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1年~2011年间中国中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以下简称China PEACE回顾性AMI研究)的数据,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有代表性的中部农村AMI患者的临床信息。为评估ACEI/ARB使用情况,按照中国指南将患者分为指南Ⅰ类推荐组[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合并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40%、高血压或糖尿病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指南Ⅱa类推荐组(无Ⅰ类推荐指征的NSTEMI)。为估算出三个研究年份ACEI/ARB的使用率和变化趋势,对每年度的数据分别进行加权计算,以代表中部农村整体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35家中部农村医院参加研究,入选1 657份AMI病例,其中中国指南Ⅰ类推荐组1 580例,指南Ⅱa类推荐组77例。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指南Ⅰ类推荐组患者ACEI/ARB加权使用率分别为61.0%、65.5%和66.5%(趋势P值=0.15);指南Ⅱa类推荐组患者为57.2%、55.6%和58.4%(趋势P值=0.89)。两组人群随时间变化ACEI/ARB使用率均无明显改变。在三个研究年份中,ACEI使用率均显著高于ARB。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比值比(OR)=1.73,95%可信区间(CI):1.28~2.35]、心力衰竭(OR=1.92,95%CI:1.40~2.62)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ACEI/ARB;与入院时收缩压90~139 mm Hg(1 mm Hg=0.133 k Pa)相比,收缩压≥140 mm Hg(OR=1.90,95%CI:1.40~2.62)的患者更容易接受ACEI/ARB,相反,收缩压90 mm Hg(OR=0.42,95%CI:0.22~0.80)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2001年~2011年间,我国中部农村地区的AMI患者中ACEI/ARB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且随时间推进无明显改善。ACEI/ARB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亟待改善,以缩小临床实践与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推荐之间的差距,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2001-2011年间中国东部城市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inhibitors,ACEIs)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s)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hina PEACE回顾性AMI研究的数据,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和2011年有代表性的东部城市AMI患者的临床信息。为估算出三个研究年份ACEI/ARB的使用率和变化趋势,对每年度的数据分别进行加权计算,以代表东部城市整体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32家东部城市医院参加研究,入选5436份AMI病例,其中中国指南Ⅰ类推荐组5309例,Ⅱa类推荐组127例。2001、2006和2011年,指南Ⅰ类推荐患者ACEI/ARB加权使用率分别为61.5%、74.3%和65.8%,无明显改善(趋势P值=0.51);指南Ⅱa类推荐患者为30.0%、25.9%和49.3%,有明显改善(趋势P值=0.03)。在3个研究年份中,ACEIs使用率均显著高于ARBs。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 2.50,95%CI 2.2-2.84)、糖尿病(OR1.27,95%CI 1.08-1.49)和心力衰竭(OR1.51,95%CI 1.15-1.97)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ACEI/ARB;与入院时收缩压90-139mm Hg相比,收缩压≥140mm Hg(OR 1.86,95%CI 1.59-2.18)的患者更容易接受ACEI/ARB。相反,女性患者(OR 0.76,95%CI 0.63-0.92)、非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OR 0.65,95%CI0.55-0.76)、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OR 0.73,95%CI 0.57-0.94)、合并心源性休克(OR 0.70,95%CI 0.55-0.88)和估计肾小球滤过滤60 ml/min/1.73 m~2(OR 0.69,95%CI 0.50-0.97)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 2001-2011年间,我国东部城市地区适宜使用ACEI/ARB的AMI患者中整体使用率明显不足,且在指南Ⅰ类推荐组中无明显改善。亟待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改善措施将循证医学证据及时准确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1家协作医院符合中国AMI治疗指南Ⅰ类推荐标准的患者1886例,其中2001年218例、2006年531例和2011年1137例,将服用ACEI/ARB患者为研究组1348例,未服用ACEI/ARB者为对照组538例。分析ACEI/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患者ACEI/ARB使用率分别为74.3%、75.0%和69.3%(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入院时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未测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患者更倾向使用ACEI/ARB,而女性、非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未测量LVEF、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中西部城市老年AMI患者约1/3住院期间未接受ACEI/ARB治疗,且10年间无明显改善,该类药物的应用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001年~2011年间中国西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第一阶段,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西部农村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进行中心性病历信息提取。比较西部农村AMI患者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模型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取35家医院(其中32家最终参加),从抽样获取的AMI病历中排除不适宜评价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人群,最终获得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AMI病历486例,其中247例适宜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239例存在高休克风险。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于2001年、2006年和2011年在适宜人群中分别为19.06%、54.30%和56.20%(趋势P=0.0020),在休克高风险人群中分别为31.53%、59.49%和69.62%(趋势P=0.0001)。适宜人群中,高血压病史[比值比(OR)=1.87,95%可信区间(CI):1.06~3.29],吸烟(OR=1.97,95%CI:1.11~3.48),或在2006年(OR=2.93,95%CI:1.22~7.03)、2011年(OR=4.67,95%CI:2.06~10.59)入院与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高相关。结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AMI患者中,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自2001年至2011年呈上升趋势,但仍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异,提高其使用规范性有助于改善AMI诊疗质量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2001至2011年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早期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获取2001、2006、2011年西部农村地区医院AMI患者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分析3个研究年份患者水平住院早期阿司匹林加权使用率及变化趋势,以代表西部农村地区医院AMI住院患者的整体情况。