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T(cTnT)辅助诊断老年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心绞痛患者32例,AMI患者20例,入院即刻(3 h)采静脉未抗凝血,检测其H-FABP、cTnT浓度;另选取同期健康老年体检者15例作对照组。统计分析三组H-FABP、cTnT浓度差异,并绘制H-FABP、cTnT诊断AM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老年心绞痛组、AMI组H-FABP、cTn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MI组与心绞痛组H-FABP、cTnT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对老年AMI诊断AUC为0.98(95%CI:0.96~1.00),优于cTnT对AMI诊断的AUC为0.82(95%CI:0.68~0.95);H-FABP对AMI的最佳诊断Cut-Off值为5.575ng/ml时,约登指数最大(0.865%),灵敏度为0.950%,特异度为0.915%。结论 H-FABP可作为老年人AMI辅助诊断的良好指标,对诊断老年人AMI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有利于降低漏诊率、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H-FAB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丹丹 《山东医药》2008,48(27):14-14
心肌细胞损伤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释放至血中能导致血中浓度快速上升,因此H-FABP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心脏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生化指标,即超敏肌钙蛋白I(Tn I-Ultra)、缺血修饰蛋白(IMA)和心型脂肪酸蛋白(H-FABP)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5月于巴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疑似ACS的患者97例,最终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2例,非缺血性胸痛17例;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采集静脉血,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n I-Ultra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MA与H-FABP水平,评估ACS患者Tn I-Ultra、IMA、H-FABP水平的相关性,比较各组的Tn I-Ultra、IMA、H-FABP水平的差异;比较Tn I-Ultra、IMA、H-FABP及三指标联合对于ACS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97例疑似ACS的患者平均年龄(57.34±14.25)岁;其中男性59例,女性38例;最终确诊为ACS8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男性1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24±12.35)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7.62±13.17)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08±14.42)岁;非缺血性胸痛17例,男性9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7.85±10.96)岁。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以及非缺血性胸痛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服药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三组患者的Tn I-Ultra、IMA、H-FABP水平均高于非缺血性胸痛组(P0.05)。ACS患者Tn I-Ultra、IMA、H-FAB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 I-Ultra与IMA呈正相关(r=0.340,P=0.001);Tn I-Ultra与H-FABP呈正相关(r=0.442,P0.001);IMA与H-FABP呈正相关(r=0.322,P=0.001)。三指标联合诊断ACS的灵敏度93.75%、假阴性率6.25%,特异度100%、假阳性率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7.27%,准确率94.85%;三指标联合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对于ACS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Tn I-Ultra、IMA和H-FABP水平联合诊断ACS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亚莉 《山东医药》2011,51(49):111-112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损伤的确诊标志物。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们对10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检测,评价其在诊断AMI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心肌纤维化(MF)的关系。方法 将213例AMI病人作为观察组,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病人作为对照组;记录病人基线资料,检测入院时MF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血清Lp-PLA2、H-FABP水平,分析血清Lp-PLA2、H-FABP水平与AMI后MF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PⅢNP、PCⅢ、H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血清Lp-PLA2、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H-FABP水平与AMI后MF指标(PⅢNP、PCⅢ、HA)均呈正相关(P<0.01);血清Lp-PLA2与H-FABP水平呈正相关(P=0.040)。结论 AMI后病人伴不同程度的MF,血清H-FABP、Lp-PLA2高表达与AMI后MF有关,随着血清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肌钙蛋白T(cTnT)联合检测在扩张型心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5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对象的cTnT及NT-proBNP水平。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TnT水平为(0.71±0.57)ng/ml,高于对照组〔(0.06±0.08)ng/ml〕,观察组患者血清内NT-proBNP水平(561.61±143.98)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10±116.12)pg/ml(均P<0.05)。选用NT-proBNP及cTnT联合检测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2%与98%,显著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为提高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效率,应选用cTnT与NT-proBNP联合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因此AMI后可并发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目前B型利钠肽(BNP)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及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日益得到重视,当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及心室压力负荷的增加,引起血清BNP水平升高。