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26岁,因刺激性咳嗽、胸闷5个月,加重伴气短2个月于1997年10月6日入院。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右胸痛伴午后低热、消瘦,当地CT、MRI检查后拟诊“右纵隔淋巴瘤”。取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示“淋巴干酪型结核”,抗结核3个月后症状减轻。8月份右胸部有“皮疹”以“抗痨药过敏”停药,后症状加重。查右锁骨上可扪及1.0×1.5cm、1.5×2.5cm淋巴结,质中、光滑、活动度好,无压疼;右中肺闻及干鸣;X线正位片纵隔影增宽,可见弧形块影突入肺内,右肺门角可见结节  相似文献   

2.
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结核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结核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例】男,79岁。因左下胸疼痛2个月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有60年吸烟史。患者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胸部阵发性烧灼样疼痛,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一般状况好,浅表淋巴结不大,左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查血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26;红细胞沉降率55 mm/h。行胸部X线平片及CT扫描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伴胸膜粘连、肥厚,双肺未见肿块,纵隔内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结核菌素试验(2+)。行胸腔穿刺抽出深黄色微浑浊液体,实验室检查提示为渗出液,3次行胸腔积液及胸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为淋巴瘤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为淋巴瘤的肠结核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22.22%。因脐周隐痛及腹泻就诊1例,腹痛、发热及盗汗就诊1例,反复腹痛,伴腹泻及发热就诊2例。4例均曾误诊为淋巴瘤,误诊时间2~6 d。4例经纤维结直肠镜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回肠和结肠结核(溃疡型)2例,盲肠结核(增生型)和回肠结核(增生型)各1例。1例予相应治疗无效死亡。2例予手术及抗结核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1例予抗结核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预后较好。结论肠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其警惕性,并认真病史询问和查体,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减少或避免肠结核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志坚  何群  陈伟良 《临床荟萃》2004,19(10):587-588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最为典型,结合病理诊断不困难,但以原发淋巴结结外的NH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漏诊、误诊。本院1989~2003年共收治了79例结外NHL,经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故可以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如不提高警惕,常会误诊。现将我院近2年误为急性阑尾炎而进行手术的2例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报告如下: 【例 1】患者女,20岁,农民。因发热8天,腹痛、呕吐6天,于1984年10月7日入院。病人于8天前出现不规则低热,伴恶心,食欲不振。2天后体温升高至38℃左右,出现脐周隐痛、腹胀,偶有呕吐。当地拟诊“胃炎”,按胃炎治疗3天,  相似文献   

7.
原发于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观察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将近年来经病理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10 5例进行分析。结果 :10 5例 NHL 中 ,原发于结外的 80例 (76 .2 % ) ,其中发生于鼻咽喉 33例(41.2 % ) ,消化道 16例 (2 0 % ) ,其他部位 (口腔及其周围组织、胸部、眼、皮肤、内分泌腺、生殖腺和软组织 ) 31例(38.8% )。结论 :结外 NHL发生率较高 ,以发生于鼻咽喉及消化道者为多 ,也可发生于任何组织器官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早期易误诊为各专科常见病 ,早期诊断困难 ,应尽快行病理检查 ,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曹敏 《临床误诊误治》2000,13(3):189-190
1 病例资料男,43岁。于1996年6月发现右侧颈部包块,无任何自觉症状。于1997年9月15日收住我科。入院后辅助检查:血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27,红细胞沉降率80mm/h;结核菌素试验(PPD)1∶2000(-),痰结核杆菌阴性;可提取的核抗原(ENA)七项正常,免疫八项中IgM>  相似文献   

9.
[病例] 男,45岁.因鼻塞、头痛4月余来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塞、流脓涕,以右侧鼻腔明显,伴头痛,以下午剧烈,病程中逐步出现嗅觉下降,外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
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平  王维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542-5543
1 病历摘要男,28岁。以颈部包块并发热、乏力1个月入院。缘于1个月前无意间发现颈部2个包块,略有压痛,可活动,并出现发热,T38.1~38.9℃,发热常在16:00开始,20:00~21:00达高峰。自觉乏力不适,无咳嗽、咳痰、胸痛等症。  相似文献   