分析医院水平阿司匹林使用率时排除入选人数<5的医院,以期反应医院的整体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阿司匹林使用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32家西部农村地区医院的1006例AMI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女性占26.9%。2001至2011年,阿司匹林早期加权使用率有明显改善(2001年69.9%、2006年84.9%和2011年88.8%,趋势P值<0.0001),而且从医院水平看,早期阿司匹林服药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即使在2011年,仍有2家医院(约占10%)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低于80%(分别为55.6%和69.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合并胸部不适(OR 4.6,95%CI 2.7~7.8)和有PCI能力医院(OR 3.2,95%CI 1.5~6.7)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阿司匹林,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较少使用阿司匹林(OR 0.5,95%CI 0.3~0.8)。 结论 从2001年至2011年,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医院AMI住院患者中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一些医院和某些特征人群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的心肾获益。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应文献,专业资料和网络信息,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3年12月,检索关于ACEI/ARB类药物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使用RevMan5.1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荟萃分析结果如下:(1)ACEI/ARB组患者残余肾功能、24h尿量、尿素清除指数、肌酐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WMD=0.47,95%CI 0.32~0.62,P0.000 01)、(WDM=197.66,95%CI140.78~254.54,P0.000 001)(WMD=0.11,95%CI 0.00~0.22,P=0.04);(WMD=4,95%CI-2.46~10.46,P=0.22)。(2)ACEI/ARB组患者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低于对照组患者(WMD=-1.32,95%CI-2.17~-0.47,P=0.002),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小于对照组患者(WMD=-3.39,95%CI-4.26~-2.51,P0.0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WMD=0.60,95%CI-0.81~2.02,P=0.40);(3)ACEI/ARB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钾水平无明显差异(WMD=0.04,95%CI-0.015~0.23,P=0.67)。结论:荟萃分析证实ACEI/ARB类药物可延缓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心功能,延缓心肌重构。但缺乏数据证实ACEI/ARB类药物减少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6月~2012年5月因AMI住院治疗患者523例,根据改良的MDRD方程计算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及轻度肾功能不全组(A组,eGFR≥60ml/min.1.73m2),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B组,eGFR60ml/min.1.73m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占71.7%(375/523),B组患者占28.3%(148/523)。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贫血比例较高(P0.05)。B组患者接受抗凝、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ACEI/ARB类药物以及PCI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1)。B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P0.01)。影响院内死亡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PCI治疗外,eGFR下降与院内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OR=6.362,95%CI:2.154~16.892,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指南推荐治疗的比例低于肾功能正常及轻度异常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院内死亡率增高;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非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01~2012-12-31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AMI后未行手术治疗发生AKI的患者及对照组人群资料共计656例,根据KDIGO指南推荐的标准定义AKI。结果:AMI后非手术(包括冠脉造影术、冠脉搭桥术)治疗后发生的AKI共计228例(34.8%),其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基线e GFR下降(OR=2.049,95%CI 1.246~3.370)、空腹血糖(FBG)升高(OR=1.070,95%CI 1.018~1.124)、利尿剂(OR=1.867,95%CI 1.220~2.856)和心肌梗死KillipⅣ级(OR=1.362,95%CI 1.059~3.170)是AK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舒张压(DBP)增高(OR=0.986,95%CI 0.974~0.998)是AKI患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住院AMI非手术治疗患者发生AKI的患病率、病死率较高。基础肾功能减退、空腹血糖增加、心功能下降及利尿剂为该人群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础舒张压水平升高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2001~2011年间中国东部城市急性心肌梗死(AMI,包括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他汀药物应用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影响其使用的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抽取东部城市AMI患者代表性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年、2006年和2011年3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计算院内他汀药物使用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他汀使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2家医院的5 940份AMI病历纳入研究。2001~2011年,AMI患者院内他汀药物的使用率从2001年的46.0%增加到2006年的82.2%和2011年的93.7%(趋势P0.001)。多因素模型分析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37 mmol/L的患者比LDL-C1.81 mmol/L的患者更容易接受他汀治疗[比值比(OR)=1.59;95%可信区间(CI):1.10~2.30,P=0.013],入院有胸痛(OR=1.82;95%CI:1.14~2.91,P=0.012)、合并高血压(OR=1.44;95%CI:1.02~2.03,P=0.038)、院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OR=2.99;95%CI:1.71~5.23,P0.001)的患者也更容易接受他汀药物治疗。