本文旨在探讨BNP水平对AMI心力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血清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按时间段2h、6h、12h、24h分别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各3ml空腹肘静脉血,血液样本凝集后,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血清分离,然后在2h之内完成C反应蛋白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检测时间段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均不相同,各时间段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24h时间段检测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为最高。对照组研究者各检测时间段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均相当,各时间段的检测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和血清肌钙蛋白阳性率,均明显比对照组研究者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联合血清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cTnT、cTnI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16例首次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其发病的一至二周内,同时定量检测血清cTnT、cTnI和心肌酶谱系列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乳酸脱氢酶(LDH)并作比较。结果 11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共有53例cTnT异常升高,阳性率为45.7%;共有75例cTnI异常升高,阳性率为64.7%;而CK、CK-MB、sGOT、LDH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3%、7.8%、6.9%、12.9%。上述结果分别与cTnT及cTnI结果作卡方检验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急性期心肌损伤指标检测中,cTnT、cTnI比传统的CK、CK-MB、sGOT、LDH有更好的敏感度,是及时反映心肌损伤的良好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中的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AHF患者61例(包括NYHA II级21例、III级20例和IV级20例),另外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比较两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组血浆CysC、NT-proBNP、cTnT水平,比较CysC、NT-proBNP、cTnT单一及联合检测预测AHF及其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HF组血浆CysC[(0.89±0.12)mg/L比(1.64±0.61)mg/L]、NT-proBNP[(186.24±15.35)ng/L比(2562.44±69.67)ng/L]和cTnT[(0.08±0.04)μg/L比(0.32±0.31)μg/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NYHA II级组比较,III级、IV级组血浆CysC[(1.23±0.47)mg/L比(1.73±0.58)mg/L比(2.11±0.62)mg/L]、NT-proBNP[(867.45±48.91)ng/L比(1868.24±79.70)ng/L比(3786.56±89.94)ng/L]和cTnT[(0.25±0.08)μg/L比(0.39±0.24)μg/L比(0.49±0.37)μg/L]水平均显著升高,且IV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III级组(P0.05或0.01)。与CysC、NT-proBNP、cTnT单一检测比较,三者联合检测预测AHF(49.18%、50.82%、54.10%比90.16%)、恶性心律失常(44.00%、48.00%、48.00%比80.00%)和心衰加重(50.00%、44.44%、38.89%比83.33%)的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CysC、NT-proBNP、cTnT联合检测对AHF危险及预后的评估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中H-FABP和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王欣  徐晓非 《山东医药》2008,48(14):75-76
采用EL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的水平变化,随诊6个月.采用AMI发病6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ΔLVEDV)>20%作为发生左室重构的标准.发现AMI患者第3天血清NT-proBNP为(1.784.4±1.593.4)ng/L,与6个月ΔLVEDV呈正相关(r=0.42,P<0.05).认为H-FABP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同时NT-proBNP的水平可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 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c My BP-C浓度。比较AMI组与对照组间c My BP-C、肌钙蛋白Ⅰ(c 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浓度的差异,分析AMI组c My BP-C与c TnⅠ、CKMB和Myo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发病时间小于4 h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和c TnⅠ浓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 h与入院时血清c My BP-C和c TnⅠ的差异。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c My BP-C、c TnⅠ、CK-MB和Myo浓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MI组患者c My BP-C浓度与c TnⅠ、CK-MB和Myo浓度均存在正相关(分别为r=0.876、P0.05;r=0.632、P0.05和r=0.903、P0.05)。发病时间小于4 h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c TnⅠ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急诊PCI术后12 h血清c My BP-C浓度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而c TnⅠ浓度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 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c TnⅠ、CK-MB和Myo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且c My BP-C浓度与c TnⅠ、CK-MB和Myo浓度均存在正相关;c My BP-C在发病4 h内即开始升高,提示c My BP-C可以作为诊断AMI的早期生化标志物。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12 h血清c My BP-C浓度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表明c My BP-C可以作为评估PCI术效果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4.
