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TnT、cTnI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16例首次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其发病的一至二周内,同时定量检测血清cTnT、cTnI和心肌酶谱系列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乳酸脱氢酶(LDH)并作比较。结果 11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共有53例cTnT异常升高,阳性率为45.7%;共有75例cTnI异常升高,阳性率为64.7%;而CK、CK-MB、sGOT、LDH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3%、7.8%、6.9%、12.9%。上述结果分别与cTnT及cTnI结果作卡方检验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急性期心肌损伤指标检测中,cTnT、cTnI比传统的CK、CK-MB、sGOT、LDH有更好的敏感度,是及时反映心肌损伤的良好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了磁共振诊断心肌炎的标准,即“路易斯湖诊断标准”(Lake Louise consensus criteria,LLC)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纳入心肌炎诊断标准以来,CMR已经成为心肌炎诊断和随访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1]。由于LLC缺乏定量诊断的局限性[2],2018年,JACC专家共识推荐在LLC基础上增加定量CMR技术,以提高心肌炎的诊断准确性。定量CMR技术需要额外扫描序列,大大增加了扫描时间。最近,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feature tracking, FT),利用电影序列,不需要额外扫描序列及时间, 相似文献
4.
李晓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3):233-236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心肌炎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28例心肌炎(心肌炎组)、24例疑似心肌炎(疑似心肌炎组)以及3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且对cTnT与心功能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心肌炎组cTnT浓度明显高于疑似心肌炎组与健康对照组[(0.37±0.13)ng/ml比(0.19±0.07)ng/ml、(0.17±0.05)ng/ml),P<0.01];(2)cTnT与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相对室壁厚度(RWT)均呈负相关性(r=-0.723~-0.441,P<0.05或<0.01),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均呈正相关性(r=0.387~0.763,P均<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是评价心肌炎心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损伤样改变的病毒性心肌炎戚厚兴,谢祥兰,徐伟,王凤菊,王喻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多种心电图(ECG)改变,已见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的报告[1~3],出现急性心肌损伤样改变的病例尚未见报告,我们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临床及ECG资料患儿女,10岁,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与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线粒体膜磷脂脱失和线粒体DNA3867缺失)程度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只)腹腔注射内含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virus B3,CVB3,TCID50=108)的Eagle液制备VMC小鼠模型,另10只为对照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3、11和24 d行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脱失程度和mtDNA3867缺失率的测定,并用Spearman法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小鼠在病毒感染后3 d,可见心肌和骨骼肌细胞mtDNA3867缺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线粒体膜磷脂脱失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病毒感染后11 d,心肌和骨骼肌细胞mtDNA3867缺失性损伤达高峰(P<0.05),线粒体膜磷脂脱失程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后24 d,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脱失和mtDNA3867缺失程度与感染后11 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对照组和病毒感染后3 d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线粒体的上述损伤性改变在心肌和骨骼肌细胞呈一致性同步变化,且具有良好相关性(P<0.05)。结论CVB3可显著损伤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DNA和膜磷脂,两者损伤具有相关性,提示骨骼肌有望成为反映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外周细胞“窗口”。 相似文献
7.
8.
心肌酶学检查一直是心肌炎诊断的重要指标 ,但以后发现心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 ,对其诊断心肌炎的特异性看法不一。近年研究表明 ,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指标 ,不仅敏感性高 ,而且特异性强。1 心肌酶学检查心肌酶学检查一般包括乳酸脱氢酶 ( L DH)、肌酸激酶 ( CK)、肌酸激酶同工酸 ( CK- MB)、α羟丁酸脱氢酶 ( α- HBDH)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AST)。上述酶类在人体分布较广泛 ,同时存在于许多器官组织 ,许多疾病 (如神经肌肉病变、血液病、结缔组织病、感染、中毒等 )都可以出现酶类异常改变。虽然近年来对心… 相似文献
9.
