果整个pH监测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熟练的操作技术,电极的定位,完整的监测日记,在食管pH监测中尤为重要。结论监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诊断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并总结24 h食管pH/阻抗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 利用24 h食管pH/阻抗监测技术,对68例患者进行监测及护理.结果 66例一次置管成功,2例二次置管成功.置管后无鼻咽、胃部损伤以及误吸等并发症.置管前后每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患者确诊为GERD者59例(86.76%),其中酸反流为主者34例(50%),弱酸反流为主者23例(33.82%),非酸反流为主者2例(2.94%).结论 24 h食管pH值/阻抗监测是安全、有效、无创、客观的检查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的诊断GERD.正确的插管方法及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检查成功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24小时食管PH监测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24h食管pH检测对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携带式24h食管pH分析仪对37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作为疾病组在常态下进行24h食管pH监测,并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20名正常成人中平均97.7%的时间食管pH>4,观察6项食管pH测定指标,得出95%的正常值范围:pH<4的总时间百分率为4.97%;pH<4的立位时间百分率为3.82%;pH<4的卧位总时间百分率2.34%,反流持续≥5min的次数<2.57;最长反流持续时间<18.62min,pH<4的反流次数为25.69次。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4h食管pH监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4.59%,明显高于食管钡餐X线检查(27.02%)、内镜检查(40.54%)及食管粘膜活检(51.35%)等方法。 结论:24h食管pH监测的指标对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GER,深入了解GER与食管炎的关系,特别对GERD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食管钡餐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食管高敏感性及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海生  陈Min湖 《新医学》1999,30(6):363-364
1引言长时间食管下段pH测定是当前最客观检测和定量胃食管酸反流的方法。根据反流次数、酸暴露时间的百分比等参数将胃食管反流分为生理性胃食管酸反流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根据内镜下食管改变,GERD分为:不伴食管炎症的GERD和反流性食管炎。对有胃灼热(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症状的病人行24小时食管下皮pH测定,发现其中一部分病人胃食管酸反流在正常范围内。心理调查发现这部分人有较明显的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本文对胃食管反流症状、食管酸高敏感性以及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作一论述。2反流样功能性消化不良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在正常人,胃食管反流每天发生50次,多于进食或餐后发生,并且没有任何症状,因此GER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于胃食管反流所致的疾病。GERD除包括典型的局部胃肠道症状如胃灼热、反酸等外,还包括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声音嘶哑,有时可不伴有任何胃肠道不适。Lock等人进行问卷研究证实59%的GERD患者有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如胃灼热、反酸和吞咽困难等;Irwin等人研究发现,由GERD所致的慢性咳嗽的患者大约75%的时间没有胃肠道症状。不同专业人员对GERD的临床表现认识不同,各种GERD的食管外表现不仅在临床和诊断方法上和经典的胃肠道疾病专家认为的GERD有所不同,而且在病因和治疗方面也不一样,临床医生在处理慢性咳嗽患者时,必须意识到这些差别。  相似文献   

17.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时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2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GERD患者进行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内pH及胆汁监测,给予洛赛克、贝洛钠、铝碳酸锓联合用药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复查内镜及24小时食管内pH和胆汁监测,分析胃酸及胆汁反流在GERD中的发病机理以及联合用药的疗效。结果 42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反流。并以酸反流为主。混合反流者食管炎分级和呼吸道症状较单纯反流者重。联合用药治疗后胃镜检查食管炎症消失。食管内pH及胆汁监洲均正常。结论 GERD的呼吸道症状与反流有关,胃酸及胆汁在GERD发病机制中起协同作用。对以呼吸道症状就诊而反复治疗欠佳的患者,应考虑GERD的可能。进行胃镜及食管内pH和胆汁监测能明确诊断。对无条件进行上述检查的患者,给予联合用药试验性诊断治疗,也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不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症状患者食管24h阻抗-PH监测中术前行为学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 将伴有不同GERD症状的患者共320例,随机分为行为学护理干预组和非行为学护理干预组。通过观察比较各组患者24h阻抗-PH监测的完成情况,探讨术前行为学护理干预在不同GERD症状患者24h阻抗-PH监测完成中的重要性。结果 食管外GERD症状患者其24h阻抗-PH监测的成功率较食管症状患者均显著减低。食管症状患者24h阻抗-PH监测成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然而食管外GERD症状患者24h阻抗-PH监测的成功率在行为学护理干预组较非行为学护理干预组显著提高。结论 食管外GERD症状患者其24h阻抗-PH监测的成功率较食管症状患者显著减低,术前行为学护理干预在改善食管外GERD症状患者其24h阻抗-PH监测的成功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收集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f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临床信息、胃镜表现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比较难治性GERD和非难治性GERD的反流特点,探讨难治性GERD的预测因素,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8年10月-2012年12月因反酸、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咽痛等症状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疑诊为GERD的74例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胃镜结果等.监测患者的食管下段pH和食管阻抗变化.难治性GERD诊断:符合GERD诊断标准,同时经过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4周(每天至少1次)无效或者deMeester评分下降少于50%;非难治性GERD诊断:符合GERD诊断标准,同时经过PPI治疗4周(每天至少1次)症状改善明显;非GERD诊断:内镜检查未见食管黏膜损害,且24 h食管pH-阻抗监测反流次数和deMeester评分不足以诊断GERD.计数资料正态分布者用r±s表示,菲正态分布者用中位数和百分位数(25th,75th)表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按是否为GERD、是否为难治性GERD分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反流特征性因素.结果:(1)难治性GERD患者与非难治性GERD患者的酸反流次数、总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GERD患者的deMeester评分较非难活性GERD患者高,长酸反流次数较非难治GERD患者多(P=0.032,P=0.008);(2)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难治性GERD与长酸反流次数、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1和0.045).长酸反流次数增加1次,发生难治性GERD的危险增加36%;NERD患者发生难治性GERD的危险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4.54倍;(3)不同类型GERD的反流特征:NERD患者的近端反流次数大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患者,而近端反流百分比显著大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Barrett食管患者(P=0.006).结论:(1)长酸反流次数多和NERD是难治性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2)NERD患者比糜烂食管炎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难治性GERD.NERD患者的近端反流百分比的升高可能与其对PPI的反应差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而内镜检查主要用予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GERD的检查包括食管测压、24h的pH监测、食管滴酸试验等,但这些检查一般医院仪器缺乏及相对的侵人性而未能普及。作者通过多年的胃镜检查发现,翻转胃镜下观察贲门与胃镜间隙有宽有狭,有的患者贲门紧包绕胃镜,有的患者贲门与胃镜有较大间隙,本文探讨这一表现是否与GERD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