柴小奇  王心方  党群  王敬  吴先军  张莹 《心脏杂志》2002,14(1):55-57,60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及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76例胸痛患者进行入院即刻血浆 c Tn T半定量、同步心肌酶学定量测定 ,观察对比 c Tn T与心肌酶学在诊断 AMI及评估 U AP患者预后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76例胸痛患者中 AMI 34例、U AP 2 7例、稳定劳力性心绞痛 8例、其它胸痛疾患 7例。AMI34例 c Tn T全部阳性 ,而 U AP2 3例和其余病例 c Tn T均为阴性。AMI患者同步 CK,AST升高者 2 8例 ,L DH升高者 30例。c Tn T与心肌酶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P>0 .0 5 ) ,但发病 2~ 5 h者 10例 ,心肌酶各项均正常 ,与 c Tn T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 ;发病 5~ 11d者 6例 ,仅 2例 L DH还表现出升高外 ,其余心肌酶均正常 ,与 c Tn 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发病 5~ 12 0 h者相差均不显著 (P>0 .0 5 )。在 2 7例 U AP患者中 ,c Tn T阳性组 AMI和难治性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 c Tn T阴性组 (P<0 .0 1) ;c Tn T阴性组药物疗效好 ,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与 c Tn T阳性组对比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c Tn 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生化指标 ;c Tn T对诊断早期和晚期 AMI的价值高于心肌酶学 ;c Tn T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临床诊断性能(ROC)曲线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清cTnT、MYO和CK-MB,所得数据用ROC曲线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入院即刻血清cTnT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为0.047 μg/L,诊断特异性98%、敏感性83.33% ;CK-MB的临界值为5.38 μg/L,诊断特异性97%、敏感性72.92%;MYO的临界值为63.05 μg/L,诊断特异性为95.65%、敏感性为62.5%.AMI患者胸痛发作6 h内MYO的诊断敏感性较高(88.9%),cTnT其次(61.1%),CK-MB最低(55.6%);6 h后MYO诊断敏感性仅为63.3%;cTnT上升为90%,CK-MB仍为66.7%.结论 cTnT不论是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CK-MB和MYO,是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诊断指标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建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MB(CK- MB)与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测定的方法 ,并通过与CK、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 DH)比较阐述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 6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2 8例 ,稳定性心绞痛 17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9例。建立 CK- MB单克隆抗体吸附测定与 c Tn I EL ISA双夹心测定的方法。同时观察血清 CK- MB、c Tn I、CK、AST、L DH在 AMI等疾患中的变化。结果 :血清 CK- MB单克隆抗体吸附法与 c Tn I EL ISA双夹心法回收率分别为 97%~ 113%、94.6 %~ 10 5 .6 %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3与 0 .990 ,分别与琼脂糖电泳法及国外实验室检测法对比结果基本一致。 AMI胸痛发生后 12 h内血清 CK- MB的敏感性最高 ,12~ 2 4h的敏感性与 CK、c Tn I相当 ,高于 AST和L DH,而 2 4h后血清 c Tn I的敏感性最高 ;血清 CK- MB与 c Tn I对 AMI诊断的特异性和诊断有效性明显高于CK、AST、L DH。结论 :血清 CK- MB单克隆抗体吸附法与 c Tn I EL ISA双夹心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CK- MB与c Tn I两个指标相互补充 ,对诊断 AMI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2006年9月,我们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肌红蛋白(Mb)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现探讨其在AMI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邢怀广 《山东医药》2007,47(5):44-44
2004年12月~2006年9月,我们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肌红蛋白(Mb)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现探讨其在AMI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红蛋白(Myo)及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 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胸痛为主症的病人247例,其中确诊AMI病人119例、非AMI病人128例,同期选择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s-cTnT、Myo及NT-pro BNP的水平,比较3组血清hs-cTnT、Myo及NT-pro BNP水平,计算各指标及其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 AMI组的血清hs-cTnT、Myo及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和对照组(P0.01);hs-cTnT联合NT-pro BN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独检测和其他组合检测;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血清hs-cTnT、Myo及NT-pro BNP水平出现明显上升(P0.05)。结论血清hs-cTnT联合NT-pro BNP检测诊断AMI相比单一指标及其他联合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能够有效鉴别相似症状的非AMI病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1月收治的APE患者60例,其中高危组14例、中危组26例和低危组20例.均于确诊后未行抗凝或溶栓治疗前检测血清H-FABP(>6.5 ng/mL判定为阳性);同时检测心率、SaO2、PaO2、D-二聚体(DD),并于就诊后24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低、中、高危组心率、DD、H-FABP呈显著递增趋势,SaO2、PaO2呈显著递减趋势(P<0.05或0.01);H-FABP阳性与阴性者的呼吸困难发生率及右心室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FABP检测对于APE诊断明确者可用于病情判定、预后评估,与超声心动图等联合检测可对APE进行更为准确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