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收治3例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就诊过程中均曾被误诊,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46岁。以左下肢无力萎缩3a,右下肢无力萎缩1a入院。患者2004—12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下肢无力,数月后左下肢肌肉萎缩,去当地医院治疗,诊治不详;2006—10起右下肢出现类似症状,渐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行走困难,伴全身多处肌肉跳动感。后到多家医院求治,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4岁。因渐进性右手无力肌肉萎缩伴左足无力1.5a入院。1.5a前患者感冒发热后感右手无力,偶然在洗脸时发现指间漏水,并指、对指无力。逐渐出现右手持物不能,右前臂变细,偶有右手和双小腿肉跳,无肢体麻木。  相似文献   

3.
曾国华  包正军 《临床荟萃》2011,26(11):999-1000
患者,男,49岁。因颈椎病术后4个月于2010年8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6个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麻木,双手活动笨拙,洗脸困难,逐渐发展为握力减退,手指伸不开;5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站立困难;无发作性肌跳,无吞咽困难,无肌痛。颈椎MRI示:C3~C6椎间盘轻度后突,硬膜囊分别受压,考虑脊髓压迫变性可能。4个月前诊断为颈椎病给予颈椎病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后四肢乏力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少见的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就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行研究方法,报告1例曾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的平山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资料。结果该病例为男性,青春期发病,呈单侧上肢远端无力伴萎缩;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改变,屈颈MRI可见下段颈髓前移、硬脊膜向前移位,硬膜外间隙增宽。结论根据平山病的临床及屈颈位MRI表现的特点,可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鹏 《新医学》2001,32(1):13-14
1引言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又称多灶性脱髓鞘性运动神经病,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种神经疾病,较少见。临床特征为:不对称的肌无力(晚期可对称),肌萎缩,伴肌束震颤和痉挛,常见于上肢。共同特点是:肢体远端为主的肌无力,进展缓慢。电生理检查有特征性的意义,有持续性、多灶性、部分运动传导阻滞,局限于运动神经。病理学检查发现传导阻滞部位有慢性脱髓鞘改变。血清抗神经节苷酯GM1抗体常升高,部分病人用环磷酰胺和(或)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改善了症状。近年来,该病正引起广泛关注:MMN是否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与…  相似文献   

6.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At present, multf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 is being graduallyrecognized, but domestic reports are rare and there is some difficultyin clinical diagnosis. The ch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chronic asym-metric motor dysfuncti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focalcondution blocking. Because increasing of serum GM1 antibody titreis often complicated, many authors think that it is a kind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diated by immune. The following is the datasummary of 15 cases of MMN.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临床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AIP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例1以腹痛、黄疸入院,例2以左上腹疼痛入院,均在外院行影像学检查而误诊为胰腺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入院后经相关影像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及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明显改善,临床确诊为AIP。2例均带药出院,至症状、胰腺影像学形态正常后停药,随访无复发。结论对AIP缺乏诊治经验是该病误诊原因之一,临床接诊此类患者对应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以及时对AIP作出正确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张xx,男性,17岁,因"左上肢肌萎缩伴无力3年余"于2014年1月12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上肢肌萎缩伴肌力下降,遂就诊我院神经内科,确诊"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平山病)"后接受颈托外固定治疗,由于患者依从性差,未按要求佩戴颈托,3年来患者左上肢肌无力及肌萎缩症状进行性加重,并于半年前出现右上肢肌无力伴肌萎缩症状,双上肢肌无力症状于寒冷环境中加重,无双上肢疼痛、麻木及放射性疼痛。为求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9.
平山病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平山病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及MRI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青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肢远端肌无力伴肌萎缩,尺侧肌萎缩明显,上肢呈斜坡样改变,无感觉障碍和椎体束征,肌电图检查显示以胸6~腰1脊神经支配为中心的神经源性损伤.屈颈MRI检查均可见下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外间隙增宽,硬膜外新月形或条状高信号,部分有血管流空影.结论 当青少年出现上肢远端不对称肌无力伴肌萎缩时,需进一步行屈颈位MRI检查,若出现下颈髓及其硬膜囊特异性表现,可确诊平山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患者周围神经的超声特征。方法 纳入8例MMN患者(MMN组)及1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观察MMN超声特征,并与肌电图诊断结果对比,比较组间周围神经横截面积(CSA)的差异。结果 超声与肌电图共检查8例MMN患者的96条周围神经,诊断周围神经异常率分别为32.29%(31/96)及31.25%(30/96),均以正中神经(68.75% vs 56.25%)及尺神经(50.00% vs 56.25%)异常为主。超声及肌电图对其中73条(73/96,76.04%)的诊断结果一致,超声表现包括神经增粗、回声减低、束状结构消失及外膜回声增强。MMN组双侧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及左侧腓总神经CSA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神经CSA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N超声异常多见于上肢正中神经及尺神经,与肌电图检查结果结合可为临床诊断MMN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对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诊断要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MSA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中老年男性,因头晕、步态不稳1年余入院,曾在某院诊断为晚发性遗传性共济失调,予改善脑组织代谢等治疗无效就诊我院。查体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头颅MRI检查示: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壳核外侧缘裂隙征及脑桥中部十字征改变。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二便障碍史,测血压发现直立性低血压,综合分析病情诊断为MSA。