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的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手术治疗的203例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观察传统的内囊摘除术联合大网膜填塞术、内囊摘除术联合囊内胆瘘缝扎术和新术式——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疗效,比较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及周围胆管损伤的情况。结果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及周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结论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在直视下根据不同胆瘘特点可靠地处理胆瘘的胆管,可根治性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几种不同肝包虫病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探求较佳手术方案。方法5种手术方式治疗190例患者,比较单个囊肿手术耗时及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吸收热、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残腔情况(积液、感染、胆瘘)、胸腔积液、原位复发等随访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囊摘除加外囊内次全切除术组和完全外囊内切除术组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单个囊肿)高于包虫内囊摘除术加外囊残腔引流组和包虫内囊摘除术加大网膜内引流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吸收热时间、术后残腔并发症均低于后者(P<0.01)。内囊摘除加外囊内次全切除术组手术与完整外囊内摘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相比,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吸收热、术后带管天数、残腔并发症及原位复发率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手术耗时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后者(P<0.01)。结论内囊摘除加外囊内次全切除术式相对传统外囊内完整摘除术式,疗效基本相同,对于邻近肝门部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的肝包虫,手术风险和难度相对较小,便于肝包虫高发区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囊性肝包虫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间手术治疗的289例囊性肝包虫病的情况,其中42例行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36例行肝包虫外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211例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加外囊部分或次全切除术。结果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和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及外囊部分或次全切除术后均不易出现胆瘘而长期带管、残腔积液及感染、原位复发等情况。结论三种手术方式疗效基本相同,均为目前手术治疗囊性肝包虫病的较优方式,关键取决于包虫所在部位、大小、术者经验及对合并胆瘘的术中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根治肝包虫囊肿切除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 3年间 (1999年~ 2 0 0 2年 )采用根治性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的 99例肝包虫病患者的资料分组 ;A组 :6 7例 ,行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 (新术式 ) ;B组 ;32例行传统外囊摘术 (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术式 )。临床观察指标为手术耗时、术后平均住院日、出血量、术后并发证、死亡率及原位复发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式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日、手术耗时、出血量等均低于传统外囊摘除术式组 (P<0 .0 5 ) ,术后并发证、死亡率、原位复发率无差异 ,(P>0 .0 5 )。结论 根治性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式中 ,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式完全性高 ,应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棘球蚴病不同手术方式的经验,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科近10a收治的肝棘球蚴病例(其中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开放术67例,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144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体温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残腔开放术、残腔引流术在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上与外囊切除术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腔开放术和残腔引流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腔开放术在拔管时间上与残腔引流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开放手术术式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等特点,可以满足大部分肝棘球蚴病外科手术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肝胆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及影响胸腔积液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对我院肝胆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98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还对胸腔积液的发病特点、发病的机理、治疗的方法及对其预防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在98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中,因胆囊床的毛细血管和细小副肝管损伤发生的胆瘘患者有30例;由胆囊线管残端引起的胆瘘患者有20例;因胆总管损伤引起的胆瘘患者有15例;因术后早期"T"型管的脱落引起的胆瘘患者有10例;因"T"型管拔出后所发生的胆瘘患者有10例;肝面胆瘘的患者有8例;胆肠吻合口漏的患者有5例;以上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比较良好。结论:肝胆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发生时因为多种原因造成。想要对胸腔积液的发生进行预防。就要特别注意选择手术的方法、提高手术技术、改善手术的条件及术后引流,还有引流的通畅与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27例肝包虫患者根据住院天数、带管天数,是否胆漏,是否复发等进行分析,并与接受传统术式的2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组27例痊愈出院,无胆漏、复发病例,获访23例,无1例出现残腔积液等肝包虫术后并发症。传统手术组发生胆漏4例,复发3例。住院天数、带管天数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临床疗效较传统术式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石娟  罗英 《大家健康》2013,(14):149-150
目的:肝胆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护理防范的探讨。方法:对本院肝胆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胸腔积液的发病特点、发病机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的措施。结果:108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是胆囊床的毛细血管和细小副肝管损伤发生的胆瘘,22例是由胆囊线管残端引起的胆瘘,18例是因胆总管损伤引起的胆瘘,12例是因术后早期"T"型管脱落引起的胆瘘,10例是因"T"型管拔出后发生的胆瘘,8例是肝面胆瘘,6例是胆肠吻合口漏,经过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胸腔积液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要预防胸腔积液的发生,应该注意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术、改善手术的条件、术后充分的引流等,还要根据胸腔积液发生的原因、腹膜炎的轻重以及引流是否通畅等情况选择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琦  陈本栋  王锋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15-916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肝包虫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26例肝包虫病患者。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胆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的18例病人未见复发及残腔并发症。结论肝包虫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肝包虫病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新术式,可解决以往传统的内囊摘除术的高复发率和残腔并发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治性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肝包虫囊肿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及肝切除术是治疗单发性肝包虫囊肿的两种根治术式,对两种治疗单发囊肿肝包虫病根治性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探讨更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5年间(2000年-2005年)采用根治}生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的85例肝包虫病患者的资料分组:A组:34例,行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B组:51例行肝切除术。临床观察指标为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日、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原位复发率等进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切除术式组的手术耗时、出血量等均低于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式(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原位复发率无差别(P〉0.05)。结论:根治性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式中,肝切除术式应首选。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86例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 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方法。方法:在X线导引下取剑突旁按Seldinger方法穿刺并留置CVC,抽取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结果:86例均获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损伤情况发生,抽取心包积液2 0 0~30 0 ml左右,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置管3~5 9d,无因心包缩窄外科治疗者。结论: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急救、诊断、治疗及心包腔冲洗的目的,对降低缩窄性心包炎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硬膜下积液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小儿硬膜下积液42例,手术36例,其中16例行反复硬膜下穿刺,12例行持续硬膜下引流,4例行积液囊腔-腹腔分流手术,4例行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囊壁。结果: 16例反复硬脑膜下穿刺者10例痊愈,4例好转,2例无效;12例持续硬脑膜下引流者7例痊愈,3例好转,2例无效;4例积液囊腔-腹腔分流术者均痊愈;4例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囊壁者均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儿硬脑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应依据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浆膜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5年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诊59例多浆膜腔积液住院患儿病历资料。结果:59例多浆膜腔积液患儿,男34人,女25人,年龄段6月-3岁,3-9岁,9-14岁,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感染性疾病54例,占91.5%,感染性疾病中,肺吸虫26例,占48.1%,主要分布在3-9(20例,占76.9%)结核20例,占37%,主要分布在3-9(12例,占60%),细菌感染6例,占10.2%,支原体感染2例,占3.9%,非感染性疾病5例,占8.5%。结论:多浆膜腔积液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肺吸虫感染及结核感染比例最高,3至9岁为高发年龄阶段。  相似文献   

14.
