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肿瘤患者应用彩超检查诊断PICC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128例肿瘤患者。患者均行PICC术治疗,并应用彩超检查对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诊断。回顾分析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探析其超声图像表现以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纳入128例患者均经彩超检查上肢静脉,共检出48例上肢静脉血栓,13例为单发静脉血栓,21例为多发静脉血栓,余14例上肢静脉血栓管腔所属静脉不详。其中17例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14例发生腋静脉血栓、17例发生肱静脉血栓、7例发生贵要静脉血栓、1例发生肘正中静脉血栓、6例发生颈内静脉血栓。上肢深静脉发生率较高,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应得到重视。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术治疗后应用彩超检查可有效诊断是否存在上肢深静脉血栓,上肢深静脉血栓通常是指腋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血栓形成,不及时治疗后果与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样严重,包括:肺栓塞、血栓后综合症、血管闭塞、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等。文献报道约1/3上肢深静脉血栓可发生肺栓塞,少于1%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可发生致死性肺栓塞。而血管超声是诊断的首选方法,方便无创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杜蓉  周晏林 《华西医学》2010,(10):1888-1890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穿刺中央静脉置管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60例需行中央静脉置管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腋静脉穿刺行中央静脉插管,并于拔除导管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双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将腋静脉穿刺侧上肢作为穿刺组,对侧上肢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两组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中央静脉置管平均时间为(14.7±7.4)d,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穿刺组2例患者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无肺栓塞发生,28例患者(47%)拔除的导管周围可见纤维蛋白套形成,经上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例患者(8.3%)腋静脉不完全栓塞,2例患者(3.3%)腋静脉完全栓塞。在中央静脉置管时间≤6d的患者中,无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时间在7~14d的患者中,2例(3.3%)腋静脉血栓形成;5例(8.3%)腋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置管时间≥15d(P〈0.01)。7例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2~3次穿刺成功,平均穿刺时间(10±2.5)min,与无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平均穿刺所需时间(14±9)min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静脉穿刺中央静脉置管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1.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65例下肢静脉同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X线静脉造影,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准确性。结果与X线静脉造影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85%、特异度100%、准确度95.3%;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上优于静脉造影(P<0.05);伴有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静脉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后肌间静脉血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后肌间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共94肢,于术前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有无血栓并检测股静脉反流情况;术后14天行超声检查及顺行性下肢X线静脉造影。结果术后65肢分别经静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造影发现3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18肢小腿后肌间静脉内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后肌间静脉血栓的检出明显优于X线静脉造影。术前有反流的静脉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57.14%(16/28);无反流的静脉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17.78%(8/45),术前伴有股静脉反流的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正常静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腿后肌间静脉血栓优于X线静脉造影,便于对血栓进行动态监测,可为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3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结果左下肢22例,右下肢13例,双下肢8例,25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为深浅静脉均有,无单纯浅静脉血栓的病例。结论多普勒超声是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首选方法,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1 例乳癌术后患者应用化疗及辅助药物导致全身水肿,水肿消失后 PICC 置管侧上肢肿胀加剧,彩超检查示同侧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形成大面积血栓。 该患者具备 PICC 置管所有高危因素,同时患者全身水肿掩盖并加重静脉血栓的形成。 本文对其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在浅静脉造影路图帮助下,于左侧肘横纹上于肱静脉顺行穿刺开通锁骨下静脉闭塞段后沿导丝送入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对左锁骨下静脉-左腋静脉血栓区域进行尿激酶腔内喷射。反复抽吸后造影可见静脉仍残留明显狭窄,于左锁骨下静脉放置Wallstent支架1枚,扩张后使用球囊进行后扩张,扩张后造影见左锁骨下静脉恢复通畅,未见明显残余狭窄,造影剂无外溢及滞留。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1min,术中出血量为10ml。患者行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支架置入术后,左侧锁骨下静脉及腋静脉血流恢复通畅。术中患者无胸闷憋喘等并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术后口服拜瑞妥治疗。6个月随访,患者左侧上肢肿胀较前减轻,超声检查左侧深静脉血流通畅。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支架置入术适用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6岁,确诊左肺癌5个月,因化疗后发现左上肢严重指凹性水肿并左颈、面部水肿3d人院。行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腋静脉至左锁骨下静脉管腔内被实性弱回声充填,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压瘪,左侧头臂静脉内可见实性等同声完全充填,左侧颈内静脉近心端腔内可见少量实性低回声,左侧火静脉近心段可见实性弱回声充填;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6例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深静脉造影检查的相关资料,以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为对照,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并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深静脉造影对小腿深静脉及大腿深静脉的检查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数160条,深静脉造影检查静脉数245条;两种方法对小腿深静脉的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大腿深静脉的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深静脉造影结果为参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大腿深静脉的准确度及灵敏度较高,检查小腿深静脉的准确度及灵敏度较低。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腿深静脉的检查与深静脉造影并无差异,而对于小腿深静脉的检查不如深静脉造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12例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7例导管位于右上肢,5例位于左上肢.