结论 MSA临床相对少见,对于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综合征表现或早期表现单一系统症状者容易与各亚型相近疾病混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并及时完善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器官尿路上皮癌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被误诊误治的3例多器官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83岁、69岁和71岁,均以血尿待查住院。例1、例2首次均以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外院多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例1于3个月前,曾在外院先后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和肾切除术、回肠膀胱术;例2在入院前,曾在外院行肾输尿管部分切除;例3以肾盂癌在外院行肾、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患者入院后行尿细胞学检查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尿路造影(CTU)或磁共振(MRI)检查及膀胱镜检查。例1诊断为复发性膀胱癌术后,肾切除术后右输尿管残段癌,左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全身多发性转移;例2为复发性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右输尿管下端癌,多脏器转移,多器官衰竭;例3为右肾盂癌肾切除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癌。例1给双"J"管置入内引流术,例2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例3行膀胱部分加输尿管残段切除术,BCG膀胱灌注局部化疗。全组患者随访6年,例1、例2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3个月死于肿瘤全身转移、多脏器衰竭,例3无瘤生存6年健在。 结论提高对多器官尿路上皮癌的认识,不能满足于单一器官肿瘤的诊断,不但要给予CT、MRI等检查,还需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必须行膀胱镜检查,尤其是复发性膀胱癌应警惕上尿路上皮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正确的术式选择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的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误诊为脑梗死17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有明确诱因12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无力,伴颈部疼痛8例,步态不稳4例,意识均清楚,查体四肢肌力下降,双侧Hoffmann征阳性10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7例;门诊头颅CT检查均有双侧基底核区陈旧腔隙性梗死灶。17例均误诊为脑梗死,给予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后行颈椎MRI检查示:颈椎间盘不同程度向后突出,颈髓内可见异常信号,伴或不伴颈椎骨赘形成、椎体滑脱,并经脊柱外科会诊明确诊断为CSM。起病至确诊时间为4~25 d。确诊后8例给予脱水药物联合理疗等处理好转出院,余转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对于以肢体麻木、乏力就诊的中老年患者应考虑到CSM的可能,详细问诊,仔细查体,认真鉴别诊断,必要时加行颈椎MRI检查,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为表现的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以防范误诊。方法对1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发热、咳嗽、胸痛为首发症状就诊,外院肺部CT及我院(PET)/CT检查均考虑左肺上叶前段肺癌(结节灶)可能性大,临床拟诊为肺癌,进一步行肺穿刺活检考虑为渗出性病变,予抗感染治疗后左肺结节灶明显缩小,临床明确诊断为炎性假瘤(良性SPN)。出院后继续抗感染治疗,2个月后复查CT示病灶基本消失。结论影像学鉴别诊断SPN良恶性困难,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临床应加强对SPN的影像学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的误诊原因,总结防范误诊措施,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例慢性肾衰竭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例以头痛、头晕及血压升高为主诉就诊,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2例以食欲缺乏、上腹胀满不适、恶心呕吐为主诉就诊,经纤维胃镜检查误诊为慢性胃炎;2例以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为主诉就诊,查血红蛋白降低,误诊为贫血;2例以皮肤干燥、瘙痒、皮疹为主诉就诊,误诊为皮肤瘙痒症;1例以咳嗽、咳痰伴胸闷为主诉就诊,听诊有湿啰音,X线检查示两肺门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10例均按初始诊断给予对症治疗3 d~3个月后病情无好转,请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行尿常规和(或)肾功能检查最终确诊为慢性肾衰竭。误诊时间6 d~3个月。确诊后给予原发病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均显著改善。结论慢性肾衰竭起病隐匿,可累及消化道、心血管、血液及神经等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临床极易误诊;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全面分析相关医技检查结果,是减少本病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例1:患者,女,青年,因神志恍惚于2002年8月12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恍惚,双瞳等大正圆,约0.25cm,对光反射迟钝,颈阻(+),左胸部叩浊,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稍减弱,双侧病理征(+)。急诊x射线胸片示双肺结节影,左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诊治方法、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临床医生对AIP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延误诊治4年的AIP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发现胰腺肿物4年,间断上腹痛2年,再发2 d入院。4年前患者健康体检时行超声检查发现胰腺肿物,住院经CT及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等考虑胰腺肿瘤,未予治疗。2年前突发右上腹疼痛入院,经Ig G4及影像学等检查,考虑不除外AIP,建议试验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患者拒绝。此次入院后经Ig G4、超声及MRI检查考虑AIP,充分与患者沟通后给予甲泼尼龙试验性治疗1个月,复查胰腺增强CT提示胰腺占位缩小,确诊AIP,出院。出院后随访9个月,无复发。结论 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临床少见,易误诊。提高对其认识、发散诊断思维及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可减少其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吸虫性结肠病变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1例血吸虫性结肠病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男性患者,72岁,因腹胀、腹痛2个月,伴消瘦2周入院,经检查初步诊断为结肠癌,并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变组织病检显示结肠慢性活动性浆膜炎伴纤维组织增生及胆汁沉积,炎症累及肠壁全层伴穿孔。黏膜下多量寄生虫卵(血吸虫)伴钙化。肠系膜淋巴结呈淋巴组织增生。最终确诊为:血吸虫性结肠病变(血吸虫性肉芽肿)。结论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这一疾病的特点,并在结肠病变中认真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报道1例限制型心肌病误诊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入院后初步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予相应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后经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心导管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限制型心肌病.结论:限制型心肌病与心肌梗死等疾病易混淆.临床特点并存,需认真鉴别.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病理活检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