他汀药物使用率随LDL-C水平的降低而降低,21.3%的患者住院期间未测量血脂水平,未测量LDL-C的患者院内接受他汀药物治疗的比例最低。结论:过去的十年间,我国东部城市AMI住院患者的他汀药物使用率大幅增长,指南对于他汀药物的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快速普及。但是,他汀药物应用仍然存在改善空间,尤其是在院内未测量LDL-C和LDL-C水平较低的患者中,仍需强调所有AMI患者,无论LDL-C如何均应采用他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001年至2011年间中国东部城市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在适宜人群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第一阶段,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东部城市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进行中心性病历信息提取。采用加权计算方法,评价中国东部城市AMI患者早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抽取35家医院,最终32家参加,从抽样获取的AMI病历中排除不适宜评价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最终获得1399例β受体阻滞剂早期使用绝对适宜人群。在入组患者中,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早期β受体阻滞剂加权使用率分别为64.7%、69.7%和60.9%(P=0.0447)。入院时有胸部不适症状[比值比(OR)=2.22,95%可信区间(CI):1.19~4.13],收缩压偏高(OR=1.40,95%CI:1.11~1.77)或心率偏快(OR=2.01,95%CI:1.58~2.55)的患者更倾向于早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反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比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更少接受此早期治疗(OR=0.55,95%CI:0.37~0.81)。结论:中国东部城市地区,AMI早期适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中,2001年至2011年整体使用率不足,且无改善趋势,这可能与医生对于循证医学证据及指南推荐的理解不到位、过度担心药物副作用有关。若能充分利用β受体阻滞剂这类相对便宜且疗效明确的治疗措施,将有利于资源最大化利用,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RASI)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的影响。方法根据介入术前RASI应用情况将401例患者分为3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n=20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组(n=63);非RASI组(n=134)。同时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再将各组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mL/(min·1.73m~2)]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 60~90mL/(min·1.73m~2)]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水化,测定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及术后24、72h肾功能变化,观察CI-AKI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非RASI组相比,应用对比剂后72h,ARB组(14.3%比5.2%,P0.05)和ACEI组(11.3%比5.2%,P0.05)CI-AKI的发生率均升高。ACEI组介入前与介入后血肌酐、eGFR和血尿素氮水平与非RAS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B组血肌酐高于ACEI组和非RASI组[24h:(98.0±46.8)比(86.0±33.0)、(84.4±24.9)μmol/L;72h:(102.5±49.2)比(91.1±38.9)、(87.2±26.0)μmol/L;均P0.05],eGFR低于ACEI组和非RASI组[24h:(74.3±23.0)比(84.4±29.0)、(84.2±24.7)mL/(min·1.73m~2);72h:(70.6±21.9)比(80.1±27.7)、(81.4±25.3)mL/(min·1.73m~2);均P0.05]。在肾功能正常人群,ARB组CI-AKI发生率显著高于非RASI组(17.1%比4.5%,P0.05);在轻度肾功能不全人群,ACEI组CI-AKI发生率较非RASI组升高(13.4%比6.7%,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ARB治疗显著增加肾功能正常者CI-AKI发生,而对肾功能受损患者,ACEI显著增加CI-AKI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合并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受体阻滞剂(ACEI/ARB)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收集患者的住院资料。以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1.73 m~(-2)定义为肾功能不全。先分析HFrEF合并肾功不全患者应用和未应用ACEI/ARB的临床特征。然后,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FrE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未应用ACEI/ARB的因素。结果:HFrEF合并肾功不全患者129例(已除外有ACEI/ARB应用禁忌证的患者)。ACEI/ARB的应用比例为64.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FR30 mL·min~(-1)·1.73 m~(-2)、无高血压病史是未应用ACEI/ARB的预测因子。结论:影响HFrEF合并肾功不全患者应用ACEI/ARB的因素为GFR30 mL·min~(-1)·1.73 m~(-2)和无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院时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近期(30d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AMI收住的32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eGFR水平ml/(min·1.73m2)分为4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80),轻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60~79),中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30~59)及重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30)。统计分析30d心源性病死和心脏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或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及影响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4组患者30d病死率分别为3.7%、12.1%、23.6%和28.6%,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4%、37.4%、59.7%和64.3%(均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脑卒中病史,贫血,首发症状呼吸困难,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或室速/室颤及入院时eGFR减低是30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eGFR减低、年龄、伴糖尿病者30d病死率均增高,比值比(OR)分别为1.6095%可信区间(CI)1.08~2.36、1.07(95%CI1.02~1.13)和3.34(95%CI1.34~8.34);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室速/室颤者同样也增加30d病死率,OR分别为16.18(95%CI4.68~55.97)、5.33(95%CI2.26~12.56)和3.99(95%CI1.29~12.33)。