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临床诊治措施、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宫内外复合妊娠异位妊娠破裂漏诊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停经78 d,腹痛4 h,阴道出血0.5 h入院。经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为先兆流产,予保胎治疗,患者疼痛无缓解,部位渐固定于上腹部,疼痛剧烈致不能呼吸。腹部B超检查发现腹腔积液,腹腔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输卵管破裂,给予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符合输卵管妊娠破裂。术后予补液、输血及保胎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宫内外复合妊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漏误诊。加强对该病认识,提高超声检查准确率,对于早孕及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仍有腹痛及阴道出血者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有助于异位妊娠早期发现,避免漏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误诊为异位妊娠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于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后1月余,阴道淋漓出血15 d、大量出血半天入我院。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诊断为左宫角妊娠,行左宫角胚胎组织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宫内蜕膜组织。术后2 d查血h CG持续升高,复查彩超疑诊左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行清宫术及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宫角处有大量绒毛样组织。术后动态监测血h CG,术后35 d因血h CG升高再入院。彩超检查示子宫后壁见一稍强回声区,考虑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予氟尿嘧啶(5-FU)化疗10 d,血h CG降至正常,随访6个月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早孕、异位妊娠等相混淆,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行相关检查,以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包膜下脾破裂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隐匿期长短不一,故诊断有时极为困难。我院从1987年以来收治外伤性包膜下脾破裂26例,其中5例发生误诊,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探讨。工病历报告例1:男,36岁。因发热伴左上腹隐病人院。疼痛逐渐加重,全身乏力;无黄疽及黑便。体检发现左上腹有巨大包块,B超检查示胰尾部囊肿。入院行剖腹探查发现联体尾部正常,脾脏囊性肿大,囊肿内含有咖啡色液体约1500ml。术中诊断脾囊肿,切除脾脏。术后病理诊断为包膜下脾破裂出血。术后追问病史,患者1年前左季肋部曾被挤压,伤后疼痛数日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EH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脾EHE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腹痛25 d,加重1 d入院,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2周后腹痛复发,查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脾脏局部回声不均匀,包膜连续性不完整,脾脏上缘与膈肌处见一10.6 cm×1.8 cm大小的不均质低回声。脾脏CT示:脾脏前上部见稍低密度影,内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考虑脾血管瘤。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脾脏大小为12 cm×7.5 cm×2 cm,表面破裂出血,切面呈暗褐色,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4、CD3、Vimentin及FVⅢ均(+),ki-6720%(+),CK、D2-40及SMA均(-)。诊断为脾EHE,术后予抗感染、抑酸、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好转出院。出院2个月后,患者因目黄、尿黄及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再次入院,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脾EHE临床少见,应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以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肌壁间妊娠(intrarmyoural pregnancy,IMP)发病的相关因素、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医源性IMP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例特殊的IM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停经30d、下腹坠痛4d、加重1d就诊,结合妇科检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彩超提示右附件区非均质占位及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诊断为异位妊娠(除外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探查,术中排除异位妊娠诊断为右卵巢黄体破裂、早孕,行右侧卵巢破裂修补术+盆腔血肿清除术+清宫术,术后复查B超仍提示子宫妊娠,遂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查血HCG仍较高,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后行宫腔镜检查确诊IMP并于镜下行IMP病灶清除术,治愈出院。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损伤可导致IMP的发生,本病临床诊断较困难,主要依靠手术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必要时可行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异位妊娠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其中9例病初按急性胃肠炎观察治疗,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失血性休克,拟诊异位妊娠行手术治疗而明确诊断为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出血量2000~30 000 ml;1例发病后在当地曾3次就诊,均按急性胃肠炎处理,后因失血过多到我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后导尿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腹穿抽出不凝血而明确诊断为异位妊娠破裂出血;5例病初曾就诊2或3次,均按急性胃肠炎治疗症状未缓解,后行盆腹腔B超检查发现附件包块、盆腹腔积液,请妇科会诊拟诊为异位妊娠,手术后确诊为输卵管妊娠破裂,术中失血1000~1500 ml。本组除1例死亡外,余1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异位妊娠破裂出血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注意病史及鉴别诊断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32岁。以IVF-ET术后21 d,阴道出血8 d,腹痛1 d为主诉于2007-02-27入院,入院B超提示左附件包块?血持续性异位妊娠-βHCG 3 425.73 m IU/L,2007-03-02复查B超提示左附件包块待排,子宫内膜厚1.3 cm,血-βHCG 8 164.13 m IU/L,诊断异位妊娠,于2007-03-03开腹行双输卵管切除、盆腔粘连分离术,术中见盆腔暗红色积血100 m l积血中一白色绒毛组织0.5 cm。术后病理报告:左输卵管妊娠,绒毛样组织为早期胎盘绒毛,术后未查血-βHCG,患者于术后7 d出院。2007-04-04患者又以胚胎移植术后67 d,异位妊娠术后32 d,腹痛1 d为诊断急诊入院,入院B超提示左卵巢囊性肿物,盆腔右侧含液性包块,腹盆腔积液,血-βHCG 648.25 m IU/L,后穹隆穿刺抽出0.5m l不凝血,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积血1 000 m l,右卵巢残迹样物0.8 cm,略充血,右侧结肠近回盲部浆膜见少许活动性出血0.4 cm,周围见血块。术后病理报告:右卵...  相似文献   

8.
