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小口径聚乳酸-己内酯[P(LLA-CL)]/纤维蛋白原管形支架的方法,评价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以P(LLA-CL)、纤维蛋白原为原料,制备小口径复合管形支架,观察支架的大体形态,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维结构;利用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皮下植入试验,评价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管形支架表面呈网格状三维结构,并有大小不等、互相交通的孔隙,孔径平均直径为(4.56±1.23)μm,表面纤维平均直径(318±56)nm;P(LLA-CL)/纤维蛋白原浸提液溶血率为2.87%±0.49%;细胞毒性实验示P(LLA-CL)/纤维蛋白原浸提液较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皮下植入试验显示P(LLA-CL)/纤维蛋白原支架炎症反应轻微,材料逐渐降解。结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构建小口径P(LLA-CL)/纤维蛋白原管形支架,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
血管化组织工程肝小块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利用组织工程方法和原理初步构建血管化肝小块组织。方法 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取自小鼠肝脏。采用内管网高分子聚酯类聚合物(PLGA)材料作为支架。肝窦内皮细胞接种在内管网PLGA支架管道的内壁使之在体外预内皮化。肝细胞与纤维蛋白原混合制成肝细胞/纤维蛋白原混合液,接种在喷洒有凝血酶的预内皮化的内管网支架上。构建的复合物分别植于小鼠肠系膜部位(A组)和肝组织表面(B组).2周后将支架取出观察,比较不同部位的植入效果。结果 支架体外预血管化后,其管道内可见内皮细胞均匀贴壁;体内植入后内皮细胞优势生长;A组小鼠肠系膜间支架中有血管长入,但未见有肝细胞留存;B组可见支架内有少量肝细胞团,并有血管长入。结论 简易PLGA内管网多孔支架可以用于肝组织小块的构建.而肝组织表面更适合组织工程肝小块的体内植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胶原与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支架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介绍近年来基于胶原材料制备的多层血管支架。方法查阅近年来胶原复合支架作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作为天然血管的结构蛋白之一,胶原因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降解性以及具有细胞识别信号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血管组织工程。胶原复合高分子材料可制备具生物活性、力学性能良好的血管支架,其中多层血管支架更可在结构和功能上模拟天然血管。结论胶原复合高分子材料是目前血管支架研究的热点,其中多层血管支架已成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体外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内皮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兔血管内皮细胞种植于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内腔面的生长状况。方法:(1)将聚羟基乙酸(Plyglycolic acid,PGA)纤维无纺网和胶原纤维相混合,设计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2)采用酶消化法从兔主动脉中分离培养兔血管内皮细胞并传代,纯化,接种于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内腔面,体外培养,并行电镜等观察。结果:该支架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内皮细胞在其内表面形成较完整内皮细胞层,生长状况良好。结论:胶原包埋处理的PGA支架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研究的较理想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方法构筑具有分层结构的组织工程血管打下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基生物医用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拓展纤维蛋白基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拟开展深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资料,全面了解和掌握纤维蛋白国内、外发展现状。结果从纤维蛋白原结构与功能、蛋白胶的临床应用、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和复合其他生物医用材料4个方面获得认知,发现纤维蛋白在各方面均具有很强的研究延伸性和实际应用性。结论纤维蛋白不仅可用作外科止血剂、封闭剂,同时在作为组织工程支架、药物传递载体以及复合材料方面均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血管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组织支架是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制备支架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支架在结构形状、机械强度及规模化生产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二者均有很多问题要克服。近年来,该领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杂交支架、纳米材料支架等新型支架。就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既具有活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膜层,又有血管内皮细胞(VEC)内皮化的复层结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方法(1)将聚羟基乙俊(PGA)纤维无纺网,VSMC和胶原纤维相混合,设计构建VSMC活性的组织工程血支架材料。(2)采用酶消化法从兔主动脉中分离培养兔VEC并传代,纯化,接种于组织工程人工血管支架的内腔,体外培养,并行电镜观察。结果:构建的支架材料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VEC在其内表达形成较完整内皮细胞层,且VSMC能够保持活性,生长状况良好。结论:经胶原包埋处理的PGA支架可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血管研究较理想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具有分层结构的组织工程血管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冷冻干燥技术长期保存脱细胞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制备的脱细胞组织工程血管支架预冷后置入-70℃、6.67×10-4kPa的冷冻干燥机内6h作冷冻干燥处理。通过对冷冻干燥处理前后脱细胞血管支架材料的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生物力学评估、细胞毒性测定以及动物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检测,研究冷冻干燥处理对脱细胞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冷冻干燥处理对于脱细胞血管材料的生物力学及生物化学特性没有明显影响,处理后的材料依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结论:冷冻干燥处理作为脱细胞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长期储存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凝胶和脱钙骨基质支架材料复合软骨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为后续研究可注射性材料做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后接种到纤维蛋白凝胶和脱钙骨基质支架材料体外培养4周,然后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继续培养4、8、12周后取材,分别行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进行Wakitani评分,观察其体内修复关节缺损效果。结果:大体观察4周后,实验组软骨缺损区可有乳白色组织修复,12周可修复完全,并无明显凹凸感。光镜下8周可见大量软骨细胞修复,并在TB染色下见Ⅱ型胶原比4周时明显增多。12周时软骨陷窝结构形成,细胞形态排列及Ⅱ型胶原与正常软骨组织相近。结论:纤维蛋白凝胶和脱钙骨基质支架材料复合软骨细胞可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能够用于再生修复软骨的缺损。并为构建可注射性修复材料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一套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内壁摩擦力测量的装置并对组织工程血管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测量,以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和相关结论。方法根据血液动力学的原理,对血管的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组织工程血管内皮细胞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从而设计完成整套装置并对弹性元件进行测量,并进行组织工程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构成的管状支架进行摩擦力的测量。