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方法和病理特点。方法总结近7年收治的43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儿术前均行X光立位腹部平片检查,20例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检查,12例行钡灌肠检查,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2例,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11例,环状胰腺4例,环状胰腺合并肠旋转不良3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狭窄2例,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1例。治愈41例,死亡2例。结论术前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环状胰腺,部分患儿有多种原因。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避免漏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方法和病理特点.方法 总结近7年收治的43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儿术前均行X光立位腹部平片检查,20例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检查,12例行钡灌肠检查,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2例,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11例,环状胰腺4例,环状胰腺合并肠旋转不良3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狭窄2例,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1例.治愈41例,死亡2例.结论 术前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环状胰腺,部分患儿有多种原因.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避免漏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术前诊断、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产前B超筛查。64例均经手术探查,59例术前行上消化道造影。肠旋转不良34例(合并肠坏死6例),33例行Ladd手术,4例加做肠切除、肠吻合术;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12例,7例行隔膜切除及肠壁纵切横缝术,2例行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其余3例及环状胰腺5例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侧侧吻合术;2种原因梗阻者13例,其中十二指肠闭锁并肠旋转不良6例,十二指肠闭锁并环状胰腺1例,十二指肠闭锁并多发隔膜3例,环状胰腺并肠旋转不良2例,肠旋转不良并幽门隔膜1例,根据患者情况行单一或联合术式。结果行产前B超筛查患儿中12例(12/18,66.7%)怀疑十二指肠梗阻。上消化道造影的临床符合率为98.3%。64例患儿中58例痊愈(治愈率为90.6%),4例医院内死亡,2例放弃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黏连性肠梗阻5例,肠扭转、吻合口狭窄、漏诊多发畸形各1例,其中需要二次手术4例。结论产前B超有助于胎儿高位肠梗阻的早期发现;上消化道造影和B超是诊断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漏诊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发生肠扭转并长段肠坏死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小儿非手术所致肠梗阻的病因学分析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非手术所致肠梗阻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4年12月收治的非手术所致肠梗阻患儿25例,所有病例均摄腹部立位正位片,行腹部超声检查,6例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钡灌肠造影,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23例获得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1例新生儿病例经手术证实4例为小肠闭锁,3例肠旋转不良,3例十二指肠膜状狭窄,1例胎粪性腹膜炎。8月-14岁的患儿经手术证实4例为肠重复畸形,5例美克尔憩室,2例美克尔憩室合并肠套叠,1例原发性肠套叠,2例腹茧症。结论新生儿期非手术所致肠梗阻以十二指肠隔膜狭窄或闭锁、肠闭锁或狭窄、肠旋转不良多见。婴幼儿和儿童非手术所致肠梗阻主要为美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原发性肠套叠早期得不到诊治也可引起肠梗阻。X线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主要手段,超声检查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并不少见 ,大多属外科急症 ,需及时处理。我院新生儿病房在近五年中共诊治新生儿消化道畸形52例 ,占同期住院病儿的1.49 %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2例患儿中男34例 ,女18例 ;早产儿13例(双胎早产4例 ) ,足月儿35例 ,足月小样儿3例 ,过期产儿1例 ;出生体重1700~4200g。孕母有围产因素12例 ,孕期检查时B超提示异常6例。确诊方法 :X线、B超及外科手术。畸形类型 :肛门闭锁、肠闭锁、食道裂孔疝各8例 ;幽门肥厚性狭窄6例 ;食道闭锁5例 ;肠狭窄、巨结肠各4例 ;胃穿孔、脐膨出各2例 ;十二指肠缺如、腹裂、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腹部加压上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22例新生儿于上消化道造影时行上腹部按摩加压。经胃管注入造影剂后,将手放于患儿上腹部近剑突下的十二指肠体表部位,向右边及下方轻轻推压,持续时间约30秒,对2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加压前、加压期间及加压后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行加压上消化道造影时,均显示有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移至脊柱的右侧,停止加压后,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位置仍异常,14例表现为十二指肠近端扩张,经手法加压后,显示造影剂通过梗阻处的位置异常,2例伴有肠扭转。结论 上腹部按摩加压技术简便安全,能清楚显示十二指肠的解剖结构,加压与松压后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位置持续异常的特征性X线表现,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期36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5例腹部平片显示十二指肠完全梗阻,钡剂不通过。8例显示三泡征,21例显示双泡征,7例无明显梗阻征象。28例显示梗阻段位于十二指肠远段,8例梗阻段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与水平段交界处。结论腹部立位片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特异性不大,上消化道造影以及钡灌肠具有确诊意义,可为临床医生拟订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常见原因、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外科自1995年9月~2004年1月收治手术的2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分别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端端吻合及膈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术,环状胰腺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肠旋转不良行肠复位Ladd’s手术;术后痊愈出院22例,死亡1例;术后18例随访1~3年,症状消失,营养状态及生长发育均明显改善。