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痛胃镜对胃食管黏膜异位和反流性食管炎(A级)等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是否优于普通胃镜。方法前瞻性观察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2014年6至9月行胃镜检查的2009例患者,其中行无痛胃镜检查1639例,普通胃镜370例,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黏膜异位和反流性食管炎(A级)的检出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无痛胃镜组食管胃黏膜异位检出率(143/1439)为8.7%,普通胃镜组检出率(17/370)为4.6%(χ~2=7.025,P0.05);无痛胃镜组反流性食管炎(A级)检出率为2.3%,普通胃镜组检出率为3.5%(χ~2=1.742,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对食管胃黏膜异位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胃镜,提示无痛胃镜可能提高食管上段微小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在老年食管裂孔疝(H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同期行胃镜及HRM检查的老年患者,从中筛选符合胃镜或HRM诊断标准的HH患者,根据胃镜是否诊断为HH分为胃镜阳性组与胃镜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HRM检查结果。结果入组66例患者,其中胃镜阳性组30例,胃镜阴性组36例。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及性别构成比例、体重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主诉反酸、胃灼痛、吞咽困难或进食哽噎感、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检测结果显示胃镜阳性组与胃镜阴性组比较食管动力障碍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测压参数中胃镜阳性组较胃镜阴性组疝囊长度更长,而食管长度更短(P=0.006和P=0.009)。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力、LES长度、4 s完整松弛压力(4 s-IRP)、远端收缩积分(DCI)、远端收缩延迟时间(DL)、食管胃连接部收缩积分(EGJ-CI)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诊断老年HH较胃镜检查更为敏感,尤其是对于胃镜检查阴性但符合HRM诊断标准的食管胃连接部(EGJ)形态为Ⅲ型患者;而对于胃镜检查阴性且HRM检测证实LES和CD分离距离介于1~2 cm的Ⅱ型患者,需要进一步行影像学等检查排除是否存在HH。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与Lugol液染色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Barrett食管患者100例,分别在普通胃镜、NBI胃镜和染色胃镜模式下观察食管病变黏膜微细结构(腺管开口及毛细血管结构),并根据黏膜微细结构分型预测病理结果,所有疑似病变部位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显微镜下病理诊断为准。比较3种方法诊断Barrett食管的准确性、图像清晰度评分及内镜下检查时间。结果 10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Barrett食管76例,NBI胃镜和染色胃镜检出率分别为93.4%(71/76)和92.1%(70/76),高于普通胃镜[68.4%(5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BI胃镜与染色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BI胃镜和染色胃镜下,可疑岛型、舌型和全周型黏膜的Barrett食管检出率均高于普通胃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BI胃镜与染色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胃镜下观察黏膜微细结构的清晰度评分优于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内镜检查方法所需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普通胃镜、NBI胃镜和染色胃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胃镜与Lugol液染色胃镜这两种模式均具有较高的Barrett食管检出率,但前者图像清晰度更佳,且操作简便,可明显缩短内镜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应作为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内镜阴性但符合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HRM检查患者的资料,纳入符合HH测压诊断且完善胃镜检查的患者共62例,全部患者接受症状调查,其中31例患者完成24 h食管阻抗-p H监测,根据胃镜是否诊断为HH分为内镜阳性(E+)组与内镜阴性(E-)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2例患者中,内镜诊断HH的患者共13例(E+),内镜未见HH表现的患者共49例(E-)。(1)临床症状: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嗳气、咳嗽、胸部不适、打鼾等症状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内镜下食管表现:E+组的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阳性率(69.2%)及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检出率(44.9%)均高于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3)HRM测压:E+组较E-组疝囊长度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静息压、LES残余压、LES松弛率等食管下括约肌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而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收缩前沿速度(contractile front velocity,CFV)、远段收缩延迟时间(distal latency,DL)等食管体部蠕动收缩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4 h阻抗-p H监测:E+组患者病理性酸反流检出率略高于E-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疝囊长度则与患者De Meester积分、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次数及长酸反流次数等酸反流相关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RM对于HH的检出率敏感度高于胃镜,24 h食管阻抗-p H监测结果与胃镜检查结果存在一致性,对于有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患者,若胃镜及24 h食管阻抗-p H监测未发现明显异常,尚可通过HRM进一步排查HH以提高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术前资料。[结果]胃镜诊断与腹腔镜术中诊断符合者11例,符合率36.7%;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与术中判断符合者7例,符合率23.3%;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者20例,符合率66.7%;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与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在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及χ2=9.70、P0.05)。[结论]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诊断食管裂孔疝较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内镜下分级及合并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 HH)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 005例RE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合并HH情况。并进一步分析RE与HH的关系。[结果]RE男性多于女性,RE内镜下分级A级最常见(62.09%),不同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合并HH者60例(5.97%),未合并HH者945例(94.03%),前者年龄明显高于后者(P=0.000)。