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进行血栓抽吸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77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81例),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标准PCI组(9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血栓抽吸组支架直接置入率、术后2 h ST段回落〉50%率、冠脉心肌灌注分级(TMP)和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血流均明显优于标准PCI组;发病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B型尿钠肽(BNP)值显著低于标准PCI组.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从而改善STE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STEMI患者作为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均分为两组,单纯PCI组行PCI治疗,联合组行血栓抽吸+PCI治疗,此外,两组均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支架植入2h后一般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支架植入后,联合组TIMI血流分级Ⅱ级+Ⅲ级患者的比例95.3%(41/43)显著高于单纯PCI组76.7%(33/43)(P<0.05);支架植入2h后,观察组cTnT峰值及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50%的比例及术后10d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和术后5个月内,两组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STEM能够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和左心室功能,促进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将血栓抽吸后直接植入支架的173例为观察组,将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的15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抽吸后即刻及支架植入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支架植入后观察组TIMI血流≥Ⅱ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支架植入2 h后,两组植入支架数、植入支架长度及支架直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钙蛋白(c Tn)T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50%的比例及术后10 d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后直接行PCI治疗STEMI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再灌注,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病中最危急的一种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和致残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STEMI首选的治疗方法[1].然而急诊PCI 时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后,血栓或斑块脱落引起血管远端栓塞,大约有30%患者发生无复流.与心肌充分复流的患者相比,心肌梗死后出现无复流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故预防和治疗无复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急性STEMI行直接PCI治疗的老年患者108例,年龄60~75岁。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行单纯PCI术;联合组40例,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校正TIMI帧数(CTFC)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1)两组间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联合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3级率、术后90 min ST段回落50%的比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术后无复流率、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3)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再次住院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有效减轻老年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负荷,明显改善PCI术后心肌组织微循环的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适合应用血栓抽吸的病变类型。方法连续入选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53例。将冠状动脉造影时及应用球囊抽拉或预扩后仍可见明显血栓影、应用球囊抽拉或预扩后血流仍未恢复的病人设为血栓抽吸组(53例),将其余病人设为直接PCI组(20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术后校正TIMI帧数、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射血分数(LVEF)、术后3h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及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校正TIMI帧数高于直接PCI组(P=0.03)。术后1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射血分数抽吸组有优于直接PCI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ST段回落不良率,直接PCI组有高于抽吸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住院及随访3年期间,直接PCI组有4例病人发生卒中,血栓抽吸组病人均无卒中发生,但两组在发生卒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两组病人除卒中外其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890)。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值=1.221)、三酰甘油(OR值=3.102)为STEMI病人PCI术后卒中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急诊介入治疗时符合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符合应用球囊抽拉或预扩后血流恢复但可见明显血栓影或急诊造影时冠状动脉血流已恢复但可见明显血栓影亦或应用球囊抽拉或预扩后血流仍未恢复这一特定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病人,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较直接PCI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灌注水平,且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 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 vs 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 vs (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 vs 23.33% P=0.029).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使用血栓抽吸器者为抽吸器组(n=33),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情况从同期STEMI患者中选取条件相当者作为对照组(n=33),比较两组间的基础资料、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住院和随访期间情况。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相似、抽吸器组支架直接置入率高、远端栓塞发生率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计数(cTFC)值小、心肌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高,住院期间抽吸器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峰值浓度较低,术后12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0.01);但两组间无/慢血流、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及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发生情况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血栓负荷较重的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应用血栓抽吸器安全可行,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组织微灌注,减少心肌酶的释放,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常发生微循环功能障碍(CMD),导致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预后严重不良。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功能学及影像评估技术的进步,CMD的临床诊治措施不断丰富。