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核素心肌显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特点,初步探讨其显像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成人患者4例,按体重0.56mg/kg予双嘧达莫针剂,于4min内静脉注射,10min及240min后分别进行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原始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有3例的负荷图像显示为左室心肌放射性分布正常而延迟图像显示为局部心肌反向放射性分布稀疏(1例为下壁,1例为心尖部、下壁和前壁,1例为前壁),即“反向再分布”;有1例患者显示为负荷图像和延迟图像固定性的下壁局部心肌放射性分布稀疏。结论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对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反向再分布”的存在与心脏微血管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在1999年9月昆明全国小儿心血管会议新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标准中,把心肌酶谱中的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增高列为临床诊断小儿VMC的主要指标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心肌酶谱和cTnT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Tc-99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1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35例对照组行99mTc-MIBI单光子发射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分析重建后的断层图像,按是否有花斑样改变和灶性放射性稀疏,将患者再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分析两组的年龄及性别构成,计算并比较阳性组、阴性组及对照组的心/肝计数比及心腔/心肌计数比。结果发现:35例对照组心肌灌注显像正常,71例患者出现阳性结果,阳性率为54.6%,阳性组患者年龄轻、男性多、心/肝比及心腔/心肌计数比明显低于阴性组及对照组。结果提示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有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与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临床诊断VMC心肌损伤提供依据.方法:用柯萨奇B3亲心肌病毒株(CVB3m)制备小鼠VMC模型;分别于感染病毒后第8、15天及第3个月,观测VMC小鼠血清cTnI含量、心肌坏死病理组织学积分(HSN)和心肌炎症组织学积分(HSI),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VMC小鼠心肌损伤以感染后第8天最为显著(P<0.05),此时血清cTnI含量与HSN(r=0.696,P<0.05)及HSI(r=0.760, P<0.05)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TnI能确切地反映急性期VMC小鼠心肌损伤的程度,是VMC心肌损伤的可靠而敏感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临床上将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作为经典的心肌损伤的血清金指标。但是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CK、CKMB缺乏足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近几年来,许多报道指出,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有望作为心肌损伤的...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6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VMT)患者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术(EMB),HE染色Dallas标准诊断心肌炎14例(25%)、界线性心肌炎18例(32%)及组织学正常24例(43%)。而免疫组化染色表明,51例(91%)患者心肌细胞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及肌红蛋白含量减损;其中电镜观察10例显示心肌细胞肌原纤维局灶性或弥漫性溶解。结果提示:VMT心肌肌原纤维损伤突出;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可作为Dallas诊断标准的补充,提高EMB对VMT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4)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全球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有效评估心肌梗死后梗死心肌、存活心肌、微血管阻塞(MVO),对于AMI患者的危险程度分级、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CMR)成像技术具有多参数、多方位的成像特点,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高空间分辨率,对心肌梗死后梗死部位、程度、微血管灌注极具有优势,本文综述CMR技术评估心肌梗死后心肌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心肌炎是以临床和病理定义的心肌炎症,活动性心肌炎以炎症细胞浸润伴随心肌细胞坏死为特征(图1a),而临界性心肌炎具有炎症细胞浸润但无心肌损害(图1b),浸润心肌的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肉芽肿细胞较为常见〔1〕。2007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磁共振 (MR)首过灌注成像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肌首过灌注特点 ,评价病变心肌组织血流灌注治疗效果。方法 :AMI患者 16例 ,正常对照组 8例。采用TurboFLASH序列行MR首过灌注及延迟成像扫描 ,绘制左心室各壁心肌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分析病变心肌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特点。结果 :AMI未溶栓者首过不强化 ,延迟扫描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心肌 ,曲线上升时间、上升斜率、峰值时间和对比增强率明显低于正常心肌 ,峰值信号强度仅为正常心肌的 (5 4 .5± 12 .0 ) %。溶栓再灌注者首过及延迟均强化 ,延迟扫描时病变心肌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心肌 ,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仅曲线上升时间延长 ,峰值信号强度可达正常心肌的 (90 .8±13.0 ) %。结论 :TurboFLASH序列可反映心肌首过灌注 ,分析心肌首过灌注有助于评价病变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评价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