≤30岁RE患者合并HH者明显低于未合并HH者(P=0.009),>60岁RE患者合并HH者明显高于未合并HH者(P=0.013)。RE中A级未合并HH者明显高于合并HH者P=0.000);但B、C、D级中合并HH者明显高于未合并HH者,HH发生与年龄增大有关(P=0.003,0.000,0.000)。[结论]RE内镜下分级A级最常见;RE与性别及年龄有关;RE严重程度与HH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52例胃镜及病理确诊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同年龄胃息肉检出率以及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胃息肉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年龄<45岁、≥45岁胃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58%和7.35%(P<0.05);与<45岁比较,≥45岁患者胃底、胃体、胃窦息肉检出率较高(P<0.05),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的检出率较高(P均<0.01);男、女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88%和4.74% (P <0.05).无痛胃镜胃息肉检出率高于普通胃镜(P<0.05).结论 胃息肉多见于女性、中老年人,无痛胃镜能提高胃息肉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肠镜与胶囊内镜检查同日进行的可行性。[方法]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32例为同日接受无痛胃镜肠镜检查后、接着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同日组),81例为先行电子胃肠镜检查后、择日只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择日组)。观察2组胶囊的运行时间,病变检测率,不良反应。[结果]胃内运行的平均时间:同日组为(30.75±35.97)min,择日组(31.81±32.13)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内运行的平均时间:同日组(294.97±122.55)min,择日组(267.87±117.82)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无不良反应,无一例发生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安全、无创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无痛胃镜、肠镜同日执行是可行的,并可避免多次肠道准备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上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192例,分为单纯HBV感染患者(CHB组)117例,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7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肝硬化组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食管、胃底各部位曲张静脉情况及穿通支检出情况以及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出率情况。[结果]①肝硬化组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34.67%,高于CHB组的8.55%;肝硬化组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38.67%,高于CHB组的1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组在食管周围静脉曲张、食管旁静脉曲张、胃底周围静脉曲张、胃底旁静脉曲张检出率和穿通支情况均高于CHB组(36.00%vs.8.55%、37.33%vs.14.53%、29.33%vs.8.55%、41.33%vs.15.38%、28.00%vs. 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US和MSCTA在食管外周、胃底黏膜下、胃底外周静脉曲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对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69.33%,高于MSCTA的4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能够早期发现食管胃底黏膜下和外周静脉曲张,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明显优于MSCTA检查,在胃底黏膜下、胃底外周以及食管外周静脉与MSCTA检出率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早期发现和诊断Barrett食管(BE)肠上皮化生(IM)细胞等癌前病变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78例患者,按普通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各39例进行活检,观察其IM和不典型增生(ATP)检出率,进行病理活检,比较前后差异.[结果]NBI病理活检IM和ATP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P<0.00).[结论]NBI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系统,不仅操作简单,且病变轮廓显示清晰,对BE进行靶向病理活检具有良好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别使用普通白光模式、高清智能染色内镜(FICE)及FICE+卢戈氏碘染色模式对食管病变行内镜观察,比较3种不同模式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9765例,每例依次进行普通白光模式、FICE模式以及FICE+卢戈氏碘染色模式内镜检查,其中发现食管部位病变的患者99例,共检出病变130处。分别记录在3种模式下所发现的食管病变部位、形状、大小,并以活检及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3种模式对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特异性。[结果]3种模式中FICE+卢戈氏碘染色模式的病变检出率、特异性明显高于普通白光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在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上略高于FICE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在发现食管高级别内瘤变(食管早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特异性方面显著高于普通白光模式以及FICE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3,P=0.000;χ2=5.385,P=0.027)。[结论]FICE+卢戈氏碘染色模式能提高癌前病变及食管早癌的检出率,并对高级别内瘤变具有更高检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198例老年患者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无痛胃镜及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96例老年无痛胃镜组及102例老年无痛肠镜组,同期和同年龄段普通胃镜组90例及普通肠镜组98例,同期90例青中年无痛胃镜及94例青中年无痛肠镜组,在检查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患者感受及不良反应. 结果 普通胃镜和普通肠镜组患者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的例数明显高于相应的无痛胃镜组及无痛肠镜组,尤其原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患者增高更明显,普通内镜组原有高血压患者检查过程中血压升高者占86.7%~91.3%,而无痛内镜组无1例血压升高;普通内镜组原有冠心病患者检查过程中,心率增快者占90.0%以上,无痛内镜组原有冠心病患者心率增快仅占1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内镜老年组与无痛内镜青中年组的各项指标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呼吸加快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痛胃镜组恶心、呕吐、贲门撕裂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5),呃逆、呛咳等稍高于普通胃镜组(P>0.05),无痛肠镜组的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普通肠镜组(P<0.05),而老年组与青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及无痛肠镜患者感受明显好于普通组(P<0.05),检查成功率达100%.