妇科腹腔内出血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卵巢破裂所致腹腔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对因腹腔内出血入院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88例,外院误诊4例,本院误诊2例;卵巢破裂18例,误诊1例,均经手术止血治疗。结论:异位妊娠在妇科腹腔内出血中占首位,详细询问病史,尿、血HCG和子宫附件B超、后穹窿穿刺或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伴孤立性脾转移的诊治要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曾误诊的原发性输卵管癌伴孤立性脾转移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例因右下腹隐痛1个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按急性阑尾炎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入我院。经腹部及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CT及妇科查体等,诊断脾占位性病变:脾肿瘤?右侧附件肿物:右侧输卵管积水?右侧卵巢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切除脾脏及右侧输卵管冷冻病理检查示右侧输卵管浆液性腺癌,脾脏转移性腺癌。遂行全子宫及左侧附件、阑尾、大网膜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侧输卵管低分化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脾转移性腺癌。术后化学治疗4周期。术后1年随访,全身情况尚可。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及脾转移癌临床均少见,易误诊。临床遇及类似本例患者时应结合临床表现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卵巢妊娠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卵巢妊娠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不孕症4年,发现盆腔包块1.5年入院。曾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定期复查B超,半年前外院超声检查发现双侧附件包块,考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到我院就诊,B超复查示附件囊肿,拟诊原发性不孕症、双侧卵巢囊肿、IVF-ET术后收入院。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盆腔粘连松解+宫腔镜检查+双侧输卵管通液术。术后予预防感染、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多次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B超考虑合并异位妊娠可能,予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差,后再次行腹腔镜探查术。术后诊断:原发性不孕;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左侧卵巢妊娠;IVF-ET术后。术后2周随访查HCG正常。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妊娠临床少见,临床应提高认识,接诊以左侧附件包块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者要考虑卵巢妊娠的可能,以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脾脓肿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脾脓肿临床资料。结果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左季肋区疼痛,外院行腹部CT检查考虑脾脏淋巴瘤,给予对症治疗无效,遂转我院。查体双侧下颌及腹股沟区可触及散在增大淋巴结,左上腹深压痛,脾区叩痛,腹部B超及CT检查均提示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脾淋巴瘤。给予中药辅助治疗1周,病情加重且再次发热,转外科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为脾脓肿,行脾切除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无故发热的脾脏占位患者应积极寻找发热原因,要考虑到脾脓肿的可能,注意与脾脏淋巴瘤鉴别,及时行剖腹探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吕艳  吴顺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73-6773
脾种植是自身脾组织在异位生长而形成的占位性病变,一般继发于外伤后,由于脾破裂脾组织碎屑种植于腹腔逐渐建立血液循环供给促进脾脏组织发育,形成具有脾脏功能的自体异位脾组织。较常见的脾种植部位位于肠系膜、大网膜及盆腔,位于左侧肾上腺区的脾种植较为罕见,易误诊为左侧肾上腺肿瘤。近年来我科收治左侧肾上腺区脾种植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异位妊娠和黄体破裂所致腹腔内出血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6855-6856
目的:明确异位妊娠和黄体破裂所致的腹腔内出血的特征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对异位妊娠和黄体破裂所致的腹腔内出血6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异位妊娠52例,黄体破裂16例。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量为(1 319.23±659.04)ml。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即异位妊娠三联征。黄体破裂腹腔内出血(640.63±273.99)ml,腹痛为主要症状,内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病史,血HCG检测,阴道B超检查,后穹隆或腹腔穿刺是简便而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结肠肿瘤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例误诊为腹壁下血肿的妊娠合并结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停经28+2周、持续下腹痛伴阴道少量流血2 h入院,经妇科查体、血常规及B超等检查诊断为子痫前期(重度)、胎盘早剥、贫血(重度)。为挽救患者生命,急诊行剖宫产,术后对症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左中腹疼痛,考虑腹壁下血肿、完全性肠梗阻,再次剖腹探查,术中见乙状结肠中段可触及15 cm×8 cm×4 cm大小的包块,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肠)浆膜梭形细胞瘤。待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普外科继续治疗。