结果设计完成了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弹性元件的牵拉力与位移的关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是可行的,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与流速基本呈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小口径血管是组织工程血管领域的重要部分,临床实用性强。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合成是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基础,而电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材料制备技术,可利用高压静电场产生微米级甚至是纳米级的纤维,再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形成类似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刺激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本文对小口径电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相关材料、制备工艺、表面修饰和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理想的支架材料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天然生物材料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然生物材料具有高仿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来源广泛,非常适合用作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按成分和原料来源大致分为蛋白质类生物材料(胶原、明胶、丝素和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胎猪脱细胞主动脉(decellularized aorta of fetal pigs,DAFP)的生物相容性,确定其是否有作为支架材料用于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的潜力。方法: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联合的脱细胞方法来制备胎猪主动脉脱细胞基质(DAFP),将其作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生物支架材料移植在成年犬单侧颈总动脉处,并监测其移植处的血流通畅情况,后期又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工程血管的组织学结构;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的内表面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其内表面的内皮细胞再生情况。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表明构建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具有完整的内膜层及中膜层结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组织工程血管内表面覆盖着完整的内皮细胞层。结论:DAFP有作为小直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用于体内移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生物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支架材料浸取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以及热原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评价其安全性;同时采用皮下置入试验,观察其对周围组织的反应,对复合材料组织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该支架材料无毒性作用,不引起皮内刺激反应。不具有致热原作用;皮下置人试验术后病理组织学切片证实该材料置入兔体内后炎性细胞反应逐渐减轻,材料周围组织纤维囊壁逐渐变薄。结论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符合作为骨组织工程材料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金良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07,20(10):726-728
支架材料的研究是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软骨细胞复合培养给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带来希望,单一的材料诸如胶原、透明质酸、壳聚糖、纤维蛋白凝胶等已经证明可以与软骨细胞复合培养,两种或者多种材料复合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更好地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并满足软骨缺损修复的需要;同样,在无支架情况下应用软骨细胞聚集培养、沉淀培养的方法,可以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并给软骨缺损的修复带来新希望,但目前的研究较少。两者是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两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经强度为300 W超声处理后的脱细胞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采取新鲜兔股动脉反复冻溶+超高压处理后,利用核酸酶进行消化,脱去残留细胞碎片形成脱细胞血管支架。将强度为300 W的超声作用于脱细胞血管支架,并对处理后支架材料的生物学相容性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经强度为300 W超声处理后的支架材料,其疏松化程度在明显提高的同时未发现明显的细胞毒性,且种子细胞可以长人材料内部。结论超声空化法处理后的脱细胞血管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组织工程学是一多学科交叉领域,综合应用细胞生物学、工程力学等多学科原理,研究用于人体病损组织或器官的修复或替代、改善其生物活性功能的一门科学[1].组织工程血管支架为新生血管的活细胞生长提供必需的支撑支架,便于细胞黏着、生长和新陈代谢.好的血管支架会使构建的血管更接近正常血管的各项性能,并同步于全新血管的生成而植入的支架材料逐步降解[2].  相似文献   

18.
骨组织工程中促进血管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凯  张超  王路  毛雨彦  卢建熙  陈雷 《中国骨伤》2015,28(4):383-388
随着骨组织工程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骨组织工程技术面临的主要难点是保证骨移植材料在植入后早期、快速地实现材料内部的血运重建,即血管化问题。血管长入为骨组织的再生和重建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因此血管化一直是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焦点。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促血管化的金标准策略。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作为组织工程3个要素仍是目前各种促血管化策略努力的基本方向,其中多种生长因子、多种细胞复合支架材料联合构建组织工程骨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血管化效果,是近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组织工程周围神经血管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回顾,为寻找促进组织工程周围神经血管化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组织工程周围神经血管化方面的相关文献,围绕周围神经再生局部微环境及血供特点、支架材料修饰、种子细胞、自体血管束的植入、促血管因子等方面进行回顾及总结。结果组织工程周围神经为神经损伤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对于大段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欠佳,这主要与神经移植物的血管化程度相关,因此促进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早期血管化尤为重要。既往研究多从支架材料修饰、种子细胞、自体血管束植入及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4个方面单一进行研究,近年研究表明将上述两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组织工程周围神经,能够更好地促进组织工程周围神经血管化。结论促进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早期血管化,能够使支架上的种子细胞及时获得营养支持,促进轴突生长、神经再生,有利于修复大段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20.
乳房组织工程被认为是乳房重建的终极方案。乳房是特殊的软组织,支架材料作为组织工程的三大要素之一,在乳房组织工程当中显得尤为重要。理想的支架材料应具备与目标组织相似的物理和生化特性,适宜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环境,能够调节种子细胞对特定组织工程要求的响应。生物材料的特性(例如机械和化学功能性)影响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等行为,所以理想的支架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从而防止长期免疫反应的发生。此外,良好的生物支架应具备适宜的多孔结构,以利于血管生成并为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营养物质。以上与支架的材料选择及制备工艺都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列举了可用于乳房组织工程研究的支架材料,并根据乳房组织特性选择相关制备工艺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