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小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As)不同阶段自噬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4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30只,套管后平均分为3组,分别在套管2周、4周、8周后处死)。股动脉取血进行血脂检测;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右侧颈总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右侧颈总动脉组织中ATG5、Beclin1、LC3-Ⅱ的mRNA水平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随着套管手术时间增加,ApoE~(-/-)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P0.05)。光镜观察显示,对照组管壁结构较为完整,弹性膜完整且较丰富;但是随着套管时间的增加,管壁逐渐加厚,弹性膜结构逐渐破坏,泡沫细胞、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增多,管腔逐渐狭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着套管时间增加,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巨噬细胞内脂滴数目逐渐增多,自噬体数目在术后4周时最高。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右侧颈总动脉组织中ATG5、Beclin1、LC3-Ⅱ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术后4周时最高(P0.05)。结论随着ApoE~(-/-)小鼠颈总动脉As的形成自噬持续被激活,自噬水平在As某一时间点(术后4周)达到峰值,而后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在其发生发展病程中,心肌细胞自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力衰竭时的"能量危机"刺激自噬激活,自噬激活可降解异常蛋白质及受损细胞器,从而为细胞的自我更新提供能量和物质材料。进一步揭示自噬在心力衰竭病程中的作用,通过调控自噬来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发现靶向自噬功能药物,正在成为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自噬在心力衰竭中的利弊存在争议,关键原因之一是自噬水平的评价方法不当。既往研究多以自噬体评价细胞自噬水平的高低。然而自噬体数量的变化并不能反映自噬水平高低。因为从自噬流的角度来看,自噬体的数量受生成和消除两方面影响。既往研究多认为自噬体增加是自噬过度导致生成过多所造成,而新近研究表明自噬体的蓄积多是自噬清除功能障碍所致。如何提高心力衰竭中自噬的清除功能可能是以后的研究热点和新药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4.
自噬自噬(autophagy)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自体吞噬(selfeating)。20世纪5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 de Duve在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结构,从而提出"自噬"概念。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种高度进化保守的分解代谢机制,是大量降解和回收利用胞质成分的保守过程~([1-3]),并产生氨基酸、核苷酸及腺苷三磷酸(ATP),实现营养物质再循环,维持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自噬在细胞内维  相似文献   

5.
正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有数据报道,全球心力衰竭患者已高达2250万例,并以每年200万例的速度递增,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尽管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技术等水平大大提高,但心衰患者的患病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仍不容乐观。究其主要原因是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还不十分透彻。近年来,自噬作为一种区别  相似文献   

