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病态造血变化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高危MDS患者的病态造血特点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χ~2或Fisher精确检验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数、WHO 2016诊断分型、红系病态造血有无减少与以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中达总有效相关(P0.05);Kaplan-Meier检验单因素分析显示,WHO 2016诊断分型、IPSS-R评分、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数、染色体有无-7、初诊有无粒系病态造血、粒系病态造血有无变化各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数、染色体有无-7、粒系病态造血变化是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中高危M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以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中高危MDS的治疗过程中,关注骨髓原始细胞数、染色体有无-7和粒系病态造血变化对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细胞中病态造血状况与骨髓单个核细胞遗传学异常变化特征,判断其在该类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经骨髓涂片检查及骨髓组织切片活检确诊的57例MDS患者同时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培养法R带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该类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病态造血、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患者生存期关系。结果 MDS的病态造血以三系病态造血为多见,其骨髓活检阳性检出率高,尤其对巨核细胞病态造血检出更突出。MDS患者多易出现染色体异常,常见为5 q-、11 q-、20 q-、+8、-7和染色体异位、复杂异常核型,复杂异常染色体核型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骨髓活检是准确反映MDS患者病态造血的特异性检查方法。三系病态造血及复杂异常染色体患者转为急性白血病概率大、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种恶性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减少和高风险转白,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妥协和恶性克隆细胞的不断扩增。本文将对MDS的炎症反应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MDS的临床试验做一综述。1 MDS的恶性实质从1982年以"病态造血"形态学特征为诊断依据的FAB分型,到2001年WHO诊断标准中纳入了染色体核型,再到2008年基于多参数综合诊断的WH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多指标综合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标准。方法以前瞻性方法验证从回顾性研究中得出的综合诊断MDS的8项指标。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MDS患者,其中多指标诊断组38例,同期对照组79例,既往对照组123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转化为白血病的情况。结果随访期间多指标诊断组18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47.37%,中位转白时间6(1~33)个月。同期对照组18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22.78%(与多指标诊断组相比,P<0.01),中位转白时间6(1~33)个月。既往对照组16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13.01%(与多指标诊断组相比P<0.01),中位转白时间5(1~23)个月。多指标转白的相对危险度:骨髓原始粒细胞和单核细胞≥0.020的相对危险度(RR)为9.11,髓系细胞分化指数≥1.8的RR为6.50,有淋巴样微巨核RR=4.55,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粒、单核细胞RR=4.40,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RR=4.26,染色体核型异常RR=2.87,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粒、单核细胞系集簇与集落比值≥4.0的RR为2.14。结论多指标综合诊断较全面反映MDS恶性造血克隆的生物学本质,能更准确地诊断MDS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WHO亚型分布、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与MDS诊断分型、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9例成人原发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WHO分型及预后情况,随访观察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99例MDS患者难治性贫血(RA)型26例(26.26%);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幼粒细胞增多(RAS)型6例(6.06%);难治性贫血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型23例(23.23%);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型44例(44.44%)。按IPSS预后分组,中危Ⅱ和高危组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危和中危Ⅰ组(χ2=17.88,P<0.01);中危Ⅱ和高危组患者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和中危Ⅰ组(χ2=40.22,P<0.01)。按IPSS染色体核型分组,预后好、中、差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分别为45(95%CI:39~51)、37(95%CI:25~49)和23(95%CI:13~31)个月,Log-rank检验三组总体生存(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中国有别于西方国家MDS患者的WHO亚型分布,染色体核型分析是MDS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5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与WHO分型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45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追踪其临床病情进展情况。结果:45例MDS患者中有27例(60%)检出异常克隆。在异常染色体核型中 8和高度复杂异常最多,其次为-7/7q-和复杂异常。难治性贫血(RA)异常核型检出率33.3%,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异常核型检出率66.6%,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异常核型检出率75%。45例患者经追踪观察,16例(35.5%)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其中复杂和高度复杂核型异常7例,3例 8患者,2例-7/7q-患者,4例在初诊时核型正常。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中低危组和中危1组白血病转化率为0,中危2组白血病转化率为18.2%,高危组为70%,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MDS的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的细胞形态学重现性特征细化,并综合染色体、 分子生物学变化及临床预后,对MDS 分类进行了修订。取消以血细胞减少系列的名称,代以MDS 伴相应病态造血、 原始细胞和细胞遗传学异常。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全髓有核细胞计,取消既往的“非红系”计算,使得过去符合急性 红白细胞白血病再分类为MDS-EB。del(5q) 预后良好,除外单体7 和del(7q),再伴有1 个额外核型异常亦不影响预后。 在原始细胞增多和出现MDS 典型染色体时,不需要形态学病态造血指标达标即可诊断MDS。SF3B1 突变与MDS- 环状铁幼粒红细胞(RS) 关系紧密,使RS 阈值降至5%。TP53 突变或缺失则预后不良。NPM1 和MLL 阳性提示进 展为AM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自身免疫性溶血为早期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以及对MDS的早期诊断思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自身免疫性溶血为早期表现的MD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疾病发展过程。结果:该患者以自身免疫性溶血为早期表现,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效果不佳,复查骨髓细胞学,通过骨髓病态分析提示红系显著病态造血,小巨核酶标染色体提示巨核系统发育异常,患者病情发展迅速,1个月后即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结论:MDS可能以溶血为早期表现,进行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的分析对MDS的诊断十分重要。