结论十二指肠梗阻的发生与胚胎期全身发育的缺陷有关,为小儿先天性全身性畸形综合征的一部分表现,诊断有赖患儿的临床表现,选择性应用腹部立位平片、上消化道造影、钡灌肠仍为十二指肠梗阻最有效的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上消化道梗阻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并与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0例手术患儿中,85例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并中肠扭转74例(87.06%,74/85例),超声诊断73例,漏诊1例,敏感度为98.65%(73/74例);未合并中肠扭转11例,超声均未检出.45例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前超声42例符合,3例误诊.超声诊断总敏感度为85.88%(73/85例),特异度为93.33%(42/45例),准确率为88.46%(115/ 130例),假阳性率为6.67%(3/45例),假阴性率为14.12%(12/85例).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 =0.76).85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55例术前同时接受超声及消化道造影检查.46例经手术证实合并中肠扭转,超声诊断符合率97.83%(45/46例).消化道造影具有直接征象的为63.04%(29/46例).超声与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及消化道造影均可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而超声对并中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年至2019年6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出生体重为1 750~3 500 g,平均2 930 g;均为Ⅲ型食管闭锁;2例为十二指肠膜式闭锁,3例为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有2例首诊于外院,入院时已行开胸食管吻合手术;另3例生后即首诊于我院。结果 5例患儿中,2例十二指肠闭锁在首次手术前明确诊断,3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在首次手术前未能诊断。5例患儿均为先行食管吻合手术,二期再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除+纵切横缝术,术后恢复顺利,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1周至20个月,平均22周。5例并发食管狭窄,1例气管食管瘘复发,未见胃食管反流,吻合口漏。食管狭窄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复发气管食管瘘行胸腔镜手术修补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5例患儿可正常经口喂养,生长发育好,体重增长满意。结论对于食管闭锁(Ⅲ型)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患儿,术前胸腹联合立位X线片和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先行胸腔镜食管吻合手术,1周后再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吻合,分期实施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膜式狭窄与闭锁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19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与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探讨各年龄段十二指肠膜式狭窄的临床特点。结果 19例患儿中男10例,女9例;年龄5 d~3岁2个月,其中新生儿(5~19 d)10例,年长儿(1~3个月3例;1~3岁6例)9例。临床表现均以反复呕吐为主要症状。术中见新生儿组隔膜有孔占40%(4/10例);年长组隔膜有孔占100%(7/7例),2例放弃治疗,出院后不久即死亡。手术患儿中2例死于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性短肠综合征),其余手术患儿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十二指肠膜式狭窄与闭锁通常发生在新生儿期且有典型临床症状,年长儿有上消化道梗阻症状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肠腔内隔膜切除是治疗十二脂肠膜式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在儿童消化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畸形患儿进行超声及X线片图像的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儿中,单纯经超声诊断为肥厚性幽门梗阻8例,肠旋转不良5例,肠重复畸形6例。单纯经X线检查诊断为食管闭锁4例,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7例;经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诊断为消化道重复畸形13例,幽门水肿伴胃食管反流4例,环形胰腺7例,先天性巨结肠6例。结论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可提高儿童消化道畸形的诊断率,二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主要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早期检查方法,以促进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资料(包括性别、入院日龄、首发症状时间、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消化道畸形疾病构成及主要临床特点,术前相关检查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病例507例,包括肛门直肠畸形(166例)、肠闭锁和肠狭窄(9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4例)、肠旋转不良(72例)、环状胰腺(43例)、胃肠重复畸形(11例)、肠神经发育异常症(11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9例)、脐肠瘘(7例)、胎粪性腹膜炎(7例)、梅克尔憩室(2例)、先天性肠系膜畸形(2例),其中男376例,女131例,足月儿433例,出生体重为(3157.53±596.50)g。肛门直肠畸形病例共166例,其中27例因原始影像结果测量数据缺失未纳入统计,其余139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会阴肛门成形术组(76例)和结肠造口术组(63例)。比较两组腹部倒立侧位X线检查直肠盲端至肛隐窝的距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结果消化道畸形患儿总体入院日龄为生后2.0(1.0,8.0)d,首发症状时间为生后1.0(1.0,4.5)d,住院时间为13.0(8.0,19.0)d。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以肛门直肠畸形、肠闭锁和肠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311/507,61.34%)、腹胀(239/507,47.14%)及胎便异常(159/507,31.36%)。术前X线检查阳性479例,总体阳性率达94.48%;腹部超声检查阳性186例,阳性率36.69%;产前超声检查异常116例,阳性率22.88%。ROC分析结果表明,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准确率为73.2%,最佳阈值20.5 mm,敏感性为74.6%,特异性为64.5%。结论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中不同疾病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腹胀及胎便异常;X线检查准确率高,但产前、产后超声检查对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提倡在消化道畸形早期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梗阻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47例十二指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6例,十二指肠闭锁狭窄15例,环状胰腺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患儿均予手术治疗,其中行Ladd手术31例次,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手术9例,隔膜切除十二指肠成型手术10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手术1例.