结论老年AMI患者入院时eGFR降低是急性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2001~2011年辽宁省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他汀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辽宁省7家协作医院2001、2006和2011 3个特定年份研究病历,以提取临床信息。结果 7家医院共计1 284例适宜他汀治疗的AMI患者病历纳入研究。AMI患者院内他汀的使用率从2001年的43.18%增加到2006年的93.44%和2011年的96.22%(P<0.000 1)。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患者他汀使用率均逐年增加(均P<0.05)。未检测LDL-C患者他汀使用率显著低于LDL-C检测的患者(P<0.000 1)。院内强化他汀的使用率由2001年的1.75%增加到2006年的25.96%和2011年的57.99%(P<0.000 1)。多因素模型中,高脂血症患者更容易接受他汀治疗(OR=1.53,95%CI 1.09~2.13,P=0.013)。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较非PCI患者更容易接受他汀治疗(OR=2.70,95%CI 1.99~3.66,P<0.001)。心源性休克患者他汀治疗率明显降低(OR=0.43,95%CI 0.20~0.93,P=0.033)。结论 2001~2011年辽宁省AMI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率明显增加,但2011年仍然有超过40%患者未接受强化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治疗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保留左心室收缩功能患者的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3 340例STE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预后指标包括心源性死亡或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RB组(n=58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n=2 282)、未给予任何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组(No RAS组,n=476)。结果 ARB组心源性死亡11例(1.89%),ACEI组死亡39例(1.70%),No RAS组死亡17例(3.57%)。倾向匹配后,ARB组和ACEI组的心源性死亡率或心肌梗死组间比较无差异(1.89%vs 2.02%),校正风险比0.65,95%CI 0.30~1.38;ARB组与No RAS组比较,心源性死亡率或心肌梗死较低(1.71%vs 3.18%),校正风险比0.35,95%CI 0.14~0.90(P=0.03)。结论 ARB与ACEI对STEMI保留左心室收缩功能患者的有利影响相当,二者均可用于这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2006、2011年中国西部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的应用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抽取西部农村AMI患者代表性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6和2011年两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评估住院早期(入院24 h内)氯吡格雷的应用情况。分别对每年度的研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2家医院的874份AMI病历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65岁,女性患者占27.5%。2006—2011年,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率从1.49%增加到62.87%(P<0.001)。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吸烟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率高于非吸烟患者(OR:2.10;95%CI:1.10~3.99,P=0.024);相对入院时未合并胸痛患者,入院时有胸痛患者更易接受氯吡格雷早期治疗(OR:3.24;95%CI:1.78~5.90,P<0.00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率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OR:1.87;95%CI:1.05~3.32,P=0.034)。结论 2006—2011年,我国西部农村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严重匮乏的局面得到改善,但其应用率与指南推荐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亟待全面提高早期氯吡格雷应用,进一步改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A组,将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73例作为B组,将消化道出血后AMI患者65例作为C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统计记录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B组的eGFR为(56.38±22.19)m L·min-~(1)·1.73~(-2),A组的eGFR为(73.45±13.27)m L·min-~(1)·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eGFR降低对AMI后消化道出血具有相关性(OR 0.865,95%CI 0.945-0.986,P0.05);B组应用阿司匹林所占百分比为65.75%,高于C组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B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6.92%,高于A组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eGFR降低是AMI后消化道出血的重要预测因子,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较为困难,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使用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267例AMI病人进行随访(平均605天)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及卡方分析。结果:阿司匹林(OR=0.46,P<0.05)、ACEI(OR=0.42,P<0.01)与AMI病死率独立相关。未用阿司匹林及ACEI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单用ACEI组病死率分别是68.8%、32.5%、35.3%,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组病死率14.8%,与前三组有显著差异(P<0.05~<0.0001)。结论: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更能降低AMI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阻断RAAS的两类重要药物,它们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大量证据均已证实ACEI是治疗心衰的基石,近年来的一些试验如VaL-HeFT、CHARM、OFTIMAA和VALIANT确定了ARB在心衰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作用。目前推荐ARB用于心衰又不能耐受ACEI者,对于轻、中度心衰的患者,可选择ARB替代ACEI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卫生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病因治疗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观察组患者加用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联合ARB类药物氯沙坦,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排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峰值比(E/A)〕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SV、LVEF及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SV、LVEF及E/A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11/60),与观察组的21.7%(13/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联合ARB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