本共识依据近年临床研究、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建议,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对急诊PCI相关CMD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 患者105例,其中应用血栓抽吸+PCI 治疗34例(血栓抽吸+PCI 组),接受常规 PCI 治疗71例(常规 PCI 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流恢复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入院情况。结果:与常规 PCI 治疗组相比,血栓抽吸+PCI 组血流恢复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36.62±133.00)ng/ml 比(186.47±69.20)ng/ml]、肌酸激酶(CK)[(2833.39±198.70)ng/ml 比(2129.59±199.40)ng/ml]峰值及 CK-MB [(12.38±6.70)h 比(9.65±3.90)h],CK [(12.80±8.10)h 比(9.68±3.50)h]峰值时间均显著降低(P 均<0.05);随访1年 MACE 事件发生率(19.7%比8.8%)及再入院率(66.2%比50.0%)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流恢复与心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 PCI 术中血栓抽吸有助于减轻病情,使酶学水平显著下降,可能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其所导致的血栓形成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是治疗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开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仍有1/3的患者在植入支架后心肌未得到有效的灌注,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血栓和斑块脱落引起微循环栓塞而导致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无复流的发生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增加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死亡的发生率。血栓抽吸能够减少无复流的发生,但是对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现主要对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发表于2000年1月至2013年7月关于血栓抽吸术对STEMI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冠脉TIMI 3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ST段回落大于50%、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以及有无再发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为11篇,包括1 376例患者,其中单纯PCI治疗727例,PCI治疗+血栓抽吸术649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PCI相比较,PCI治疗+血栓抽吸术冠脉TIMI 3级比率高(OR=2.46,95%CI 1.663.65,P<0.001),ST段回落大于50%比率高(OR=6.30,95%CI 3.223.65,P<0.001),ST段回落大于50%比率高(OR=6.30,95%CI 3.2212.33,P<0.001),心肌灌注显影分级高(OR=2.78,95%CI 1.8912.33,P<0.001),心肌灌注显影分级高(OR=2.78,95%CI 1.894.07,P<0.001),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OR=0.40,95%CI 0.274.07,P<0.001),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OR=0.40,95%CI 0.270.59,P<0.001),再发心绞痛比率低(OR=0.28,95%CI 0.080.59,P<0.001),再发心绞痛比率低(OR=0.28,95%CI 0.080.97,P=0.045)。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提高单纯PCI临床治疗效果,改善STEMI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和争论的热点,血栓抽吸可能是STEMI患者远端栓塞和改善微血管灌注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具有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虽然最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TASTE和TOTAL未提供支持STEMI患者常规使用血栓抽吸的证据,但对于介入心...  相似文献   

15.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来说,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即刻恢复病变部位血流灌注的有效治疗方法[1]。然而,直接PCI的一个最主要的限制性是其可能会导致血管远端血栓栓塞并且不能够恢复微血管水平的血流。在支架置入前应用手动血栓抽吸将病变部位的血栓移除,将会减少远端闭塞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微血管的灌注。既往研究都认为,在直接PCI的过程中血栓抽吸能够有效地减少STEMI患者,尤其是斑块负荷较重患者的远端栓塞发生率并改善微血管的灌注[2-8]。一项单中心的TAPAS研究[3]表明,在1年的随访过程中,常规的血栓抽吸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长期死亡率。然而,最近关于血栓抽吸的观点被两个多中心的研究(TASTE研究、TOTAL研究)所质疑,在这两项研究中并未显现出在直接PCI的过程中行血栓抽吸的优势[9-17],与此同时,TOTAL研究认为在直接PCI过程中常规的血栓抽吸会增加随访1年卒中风险[11,18-19]。这些研究都认为血栓抽吸并无益处,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8,20]。由于研究结果存在巨大争议,最近的临床指南,已将常规血栓抽吸的建议从Ⅱa级逐步降低至Ⅲ级[21]。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表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使心肌恢复有效的再灌注[1].由于急诊介入治疗(PCI)TIMI3级血流率高、IRA开通持久充分并发症少,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再血管化治疗的最重要方法[2].然而在介入治疗中尽管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却有部分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心肌灌注和PCI的疗效[3].PCI术中微血栓栓塞远端微血管是无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此,对STEMI患者PCI术进行球囊扩张前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冠状动脉内血栓,然后进行常规PCI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有条件医院治疗发病12h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首诊无介入治疗条件医院的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地院间转运;以及如何优化有介入治疗条件医院院内流程,以进一步缩短就诊-球囊扩张时间(D2B)及改善患者预后等问题的讨论日趋激烈。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急性STEMI患者行直接PCI时的转运策略(包括院外和院内)的各项研究作一回顾,旨在推动我国的STEMI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有条件医院治疗发病12h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首诊无介入治疗条件医院的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地院间转运;以及如何优化有介入治疗条件医院院内流程,以进一步缩短就诊-球囊扩张时间(D2B)及改善患者预后等问题的讨论日趋激烈。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急性STEMI患者行直接PCI时的转运策略(包括院外和院内)的各项研究作一回顾,旨在推动我国的STEMI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 h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对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8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罪犯"血管反复持续负压抽吸直至病变处血栓影变淡或消失,冠脉远端血流得到明显改善。根据是否抽吸出血栓分为抽吸出血栓组与未抽吸出血栓组。PCI术后行冠脉造影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血流灌注(TMP)分级、心电图抬高ST段回落幅度、血清血肌酸激酶(CK)和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PCI术后1 w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PCI后4 w内主要心脏事件。结果与未抽吸出血栓组比较,抽吸出血栓组TIMI血流分级和TMP分级均明显改善;心电图抬高ST段回落幅度大〔分别为(67.5±28.9)%vs(38.1±30.7)%〕;CK分别为(1 278.5±69.8)U/L vs(1753.8±72.6)U/L,CK-MB分别为(108.9±25.6)U/L vs(228.6±23.9)U/L,抽吸出血栓组CK及CK-MB峰值显著降低;1 w心彩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大(56.9%±3.4%vs 52.2%±3.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0.6±4.9 vs 55.4±4.7)。以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持冠脉病变部位血栓碎裂脱落导致冠脉远端微小血管栓塞是引起"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内行血栓抽吸操作安全可靠,不增加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