结果 47例中,42例存活,3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狭窄、环状胰腺,部分病例存在两种病因;一旦确诊应尽早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应注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CDO)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0年10月新生儿CDO患儿2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探查病因,并依据其病理类型予以相应手术矫治.结果 21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顺利完成手术,肠旋转不良13例实施Ladd手术,十二指肠狭窄4例腔镜下纵行切开其前壁横行缝合,十二指肠闭锁2例和环状胰腺2例成功进行空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手术时间(73.0±21.3) min (45~135 min),除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吻合口漏,给予禁食水及肠外营养处理自愈外,无术中并发症出现.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通畅,术后7~12 d痊愈出院.随访(31.3±4.8)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正常.仅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肠黏连梗阻,予手术松解治愈.结论 腹腔镜诊治新生儿CD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进食早、恢复快、美观等特点.但新生儿期腹腔镜手术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环状胰腺1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环状胰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本院收治的11例环状胰腺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术中所见及并发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环状胰腺均表现为高位肠梗阻症状,其中10例为完全梗阻,1例线型通过造影剂。本组合并小肠旋转不良1例;X线平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8例可见典型的“双泡征”,3例显示“三泡征”。结论环状胰腺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建立通畅的消化道为原则,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是较为理想的术式,术中应详细探查有无伴发肠闭锁或小肠旋转不良等多发畸形。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腹症,梗阻的病因为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和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常因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本文总结了我院1982年1月—1995年12月收治的28例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诊治体会,重点对如何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讨论。临床资料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天一1个月,平均10.8天。出生体重<2500克3例,>2500克25例(89.3%)。28例中肠旋转不良17例,环状胰腺5例,十二指肠闭锁1例,狭窄5例。梗阻并存5例(其中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狭窄3例,合并环状胰…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105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回顾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手术病例,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手术处理。方法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105例,肠旋转不良51例(48.5%),肠闭锁及肠狭窄33例(31.4%),环状胰腺13例(12.3%),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5例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例。Ladd术式用于大多数肠旋转不良病例,余病例多数行五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术及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优先选择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式。结果 105例中94例痊愈,7例死亡,4例聘严重并发症自动出院。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急腹症,早期诊断、正确处理不同类型梗阻,提高围手术期处理质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年龄1天至3个月的十二指肠梗阻病例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疗效。57例中早产儿和未成熟儿占14.0%;病种包括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0例次,十二指肠闭锁狭窄16例次,环状胰腺6例次,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次,其中6例(11.5%)有2种原因的梗阻、手术方式按病理改变而定,包括肠旋转不良Ladd手术40例次,隔膜切除、十指肠成形12例次,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2例次,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9例次。有6例术中将鼻胃管插入至空肠作为“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并加作腹壁筋层减张缝合。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腹壁切口裂开6例,十二指肠梗阻4例(吻合狭窄3例,漏诊隔膜1例),肺炎3例。“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加腹壁筋膜层减张缝合术6例术后无并发症。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7.0%(4/57例)。提示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狭窄和环状胰腺,部分病例有2种原因,主要手术并发症是腹壁切口裂开和吻合口狭窄。“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可避免隔膜被遗漏和吻合口狭窄,腹壁筋膜层减张缝合可避免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是一种特殊的疾病,主要在新生儿期发现,为避免肠坏死,早期诊断很重要。本文通过与上消化道造影对比,探讨超声检查在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并手术证实的48例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行超声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术后诊断作为金标准,对两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患儿的手术结果均为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旋转度数90~720°,超声诊断符合率89.58%(43/48),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漩涡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肠道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螺旋状环绕形成;上消化道造影诊断符合率72.92%(35/48),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远端和邻近空肠呈“螺旋状”位于中腹部。与上消化道造影相比,超声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89.58%v s.72.92%,P﹤0.05)。结论超声是非侵入性、无放射线和低成本的检查,可动态观察并判断中肠扭转的方向和度数,“漩涡”征被考虑为诊断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在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时具有很高价值,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