11.
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重症肝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病例】男,26岁。因乏力、尿黄1周入院。患者1周前受凉后咽痛、鼻塞、发热,继而全身乏力,尿色发黄,颜面及躯干部出现出血点,在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甲、乙、丙、戊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按“肝炎”给护肝等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4℃,脉搏87/m in,呼吸20/m in,血压136/68 mmHg。意识清,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颜面及躯干皮肤有大量淤斑,部分融合成片。浅表淋巴结不大,颈软,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坦,下腹部轻压痛,肝脾均大,均近脐水平线,质中等,表面光滑,边缘钝。查血白细胞9·83×109/L,中性粒细胞0·73,红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所获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为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主因发现双乳肿物一月余,行抗炎治疗后肿物无明显变化,临床以双乳肿物,初步考虑"乳腺癌"收入院。入院后行PET-CT及腹部CT发现:除了双乳高代谢肿物外,还可见腹盆腔、右肾、右侧髂肌及左侧肛提肌外旁等多发占位,病理穿刺结果开始考虑为乳腺低分化癌并多发转移,后经过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乳腺非霍奇金T细胞性淋巴瘤,类型为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论: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类型少见,易误诊为低分化癌,应加强对乳腺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并仔细分析病情,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 男,30岁.因持续发热、咳嗽、胸痛、乏力5个月,加重3 d入院.患者5个月前受凉后发热(体温39.5℃),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予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无好转,渐出现咳嗽、胸痛、乏力,血白细胞2.7×109/L,继予头孢哌酮、氧氟沙星等治疗2周,体温下降又复升,外周血三系下降,查血结核抗体(+),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红细胞沉降率(ESR)106 mm/h,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肺结核可能,但多次痰涂片查抗酸杆菌(-).  相似文献   

14.
【病例】女,41岁。3个月前发现右乳房、右腋窝包块,抗炎治疗无效,右腋窝包块长到鹅蛋大小。某医院诊为右乳腺癌、右腋窝淋巴结转移,于1个月以前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胸肌和肋间恶性肿瘤。术后1周右腋窝、右前胸出现多个包块,右上肢急进性水肿、破溃、感  相似文献   

15.
肺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男,54岁。无诱因干咳、胸闷、活动后气紧,伴午后潮热、夜间盗汗4月余,在我市某医院经X线胸片及CT发现左侧胸腔积液,先后行胸腔穿刺(胸穿)8次,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予泼尼松及四联抗结核治疗50天,胸水减少,症状减轻出院。数天后症状加重,住另一家医院。住院期间停用抗结核药物,先后4次胸穿抽液送检,未查见癌细胞,胸水pH值8,腺苷酸  相似文献   

16.
【病例】男,40岁。因咽痛、发热伴吞咽困难1周入院。1周前因受凉后咽痛、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吞咽困难。在村卫生室应用青霉素后体温降至正常,但仍有咽痛、吞咽困难,故来我院。查体:体温36.5℃。精神委靡,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咽部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度增大、充血,其前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男,32岁。因顽固性刺激性呛咳2个月,右锁骨上淋巴结增大半个月由外院转入。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刺激性呛咳,无咯血及痰中带血,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行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肺门可见一4 cm×5 cm×7 cm大小软组织肿块影,与纵隔淋巴结融合并包绕上腔静脉,上叶支气管狭窄。纤维支气管  相似文献   

18.
[例1] 女,23岁.1999年10月发现左上颈部2 cm×2 cm大小肿块,质韧,活动,无触痛,生长缓慢,自服抗生素无效.去某医院就诊,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诊断为淋巴结核,予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治疗20天,疗效不佳.肿块逐渐增大至4 cm×5 cm,且出现咽部不适,无发热、盗汗.遂来我院就诊.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行颈部CT检查示咽部占位性病变,遂诊断为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予化疗、颈部放疗,患者病变达完全缓解(CR),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菊池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历摘要 男,60岁。因颈部、腋窝淋巴结肿大2a入院。2008—04初出现颈部、腋窝淋巴结肿大,渐增大。2009—04出现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0℃,伴盗汗,无畏寒、咳嗽、咳痰,无消瘦。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输液(用药不详)后热可退,但反复。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11岁。因午后发热、盗汗入院。诊断淋巴结结核。体检:体温39℃,营养欠佳,体重18kg,颈部两侧淋巴结呈串珠样肿大,活动、无压痛,质中等,无融合。左锁骨上窝触及蚕豆大小无痛性活动肿物。PPD阴性,ATM阳性,同侧先后两次活检,前者报告结核,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