男8例,女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4例,肺部恶性肿瘤3例,乳腺恶性肿瘤3例,均为女性患者,腹部恶性肿瘤2例.11例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均消失,1例患者出现双上肢静脉广泛栓塞,临床上怀疑合并肺血栓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上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大小、形态及范围的变化,反应血流再通的情况,清楚的显示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很大程度帮助临床判定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指导治疗方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范围、大小、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及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临床PICC术后血栓形成溶栓效果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方法探查。结果 结论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上肢血管疾病的价值。对临床疑有上肢血管疾病患者21例162条血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从锁骨下动脉至桡尺动脉或静脉进行逐段探查。结果 发现上肢血管疾病8种,其中上肢静脉栓塞例数最多,其次为上肢动脉各节段的硬化。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地检出上肢血管疾病,对于单侧上肢水肿和无脉症应列入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直接法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临床证实的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直接法MSCTV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结果上肢深静脉血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直接法MSCTV深静脉血栓表现为充盈缺损,静脉腔变细、闭塞,侧支血管迂曲、扩张;彩色多普勒超声深静脉血栓表现为静脉腔内的实性回声,周围无血流信号或仅有细小血流信号。结论深静脉血栓具有典型的MSCTV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直接法MSCTV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对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6-03/09择期行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患者42例59膝,其中左膝14例,右膝11例,双膝17例。均选用美国Depuy公司含庆大霉素骨水泥固定假体。置换后(13±2)d均由专人做双下肢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检查和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检查共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2例,有症状者3例,其中单膝1例,双膝2例。血栓部位均在远端,其中左下肢者5例,右下肢者3例,双下肢者4例。静脉造影检查共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7例,有症状者3例,其中单膝1例,双膝2例;血栓部位均在远端,其中血栓部位在左下肢者3例,右下肢者2例,双下肢者2例。与静脉造影检查相比,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方面,其精密度达到0.714,特异度为0.80。结论:采用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检查可以形成特定的声像资料,与静脉造影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86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普勒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6.5%;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股静脉至筋脉累及、胫前与胫后静脉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96.9%、90.0%、100.0%、1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脑血管病史、静脉血栓史及发热等均显著高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0.05)。结论:患者脑血管病史、静脉血栓史及发热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升上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策略,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肢体静脉,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无血栓形成两组,观察骨折部位、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凝血功能。结果 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5例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消失;1例发生颈内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好转。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5%(6/173)。深静脉血栓形成组(6例患者)与无血栓形成组(173例患者)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骨折部位为肩关节周围和肱骨干。结论上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也能形成深静脉血栓,多见于肩关节周围骨折,虽然发生率低,但是若未及时诊断干预,演变成为肺栓塞,则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患纠纷,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87-4088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52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4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异度为66.67%,敏感度为80.00%,误诊4例,误诊率为33.33%,漏诊8例,漏诊率为20.00%,诊断准确性为76.92%;有31例患者为左下肢静脉病变,有17例患者为右下肢静脉病变,有4例患者为双下肢静脉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7月期间接诊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71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入院后先接受高频超声诊断,其后接受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分析高频超声单一诊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差异性。结果:患者经X线静脉造影后,71例患者均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其中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29例,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33例,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经分析患者起病时间后可知急性血栓27例,亚急性血栓32例,慢性血栓12例。以静脉造影诊断结果为依据进行对比后发现,相较高频超声单一诊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效果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诊断,并可根据不同超声影像特点,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类型进行初步鉴别,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引起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27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引起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并经X线静脉造影证实,结果:该病例诊断符合率100%,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彩色多普勒检查具有特征性改变。受压段血管前后径变扁,左右径增宽,远端前后径逐渐增宽,血栓可局限于髂静脉,也可蔓延至股静脉,Go静脉及下腔静脉,急性血栓形成者,血栓为实质性低回声,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径增宽。慢性血栓形成者,血栓为实质性强回声,并形成大量的侧支循环,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对本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靠性、无创伤,无禁忌证及可重复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深静脉血栓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慧  王欣  陈云  邱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2195-2196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双侧深静脉内径变化、管腔回声、腔内彩色血流充盈情况,并跟踪随访。结果:检出39例小腿深静脉血栓。其中胫后静脉血栓6例,腓静脉血栓4例,腓肠肌静脉血栓12例,比目鱼肌静脉血栓15例,腓肠肌静脉和比目鱼肌静脉血栓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白塞氏病外周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白塞氏病外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为白塞氏病的患者,进行外周深静脉和浅静脉的超声检查,二维观察静脉管壁、管腔、有无血栓,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观察有无血流信号异常.结果 8例下肢和2例上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均发现外周静脉血栓,本组白塞氏病外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2%.结论尽管白塞氏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小血管炎,但很多患者表现为外周大血管的血栓形成,对有一侧肢体肿胀的患者行血管超声检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