CRP与LDH的检测在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水C反应蛋白 (CRP)、乳酸脱氢酶 (LDH)测定及胸水 /血LDH的比值 ,对鉴别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3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和 2 1例癌性胸腔积液病人的胸水CRP、LDH及血LDH。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CRP水平明显高于癌性胸腔积液CRP值 (分别为 14 .2 4± 7.5 3,7.70± 4 .4 6 ,P <0 .0 5 ) ,结核性胸腔积液及癌性胸腔积液LDH及胸水 /血LDH比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RP浓度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快速、实用的检测方法 ,对鉴别结核性及癌性胸腔积液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胸水酶谱分析对结核性及癌性胸水鉴别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51例结核性胸水和42例癌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ADA、ACE、LYZ及LDH的活性。结果表明,纬核性胸水ADA、ACE及LYZ活性显著高于癌性胸水(P<0.05~0.01),而癌性胸水LDH晕高于结核性胸水,但无显著性。单酶测定对结核性胸水的敏感性PADA为88%,PACE74%,PLYZ73.3%。采用多酶组合诊断PADA PACE的敏感性为95%,PADA PACE PLYZ为100%;若同时计算各酶的胸水/血清比值,可将PADA PLYZ的敏感性从81%提高到94.1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程度、肺不张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肺部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肺不张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肺部感染率、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肺癌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促进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及波形蛋白(VM)在癌细胞中的定位表达,探讨GLUT1和VM在肺癌胸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肺癌性胸水为检测基础,收集胸水沉淀细胞,制成石蜡切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霉法检测30例肺癌胸水和20例良性胸水中GLUT1和VM蛋白表达,统计单个及联合应用价值。结果:30例肺癌胸水中,GLUT1表达阳性的有25例(86.7%),良性胸水中间皮细胞VM表达阳性的有18例(90.0%),两种不同性质的胸水GLUT1和VM的阳性率表达均有差异(P<0.05),GLUT1和VM在肺癌胸水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0%。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癌胸水中GLUT1和VM蛋白表达,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和成人法乐四联症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8年9月~2003年6月,对25例不同年龄段的法乐四联症施行根治术,按年龄段分为两组,小于14岁的为小儿组,大于14岁的为成人组。全组中16例使用补片扩大右心室流出道的病例中,14例采用涤沦布并自体心包补片,2例采用自体心包补片。结果:小儿组3例术后出现血压偏低、2例心律失常。成人组术后只2例心律失常、2例胸液过多、2例肺渗出性改变。结论:小儿和成人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各有其自身特点,掌握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手术技术和术后监护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床边超声检查对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症的监护价值。②方法把床边超声检查应用于50例心脏直视手术监护。③结果应用床边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急性心包压塞,准确掌握二次开胸止血时机,避免不必要的二次开胸手术;通过连续监测心包积液情况及时发现延迟性心包积液;帮助判断发生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原因;确定胸腔积液的量及最佳穿刺部位,引导穿刺抽液治疗。④结论床边超声检查对心脏直视手术后某些并发症的诊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仇滔  王友于  杨懿  牟云飞  芮军 《西部医学》2012,24(5):933-93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胸腔积液经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取肺和/或胸壁活组织检查,送快速冰冻切片;松解肺组织粘连带、游离胸壁纤维膜或纤维板剥脱术。胸腔内喷洒滑石粉或注射滑石粉悬液。结果 57例术前未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术后诊断明确。恶性胸腔积液占45.6%(26/57),胸膜结核占12.3%(7/57),急、慢性炎症占36.8%(21/57),其它3例。肺纤维膜或纤维板剥脱20例。滑石粉喷洒和/或摩擦胸膜固定术57例。单纯滑石粉喷洒胸膜固定术44例,有效率为95.4%(42/44)。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胸腔积液具有诊断率高、安全、准确、损伤小的特点。胸膜固定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