结论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思维局限及缺乏诊断经验是造成妊娠合并结肠肿瘤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卵管完全性葡萄胎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误诊原因、误诊防范措施。方法对2例曾误诊的输卵管完全性葡萄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1例因停经2月余,阴道出血6 d入院。查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17 229.3 U/L。术前误诊为异位妊娠,行输卵管切除术。1例因阴道不规律出血1月余,下腹闷痛2周,加剧5 d入院。无明确停经史。查血β-HCG 84 140.0 U/L。术前考虑盆腔炎性包块,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行开腹右输卵管切除、左输卵管结扎及诊断性刮宫术。2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输卵管完全性葡萄胎,皆随访2年,无异常发现。结论输卵管葡萄胎较少见,临床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在遇到类似异位妊娠表现患者时应想到异位葡萄胎的可能性,要综合全面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仔细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合并卵巢黄体破裂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例异位妊娠合并卵巢黄体破裂漏诊后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因不同程度突发性下腹痛就诊,术前均仅诊断异位妊娠,急诊行剖腹探查术,经术中所见、术后病理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异位妊娠合并卵巢黄体破裂。卵巢妊娠合并卵巢黄体破裂及阔韧带妊娠合并卵巢黄体破裂各1例,输卵管妊娠合并卵巢黄体破裂3例。5例均于术后5~7 d出院;术后4周随访,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异位妊娠合并卵巢黄体破裂极易在妊娠早期发生腹腔内大出血、休克,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患者,33岁,停经45d,人流术后1d,下腹部疼痛5h入院。末次月经为2002年2月28日,入院前1周出现厌食恶心等反应,于4月11日来院就诊,查尿HCG( ),B超提示:宫内孕囊.宫内节育环下移,达宫颈内口;诊断:带环妊娠。于当天行取环加人工流产术,术中见绒毛完整,符合孕周,术后阴道出血少,给予抗生素,益母草冲剂口服。4月12日晨6时出现下腹持续性疼痛,较剧,伴头晕、呕吐等症状而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的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IVF-ET术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31岁女性,因停经66 d、右下腹疼痛2 d入院。1个月前曾行IVF-ET术。查体右侧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查血白细胞17.81×10~9/L,中性粒细胞0.948,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1 031 U/L。腹部B超检查示:宫内可见孕囊及胎心搏动;右下腹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肿物,腹腔可见游离液体。诊断:阑尾周围脓肿;宫内早孕;IVF-ET术后。急诊行腹腔镜探查见腹盆腔内大量陈旧性血凝块,右侧输卵管末端肿物伴出血,阑尾尖端与右侧输卵管肿物粘连紧密,呈黑红色。遂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部分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右侧输卵管妊娠、慢性阑尾炎。确诊为:宫内宫外同时妊娠、IVF-ET术后、慢性阑尾炎。术后7 d患者好转出院。术后随访超声检查示宫内胎儿存活良好并成功分娩。结论异位妊娠破裂出血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IVF-ET术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临床少见,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鉴别诊断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妊娠并卵巢黄体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1例复合妊娠并卵巢黄体破裂漏诊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停经80 d,下腹痛4 d,加重6+h入院。于停经50 d、60 d、74 d在我院行3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均提示宫内早孕活胎,予黄体酮保胎治疗仍反复出现下腹部绞痛;查孕酮40 nmol/L。以宫内早孕、卵巢黄体破裂?收入院。入院后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94 482.99 U/L,孕酮40 nmol/L,血红蛋白75 g/L;彩超检查示:腹腔内出血(卵巢黄体破裂?异位妊娠?),宫内早孕先兆流产。为明确腹腔出血原因行腹腔镜探查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流产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宫内早孕。结论临床接诊停经后反复发作的腹痛及阴道流血,伴附件肿块不能明确性质者,应想到复合妊娠的可能,及时行腹腔镜探查,可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20.
脾脏妊娠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脾脏妊娠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7岁,已婚。孕1产1,2006年剖宫产1胎。因上腹部疼痛2 h余于2008-02-27T10:0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4岁月经来潮,周期为30 d,经期5 d,经量中等,无痛经。工具避孕。末次月经2008-01-22,经量少于既往月经量,持续未净。于2008-02-27T07:00出现腹部疼痛,呈剧烈撕裂样痛,伴恶心、呕吐,头昏,急诊收入普外科。查体:T 36.1℃,BP 88/51 mm Hg,P 92次/min,R 18次/min,神清,急性疼痛面容,贫血貌,心肺检查无异常,全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肝脾检查不清,双下肢不肿。B超检查提示:腹腔积液;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尿HCG(±),血β-HCG 142 mU/ml。术前诊断:(1)腹痛原因待查:脾破裂?(2)失血性休克;(3)异位妊娠待排。请妇科会诊后意见:不排除异位妊娠可能。立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取左侧上中腹经腹直肌切口长约18 cm,探查见:腹腔内大量积血及凝血块,主要位于左腹部,总量约4 000 ml,脾大小正常,脾上极有一外生性包块有一破裂口,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