结论 老年患者在严密监测下行无痛胃镜及无痛肠镜检查安全、舒适、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靛胭脂染色(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黏膜糜烂、僵硬、红晕或褪色,皱襞变平、凹陷及聚集,溃疡边界不规则等可疑病灶的437例患者,采用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及镜下诊断,并于病变区取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检验该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并比较其与普通胃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结果]纳入病例中有61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早期胃癌,经普通内镜检查及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为早期胃癌的病例数分别为116例、79例。普通胃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5.74%、78.19%、22.81%、44.26%。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1.8%、93.88%、6.12%、8.2%。两者与病理诊断进行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246、0.763(P0.05)。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78%、12.815%(P0.05)。[结论]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靛胭脂染色能够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镜下检出率,与病理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内镜检查方法对食管胃黏膜异位症(HGMU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行内镜检查的疑似HGMUE患者45 618例,按照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普通内镜组(n=10 510)、染色内镜组(n=31 481)和窄带成像(NBI)内镜组(n=3 627)。比较各组患者HGMUE检出率及不同内镜检查确诊的HGMUE患者临床特征。结果普通内镜组患者检出HGMUE 103例,检出率为0.98%;染色内镜组患者检出HGMUE 77例,检出率为0.24%;NBI内镜组患者检出HGMUE 78例,检出率为2.15%。普通内镜组和NBI内镜组患者HGMUE检出率高于染色内镜组,NBI内镜组患者HGMUE检出率高于普通内镜组(P0.05)。不同内镜检查确诊的HGMUE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变距门齿距离、病灶直径、病灶位置、病灶形态及病灶形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相比,NBI内镜对HGMUE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imaging WLI)、光学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与染色内镜(Lugol’s碘液染色)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门诊疑似食管黏膜病变患者81例,顺次在普通白光内镜、NBI和Lugol’s碘染观察后,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数量、范围、黏膜形态等,并进行NBI及Lugol’s碘染分级,对所有阳性病灶进行病理组织学取材。将所有数据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光学内镜和染色内镜均能更加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大小,提高活检准确性及病变检出率,且对于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相似,均能优于单纯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结论]本文探讨光学内镜与染色内镜对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疗效。[方法]选择普通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患者113例,并行超声胃镜检查进一步确诊,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定期随访追踪术后1、3、6、12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113例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年龄主要分布在40~60岁,贲门隆起7例(6.19%),胃窦14例(12.38%),胃底29例(25.66%),胃体28例(24.77%),食管19例(16.81%),直肠及结肠14例(12.38%),胃角1例(0.88%),十二指肠降部1例(0.88%)。病理结果与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相比较,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诊断隆起病变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吻合系数κ=0.676,P0.01)。[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准确率高,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肠镜对大肠腺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无痛肠镜和普通肠镜对息肉检出率及腺瘤检出率的影响。[结果]无痛肠镜组息肉检出率及腺瘤检出率均高于普通肠镜组(P=0.000)。[结论]开展无痛肠镜有利于提高腺瘤检查率,从而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中医证型与食管黏膜胃镜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453例RE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分布及食管黏膜胃镜分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RE的检出率为4.0%,男女性别比为1.68:1,随着年龄增长RE检出率逐步升高,且程度呈加重的趋势。RE内镜分级以A、B级为主,辨证以肝胃不和证和肝胃郁热证为主,各个证候分型的食管黏膜胃镜分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且胃镜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结论]RE的食管黏膜胃镜分级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医辨证分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食管静脉曲张在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静脉曲张在无痛胃镜下进行套扎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182例肝硬化患者,共进行267例次内镜下套扎治疗,将其分成2组,其中普通内镜组115例次,无痛胃镜组152例次,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调查患者对内镜下套扎治疗的耐受情况及医师对手术的满意度,无痛胃镜组观察术前及术后7天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结果无痛胃镜组术中收缩压与术前相比下降9.5%(P〈0.01),舒张压下降15.3%(P〈0.01),均为一过性,术后即恢复;普通胃镜组术中收缩压与术前相比升高10.5%(P〈0.01),舒张压升高13.45%(P〈0.01),亦为一过性,术后即恢复;两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操作医师对食管蠕动及视野满意度无痛胃镜组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P〈0.01)。结论食管静脉套扎术在无痛胃镜下进行是一种安全、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其相关要素。[方法]收集626例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内镜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内镜诊断6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47.6%,胃体和胃角萎缩的检出率比胃窦低,但肠化的检出率比胃窦高;取材数量1块的胃镜符合率为27.27%,2块胃镜符合率为45.61%,≥3块胃镜符合率为62.34%。[结论]内镜诊断CAG的符合率较低;建议取≥3块活检数,更多的活检数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