6.
心率变化与心力衰竭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动前后心率变化与心力衰竭(HF)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方法根据ACC/AHA心衰分期标准,选择正常对照组70例、HF高危因素组70例、心功能代偿组70例、HF组32例。以6min步行作为运动负荷,记录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并测量步行距离。比较HF不同发展阶段受试者心率的变化及步行距离,分析心率与6min步行距离的关系。结果心功能代偿组及HF组静息心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HF高危因素组(P〈0.05)。运动后即刻心率4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幅度随HF的不同发展阶段呈递减趋势(P〈0.05)。6min步行距离随HF的不同发展阶段呈递减趋势(P〈0.05)。静息心率与6min步行距离呈负相关(r=-0.311,P〈0.01),心率变化幅度与6min步行距离呈正相关(r=0.386,P〈0.01)。结论静息心率的增快、运动后心率变化幅度的降低及6min步行距离的缩短既可作为判断心功能进入代偿期的评估指标,也可作为HF进展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8.
自噬是细胞成分更新及组织重塑的重要调控机制,能抑制突变,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1].我们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eclin-1、Caspase-9和Bcl-2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等中的表达,旨在探讨自噬与凋亡在肺癌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自噬水平的变化及雷帕霉素的干预作用,探讨雷帕霉素是否通过调节自噬、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产生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雷帕霉素干预组。采用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雷帕霉素干预组给予雷帕霉素2mg/(kg·d)灌胃。于实验第8周留取血标本,用于血生物化学指标和脂联素水平检测,然后处死动物并迅速取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测定主动脉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p62、C/EBP同源蛋白(CHOP)、Caspase-1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Bax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主动脉壁增厚,内皮严重受损,主动脉Beclin1、LC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Bcl-2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主动脉p62、CHOP、Caspase-12和GRP7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雷帕霉素干预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组织病理改变显著减轻,主动脉Beclin1、LC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p62、CHOP、Caspase-12和GRP7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组织自噬水平降低,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激活自噬和减轻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水平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80例CHF或心力衰竭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ACC/AHA心力衰竭指南进行阶段分级,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取血测定血清25(OH)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分析25(OH)D与LVEDD、LVEF及NTpro BNP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阶段CHF患者血清25(OH)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级别越高,25(OH)D降低越明显;不同阶段CHF患者25(OH)D与LVEDD、NT-pro BNP呈负相关(r=-0.83,-0.82,P0.01),与LVEF呈正相关(r=0.86,P0.01)。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对心力衰竭时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发展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目前中药干预线粒体自噬缓解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为中药治疗心力衰竭提供新的研究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噬相关基因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256例,分为ISR组64例和非ISR组192例,ELISA法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TNF-α和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水平,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8~10周龄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永久结扎左前降支),每组20只,分别于术后7、14、28 d时,用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及结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小鼠梗死周边心肌组织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凋亡蛋白表达。结果 Masson染色显示,AMI组梗死周边组织间质纤维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重;AMI组7、14和28 d时Bax蛋白较Sham组明显上调(0.71±0.08、0.77±0.05和0.86±0.06 vs 0.53±0.08,P<0.05),Bcl-2和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蛋白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增强(P<0.05);透射电镜示,AMI组梗死周边心肌组织内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小鼠AMI后梗死周边心肌组织自噬水平进行性降低,心室重构进一步恶化,自噬可能在AMI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甲状腺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评价慢性心血管病 ,尤其是慢性心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病态综合症 (SES)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病史大于 2年的慢性心衰 (CHF)病人 5 4例和同期住院非CHF的慢性心血管病人 2 0例 ,病情平稳后抽取空腹血临床生化检验和甲状腺素测定。SES定义为血清总 3 碘甲腺原氨酸 (T3)低于正常值的低限 (<0 8ng/ml) ,4 碘甲腺原氨酸 (T4 )和促甲状腺素正常。结果 :74例受试者中有 33例发生SES ,CHF者发生率达 5 1% (2 8/ 5 4) ,SES的发生率随心功能不全加重而增高。SES与非SES的CHF病人心功能 (NYHA分级 )、左室舒张末径 (LVEDD)和射血分数 (LVEF)、T4 均值均有明显差异 ,但临床特征 ,肝、肾功能指标差别不显著。慢性心血管病人存在SES ,心功能不全程度越重 ,其发生率越高。结论 :肝、肾功能状态不是CHF病人发生SES的主要决定因素。认识CHF病人SES现象为临床综合治疗CHF可会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SES)的发生率,及其与脑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CHF患者96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Ⅱ级19例,Ⅲ级36例,Ⅳ级41例],对照组(NYHA分级I级)29例。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采用干式快速定量心衰心梗诊断仪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CHF患者血清BNP水平。结果 CHF患者SES发生率为30.2%,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SES发生率依次升高;CHF合并SES患者BNP明显升高、LVEDD扩大、LVEF下降。结论 CHF患者高发SES,结合血浆BNP及LVEF测定有助于全面评估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97例心力衰竭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心力衰竭患者(97例)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尿酸水平;比较80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比较入院时未用过利尿剂与已用过利尿剂的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488.79 23.78)μmol/L和(256.62 26.24)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48.97 25.90)μmol/L、(450.17 16.09)μmol/L和(561.05 26.71)μmol/L,其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0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是(509.27±10.74)μmol/L和(402.01 29.7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未用过利尿剂与已用过利尿剂的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随心功能加重而升高,血清尿酸水平不受服用利尿剂的影响.血清尿酸水平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普遍流行于老年群体的以记忆、行为、学习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占全部老年期痴呆的80%左右[1]。自噬(Autophagy)是一种正常的、调节性的回收衰老细胞组分、清除结构或功能异常细胞器或蛋白聚合物的细胞生理过程[2,3]。自噬分为三种方式:有自噬体形成的大自噬、溶酶体膜内陷发生的小自噬、针对错误结合蛋白的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MA)(下文中"自噬"均指"大自  相似文献   

18.
多数学者将细胞的死亡形式分为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utophagy)和细胞坏死(Necrosis)3种类型.自噬(Autophagy)是凋亡之外的第二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进化中高度保守,从酵母、果蝇到脊椎动物和人都可以找到参与自噬的同源基因.相对于主要降解短半衰期蛋白质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自噬参与降解绝大多数长半衰期蛋白质[1].在正常和轻微应激下,作为一种细胞保护机制,自噬能降解和回收细胞器组分,如长半衰期蛋白并选择性移除受损线粒体.  相似文献   

19.
20.
心肌细胞自噬对维持正常心脏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心肌细胞自噬功能降低,老年人心肌自噬基因Atg5、Atg7和Beclin1表达降低;心肌细胞自噬下调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和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及SIRT1信号通路失调有关;此外,活性氧及一些神经内分泌因子也可介导老年人心肌细胞自噬下调。调控心肌细胞自噬将为老年人心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