CD41的小巨核酶标染色有助于早期发现巨核细胞病态改变,帮助MD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见,1974年Van den Berghe等首先报道,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具有红系病态造血、大细胞性贫血、血小板数正常或者升高等特点,以单个核巨核细胞为主,向白血病转化的比例低[1].2008年WHO的MDS分型中,5q-综合征作为一个亚型,命名为MDS伴有单纯5q-.来那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对染色体5q-异常者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报告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染色体核型由8号染色体三体型(三体8)向8号染色体四体型(四体8)演变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MDS疾病进展过程中染色体核型演变及四体8异常克隆的认识.方法针对此例患者进行了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在确诊MD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后35个月进展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5,同时染色体核型由三体8向四体8演变;向AML转化后患者对化疗耐药,短期内死亡.结论染色体核型演变与MDS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四体8克隆由三体8演变而来,四体8的出现与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有关,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与WHO分型及临床转归的关系,以及老年MDS患者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分组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48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追踪其临床病情进展情况。结果48例MDS患者中,老年患者28例,占58.3%。IPSS评分中危2组和高危组老年患者为21例,占75%,非老年患者11例,占55%。在48例患者中有28例检出异常克隆,以高度复杂异常和+8最多。难治性贫血(RA)异常核型检出率29.4%,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异常核型检出率66.6%,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异常核型检出率76%。48例患者经追踪观察,17例(11例为老年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其中复杂和高度复杂核型异常者8例。IPSS评分中高危组白血病转化率为71.4%,明显高于其它组。结论老年MDS患者中,中高危患者比例高,染色体核型分析在MDS的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克隆性、髓系肿瘤性疾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强,骨髓发育异常导致的形态学表现(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染色体核型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是最突出的临床特征。MDS治疗药物适应证目前只有7种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但是,近年来靶向药物研发态势迅猛,初步临床研究疗效有前景。文章在此对MDS病理机制研究及靶向药物临床研究进展做一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报告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染色体核型由8号染色体三体型(三体8)向8号染色体四体型(四体8)演变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MDS疾病进展过程中染色体核型演变及四体8异常克隆的认识。方法:针对此例患者进行了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在确诊MD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后35个月进展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5,同时染色体核型由三体8向四体8演变;向AML转化后患者对化疗耐药,短期内死亡。结论:染色体核型演变与MDS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四体8克隆由三体8演变而来,四体8的出现与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有关,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按照WHO标准,主要依靠外周血细胞减少、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计数、原始细胞比例)、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诊断和分型。重要的辅助诊断包括骨髓病理活检或(和)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和MDS相关基因突变的检测。病态造血是MDS诊断分型的形态学基础,原始细胞不增多的MDS主要依靠病态造血进行诊断分型。病态造血巨核细胞≥10%或环状铁粒幼红细胞≥15%,对MDS具有较确定性的诊断意义。部分MDS-SLD及MDS-MLD,巨核细胞系无病态造血,仅有红细胞系和(或)粒细胞系病态造血细胞的比例≥10%,属于真正意义上的MDS最低诊断标准,在实际操作起来难以准确把握,诊断MDS时应慎重,并需排除反应性病态造血。该文详细介绍了细胞形态学对MDS的诊断意义,详细解读了各系病态造血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以及笔者的经验和体会,分析总结了MDS的诊断思路,阐述了MDS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MDS的精准诊断及防止误诊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WHO(2001)分型与FAB分型的IPSS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经FAB标准确诊的原发MDS的患者重新按WHO标准分型,对2种结果的IPSS及染色体异常与各亚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按FAB分型各亚型的IPSS及染色体异常无显著性差异,按WHO分型的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与难治性贫血(RA)患者染色体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66.6%,41.7%,P<0.01),RAEB-2高危组比例明显高于RAEB-1组(25%,0%,P<0.01)。结论:原发MDS的WHO分型与FAB分型相比,前者与预后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细胞形态学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2例MDS患者,通过对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MDS患者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分析二者形态学的差别。结果:核型异常组31例,占37.8%,核型正常组51例,占62.2%,2组外周血比较,核型异常组易出现原粒细胞、早幼红细胞、大红细胞,P<0.05;骨髓细胞形态比较,核型异常组三系病态造血比例高(>30%),P<0.05;原粒、淋巴样小巨核和畸形血小板比例高,P<0.05;核型异常组红系病态造血易见子母核、奇数核和多核,P<0.05;核型异常组有6例转为急性白血病。结论:异常核型MDS较正常核型组细胞病态造血发生率明显增高,原始细胞比例增高,转为白血病的比例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和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从FAB分型到WHO分型的发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MDS患者分别用FAB分型及WHO分型进行分型,并对形态学、临床、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DS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均可出现病态造血。FAB分型中难治性贫血(RA)、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T)及AML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分型中RA与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与RAEB、RCMD与RAEB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EB-Ⅰ与RAEB-Ⅱ之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结论:WHO分型将FAB分型中的RA分为RA和RCMD并未显示出临床优越性。RAEB-T生存期比AML更短,因而将RAEB- T归为急性白血病,对临床治疗有好处。WHO分型按照原始细胞百分比将RAEB分为RAEB-Ⅰ和RAEB-Ⅱ,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一组异质性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以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特征。80%以上的MDS患者需要输血,而长期输血后机体将出现严重铁超负荷。本文综述了近年MDS铁超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部分患者最终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危险性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是M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疾病。特点为病态造血及高度向急性白血病转化。老年MDS患者,尤多见于70岁以上者,常并发其他慢性病,临床治疗更为棘手,现将我院收治的21例70岁以上老年人MDS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